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我們對慈善的思想完全錯誤(TED talk)

看板MenTalk作者 (林阿宅)時間11年前 (2013/07/24 22:40), 編輯推噓10(11129)
留言41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ballII (ballII)》之銘言: : 這是一則TED talk,讓我重新思考了慈善組織的意義與可行策略。 : http://www.ted.com/talks/lang/zh-tw/ : dan_pallotta_the_way_we_think_about_charity_is_dead_wrong.html : (縮: http://goo.gl/16sXm ) : 摘要: : 慈善團體必須是「非營利」組織? : 當今天慈善團體效能有限、世界貧困的一端仍然貧困時, : 你是否考慮允許慈善團體大賺一筆,讓它達到可與營利團體媲美的收益與效率? 學長請容我做一些補充,首先請容我詳細說明一下演講的內容,若是已經看過的板友, 可直接跳到後面回應的部份。 此一演講說的是: 為什麼慈善機構無法有效的擴大規模,讓相對龐大的社會問題有顯著的改善? (台灣的鄉親們,繼續看下去之前請先暫時放下 慈善機構 = 慈濟 的刻板印象, 想想其他無數在慈濟的陰影底下默默耕耘、正直善良的小型慈善機構, 否則可能會難以融入這段演講的脈絡。) 講者認為這是因為我們對於一般企業和慈善機構有著「雙重標準」, 限制了慈善機構的成長發展,講者舉了五個例子: 1. 慈善家應該不求回報? 如果你靠販賣暴力電玩遊戲賺了五千萬美元,你會榮登Wired雜誌封面 但如果你靠治療瘧疾小孩們賺了五十萬,你反而會被當做是條寄生蟲 一個史丹佛大學MBA在38歲時的年收入中位數是四十萬美元, 他可以捐出十萬美元,抵稅五萬,不但會被稱作大慈善家, 還可以進入慈善機構董事會,監督那些年薪不到十萬美元的慈善機構CEO 在這種條件下,當然沒人會想從事慈善事業。 於是每年都有數以萬計,從最頂尖的大學畢業的最優秀的人才,紛紛投入營利企業, 而不是在非營利企業中發揮他們的才能,解決更多問題 2. 慈善機構有錢打廣告,不如拿去幫助窮人? 人們都希望自己捐出去的錢能百分之百的送到需要幫助的人手上, 但問題是如果你不讓慈善機構拿一點錢出來宣傳,根本沒人會知道他們需要幫助。 講者的公司舉辦的愛滋和乳癌募款活動九年來一共有十八萬人參加,募得了五億多美元, 是在這個領域有史以來最快速、最成功的募款活動, 而他們靠的正是紐約時報全版廣告以及廣播、電視黃金時段廣告等大規模宣傳。 想想看如果他們把廣告貼在自助洗衣店,能有多少人參加? 3. 慈善機構不能因為嘗試創新的方法而虧損? 如上所述,人們都希望自己捐出去的錢能百分之百的送到需要幫助的人手上。 所以迪士尼可以因為拍了一部實驗性質的爛片而虧損兩億,沒人會起訴他們。 但如果慈善機構想要嘗試創新的募款方式而沒有在第一年達到75%以上的盈餘, 就有可能因為「浪費了人們的愛心捐款」而被控告。 事實是如果你不允許失敗就無法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更多的盈餘, 沒有盈餘就無法擴大規模,規模不大就無法解決龐大的社會問題。 4. 慈善捐款不但要「全部」,還要「馬上」用在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Amazon可以花前六年開拓市場、建立通路,即使賺不到一毛錢投資者依然對他們有信心, 但如果有個慈善機構跟你說他要進行一個龐大的計畫,前六年不會花任何錢在需要幫助的 人身上,你會叫他去吃屎。 5. 你不能靠投資慈善事業而獲利? 這邊的邏輯跟第一點一樣,只不過一個是出力者,一個是出資者, 兩者都不被允許得到回報,無法獲利的投資標的當然無法吸引大量的資金。 綜上所述,慈善機構沒有人才、不能行銷、不能創新、沒有時間、沒有資金, 因此,美國1970年以來年收入突破五百萬大關的營利企業共有46136家, 而達到同樣年收入的慈善機構卻只有144家而已。 營利企業要擴張,慈善機構更需要擴張,否則如何解決龐大的社會問題? 就像電影<<九品芝麻官>>中包不同說的: 「貪官奸,清官要更奸,否則怎麼鬥得過那些貪官呢?」 營利企業需要人才、行銷、創新、時間、資金,慈善機構也更需要這些, 否則怎麼和營利企業競爭? 人才、行銷、創新這些都需要資金。然而,由於人們對營利企業和慈善機構的雙重標準, 使得這些沒有直接用在需要的人身上的成本,都被當作不必要的營運費用, 認為把這些省下來就可以去幫助更多的人,而越節省的慈善機構,就是越成功的。 這種想法的盲點就是前面一直提到的,組織或者市場規模的擴張。 如果我們的餅是固定的,那的確越節省額外開銷就能有越多資金用在慈善上, 但事實是這些額外的開銷可以把整張餅做得更大,而其帶來的資金將遠大於透過節省開支所 得到的。 以講者的公司為例,愛滋募款活動的初始資金是五萬美元,九年後成長了1982倍, 扣除所有開銷後共有一億用在愛滋事務上,而乳癌募款活動則是在五年內從35萬美元成長到 一億九千多萬。 如果你是慈善家,你想要把35萬拿給乳癌研究者做研究,還是用來募款得到一億九千萬來做 乳癌研究? 講者的公司光在2002年一年就募得了七千萬美元用在乳癌事業上,結果隔年就倒閉了。 他們因為花了四成的收入在這些所謂的額外開銷上而被媒體攻擊,使得贊助商不再願意贊助 他們。後來該贊助商自己嘗試舉辦類似的活動並減少開銷,結果一年中只募得一千多萬可以 用在乳癌事業上。 總之,重點不是我們在額外開銷上省了多錢,而是我們可以生出多少錢來解決問題。 我們希望死後刻在我們墓碑上的不是「我們降低了慈善事業的額外開銷」,而是「我們改變 了世界」 -------------------------------------------- 以上是演講的內容,接下來請學長容我回應原PO和一些推文。 首先我打了這麼一長串,幾乎把整段演講抄下來,是因為感覺原PO並沒有抓到演講的精髓, 又或者是摘要的用詞有點不太精確,再加上鄉民們對於慈濟極負面的印象,使得推文從慈善 機構歛財扯到藝人歛財再扯到黨派,實在是有些可惜。當然假慈善之名行歛財之實也是個很 值得討論的議題,但畢竟不是講者所提倡的嶄新觀念中所著重的。

