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馬來西亞華人為何減少

看板Malaysia作者 (風)時間13年前 (2010/09/15 13:10), 編輯推噓7(703)
留言10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8 (看更多)
馬來西亞華人精英加速外移 全球異鄉綻放異彩 中新網2月6日電 據香港《亞洲週刊》報道,馬來西亞最近短短十八個月內,就有逾三十 萬人移居國外,而這還不包括在新加坡工作的龐大馬國人群體。大馬獨立五十幾年來,估 計超過一百萬人才外流。政策的不公平、發展空間的窒礙,以及近年的政治風波,加速以 華人為主的馬國人才外移。從潘健成、謝清海、雲惟彬,到蔡明亮、楊紫瓊、梁靜茹、戴 佩妮,具多元文化優勢的馬華精英,在全球的異鄉大放異彩。   從噗浪(Plurk)創辦人云惟彬到創作女歌手戴佩妮,從為英國王室成員設計鞋子的周 仰傑到率先研發隨身碟的潘健成,從香港繳稅最高的基金經理謝清海到國際名導演蔡明亮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身份——旅居海外的馬來西亞人。多年來,馬國背景的各領域精英遍 佈世界各地,他們為了追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更美好的將來,於是在海外打拼,背後的其 中一項重要原因,是馬國政策的缺失,留不住人才,導致馬國獨立五十幾年來,已有逾百 萬的人才流失。   蘇小湄是一名小學教師,年約三十歲的她最近冒起移民海外的念頭,且越來越強烈。 她多次對朋友說:“我若有經濟能力,我一定會移民。”澳洲是她首選的移民國家。蘇小 湄很羨慕她多名同學多年前到海外留學後就成為當地的移民,她們之中五人在澳洲,英國 、香港及中國大陸各有一人。事實上蘇小湄不是唯一具有移民海外念頭的人,不少人與她 一樣由於各種原因無法移民。   就如許多發展中國家那樣,每一年馬國許多專才因各種原因流向國外。從一九五七年 獨立至今共有多少國民移民海外,政府從來沒有公佈,不過外交部副部長柯希蘭日前在國 會回答議員的詢問時露出端倪。他指出,從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短短十八個月內,就有 逾三十萬名馬國人移居海外,不過,這個數目只是在海外工作及有向馬國駐當地大使館登 記的馬國人。而在這兩年裏,也有5800國民放棄馬國國籍,成為外國公民。柯希蘭也透露 ,在09年首9個月內,就有高達21萬人移居海外,這其中,約一半是專業人士。此外,另 有5萬名馬國人在海外留學。   柯希蘭公佈的資料讓馬國人對人口只有2800萬的馬國人才流失的速度與比率感到震驚 。資深在野黨領袖林吉祥相信,馬國自57年獨立至今,估計有100萬人才流失。首相署部 長納茲裏在07年對國會說,馬國建國50年裏,估計100萬至200萬人才外流,他指這些人是 “向錢看”而移民,一旦賺夠錢後,他們就會返國。執政黨國陣總協調蔡細歷則估計,目 前在外國工作的馬國技術和專業人才達90萬人;他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目,其主因 在於1970年開始推行的扶持馬來人的新經濟政策和行政偏差。   學者普遍認為,外流人才華人為多。前人力資源部長馮鎮安日前透露,政府成功吸引 回國的數百名人才,八成是華人。而從人口學的資料來看,華人移居海外的人數龐大,對 目前只有600多萬的華人人口而言也是很高的比例。華社研究中心主任文平強在《馬來西 亞華人人口比例下降:事實與響應》的論文中指出,從57年獨立至91年,華人人口的自然 增長是338萬人,不過在同時期華人的凈遷移率是110萬人。他也指出,華人在上世紀八十 年代移民情況嚴重,在那個年代,增長的華人人口就有一半(39萬人)離開馬國。他說,若 華人沒有移民海外,華人人口應可保留在總人口的三分一。目前華人佔總人口約百分之二 十五。   早期華人是從中國移民而來,不過在1957年馬國獨立後,政府關閉移民大門,中國人 再也不能移民馬國,華人人口基本上是依賴自然增長。從獨立至今,華人移民大潮基本分 三個時期,70年代因種族衝突、政府推行扶持馬來人的新經濟政策,這導致許多不滿不公 平政策者決定移民海外,其中許多人是為了孩子的教育。     80年代馬國經歷嚴重的經濟蕭條,馬國的主要經濟命脈之一的錫礦場也因國際錫價暴 跌而紛紛倒閉,許多華裔子弟冒險遠走他鄉,日臺、英美及紐澳等先進經濟體成為華裔子 弟淘金的天堂,在當地非法工作以賺錢養家。   90年代馬國經濟起飛,政府也實行經濟與教育開放政策,在海外非法工作的華裔子弟 紛紛回返;私立學院的設立也使華裔子弟擁有更多深造的機會,華人移民的情況明顯的緩 和。許多在當時移民海外者是因在海外留學後留下工作。   掌握多語成為優勢   雪蘭莪及吉隆坡中華大會堂會長陳友信表示,馬國移民在近年來有增加的趨勢,這主 要是國內的推力及國際的引力加大使然。他指出,由於國內政治不穩定、經濟發展緩慢, 加上中國的崛起,許多跨國公司需要懂得英語及華語的人才派駐中國,這使到同時掌握多 種語文的馬國華人成為跨國公司吸收的目標,促使許多華墮胎往海外。   陳友信表示,在08年三月大選在野黨打破執政黨壟斷地位後曾讓人們對這個國家充滿 希望,許多有意移民的人也擱置移民計劃,可是經過一年的演變,人們對朝野政黨的表現 感到失望,也對兩線制(兩黨制)的形成不抱樂觀,人們再次以雙腳表達不滿,離開這個國 家。他認為人才流動在全球化時代是一種趨勢,沒有人可以阻擋。   執政黨國陣青年團幕僚長符策勤指出,人們移民很多時候是出於無奈;他說,過去兩 年來馬國政治沒有太大改變、經濟沒有改善、外資萎縮一半,導致人們出走。他表示,政 府必須有所行動,阻止人才的大量流失,政府應該整頓行政體系,推行公平及透明的政策 。     代表官方思維的外交部副部長柯希蘭認為,馬國人移民海外的原因主要是教育、就業 及結婚。相對於新加坡、港臺及歐美等國,馬國的勞力市場薪酬遠遠不如人。由於匯率的 差異,馬國人在新加坡工作,其收入相等於在國內的二倍至五倍之間。