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中國的空射彈道飛彈

看板Military作者 (火星人當研究生)時間11年前 (2012/11/27 22:17), 編輯推噓1(324)
留言9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13 (看更多)
本來要無視這個傻B,不過後來還是覺得它的內容太好笑,吐槽一下 有益身體健康 ※ 引述《hoopchina (hoopchina)》之銘言: : ※ 引述《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之銘言: : : 時間: Sat Nov 24 21:59:41 2012 : : 這個傻B不是被永久水桶了嗎? : 嗯﹐好像還沒有... 又不是沒人不曉得你換過ID 不過也X2,用舊版規的規定也快可以浸桶水了 大家再加油吧 : : 防不防區沒什麼關係。反正精準度抄差 : 原理我早貼過很多資料了。你覺得準確度差﹐我也沒辦法。 原理個鳥拉,隨便唬爛就叫資料的話,那廁所裡多的是 : : 同樣的話很就以前我們就吐槽完了,同樣的狗屁就不用再拿出來講了 : 你們吐槽過大陸的東西太多了....但是似乎你們的判斷從來沒對過。 : 或許你們覺得自己是對的﹐但是似乎整個西方、包括台灣國防部都承認的有關大陸信息 : 都與你們的吐槽相左。 傻B永遠都會遺忘自己被證明錯誤的地方 : : 再說那種大小的彈體除非有小叮噹的四次元口袋在裡面,裝得下大型主機 : : 不然這東西的導引律等級就只會和LGB差不多,啥機動飛行都只是幻想 : 再說一遍﹐這個是防空導彈技術改的。和真正的彈道導彈是兩個技術原理。隻是應用 : 了高拋彈道。 又來了,傻B最愛的自行腦補 不要以為有邊條彈翼就和防空飛彈有關,MGM-18彈道飛彈的彈翼比防空 飛彈還大,更不要講說長得有點像就幫它們亂拉親戚,也只有你這個傻 B覺得SY-400與HQ-16有關係 彈頭重量差了3倍的兩種飛彈,重心與結構整個都不一樣了,就算不提 它兩裡面長的完全不一樣,如果看HQ-16山寨的9M38就知道,彈頭放大 三倍後,導引艙的長度就被壓縮到原來的1/10,最好是能用同樣的控制 技術拉 用比例來算,JDAM的導引系統佔全彈的總體積還比傻B所覺得的所謂防 空飛彈技術的對地導彈來的多 : : 不枉費我打你臉打了那麼久,你終於知道要末端導引要減速拉 : 你搞錯了﹐我從來都承認末導要減速的。在03年我就知道。 : 在05年。我還不敢貼彈道導彈打航母的細節文獻的時候。我是這麼和人解釋的﹕ : 就視為用彈道導彈的方式﹐投擲巡弋反艦導彈到航母的內圈﹐對其打擊。 : 好處嘛﹐想想﹐直接繞過航母編隊4層攔截體系的三層。可以減少多少載機損失。 : 就會發現值回票價了。(攻擊航母編隊﹐常規飛機突破其400km的多層防御體系﹐至少要 : 預計50%)的損失。 現在google很方便,搜索幾年前的舊文,你講的都不是這一回事 不過你的翻臉不認舊帳在兩岸軍事論壇都還滿有名的,習慣了 : 我和你們有差異的地方從來不是減速不減速的問題。而是減速之後﹐美帝能不能攔住的 : 問題。 : 你們的觀點﹕ : 減速之後﹐和前蘇聯的高空彈道的高速巡弋導彈一樣。美帝可以輕易射鴨子下來。 : 你們的觀點﹐基本從來沒有技術細節分析。 : 我的觀點﹕ : 1 機動再入彈頭的飛行方式和高速巡弋導彈是兩碼事。一個微觀軌跡是劇烈晃動的﹐ : 一個是直線彈道。 : 這方面﹐你們沒研究過超音速反艦彈的突防問題﹐不了解兩者飛行軌跡的差異對於攔 : 截彈而言的技術難度。 晃動個頭拉 從前就講過了,彈道大角度機動只會讓彈道飛彈錯失目標 不要以為彈道軌跡很容易收斂 看樣子我打臉打得不夠重 : 2 對速度和高度的觀點認可不一樣﹐實際機動再入彈頭的平飛高度在15-30+km高﹐ : 此時的速度在5-6馬赫﹐到海平面才會降到3馬赫左右。