07/23 22:43,
這想法是可接受 問題是如何大賺一筆? 要賺誰的錢?
07/23 22:43
例如說,用更大規模、更有說服力的行銷手法,去募集那些不知道世界上有人很需要幫助, 或是即使知道也寧願把錢拿去買iPhone的人的錢。

07/23 23:06,
如果我沒搞錯的話 非營利組織還是可以從事營利活動
07/23 23:06

07/23 23:06,
像義賣就是
07/23 23:06
是的,非營利組織只是不以營利為「目的」,還是可以以營利為「手段」來達成目的

07/23 23:14,
錯了.若一旦開啟了賺錢與效率,那麼下一步就是該賺多少錢.
07/23 23:14

07/23 23:15,
那麼就沒完沒了了
07/23 23:15
演講的重點不是「幫自己賺到多少錢」,而是「幫窮人賺到多少錢」。如果不考慮效率, 就會出現博士畢業生花一整天做著拿零錢箱在街上募款這種猴子也能做的事情,明明可以有 更多貢獻卻只沈溺於無意義的自我滿足。

07/23 23:15,
就是「毫無成本」這種預設 讓慈善事業落後
07/23 23:15

07/23 23:16,
原來這麼多人不認同影片 我自己很認同
07/23 23:16

07/23 23:16,
最有錢的人成立的慈善機構 本身有自償機制 可以永久存活
07/23 23:16

07/23 23:16,
可以救助最多的人
07/23 23:16
目前的現實狀況的確是這樣沒錯,但問題是如果我們把所有救助貧困的責任都推給有錢人, 那同時也等於把貧困者的生殺大權交給他們,要救不救或是選擇救誰都隨他們高興。而且多 數時候這些有錢人正是造成最多剝削、最多社會環境問題的人,即使他們在封頂之後回頭來 從事慈善事業,可能也只是稍稍彌補了過去製造的問題罷了。我們或許不能命令這些有錢人 去幫助弱勢,但一定可以教育我們的孩子:「不論你將來身在社會階層金字塔的什麼位置, 都要為了幫助別人略盡微薄之力。」而不是:「你要踩著所有人的屍體往上爬,最後再來幫 他們立墓碑。」 (其實最根本的問題是我們根本就不該讓有錢人這麼有錢,但那是另一個世界級的問題了..)