不過,學者普遍認 為,收入不是人們移民所考慮的一切,工作環境、前途、成就感也是移民們的考慮。政策 研究中心主任林德宜表示,薪酬是馬國人移民的其中一個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孩子的教育 及前景、國家社會與經濟政策及對行政體系,如警方及司法信心不足。     澳洲是移民首選地   根據柯希蘭向國會提供的資料,在08年至09年間,澳洲是馬國人移居的首選地,高達 27萬人,而移居美國也有31000人,台灣是馬國人移居第三多的地區,共有約14000人。政 府顯然沒有把在鄰國新加坡工作及定居的馬國人視為移民,若這個數目統計在內,其人數 會更大。在野黨行動黨主席卡巴星數年前到新加坡接受治療時,前往新加坡醫院探訪他的 行動黨顧問林吉祥發現,為他提供治療的醫生大部分是馬國人。檳城首席部長兼行動黨秘 書長林冠英則指出,他在09年到新加坡招商時驚訝發現,在新加坡政府醫院工作的專科醫 生,四成是馬國人。   另外,根據香港入境處數字,去年12月,有14395名馬國人居住在香港。已在香港發 展的馬國背景精英,包括企業家郭鶴年、“打工皇帝”惠理基金創辦人謝清海、前衛生福 利局長楊永強等。   但值得一提的是,馬國外流人才絕大部分仍保留馬國國籍(只成為外國永久居民,不 是公民),儘管他們當中有許多人配偶是外國籍,子女也在外國出生,但會儘量為其子女 也保留馬國籍。這當中家庭因素很重要,因父母及兄弟姐妹等仍在馬國,所以他們認為“ 根”仍在馬國。   馬國人才外移原因,除了外國收入較高、留學生已習慣外國生活、配合外籍配偶之外 ,也和某些領域在馬國發揮空間較小有關,行政偏差及不公平政策也許是過去人們移民的 主要原因,而治安敗壞、希望享有更大的個人自由似乎成為當前人們流向國外的原因。   馬來裔中產階級也移民   激進宗教思維的抬頭也讓人們對馬國社會是否會趨向保守感到憂慮。在為移民與否而 掙扎的女工程師納達莎指出,她越來越感到行動不自由,她不能自由地與異性上街,因這 將引起人們的負面看法。這種行動不自在感對曾在海外留學的馬來知識分子尤其強烈,並 導致他們移民。   海鷗集團董事經理陳凱希指出,目前不僅是華人移民,馬來人移民也有增加的趨勢。 前人力資源部長馮鎮安就表示,過往移民海外的人才是華人,現在馬來人也越來越多。      事實上,許多“自我流放”在海外的馬國專才都有意返國服務,只是行政偏差、移民 政策保守及官員僵硬的思維導致這些人返國無門。在海外居住、從事醫學研究工作近二十 年的陳毅一直想回家,無奈他所從事的高端醫學研究在馬國還沒有這種需求,也沒有這種 設備。為了回返家鄉陪伴年邁的媽媽,擁有博士學歷的他在二千年馬國推行招收海外專才 回國計劃時,決定放棄在美國費城大學高薪研究員工作,降低自己的要求,申請到馬國國 立大學偏遠的吉蘭丹分院當一名講師,可是當局卻以他持有的“印度大學文憑並不受政府 承認”為由拒絕錄取,讓他感到不可思議及百般無奈。     陳毅只是馬國逾百萬移居海外的專才之一,他的情況也是許多馬國海外移民的遭遇, 文憑不受承認、返國不受歡迎、回來後無法發揮,因此只好無奈的繼續離鄉背井。在全球 化的年代,世界各地都在爭奪人才,馬國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卻背道而馳,如何留住人 才貢獻所長,考驗政府的智慧。(林友順、蕭偉基) http://big5.chinanews.com.cn:89/kong/news/2010/02-06/2112556.shtml 馬來西亞華人人口為何減少? 2010-05-15 09:33 譯者 黃義務   數字總能說明問題。多年來,馬來西亞華人人數逐年減少。近日馬來西亞華文報紙《 南洋商報》指出,今年馬來西亞度假勝地檳城的馬來人比華人多出1.8萬。   據檳城統計局介紹,2005年檳城約有65萬華人,約占當地總人口43%,但預 計今年會降至40.9%。相比之下,馬來人數量將增至逾67萬(即從41.3%增至 42%)。   華人人口減少的現象不僅出現在檳城、吉隆玻等大城市,還出現在農村地區。原因顯 而易見——華人父母一般只願生一兩個孩子。因為他們十分重視子女教育,但孩子一多, 教育花費肯定就不低。加之華人重視個人事業,許多年輕人為此推遲結婚。這些原因嚴重 影響當地華人人口增長和家庭規模。   據稱,在馬來西亞人中,華人是離開馬來西亞移居他國的人數最多的群體,過去18 個月這一數量就超過30萬。外界可能想當然地認為,這是因為他們不滿政府政策。其實 ,許多華人是出於經濟而非政治上的考慮。   許多華人父母之所以舉家搬遷,有時甚至在別國從事報酬較低的工作,是因為他們事 前就計算過,子女在澳大利亞讀大學成本更低。這種現象並非馬來西亞華人特有,在新加 坡和中國香港也是如此。甚至在中國內地,職業和經濟考慮都是移民的最大因素。   毋庸置疑,政治原因如認為受到不公正對待,也是華人決定移民的一個原因。華人工 作努力,他們的創業精神幫助減輕了政府的負擔。他們肯定也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個人納稅 者群體,我們應該感謝他們的貢獻。   華人想要的,其實很簡單。他們不要求政府發救濟金,只是希望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承 認。毫無疑問,他們也心存感激,這不需要政客來提醒。大多數華人仍將待在馬來西亞, 因為他們熱愛這個國家,就像其馬來人和印度人同胞一樣。   華人人口驟減無疑會帶來政治、經濟和社會後果。以華人為基礎的政黨顯然需要重新 考慮他們的戰略。華人商人看到馬來西亞人口變化,已開始重新評估客戶群。據說,如今 超市更願意開在馬來人占多數的地方,因為馬來人家庭比華人家庭大,更有消費潛力。   (::馬來西亞《星報》5月9日)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10-05/15/content_3232147.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82.95.113