可攔截的平飛距離也隻有 : 30-80km。從再入後(35km高度以下)到命中目標﹐隻有24-60s的時間。 : 你們忽略了這些前提。 ATBM飛得比彈道飛彈在大氣層中快,機動力又更高,解算有更簡單 有啥難攔截? 有啥好忽略? : 首先﹐巡航高度高﹐速度快。幾乎在巡航高度上﹐再入彈頭是不可能被攔截的。 : 因為﹐作戰高度在15km以上的防空導彈本身就很少﹐從再入彈頭出黑障區﹐可以被 : 對方截獲開始。仔細想就會發現﹐無法形成攔截條件。首先預警並測算目標彈道需要 : 時間﹐其次﹐攔截彈射擊發射需要時間﹐第三﹐攔截彈飛到目標巡航高度需要時間。 : 3 再入尋的過程。彈頭彈道會高速變化(3-5馬赫速度上有6G以上的機動能力)。攔截 : 這種軌跡的彈頭。攔截彈的速度和過載能力必須非常強。超過目前已經有的技術能力。 : 我從未見到台灣有人能用科學可信的方法反駁這些觀點。 : : 不過影片中他講的是5馬赫,設計師與你的嘴砲似乎相衝突 : 我不知道我說了什麼嘴炮﹖請明示 : 2000年的文章。你認真看過再發言 : http://www.docin.com/p-419112147.html : 裡面描述了兩類武器發展。 : 1 種是彈道導彈結合防空導彈的技術(末制導和機動飛行)。 : 另1種是﹐防空導彈結合彈道導彈的技術(防空彈增程)。 : 前者﹐就是DF21C/DF21D.以及現在M20.這個技術已經在大陸中短程彈道導彈全面開花。 : 後者﹐CM-400AKG/SY-400就是其中一個應用。原本應該是用在防空增程的﹐但防空增程 : 的還未公開(大陸的S400級別的大於200km的遠程地空導彈)﹐倒是做成遠程制導火箭彈 : 和空地彈公開了。 又來了,拿個奇怪且沒有說明任何疑問的亂七八糟論文當引證的 傻B風格又出現了 老共用來騙錢的M-7導彈只能前半段有導引這件事傻B是永遠不敢 出來面對的 : : 這邊又是放屁了,防空飛彈的導引系統體積還比彈頭還大,依據影片中 : : 的嘴砲,扣掉火箭馬達與彈頭,留給導引系統的空間小得可憐,導引律 : : 能比JDAM好一點就要偷笑了,還想要能末端機動? : 這個級別的防空導彈的載荷一般為150-180kg的高爆彈藥﹐威力不太大。但夠用了. : 比802改的空地彈威力不差。 : 08年公開SY400時提到﹐戰鬥部裝藥200kg﹐彈重800-900kg 又在胡說八道了,重量低於一噸的防空飛彈,那一顆彈頭超過100kg? 像老共山寨的HQ-16彈頭不到70kg, 彈頭體積變三倍,留給導引系統的那點鳥空間你是想裝什麼防空飛彈 導引系統? : : 那種導引律能提供的修正量本來就有限,修正收斂有100倍就要偷笑了, : : 這東西如果CEP要降到10m,那代表解放軍飛行員要有能力在300km外把無 : : 導引火箭射到1000m的範圍內,這個除了能徒手丟石頭打下人造衛星的金 : : 爺爺以外,我還真想不到有誰能做到 : S400的某些彈射程400km.如果你堅持認為﹐S400的彈飛399km﹐都是無引導的。我也 : 隻能無語了。 傻B的芭樂比雞腿大法又出現了 : 貼個本屆航展上的A200制導火箭炮。這是彈道導彈技術為主改的。 : 都用上頭體分離技術﹐機動飛行技術。彈頭威力150kg左右。CEP小於30m. : 一般防空導彈的控制精度比這個好。 : A-200多管火箭炮系統同樣用於打擊地方縱深的集群目標和點目標﹐但使用了更高檔 : 的技術。A-200多管火箭炮系統取消了氣象車﹐發射車和運輸裝彈車可與A-100多管火 : 箭炮系統通用﹐發射車同樣具備自主定位定向和單車獨立作戰能力﹐實現了非預制陣 : 地模式。A-100發射車定向管為平行排列上排4管下排6管的發射管﹐而A-200多管火箭 : 炮系統發射車使用箱式結構﹐為上下兩排各4部箱式發射單元。 : A-200系統的火箭彈型號為A200-11﹐其長度7.264米直徑300毫米﹐質量約840千克﹐ : 最大射程進一步增加到200公裡。