07/23 23:18,
也就是想賺錢又聰明的人都去當營利團體CEO 自己只負責捐款
07/23 23:18

07/23 23:18,
成立慈善機構 卻無暇管理 但我們要的是最聰明的人親自來
07/23 23:18

07/23 23:19,
管理慈善團體啊 我對慈善團體內部貪汙的容忍度 與對營利
07/23 23:19

07/23 23:19,
團體貪汙的容忍度一模一樣 我不會為慈善團體設定更高的道
07/23 23:19

07/23 23:20,
德標準 我只求貧困現象真的能改善 慈善團體被才能平庸者
07/23 23:20

07/23 23:21,
管理 內部制度與外部策略就更無效率易腐化
07/23 23:21

07/23 23:18,
個人認為違反資本主義運作 慈善不是有錢人做愛心 就是
07/23 23:18

07/23 23:20,
要靠政府做重分配 營利將部分利潤做慈善有可能 想要靠
07/23 23:20

07/23 23:20,
這種想法去運作 我認為不可行 或許可以試試
07/23 23:20
不好意思不太懂這裡說的違反資本主義運作是指哪部分?就我個人猜測,講者所提到的對於 慈善機構的歧視「做慈善一毛錢都不能賺」正是來自資本主義「要賺多少就賺多少」之下, 一種受到道德觀驅使的矯枉過正。督促政府、督促企業都是可行並且行之有年的辦法,不過 我想這和促進人民本身觀念的變革並不衝突。 至於可行性的部分,演講中也已經有很好的例子證明這是非常成功的。我們可以透過招募人 才、進行大規模宣傳來籌募真正足以解決社會問題的資金,只要民眾願意拋棄「我的錢要全 部、馬上交到弱勢族群手上」這種短視近利的想法,接受「不要把所有錢都直接拿來幫助弱 勢才是真正能幫助到他們的」畢竟慈善機構無論是人事、行銷、創新,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幫 助弱勢,只是沒有那麼直接罷了。

07/23 23:23,
其實你的想法就像要選出救世主當總統改善弊端 假若讓
07/23 23:23

07/23 23:24,
拿最高薪去做就能成功嗎 金融風暴的各CEO不正是最佳的
07/23 23:24

07/23 23:24,
反例 想靠高薪引誘優秀人才改善 真正的考驗是人性貪婪
07/23 23:24
我想講者(和原PO)的意思並不是要拿和一般營利企業同等的超高額薪資去吸引人才,(雖然 我前面也一直提到人才人才XD),我們只需要拿出足夠的薪資,使其加上就業者本身從事慈 善的意願後,能夠大於營利企業的吸引力就行了。也就是說做慈善和賺到滿意的薪水不應該 是個二擇一的問題。假設「願意犧牲多少應得利益來從事慈善事業」這項特質是個常態分布 ,最左端是一毛不拔的自私者,右邊最最尖端的一咪咪則是願意全心全意付出不求任何回報 的聖人,那麼或許我們只要多付出一些薪資,就能吸引到十倍多的人力,再多付一點,或許 就有百倍的人力可以挑選,那麼我們就有百倍的機率找到真正優秀,能夠幫助組織發展,同 時保持正直善良的人才。至於所謂貪婪的人,畢竟慈善機構的薪水還是沒有比營利企業高, 自然也就不會來應徵,至少不會衝著薪水而來。 (目前在慈善機構裡貪汙的人也沒有人是貪薪水的吧?要如何防止這些人透過別種管道中飽 私囊那又是另一個世界級的問題了...) 目前的情況是慈善機構和營利企業之間的薪資差距太大(10w$ vs 40w$),使人非要在做慈善 和賺到滿意的薪水之間二擇一,「我很樂意從事慈善事業,也不一定要賺40w這麼多,但叫 我放棄30w去做,那就只好再說了。」慈善機構給不了薪水是因為,如果他們給了多一些薪 水,民眾就會開始覺得他們歛財,就會停止捐款,慈善機構就會倒閉,而這正是講者想要改 變的歧視性思維。

07/23 23:39,
光想像慈善單位每天開會討論獲利率 結算財報 就覺得很違和
07/23 23:39
是的,這種違合感就是來自於一種根深蒂固的偏見和迷思,認為慈善機構不該像一般營利企 業一樣去運作,即使它們有完全不同的目的。 講者演講的標題"What we think about charity is dead wrong" 就是在說 "You are dead wrong" (講者說的,不要找我XD)