09/15 14:27, , 1F
唉...............
09/15 14:27, 1F

09/15 15:23, , 2F
這些是麻煩外流 不是人才外流
09/15 15:23, 2F

09/15 15:23, , 3F
這些人都還蠻會自我安慰的
09/15 15:23, 3F

09/15 15:28, , 4F
一旦賺夠錢後,他們就會返國?
09/15 15:28, 4F

09/15 15:29, , 5F
錢真是主要原因嗎?返國有時候反而是因爲無奈
09/15 15:29, 5F

09/15 15:29, , 6F
至少滿多新加坡的馬國人都想回國退休啦 新國有點太貴了
09/15 15:29, 6F

09/15 15:29, , 7F
回去的時候都準備養老了....
09/15 15:29, 7F

09/15 19:30, , 8F
錢就能留住人... 管理學入門基礎理論就可以打他臉了
09/15 19:30, 8F

09/17 10:32, , 9F
最可以和馬來西亞相提並論的就是黑人執政後的南非共和國
09/17 10:32, 9F

09/17 10:34, , 10F
南非也面臨了白人專業人員大量外流的brain drain問題
09/17 10:34, 10F
※ 編輯: ahtan 來自: 203.82.95.7 (09/17 21:20)
文章代碼(AID): #1Ca5LN_9 (Malays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a5LN_9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