火箭彈使用了先進的全程GPS/INS復合制導方式﹐使 : 用頭體分離技術並實現了機動飛行能力﹐命中精度有了很大提高﹐使用相當於150千 : 克TNT當量的整體爆破戰鬥部時的CEP小於30米﹐使用390發子彈頭的殺傷破甲子母彈 : 戰鬥部時的CEP也小於45米﹐已經達到了主流短程彈道導彈的水平。 然後呢? 我打你臉的部分是導引段太小,根本不足以負荷那種空射變化導引率 你找A200出來救援是幹嘛?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中華土雞這傻B水準和橘子都差不多 : : → RURILIN :誰長期以來亂引用資料還射後不理的,大家心知肚明. 11/25 06:29 : : → RURILIN :如果你在h某亂掰時就跳出來說這些,比較容易說服人你 11/25 06:30 : : → RURILIN :你不是來護短的. 11/25 06:31 : : 我記得很久以前有一個很經典的就是,那傻B找了一篇"如何製作彈道導彈打航母 : : 電腦動畫"的論文,證明解放軍能用導彈打航母.......... : 我貼了那麼多資料﹐你就隻記得這一份嗎﹖ : 在03年。我就在尖端科技的論壇﹐一口氣貼了8篇。 : 這些年我貼出的相關文獻至少50篇以上。檢索關鍵詞都給了一堆。無數人和我討論﹐大 : 陸科技文獻水平如何如何低﹐如何不靠譜。 : 反正有關正題的細節(參數﹐圖表﹐公式﹐說明)﹐卻從未有台灣人認真討論過。 : 台灣人討論這類話題特點﹐是通過否定前提的可能性。來論証﹐這種技術就不可能存在。 : 所以你們的討論重點﹐都是黑障﹐能不能用雷達等低級概念性問題。根本就進不到﹐數 : 據分析﹐細節描述的階段 : 我不計較你的人身攻擊。我早就被攻擊習慣了。 : 我隻希望有一天﹐你們能明白﹐我和你們說這些﹐並不是為了炫耀大陸的軍力。 : 大陸並沒把台灣當對手。我隻是和你們討論這類技術存在的可能性問題。 那一份實在是太經典了,每次傻B又拿出奇怪且不相關的論文當佐證時 我就只會想到這一篇 每次我們要講細節的時候,中華土雞這傻B老是用這一套 -- 台灣科學研究的三大障礙 1. 教授與研究生低廉的薪水 2.SCI點數與篇數的量化指標 3. 國科會與學校的報帳制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185.180.72

11/27 22:19, , 1F
不要以為有邊條彈翼就和防空飛彈有關wwwwww
11/27 22:19, 1F

11/30 15:40, , 2F
第一行就罵人﹐這種文本版可以活﹐真是秀下限無止境
11/30 15:40, 2F

11/30 19:17, , 3F
本版下限是你們對岸同胞拉低的,好意思作賊喊捉賊.
11/30 19:17, 3F

11/30 19:20, , 4F
沒見你拿出真才實料討論,一發文就是照抄平可夫搞反串
11/30 19:20, 4F

11/30 19:20, , 5F
別以為我沒記帳.
11/30 19:20, 5F

12/01 00:51, , 6F
我已經刪文了。沒想到勿入垃圾堆。拜
12/01 00:51, 6F

12/01 00:56, , 7F
跑到北齊的個版﹐真是衰
12/01 00:56, 7F

12/01 09:50, , 8F
亂板慣犯確認,直接水桶十年.
12/01 09:50, 8F

12/01 10:01, , 9F
麻煩ewing不要刪推文,這留下來當證據.
12/01 10:01, 9F
文章代碼(AID): #1GjCjSYe (Milita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jCjSYe (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