Re: [問題] 練爆發力一定要練大重量嗎?

看板MuscleBeach作者 (沉澱澱的透然)時間4年前 (2019/12/17 20:41), 編輯推噓14(14058)
留言72則, 15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所以想問板上的大神們,提升爆發力一定壓大重量嗎? 你的問題應該是,想要跳的高(灌籃) 一定壓大重量嗎? 答:不一定,甚至不需要 直接講結論,想要提高跳躍的高度,以最有效的程度來排序訓練方法 1. 肌肉的協調性及該專項運動的跳躍技巧 > 2. 增強式訓練 > 3.爆發力訓練 > 4.力量訓練(大重量) 運動中的跳躍可分為兩種,雙腳原地起跳 與有助跑的跳躍 如果只看原地起跳的高度,負重深蹲跳是最好的訓練。 但是原地起跳的高度不代表有助跑的跳躍高度, 因為助跑的跳躍需要在起跳的一瞬間,透過各種技巧把水平的動量轉換成向下的動量 再藉由地板的反作用力跳起來。 肌力不代表跳躍能力,例如跳高。跳高選手的身形都偏瘦,腳都偏細,沒啥肌肉, 但是他們都可以跳很高。 在跳高三動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助跑,跳高選手是藉由好的助跑來幫助自己跳高 而不是靠自己的肌力。 再例如體操選手,普遍上半身很壯,但是下肢相對偏瘦,因為體操的起跳也不是 靠自己的肌力,而是藉由各種動作(後手翻,側翻內轉)將水平的動量轉換成向下的力量 再藉由彈性地板的反作用力起跳。 籃球的上籃或灌籃也是類似的機轉。 這篇有一個講訓練彈跳力非常好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G40E90DekU&t=318s
其實NBA選手根本是不做任何三項動作的,他們所有的訓練都強調符合 自己專項的功能性 我覺得為了彈跳力去做大重量的深蹲和硬舉其實是錯誤的 因為你需要的是水平助跑然後起跳的能力,這類型的跳躍偏向單腳發力為主 並且強調轉換水平動量到垂直動量的技巧。 錯誤的地方在於健力三項都是雙腳的運動,缺乏單腳的訓練 長久下來,身體會適應大重量的蹲舉而產生舉重或健力專項的適應 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因此弱化單腳起跳的能力。 雙腳深蹲,臀推,或硬舉都練不到臀中肌,長久大重量訓練的後果就是 臀中肌和髖穩定肌群相對其他下肢肌群偏弱,然後當你需要去做單腳的爆發力動作時, 臀中肌無法出力,造成整個動力鍊的變形,改用其他肌群代償 上述影片中有一段畫面是健力選手去做衝刺跑,你會看到他們失去了單腳跳躍的能力 跑起來的感覺像鴨子划水,滯空時間不足 又例如大家都認為上搏是練爆發力最好的舉重運動 但Michael Boyel 或是影片中都提到,如果是要練爆發力, 我們會只做懸垂式上搏,而不會做到硬舉那一段,因為硬舉對訓練爆發力沒有幫助 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我們要捨棄沒必要的訓練 再來就爆發力訓練而言,速度大於重量。 雙腳原地起跳的瞬間,雙腳約承受身體6~8倍體重 跳高選手的起跳的瞬間,單腳大約承受八倍體重。 體操選手在地板起跳的瞬間,雙腳承受大約10~16倍的體重 這根本不是槓鈴運動可以做到的重量。 power=速度*肌力 比較有效率方法是去練速度,讓身體去適應 在做爆發力或是增強式運動 身體都不應該負擔大重量 你額外負擔的重量都要再乘上6~10倍才是身體真正承受的力 回到原po的問題,你應該是要到籃球場針對助跑起跳做練習, 而且在訓練中要加入單腳的訓練 而不是一直做深蹲硬舉,就訓練的效益而言,還有上述其他三種更有效的訓練 至於最有效的跳躍訓練到底是啥,需要針對該專項運動去設計 我不是練籃球的,我也不知道。這需要問專業的籃球運動員 我只知道坊間的大部分跳躍訓練都不夠符合專項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70.8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576586472.A.5FB.html

