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馬克思不是馬克思主義份子

看板Marxism作者 (爽ty)時間13年前 (2011/07/24 20:02), 編輯推噓1(103)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8 (看更多)
※ 引述《vangenlis (實踐才是硬道理)》之銘言: : : 推 stevegreat08:公平在經濟學的意涵中表現在分配上, : : → stevegreat08: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用「剝削」這詞與強調「賸餘價值」 : : → stevegreat08:其實所陳述的就是在表達為何勞資雙方的報酬「不公」 : : → stevegreat08:這個「不公」只是說明為何沒有讓勞資都取得應得的部 : : → stevegreat08:份,而馬克思本身也是個人道關懷很看重的人, : : → stevegreat08:寫資本論的目的有一大部分也是說明當時經濟發展下, : : → stevegreat08:貧富差距為何產生,所以當然有不公的討論! : 論文研究方向正好與你的思考有點相關。 : 你說馬克思在使用「剝削」來表達資本主義體系的某種「不公正」,這可能 : 有點問題。因為如果你去看文本的話,馬克思可是直接說明,勞資交換是完 : 全公平的事情:資本家付薪水獲得勞工的勞動力,勞工用自己的勞動力獲得 : 薪酬,一買一賣,自由交易,兩不虧欠。所以馬克思才在《資本論》第一卷 : 第四章說:「流通領域或商品交換領域…確實是天賦人權的伊甸園。那裡站 : 統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權和邊沁!」(中共中譯本二版,頁204) 「勞資交換」四個字的意思不明,所以公不公平我不知道。資本家和工人的「 交換」,第一個是資本家將手上的貨幣資本,用工資的形式支付,並獲得工人 勞動力的支配權,在這個過程中勞動力是作為商品被出售的,而馬克思在分析 商品時就已經證明,決定商品價值量的是凝聚在商品中、以勞動時間為單位的 抽象人類勞動,而再生產勞動力(勞動的能力)的價值量,就是由維繫一個工人 和他的下一代繼續勞動所需的基本開銷所組成。在這個交換當中,資本家所付 出的工資和勞動力的價值相等,這叫作「等價交換」,也就是資本主義下生產 工具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多數人不得不將自己的勞動力當作商品販售下的一種 很特殊的「公平」。 : 當然你知道,我知道,馬克思也知道,問題是出在生產領域。的確,從馬克 : 思的描寫裡,好像他在對作為資本人格化的資本家進行道德譴責,譬如說他 : 常會用「偷竊」、「掠奪」等字眼,所以很多人會認為馬克思在講剝削的時 : 候不只是在政治經濟分析,還隱含某種公正觀在裡面。譬如說,本篇原po提 : 到的分析馬克思主義裡面就是有一些人認為馬克思主義本質上屬於政治哲學 : ,也就是《資本論》與其開展的歷史唯物論在討論的是從現實問題引發的規 : 範性問題,G.A Cohen就是最著名的代表。 所謂生產領域,是相對於流通領域而說的。任何單個產業資本都是在三個形式 上運動並且反覆循環:那就是貨幣資本(本錢)→生產資本(機器、人)→商品資 本。其中不論是拿貨幣去購買所需的生產要素或者把生產出來的商品販售出去 實現剩餘價值並重新轉化為貨幣資本,因為並沒有生產出任何新的東西,只是 價值相等的東西在不同人之間轉讓,所以稱為流通領域,以與生產出新價值的 生產領域在概念上作區別。 那麼最後被實現的剩餘價值其來源的秘密何在呢?就藏在生產領域中,因為資 本家所購買的生產要素中,勞動力是一種很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價值本身就 在於生產價值,工人透過勞動,不但把資本家的不變資本中的價值轉移到商品 中,保存了資本家所有的價值,同時還因為自己的勞動創造了新的價值,而且 工人能夠創造出超越自己勞動力價值的價值(舉例:媽媽勞動1小時給你作個便當 ,你吃了可以勞動7,8個小時),資本家因為在工人勞動過程中握有絕對的指揮 監督權,所以會強迫工人盡量勞動,但所支付的工資仍然僅限於勞動力的價值 ,工人為資本家所生產的超過自身勞動力價值的部分,也就是剩餘價值,就是 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部分,資本家用這種方式和工人作「交換」,當然是「不 公平」的。 : 不過,請注意,這些認為馬克思「是」在討論規範問題的人們,大都不認為 : 《資本論》是有效的經濟學著作,而他們身為(曾經或仍是)馬克思主義者 : 上個世紀末為了想挽救馬克思,所以他們把進路從政治經濟學分析轉向規範 : 問題。這在我看來,這是兩種不同的提問方式,大略的說我們可以用馬克思 : 在〈工資、價格和利潤〉裡的說明:「什麼東西你們認為是公道的和公平的 : ,這與問題毫無關係。問題在於一定的生產制度夏什麼東西是必要的和不可 : 避免的」。 規範問題,講白了就是道德,也就是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的學說是一個體系 ,其中包括了辯證法、歷史唯物主義、階級鬥爭學說等等,尤其是歷史唯物主 義最為重要,它是資本論的基礎,作為馬克思經濟學說的資本論,是辯證法和 歷史唯物主義最具體的展現。道德規範種種的意識形態從哪裡來?有的人認為 它們的來源是神,有的人認為是絕對理念,但這並沒有解決問題,因為這些說 法都只是用意識形態來解釋意識形態,除了把問題搞得更混亂,並沒有在科學 上前進一步。 歷史唯物主義的革命性就在於,發現了意識形態的根源,在人的生產實踐活動 中與其他人的關係,在階級社會中就是階級與階級的關係,即生產關係。如果 我們說明了資本主義下的生產關係,我們就可以解釋資本主義下不同階級所有 的意識形態,比方說資本主義所倡言的「自由」和「公平」就是一種資本家自 由的剝削、工人自由的被剝削的自由,公平則是為了維繫資本主義運作的邏輯 ,商品必須按等價交換,防止資本家互相欺詐違背資本主義規律的公平。所以 反過來用不知從何而來的道德規範意識形態去說明資本論,那完全是連最基本 的馬克思資本論的方法基礎都不懂的笑話。 : 但是你可能會問,該怎麼解釋生產領域和商品交換領域之間的「矛盾」,馬 : 克思的方法是把勞動力當作一項特殊商品來看待的,如果接受勞動力是這種 : 具有特殊地位的商品,那麼就可以開始理解馬克思對商品和資本的分析。所 : 以,這裡我的看法,那些描寫資本家惡形惡狀和工人勞苦的字眼比較算是在 : 書寫論文中會使用的舉例法,用以引起他讀者的思考的手段罷了。真正的重 : 點還是在於去理解資本主義的運作,而不是陷入這樣「公不公平」的疑問裡 : 。 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你所謂商品交換領域指的應是這個)的矛盾,這也是意思 不明。勞動力商品確實有其特殊之處,但馬克思絕對沒有用把勞動力當作一種 特殊商品的方式來解決什麼困難。真正解決問題的,是認清勞動二重性,和勞 動作為價值量規定的內容及勞動力作為資本家真正支付工資購買的對象這個關 鍵性的區別,也就是「勞動」v.s.「勞動力」的問題。應該是強調勞動力就是 商品,符合商品交換的一般規律,才是瞭解馬克思分析的起點。 : 因此,你的詮釋不會是馬克思本人的重點。這不是說這問題不重要,而只能 : 說那問題的優先性要次對資本主義的分析。 : 一點淺見,僅供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12.224 ※ 編輯: shrunty 來自: 114.36.12.224 (07/24 20:05)

07/26 20:28, , 1F
清晰 不過我還是覺得討論"公平"這種概念會造成混亂
07/26 20:28, 1F

07/27 20:16, , 2F
我也覺得會混亂 因為這種光譜型唯心的名詞實在太過模稜
07/27 20:16, 2F

07/27 20:17, , 3F
兩可 到不如堅持科學的勞動價值理論
07/27 20:17, 3F

07/28 06:36, , 4F
完全同意1,2F
07/28 06:36, 4F
文章代碼(AID): #1EB0dLjB (Marx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B0dLjB (Marx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