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航空母艦艦隊的戰鬥力

看板Military作者時間18年前 (2006/02/25 21:01),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4/77 (看更多)
※ 引述《hoopchina.bbs@ptt.cc (hoopchina)》之銘言: > 很多人不知道SPY-1的抗飽和攻擊能力 > 特轉下文。裡面有提到神盾4部SPG-62雷達的抗飽和攻擊能力 > 是大約18次(18次目標制導) > 之前我說了對一個目標至少需要引導兩枚SM-2進行攔截。確保 > 命中率達到90%以上(單發的話隻有60-70%)。因此一艘神盾 > 最多能同時接戰10枚反艦導彈。 ^^^^^^^^^^^^^^^^^^^^^^^^^^^^^^^^^^ 有點搞懂你的意思了 的確傳說中神盾的一種戰鬥模式是對一個目標打兩顆 甚至有打三顆的 考量一下他終端歸向雷達的數量,"同時"只能接戰十顆似乎是有可能 但是你是不是忘了一點阿....就算你講的是真的 好,現在面臨滿天飛來的中國導彈,神盾第一批接戰只能接戰十顆 so what?那十顆飛彈會一直占著神盾系統的接戰數量額度嗎? 兩顆,甚至三顆SM-2打過去,早該全部打下來了 如果這第一批鎖定的十顆通通打下來了, 那這"10顆的接戰能量"是不是就可以轉到另外10顆去? 那麼,在中國導彈群到達美軍艦隊以前,神盾能接戰的只有10顆嗎? 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出現,就是要充分利用這種批與批轉換迎擊標的的時間 換句話說,減少飛彈群在到達美軍艦隊前防空系統可以接戰的次數 但是那還是要搭配夠密擊的飽和攻擊才夠讓神盾反應不及 不然人家從從容容的10枚10枚接戰就好了,超不超音速都一樣 前蘇聯光是讓100枚飛彈在90秒內著彈就已經花費大筆功夫,還是在演習中才達到的水準 我不知道現在中國有這本事沒有 另外也不要忘了,一個CVBG通常會有兩條CG-47級 現在聽說會搭上不少勃克級 一條CG-47 大約120枚的飛彈,以以上的接戰邏輯來看,可以摧毀40-60枚的飛彈 現在有兩條CG-47,然後還有DDG-51 派里這種鳥船也可以讓AEGIS override他的防空戰系一起接戰 這還只是談到SM-2這種區域防空飛彈而已,聽說還有CIWS這種東西 關鍵在你有沒有辦法讓飛彈群同時大量的出現在海平線內這40公里的範圍內 來飽和美軍現有一個CVBG的所有防空能量(請記住那是有一票的神盾艦) 外帶艦隊裡所有的SM-2飛彈 要我說,90秒內著彈100枚大概都飽和不了 一次10顆,100枚也不過需要全系統接戰10次就清光了 90秒內接戰10次好像都不是太困難的事 CVBG裡又不是只有一條神盾艦,那10次不需要由同一條船吃下來 只要搞定艦間資料聯繫,不要兩條船標定同一批目標就好了 就算可以飽和好了 而在這之前你還要克服艦載戰鬥機/護航SSN的防禦網 所以你整個攻擊隊伍絕對必需帶著超過一百枚以上的反艦飛彈出擊, 以避免被外圍防禦網打下來的損失 然後,你必需要有至少跟前蘇聯一樣的情搜系統統合放飛彈的時間 (這種情搜系統一樣會被美軍反制) ....................我說,中國還是專心發展彈道飛彈反艦技術好了 > =========================== > 艦艇雷達技術 > [定義] >   雷達是艦艇上普遍裝備的一種探測設備。主要由天線、收發開關、發射機、接收 > 機、終端設備(或顯示器)、天線控制設備和定時器組成。雷達的工作原理是﹕發射 > 機在定時器的控制下﹐產生高頻大功率的脈沖串﹐通過收發開關到達定向天線﹐以電 > 磁波的形式向外輻射。在天線控制設備的控制下﹐天線波束按照指定的方向在空間掃 > 描。當電磁波照射到目標上時﹐二次散射電磁波的一部分到達雷達天線﹐經收發開關 > 至接收機﹐進行放大、混頻和檢波等處理後﹐送到雷達終端設備。 >   雷達技術是指為實現和完善雷達的探測功能而開發的一系列技術的總和。 >   > [相關技術]電子技術﹔光電技術﹔電子技術﹔探測技術﹔信息系統技術 > [技術難點] >   艦載雷達組網﹐實現天/地一體化雷達探測是艦艇雷達系統發展的趨勢﹐這是一項 > 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點有(1)星載雷達、預警機雷達、雙-多基 > 地雷達和超視距雷達等領域的關鍵技術﹔(2)時間統一標準﹐通常各雷達天線的掃 > 描是完全異步的﹐如無統一的時間標準﹐就很難進行信息綜合﹔(3)研究自適應極 > 化、頻率綜合控制和能量最佳分配技術﹔(4)多種誤差(距離誤差、方位誤差、時 > 間誤差和定位誤差等)的校準﹔(5)雷達網多頻率的電磁兼容等。 > [國外概況] >   一、艦載雷達的種類 >   在現代海戰中﹐參戰雙方的艦艇通常是以編隊的形式在海上保持存在。海上的艦 > 艇編隊隨時都有可能遭受來自空中、海上和水下的攻擊﹐為對付這些威脅﹐艦艇編隊 > 普遍采用"分層防御"的戰術。