12/17 20:48, 4年前 , 1F
但能灌籃的 深蹲都能200多公斤
12/17 20:48, 1F

12/17 21:48, 4年前 , 2F
灌籃和蹲200kg是兩個獨立的條件, 並沒有因果關係
12/17 21:48, 2F

12/17 21:51, 4年前 , 3F
應該說能蹲200kg的人有9成9都沒辦法灌籃
12/17 21:51, 3F

12/17 22:03, 4年前 , 4F
我覺得爆發力就是指"功率",也就是單位時間做的功(W/ t
12/17 22:03, 4F

12/17 22:04, 4年前 , 5F
不管是1.相同時間舉起較大的重量或是2.花較短的時間舉起
12/17 22:04, 5F

12/17 22:04, 4年前 , 6F
相同重量,都是爆發力較好的表現
12/17 22:04, 6F

12/17 22:05, 4年前 , 7F
^delta打不出來,就算了XD
12/17 22:05, 7F

12/17 22:05, 4年前 , 8F
12/17 22:05, 8F

12/17 22:07, 4年前 , 9F
不過大部分運動員確實比較在意我提到的2.就是了,因為1.
12/17 22:07, 9F

12/17 22:07, 4年前 , 10F
只要達到一個指標就夠了(ex:跳到能灌籃的高度)
12/17 22:07, 10F

12/17 23:19, 4年前 , 11F
好文
12/17 23:19, 11F

12/17 23:37, 4年前 , 12F
在功能性訓練的角度來看
12/17 23:37, 12F

12/17 23:37, 4年前 , 13F
除了跳箱等增強式訓練之外還要增加分腿蹲 後腳抬高
12/17 23:37, 13F

12/17 23:37, 4年前 , 14F
蹲等單腳的膝關節主導動作加上單機直膝硬舉之類的髖
12/17 23:37, 14F

12/17 23:37, 4年前 , 15F
關節主導動作再加上懸吊式上膊之類的三關節爆發動作
12/17 23:37, 15F

12/18 01:05, 4年前 , 16F
一樓那個能灌的都能蹲200也太好笑
12/18 01:05, 16F

12/18 07:58, 4年前 , 17F
單邊肌力也可以做大重量阿
12/18 07:58, 17F

12/18 08:30, 4年前 , 18F
推 長知識
12/18 08:30, 18F

12/18 11:33, 4年前 , 19F
那影片是給跳過選手看的。
12/18 11:33, 19F

12/18 11:34, 4年前 , 20F
如果把灌籃當成一個專項運動的話 可以分成 two foot
12/18 11:34, 20F

12/18 11:34, 4年前 , 21F
jumper one foot jumper
12/18 11:34, 21F

12/18 11:37, 4年前 , 22F
也就是雙腳跳型跟單腳跳型。再細分來看雙腳跳型選手
12/18 11:37, 22F

12/18 11:37, 4年前 , 23F
又可以分兩類1.速度型,可以透過助跑帶來更高的垂直
12/18 11:37, 23F

12/18 11:38, 4年前 , 24F
跳高度2.力量型,會蹲比較低,助跑不助跑差距不大。
12/18 11:38, 24F

12/18 11:43, 4年前 , 25F
如果是單腳跳型選手,這影票適用。但是如果是雙腳跳
12/18 11:43, 25F

12/18 11:43, 4年前 , 26F
型選手,深蹲、硬舉、抓舉挺舉等等提高肌力的訓練還
12/18 11:43, 26F

12/18 11:43, 4年前 , 27F
是必要的。是不是需要壓大重量要看訓練週期的安排,
12/18 11:43, 27F

12/18 11:43, 4年前 , 28F
但是提高最大肌力對雙腳跳型選手是最簡單暴力的方法
12/18 11:43, 28F

12/18 11:44, 4年前 , 29F
另外這影片說的是指舉重選手不是健力。
12/18 11:44, 29F

12/18 11:49, 4年前 , 30F
再者不管健力或舉重,這種會提高最大肌力的運動對於
12/18 11:49, 30F

12/18 11:49, 4年前 , 31F
垂直起跳的幫助基本上是不需要爭論的。眉毛弟Candito
12/18 11:49, 31F

12/18 11:49, 4年前 , 32F
也貼過他訓練到灌籃的影片
12/18 11:49, 32F

12/18 11:51, 4年前 , 33F
美國舉重選手 shane hamman 300磅體重 175公分可以
12/18 11:51, 33F

12/18 11:51, 4年前 , 34F
做360轉體灌籃 可以自行google
12/18 11:51, 34F

12/18 12:18, 4年前 , 35F
但是如果你已經深蹲2倍多(舉重式全蹲)那麼你要提
12/18 12:18, 35F

12/18 12:19, 4年前 , 36F
高彈跳力再去壓大重量基本上沒效了,所以是不是需要
12/18 12:19, 36F

12/18 12:19, 4年前 , 37F
壓大重量,也要看運動員缺乏的是什麼來決定。
12/18 12:19, 37F

12/18 13:27, 4年前 , 38F