07/24 00:11,
慈善組織當然需要營利才能運作
07/24 00:11

07/24 00:12,
不過企業做慈善我又是另一番解讀...
07/24 00:12
願聞其詳。據我所知企業做慈善一種是CSR(企業社會責任),透過慈善來負起企業原有的責 任,如我前面某段所提的;另一種是慈善行銷,透過一定比例的慈善捐款來促銷自家產品, 如下面黑人哥。當然這兩種都有其問題,CSR可能只是左手捐右手、避稅、提昇企業形象; 慈善行銷就如下面板友講的,或許比例不清,或許流向不明,但我想在做這些事的人一定還 是有真正立意良善的。我們只需要明辨是非,不需要全盤否定。

07/24 00:31,
言之成理。但請不要忽略人性的貪婪
07/24 00:31

07/24 00:32,
經濟上的邏輯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哈佛大學教授
07/24 00:32

07/24 00:33,
Michael Sandel 的書『錢買不到的東西』就明確指出這一點
07/24 00:33

07/24 00:34,
什麼是正義(Justice)?如何公平正義的分配社會價值與資源
07/24 00:34

07/24 00:35,
這是我們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而本篇想法未必能達到效果
07/24 00:35
推文一直提到貪婪果然是因為這是台灣最嚴重的問題吧?但在其他國家是不是也像台灣一樣 由少數組織貪汙了絕大部分慈善資源,這我就沒有研究了。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歛財的人或 機構有最多資源來曝光,同時又因為歛財的行為本身而導致了更多曝光,使得人民認為這是 慈善事業中最大甚至是唯一的問題,而講者要說的便是「或許貪汙的慈善機構是個大問題, 但我們看待一般正直的慈善機構的方式也是很有問題的。」講者所著重的對象主要是那些還 未能有效擴張,你連聽都沒聽過的小型機構。我猜想若是我們能更公平(相較於營利企業)的 看待這些機構,以及那些善良以上,聖人未滿的人才,使他們都能夠有所發展,或許能夠減 少貪婪之徒的可趁之機? 然後,講者所提倡的思想當然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事實上也沒有任何方法可以,也沒有 任何人提到要解決所有問題這樣狂妄自大的說法。在世上種種龐大無比的社會問題面前,我 們所有人都是渺小的。我們必須謙卑的承認自己對於解決之道一無所知,因此任何可能可行 ,並且沒有明顯缺失的嘗試都是值得鼓勵的。我個人是看不出講者的想法有什麼重大的缺失 ,透過「允許慈善機構使用一般企業經營方式營利、擴張、解決更多的社會問題」來實現或 促進社會資源分配的公平正義,由於您並未加以解釋其不可行的理由,我也無法針對此做回 應。至少講者所提到的例子是很成功的,只要我們願意拋棄自身的成見。

07/24 01:54,
就是在講 社會企業吧?
07/24 01:54
是有點像,不過還是有些差異。雖然都是使用企業經營的手法來解決社會問題,但社會企業 著重在創新的產品、服務、商業模式(ex.最著名的尤努斯微型貸款),而講者提倡的則是民 眾觀念的革新。前者的資金來源轉變成自身的產品和服務,後者則維持募款。前者改變的是 慈善機構,後者改變是人本身。

07/24 03:52,
一定要用營利組織的玩法 不然怎麼跟他們拼?
07/24 03:52
對,這一句話就是整個演講的核心。(我幹嘛打這麼一大篇XD) 有點累了,其他推文請學長容我不多做回應 有能力看英文的人也可以看一下此演講底下的回應,由一個名叫Chris Howell的網友和講 者本人所做的討論。(選擇Top rated排序,7個讚的留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9.14.77.69

07/24 22:48, , 1F
你要賺錢,然後撥多少錢做公益,誰都不會管.
07/24 22:48, 1F

07/24 22:50, , 2F
但是反過來如果我主打做公益,可是我去追求效益,這鐵定崩潰.
07/24 22:50, 2F

07/24 22:50, , 3F
這不是科學與否的問題,這是人性.
07/24 22:50, 3F

07/24 22:51, , 4F
從事外,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當然很輕鬆,
07/24 22:51, 4F