由航母艦載機、各種艦用導彈和火炮承擔防御任務﹐而 > 艦艇雷達系統的使命則是為艦艇編隊提供預警和確保這些武器威力的正常發揮。 >   艦艇上裝備的主要雷達有﹕ >   1、艦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 >  擔任航母編隊區域防空主力艦的典型代表是美國的"提康德洛加"級導彈巡洋艦。該 > 艦上的"宙斯盾"武器系統是美海軍先進的綜合性區域防空系統。該系統采用了AN/SPY > -1相控陣雷達與垂直發身的"標準-2"對空導彈相配合的體制。"標準-2"導彈發射後﹐ > 先由SPY-1進行指令制導﹐使導彈按一條節能的軌道接近目標﹐直到導彈飛近目標的 > 最後數秒時﹐SPY-1才轉交給SPG-62照射雷達進行制導。這樣﹐照射雷達就不必在導 > 彈的整個飛行期間跟蹤目標﹐從而使艦上的4部SPG-62可用來對付一次來襲的18個目 > 標(以往的系統智能隻能對付2-4個目標)﹐而導彈的發射速率可達每秒1發。該系統 > 的心臟就是SPY-1多功能相控陣雷達。 >   美國除了研制SPY-1艦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外﹐還研制了SPQ-11雙孔徑透鏡相控陣 > 雷達、FAST、FARS、AAR等型號眾多的適合於裝備不同艦艇的艦載相控陣雷達。其它 > 國家也相繼研制和裝備了艦載相控陣雷達﹐如法國的ARABEL和TRISKEL﹐俄羅斯的"天 > 空哨兵"、CCB-33和CCB-501﹐英國的MESAR、TRISAR和TRIXSAR﹐意、英、法聯合研制 > 的EMPAR﹐荷蘭的EXPAR和SMART﹐日本的OPS-24﹐瑞典的ELSA等艦載相控陣雷達﹐共 > 30余種型號。 >   2 遠程對空警戒雷達 >   這種雷達用於探測中、高空遠距離目標﹐測定空中目標的方位和距離坐標﹐為三 > 坐標雷達或其它艦載武器系統雷達提供目標指示﹐要求相當遠的作用距離(最好略大 > 於三坐標雷達數十公裡)。因此﹐天線尺寸較大﹐發射功率也高。這種雷達過去主要 > 工作在米波波段﹐目前已趨向L波段. >   美國的AN/SPS-49、AN/SPS-40和AN/SPS-43﹐英國的RN965和S1022﹐俄羅斯的"大 > 網"、"頂網A"和"頂網B"﹐法國的DRBV-23、DRBV-26和DRBV-27﹐意大利的RAN-3L﹐荷 > 蘭的LW08等均屬這類雷達。 >   3 中程對空對海雷達 >   這種雷達主要用於探測海上及中低空中程目標﹐為艦載武器指揮系統提供目標指 > 示信息。美國的AN/SPS-58/65系列和AN/SPS-67(V)﹐意大利的RAN-10S、RAN11L/X和 > RAN12L/X﹐俄羅斯的"細網"和"方形結"﹐英國的RN1030、RN1800、AWS-4和AWS-5﹐法 > 國的"海虎"Ⅱ﹐荷蘭的DA08﹐瑞典的"海上長頸鹿"和以色列的EL/M-2207等均屬這類 > 雷達。 >   4 導彈制導雷達和炮瞄雷達 >   導彈制導(攻擊)雷達的任務是為艦空或艦艦導彈提供發射諸參數﹐在導彈飛行 > 中提供波束制導或制導指令﹐以提高導彈命中目標的概率﹐並減少導彈受幹擾的程度 > 。如英國的RN909、RN910和ST805﹐美國的AN/SPG-51和AN/SPG-55﹐俄羅斯的"前燈" > 、"突現群"、"活門板"和"十字劍"﹐法國的DRBR-51﹐意大利的RAN-30X和瑞典的9LV > -200MK2等均屬這類雷達。 >   炮瞄雷達用於給火炮提供精確的坐標(舷角、距離、仰角)﹐以使火炮迅速而準 > 確地捕獲目標﹐從而提高火炮命中率。為了滿足戰術技術上的要求﹐炮瞄雷達總是選 > 用X頻段工作。炮瞄雷達有圓錐掃描和單脈沖兩種體制。圓錐掃描雷達結構較簡單﹐ > 但測量精度較低﹐且抗幹擾能力差﹔單脈沖雷達雖然結構和技術上較復雜﹐且造價高 > ﹐但可獲得較高的系統精度、分辨率、數據率、信號帶寬及良好的抗幹擾性能。 >   美國的AN/SPG-34和AN/SPG-35﹐俄羅斯的"鷹叫"和"梟叫"﹐英國的RN912﹐法國的 > "波裡克斯"﹐意大利的RTN-10X等屬圓錐掃描體制﹔美國的AN/SPG-55和AN/SPG-56﹐ > 俄羅斯的"鳶叫"和"歪椴樹"﹐法國的"海貍"和"海貍"-II﹐荷蘭的"西格納爾"M20系列 > 等屬單脈沖體制。 >   另外﹐在航空母艦及其艦載機上還裝備有預警機雷達、對空引導兼目標指示雷達 > 、艦載機著艦引導雷達等。 -- ╭ From: 218-166-158-147.dynamic.hinet.net ◎──────────╮ └──◎ Origin:政大資科˙貓空行館 bbs.cs.nccu.edu.tw

02/26 00:04, , 1F
推最後一句~雖然R大看不到^^"
02/26 00:04, 1F
文章代碼(AID): #1405KG00 (Milita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05KG00 (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