根據個人10多年練跳的經驗與觀察,雙腳跳比較能透過
12/18 13:27, 38F

12/18 13:28, 4年前 , 39F
後天訓練去提高,單腳跳型則很吃天份,通常那種什麼
12/18 13:28, 39F

12/18 13:28, 4年前 , 40F
強者我同學沒重訓過165雙手爆扣之類的多半是種類型
12/18 13:28, 40F

12/18 13:28, 4年前 , 41F
的人,瘦瘦的跑得快助跑跳得高。但是現在世界等級至
12/18 13:28, 41F

12/18 13:28, 4年前 , 42F
少40吋vertical jump的專業扣將基本上深蹲硬舉兩倍
12/18 13:28, 42F

12/18 13:28, 4年前 , 43F
體重以上都是標配。
12/18 13:28, 43F

12/18 13:36, 4年前 , 44F
這影片也說了啊 那個跳高選手原地垂跳才23吋,很弱。
12/18 13:36, 44F

12/18 13:36, 4年前 , 45F
灌籃很多動作都需要雙腳起才做得出來。多數知名扣將
12/18 13:36, 45F

12/18 13:36, 4年前 , 46F
也都是雙腳起跳型。
12/18 13:36, 46F

12/18 14:06, 4年前 , 47F
單腿可以蹲一百 理論雙腿可以兩百
12/18 14:06, 47F

12/18 14:06, 4年前 , 48F
不過單腿對身體負荷小效益高
12/18 14:06, 48F

12/18 14:06, 4年前 , 49F
重點在於專項訓練 以及效益 科學的用意在於找到有效
12/18 14:06, 49F

12/18 14:06, 4年前 , 50F
率的方法
12/18 14:06, 50F

12/18 14:14, 4年前 , 51F
台灣人會不會灌籃真的不重要,因為比賽裡很難用風險又高
12/18 14:14, 51F

12/18 14:14, 4年前 , 52F
,正式比賽找到機會硬要灌然後扣籃失敗根本人生汙點,還
12/18 14:14, 52F

12/18 14:15, 4年前 , 53F
會被教練罵個半死,黃種人灌籃就跟街健一樣,是無干擾前
12/18 14:15, 53F

12/18 14:15, 4年前 , 54F
提下表演用的,正式上場對抗誰在用灌的?自以為黑人喔?
12/18 14:15, 54F

12/18 14:25, 4年前 , 55F
對球隊來說你跳的高就代表搶籃板蓋火鍋跳投出手點高這些
12/18 14:25, 55F

12/18 14:25, 4年前 , 56F
很好用,沒人指望你灌籃,灌籃分數不會比上籃多而且失敗
12/18 14:25, 56F

12/18 14:25, 4年前 , 57F
率高又耗力,何必咧
12/18 14:25, 57F

12/18 15:04, 4年前 , 58F
每個人目標不同 沒必要說的一文不值吧
12/18 15:04, 58F

12/18 15:04, 4年前 , 59F
原原po也沒說是打正式比賽
12/18 15:04, 59F

12/18 15:11, 4年前 , 60F
我沒打籃球排球或練田徑也練單雙腳的跳躍動作
12/18 15:11, 60F

12/18 15:11, 4年前 , 61F
一般人不是職業運動員 運動目的不就開心或爽別受傷就好
12/18 15:11, 61F

12/18 16:41, 4年前 , 62F
感謝n大的解釋,原來灌籃單雙腳都有
12/18 16:41, 62F

12/18 18:15, 4年前 , 63F
原原po就說他是為了籃球表現而糾結進健身房重訓要壓幾RM
12/18 18:15, 63F

12/18 18:16, 4年前 , 64F
因為他看朋友練高RM的反而場上表現比他好,才有這串系列
12/18 18:16, 64F

12/18 18:19, 4年前 , 65F
殊不知在健身房糾結怎麼練遠不如直接在球場上練進步更快
12/18 18:19, 65F

12/18 18:22, 4年前 , 66F
而朋友運動表現比他好也絕對不是只因為健身房菜單不同導致
12/18 18:22, 66F

12/18 18:24, 4年前 , 67F
重訓對籃球有直接助益的在於籃下對抗性,而非全面飛躍成長
12/18 18:24, 67F

12/18 18:29, 4年前 , 68F
至於為啥會扯到灌籃那是因為有人一聽到爆發力就滿腦子灌籃
12/18 18:29, 68F

12/18 18:31, 4年前 , 69F
而我只是點出在台灣灌籃只是非比賽時自己拍片顯擺用的
12/18 18:31, 69F

12/18 18:33, 4年前 , 70F
跟上場後的得分能力沒啥關聯,因為不實用、風險大、又耗力
12/18 18:33, 70F

12/20 00:08, 4年前 , 71F
我覺得林彥廷應該蹲不了200啦 一樓不要鬧
12/20 00:08, 71F

12/21 19:08, 4年前 , 72F
12/21 19:08, 72F
文章代碼(AID): #1T-CpeNx (MuscleBeach)
文章代碼(AID): #1T-CpeNx (MuscleB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