07/24 22:53, , 5F
但是實際上執行則非常困難,一般營利公司都如此,
07/24 22:53, 5F

07/24 22:54, , 6F
慈善組織又更難.因為它維繫的方式十分的仰賴"信仰".
07/24 22:54, 6F
不太清楚您的效益是指什麼?如果您是指個人的利益,演講中的理念完全不是要打著公益 的名號追求個人利益喔。簡單來說講者想幫助更多的人,但是傳統的慈善組織無法擴大, 所以我們想用人才、行銷、創新等企業經營的方式來擴大,但民眾一看就覺得他們一定是 想歛財,所以講者想改變民眾的偏見和迷思。非常粗略的再說明一次,不懂可以再問喔。 另外演講或文章中也從來沒有出現很輕鬆這種說法,事實上正是因為這在實行上雖然有難 度,但已經被證實是可以很成功的方法,所以才希望減輕來自民眾偏見的阻力,讓它能更 容易實行。

07/24 23:35, , 7F
以原文的觀點慈濟做得超棒的啊 幹嘛從一開始就要跟慈濟
07/24 23:35, 7F

07/24 23:36, , 8F
劃清界線?慈濟有沒有在增加募款能力的面向投資?有啊!
07/24 23:36, 8F

07/24 23:36, , 9F
慈濟有沒有成功地開發了原本不見得會捐款的客群?有啊!
07/24 23:36, 9F

07/24 23:37, , 10F
慈濟有沒有善用營利企業的方法管理事業?他們做得更好!
07/24 23:37, 10F

07/24 23:38, , 11F
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還要敵視慈濟呢?他才是「新典範」啊
07/24 23:38, 11F
是的,在這方面慈濟的確是做得非常好,然而從您文中的酸意來看,我想您也是相當不認 同慈濟的吧?慈濟的問題非常籠統的來說就是拿了錢不做事,取得了全台灣80%以上的捐款 ,卻沒有幫助到相應比例的弱勢。是否為真不是這裡要討論的,至少可以肯定鄉民們的確 有這樣的負面印象。然而世上的慈善機構不是只有慈濟,還有無數大大小小拼了老命在幫 助弱勢的團體。企業經營的方法是可以幫助這些團體,讓他們能夠幫助更多弱勢的,但如 果人民抱持著 慈善團體 = 慈濟 ; 慈濟 + 企業經營 = 貪汙腐敗 ; 就會產生 慈善團體 + 企業經營 = 貪汙腐敗 這樣的以偏概全的錯誤結論。這就是為什麼我希望鄉 民們能暫時放下慈濟,關注一下其他小團體的原因。方法本身是好的,有問題的只是使用 的組織,我們可以在推動好的方法的同時,想想如何避免壞的組織去濫用,而不需要因噎 廢食。

07/25 00:14, , 12F
推樓上 我覺得大多數的人反慈技根本是因為慈濟太過龐大
07/25 00:14, 12F

07/25 00:15, , 13F
=奇正致正確性也不可動搖導致 導致看起來一副大企業的
07/25 00:15, 13F

07/25 00:15, , 14F
其政治
07/25 00:15, 14F

07/25 00:16, , 15F
樣子,所以讓不少人反感。
07/25 00:16, 15F

07/25 00:17, , 16F
但我一直很好奇的是為什麼不是其他相對小的慈善團體去做
07/25 00:17, 16F

07/25 00:18, , 17F
出自己的成績,然後讓大眾掏錢出來讓自己的組織更加壯大
07/25 00:18, 17F

07/25 00:20, , 18F
把餅做大 而非去喊說不公平需要重分配才是對的
07/25 00:20, 18F
因為小慈善團體做不出成績,原因就是演講中提到的那五點,因為大眾不允許慈善團體使 用企業經營的方式和大企業競爭,一旦你用了就認為你一定是要歛財,所以小慈善團體完 全無法和企業競爭,所以大眾寧願掏錢出來買iPad。企業能用的擴張方式慈善團體不能用 ,這是一種大眾心中根深蒂固到根本不覺得有問題的歧視,所以講者希望能破除這樣的歧 視。

