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畢恆達:一味追求SCI的怪現象[聯合報]

看板Master_D作者時間15年前 (2009/03/24 11:33), 編輯推噓6(606)
留言12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聯合報╱畢恆達】 2009.03.24 04:47 am 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下,台灣學術界不免也加入了競爭的行列。為了刺激與管理學術生產 的競爭力,國科會與教育體制因而產生了一套量化評鑑指標(主要是SCI、SSCI論 文發表數),以量化得分對大學、系所與教授進行獎懲。此後,台灣發表的論文篇數確實 逐年提高,甚至已經超過規模跟我們相當的科技先進國家,包括芬蘭、愛爾蘭和以色列。 然而代表論文品質的被引用次數卻仍偏低,跟鄰近的菲律賓、泰國和印尼相差無幾。 衝高論文篇數 輕品質 我們要思考,這種一味的追求SCI,會不會讓我們的學術成為西方學術生產下游的代工 而已。事實上,有些SCI論文自出版後,根本就無人引用。然而此種評鑑制度,卻造就 了一種新的大學學術實踐的心態,影響教授的每日生活。如今教授見面的問候語是:「○ 教授,請問你現在幾點?」不是因為挑燈夜戰,日夜不分,而是關心對方論文發表依據公 式計算出來的點數。 社會人文學者所受影響尤其嚴重。對理工科而言,撰寫中文或英文論文差異不大,但是研 究台灣當地社會現象的論文,若以英文發表,卻要順應西方的關切與發問。而一個參與觀 察經年的田野研究,寫成二萬五千字的中文論文,在現行制度下,遠遠比不上一篇以大學 生為問卷或實驗對象,測試西方既有理論或量表的英文論文。累積十年教學經驗所寫成的 大專教科書,也比不上一篇期刊論文。為了求生存,如何衝高(英文)論文篇數就成為教 授間經常出現的話題。 於是,教學更加是憑良心了,因為其交換價值遠不如發表論文;編寫教科書、翻譯學術書 籍、參與社會服務與實踐,更是奢侈的選擇。大家相互傳遞消息,打聽名列SCI可是相 對品質較差的期刊來投稿,以提高命中率;彼此相互掛名,互得其利;將研究拆解成幾個 小部分,以增加論文數量;或者將研究過程中的某些步驟外包。 約二年前媒體曾經披露一件疑似文獻抄襲事件,當時身為共同作者之一的某位主委即公開 承認他並沒有讀過這篇論文。這顯示了在醫學、理工領域裡,愈是擁有人力資本(可以養 得起研究生)、物質資本(實驗室),因為順理成章可以掛名旗下論文的共同作者,而成 就了其卓越的學術表現。這在社會人文領域裡是不太會發生的事情。理工醫的常規是教授 理當是其所指導研究生發表論文的共同作者,社會人文的研究生論文卻是獨立發表的,除 非教授參與了期刊論文投稿的重要撰寫工作。 以理工思維 評價人文 無論主觀上是否有意,上述評鑑制度都已造成以理工思維來評價社會人文的後果。尤其像 是護理之於醫學院、人文地理之於理學院,以及社會科學院之於整個大學,因為SSCI 論文篇數相對較少,拉低了整體出版數字報表,輕則遭抱怨幾句,重則遭當面羞辱,成為 他人眼中的害群之馬。 教授是一個良心志業,當然同時也需要評鑑。但是如果不落實多元標準並行的評鑑制度, 繼續重數量輕品質、重理工輕人文、重研究輕教學;如果學術發展缺少了社會關懷(SC I: Social Concern Index ),則當今我們所擁抱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會不會只是西方學界眼中的怪現象(SCI: Stupid Chinese Idea)呢? 更令人憂心的其實是,教授因此減少教學投入,而大學生也不自覺習得這種汲汲營營於追 求發表數量的心態!讓學術從一種可以獻身的志業,變成一種追求產出的企業。(本文作 者為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無論主觀上是否有意,上述評鑑制度都已造成以理工思維來評價社會人文的後果。尤其像 是護理之於醫學院、人文地理之於理學院,以及社會科學院之於整個大學,因為SSCI 論文篇數相對較少,拉低了整體出版數字報表,輕則遭抱怨幾句,重則遭當面羞辱,成為 他人眼中的害群之馬。 教授是一個良心志業,當然同時也需要評鑑。但是如果不落實多元標準並行的評鑑制度, 繼續重數量輕品質、重理工輕人文、重研究輕教學;如果學術發展缺少了社會關懷(SC I: Social Concern Index ),則當今我們所擁抱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會不會只是西方學界眼中的怪現象(SCI: Stupid Chinese Idea)呢? 更令人憂心的其實是,教授因此減少教學投入,而大學生也不自覺習得這種汲汲營營於追 求發表數量的心態!讓學術從一種可以獻身的志業,變成一種追求產出的企業。 (本文作者為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6.148.31

03/24 13:44, , 1F
後面的一段是不是重複了
03/24 13:44, 1F

03/24 13:45, , 2F
畢恆達 我記得這位教授有出一本書 好像是
03/24 13:45, 2F

03/24 13:45, , 3F
教授沒告訴我的事 聽說蠻推薦的
03/24 13:45, 3F

03/24 13:45, , 4F
國立副教授不怕了 助理教授都很操研究生..
03/24 13:45, 4F

03/24 13:50, , 5F
基本上我們學校已經變成那樣 教授都無心教學 叫研究生去
03/24 13:50, 5F

03/24 13:51, , 6F
課程量減少一半 但是大部分大學生還是跟不上 真無言
03/24 13:51, 6F

03/24 15:20, , 7F
那就先不要管SSCI,扣掉SSCI後,剩下的著作呢?
03/24 15:20, 7F

03/24 16:04, , 8F
早就覺得非常諷刺了,窮到只剩下SCI
03/24 16:04, 8F

03/24 16:27, , 9F
這個不就是阿魯巴論文作者的指導教授嗎
03/24 16:27, 9F

03/24 18:35, , 10F
有人說,台灣強調SCI篇數到偏激,有人說強調IF到斤斤計較,又
03/24 18:35, 10F

03/24 18:35, , 11F
有人說被引用數受領域影響,毫無參考價值,到底該聽誰的?
03/24 18:35, 11F

03/24 19:30, , 12F
至少自己能感覺到有些人的publications都沒趣,甚至不重要.
03/24 19:30, 12F
文章代碼(AID): #19o5Hix- (Master_D)
文章代碼(AID): #19o5Hix- (Master_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