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現在目前台灣的徵兵有優點嗎??

看板MuBin作者 (zaku)時間17年前 (2007/07/30 12:28),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8 (看更多)
※ 引述《mc18 (Oh~my~GOOOOOOOD!!!)》之銘言: : 抱歉無意筆戰, 單純做做交流討論. : 其實不知這位前輩是否有設身處地為現在正在服役的大頭兵們著想. 我又不是調不到上後備(  ̄ c ̄)y▂ξ : 大部分都是被徵兵徵去的, 大家只想趕快把時間度過, 出社會找個好工作... 本來就是這樣,所以義務役也叫不願役 國軍算不上什麼環境良好的職場,不管是一年或兩年役期, 如果可以免役,我也很贊同, 如果要當,也就忍一忍,反正時間還是會過去的 : 真正打仗時, 如果國家不得民心, 那們這群被徵招的士兵們會怎麼想? : "..你爸我好死不死被調到, 要我幫民進黨(or國民黨)打仗, 掯" : "我爸在對岸等我, 我打自己同胞幹什麼?" : (別忘了台商人數是超過100萬的, 含家眷少說也有200萬, 也就是說, 每10個大頭兵裡 : 就有1個是台商子弟) 有多少軍人就有多少想法, 台灣又不是二戰的大日本帝國,要求全軍為天皇盡忠balabala, 逃兵,投降這種事本來就不會稀奇, 這源於中華民國這二十年來是一個充分自由的國家,人民可以表達自己的看法, 縱然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確不怎樣,但比較之下,共產黨真的有比較好? : 你說的沒錯, 當與敵人開始近距離肉搏看到身邊的同袍倒下時, 的確會造成一定程度 : 的憤慨, 但我想問的是, 有多少人真的會跟著上前線? 談到為民主自由而戰,對基層士兵是太空泛,那就為自己的生存而戰吧 要知道台灣就是個海島,就算想逃的想降的,還是在台灣島上, 現代化戰爭的破壞力大,不需要到前線就能看到倒塌的房屋,躺在地上的人, PLA又不是來行政登陸,只要人上來就會有花圈,樂隊, 這場戰爭其實也蠻單純的,一個已經退無可退,政體風格都完全不同的政府的 垂死掙扎, 戰爭的暴力只會升高,極難降低 : 反正大家都知道, 中國現在的武力是怎樣, 就算撐過去台灣也變廢墟了, 明知道 : 打不贏, 又已經是與台灣高度交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PRC可以選擇不打呀,台灣方面是絕不會主動開戰的, 就算是當前政府不斷挑釁,但先發動戰爭的一方就是理虧 : 這不過是一個兵, 如果是一個班, 一個排, 甚至一個營, 陣前倒戈, 或是根本不上陣 : 台灣能怎樣? 軍法又能怎樣, 軍隊都滅了還談什麼軍法? 沒怎樣呀, 怎麼選擇是大家的自由,要做之前先想好罷了, 這種事本來就不是什麼光榮之事,應該沒有人會喜歡在"被統一"之後,把這種事 拿在嘴上炫耀吧, 況且,戰局並不會因為一個班一個排一個營的投降而立即的改變, 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 目前國軍採聯合後勤,這個營倒過去,戰線改變,這個營就無法得到台灣這邊的支援了, 反過來講,PLA跨海作戰也沒多餘的物資養這個營,而且也不會對這個營放心, 當然,國軍反攻的機會是不大啦,如果有機會規復戰線, 也是會秋後算帳的 要知道,即使對逃兵比較容忍的我(僅限於逃,其他犯罪活動另外算帳) 對於為了投降而投降的部隊也是會火大的, 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投降是可以接受的,但不發一彈投降, 那就祈禱PLA趕快把ROC消滅吧 : 就算不上戰場, 徵兵浪費了多少台灣青年的生命, 多少青春? : 好不容易飽讀詩書準備就業磨練, 但得先去兵營裡待個兩年, 變呆子之後再放出來 : 很多人原本要去國外念書的, 也得先去兵營裡變呆子再出來, 再正直的人也被軍中 : 文化洗禮成馬屁人, 這對台灣有什麼好處? 兩年的兵役的確是浪費時間沒錯, 但既然沒有免役,還是得幹,那就好好幹完,況且現在也只剩一年, 人會不會變呆以及會不會變馬屁其實是看自己, 環境是個重要的因素, 但把自己變壞推說是環境的錯,那也不是很奇怪嘛 : 要徵兵, 先問問, 台灣現在還需要這群心不在國家的大頭兵嗎? 戰爭又不是只靠軍人打,在台灣的戰爭是牽連在台灣島上生活的2300萬人民, 每個人都有相應的責任, 軍人不過是剛好要端起槍的人, 就算改募兵制,這點也不會改變的 : 還有請想想阿輝伯時代兩顆導彈飛過去的時候, 台灣人民的反應是如何... : 有錢人早就躲出國了... : 中國人始終還是中國人, 我們始終還是福建來的中國人, 不可否認中國人是全世界 : 最不團結的民族之一 這種說法未免太主觀,就算國府不遷台,也很難這麼講,何況國府遷台後所帶來 大量的各省人員, 只要肯為台灣出錢出力的,就是台灣人了,能做到這點就是團結了, 又何必在乎他或她是從那邊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2.215.84

08/09 11:15, , 1F
逃兵? 大家大概忘記憲兵是在作什麼吧
08/09 11:15, 1F
文章代碼(AID): #16hMaAiT (MuBi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hMaAiT (Mu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