07/25 01:19, , 19F
所以比起支持慈善事業,創造新的社會企業更重要。
07/25 01:19, 19F

07/25 01:20, , 20F
營利的講社會責任,大家尊重你。
07/25 01:20, 20F

07/25 01:20, , 21F
做慈善的講賺錢,大家就是不喜歡。
07/25 01:20, 21F

07/25 01:21, , 22F
這一點都不理性,但Dan Ariely 告訴我們,這就是人性。
07/25 01:21, 22F
我認為這是可以並行的。社會企業需要好的點子,但好點子不是天天有,有創意的人就去 創造新的社會企業,比較沒有創意但有滿腔熱血的人就繼續使用慈善募款的方式,只是加 入企業經營的元素來讓組織有能力和營利企業競爭。慈善從來不講賺錢,而是講「幫助更 多人」,為了這個目的而加入企業經營的元素,卻被民眾想當然爾的錯誤解讀成賺錢,這 就是講者要破除的迷思。Dan Ariely不太確定您是指他的哪個研究,但無論他的研究結果 顯示了人這樣的行為是受到基因(人性)還是環境的影響,,如果是我們在這方面有不理性 的基因,我們要設法抑制;如果是社會價值觀本身的問題,那我們要設法改善,無論哪個 都不會改變我們該做的事情。

07/25 02:16, , 23F
很認真阿 我認為違反一般社會觀感 不靠實質需求單純要
07/25 02:16, 23F

07/25 02:17, , 24F
人類自發性的善心去做 難度很高 企圖用這樣的理念灌輸
07/25 02:17, 24F

07/25 02:19, , 25F
岔題一下 慈濟觀感不好應該是他們底下小兵個人素質問題吧
07/25 02:19, 25F

07/25 02:19, , 26F
大眾 應該要接受慈善機可以賺很大 因為可以把餅做大
07/25 02:19, 26F

07/25 02:31, , 27F
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受益 我想這很容易讓人反感
07/25 02:31, 27F
的確如果能同時滿足實質需求又能幫助弱勢會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而這就是社會企業在做 的事情。但事實是光是人類自發性的善心也還有很大的發掘空間,以講者的乳癌募款活動 為例,他們的大規模宣傳成功募集到了,扣除所有成本後史無前例的研究金費,而隔年他 們贊助商大幅刪減了宣傳成本,扣除成本後的募款也就大幅降低了。也就是說民眾還是有 很多善心的,他們只是沒有這個資訊。另外請不要再糾結於原原po「賺很大」這樣的錯誤 理解和負面用詞了,重點是在於「合理的財務分配」,希望大眾接受「把一部分的捐款用 來招募人才、宣傳廣告才能幫助更多人。」這樣的想法雖然由於民眾根深蒂固的成見而乍 聽之下有些違和,但我想講者自身的兩個實際案例是極具說服力的。為了原原po「賺很大 」這三個字害我解釋的好辛苦啊XD

07/25 03:32, , 28F
不錯,不過台灣沒有試驗的本錢,先進國家(歐美中日)成功
07/25 03:32, 28F

07/25 03:32, , 29F
再去抄他們的方法就好啦!
07/25 03:32, 29F

07/25 09:11, , 30F
push
07/25 09:11, 30F

07/25 09:50, , 31F
那這場演講不就是指出這種想法其實是荒謬 不可行的嗎?
07/25 09:50, 31F

07/25 09:51, , 32F
應該是說 用盈利事業的方法去賺錢只是手段
07/25 09:51, 32F

07/25 09:52, , 33F
之後的目的是什麼 這才是我們要關心的
07/25 09:52, 33F

07/25 09:56, , 34F
而不是你非營利事業一定要一臉清寒樣 這種形象我覺得
07/25 09:56, 34F

07/25 09:57, , 35F
還真的沒什麼幫助
07/25 09:57, 35F

07/25 09:58, , 36F
慈濟觀感不好的話 我覺得可以當成 樹大必枯枝
07/25 09:58, 36F

07/25 09:59, , 37F
枯枝被放大 你就會覺得慈濟觀感不好了
07/25 09:59, 37F

07/25 10:03, , 38F
個人接觸後的觀察 枯枝很少越到 倒是真的好心人不少
07/25 10:03, 38F
「為了幫助更多人」,慈善組織需要擴張。組織擴張需要人才、行銷、創新、時間、資金 ,但民眾認為這些東西只有營利企業能用,慈善機構不能用,所以我們要破除民眾的偏見 。目的不是一開始就清清楚楚嗎?不太理解為什麼您會覺得這種想法其實是荒謬不可行的 。

07/25 13:03, , 39F
暴力電玩遊戲<<<end
07/25 13:03, 39F
※ 編輯: fantasychese 來自: 119.14.77.69 (07/26 08:30)

07/27 09:10, , 40F
這篇邏輯清楚,反對的大概都對商業和組織運作很外行且活在
07/27 09:10, 40F

07/27 09:10, , 41F
自己虛偽的烏托邦
07/27 09:10, 41F
文章代碼(AID): #1Hx-TL-X (MenTal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Hx-TL-X (Men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