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捷運路線規畫 回歸專業

看板MRT作者 (翠鳥)時間12年前 (2011/12/19 08:24), 編輯推噓21(22119)
留言42則, 2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李克聰】  這兩天交通部正進行履勘台北捷運「新莊線」準備年底通車,明年六月以後「東門 站」與「信義線」陸續通車,中期路網完成。依捷運初期規畫,為疏散台北車站轉運壓力 ,淡水線將與中和線、新店線「分家」。消息一出,引發新北市與台北市大安、文山居民 反彈,但網路捷運論壇卻一片支持聲。學者專家則都建議市府應回歸專業勇於決策。  其實交通運輸規畫必須從使用者的人性化角度出發,捷運路線規畫營運之專業思維 也應以需求為導向,而非以維修調度之供給導向,在決策前必須以各種可行路線組合方案 之運能及運量的供需,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台北捷運要做正確決策,首先,因時空環境改變必須修正更新二十年前預測的各路 線需求起迄資料,更要精確預估各路線上下行各時段之最大承載區間以決定其發車班距及 所需列車數。其次,列舉數個可行營運路線方案,如維持現狀不分家、原規畫分家之L形 路線、折衷之多重複路線方案或其他如多Y形路線方案等,進行各方案之供需與內部社會 總成本評估分析。當然各方案各有優缺點,但都要考量營運列車行車排班調度之困難、系 統控制號誌安全穩定性及到機廠維修整備折返之可行性等限制。  至於非常重要的運輸樞紐||台北車站的超載壓力問題,應先估算其站體之乘客負 荷容量,並進行各路線組合方案在台北車站到站及轉運乘客之供需分析。其中原規畫L形 路線方案運用多核心轉乘,及多Y形路線方案運用多點直達均有減輕台北車站超載壓力之 優點,然後將各核心轉乘車站之到站及轉運乘客的供需分析,與各路線組合方案內部社會 總成本進行整體評估。如其他方案與維持現狀不分家方案之綜合評估結果相差有限,在優 先考量已養成需求的搭乘習慣與便利原則下,就應選擇維持現狀方案。反之如成本效益分 析相差顯著,就應公開評估資訊選擇最適方案,並向受影響地區之民代及居民進行溝通。  北捷須提更有利的分散轉運誘因,如較大需求轉運方向規畫平行轉乘月台、各轉運 路線班次協調整合、各轉乘車站與轉運路線車輛容量限制之配套排班與即時調度及轉運票 價折扣優惠等,以盡量減少轉乘不便進而增加轉乘意願。  檢討目前大台北地區雖然捷運已成路網,但捷運使用者大都由公車移轉而來,因此 整體大眾運輸的使用率仍然未達五十%之先進城市最低門檻,更離歷任市長承諾之六十% 目標有段距離。其最大原因在於其規畫對象不是針對私人運具使用者,這些大眾運輸之「 潛在需求」在意的是所使用運具對於時間與空間的掌握性。因此要提升大眾運輸的使用率 ,除了提高捷運列車可用度、增加尖峰時段之運能、更優惠票價及藉由公車路線重組整合 使公車與捷運相輔相成外,改善最後一哩之捷運接駁轉乘系統最為重要。  建議所有規畫捷運包括重軌捷運(MRT)、輕軌捷運LRT)及公車捷運(BR T)的中央及地方政府,以大眾運輸潛在需求的使用者角度,規畫「即時」與「及戶」之 捷運接駁轉乘系統。其中除增加汽機車轉乘空間及轉乘停車優惠,或免費費率與改善自行 車及行人接駁轉乘設施外,應立刻規畫設計「計程車共乘接駁預約與即時派遣系統」,以 取代績效不彰的捷運接駁公車。以共乘分擔低費率配合接駁轉乘大眾運輸半價補貼優惠方 式,善加運用供給過剩的計程車資源,不但改善其經營困境,更擴大計程車共乘接駁需求 進而促使私人運具使用者有效轉移至大眾運輸,落實綠色環保節能減碳的交通運輸目標。  (作者為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系副教授)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121900403.html --  ● ○ ○ ○ ○ ○ ○ ○ ○ ○ ○ ○ ●  後 武 北 親 新 學 市 東 馬 清 金 科 仙 世 竹 竹 紅線 湖 陵 門 仁 竹 園 立 光 偕 華 城 學 水 界 中 中  橋 社 國 里 車 商 體   醫 大 新 園 高 口    區 小   站 場 育   院 學 村 區  中         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6.248.44

12/19 08:44, , 1F
Push
12/19 08:44, 1F

12/19 08:46, , 2F
Push
12/19 08:46, 2F

12/19 09:09, , 3F
當初就已專業考量設計過,支持原決策!!
12/19 09:09, 3F

12/19 09:10, , 4F
再繼續歡下去中永和,新店的居民會被罵死的 還不都媒體亂報
12/19 09:10, 4F

12/19 09:56, , 5F
平行轉乘月台?不是早就說過N遍了是平行轉乘嗎?
12/19 09:56, 5F

12/19 09:57, , 6F
現在還來說北捷該用平行轉乘月台,根本是廢話
12/19 09:57, 6F

12/19 09:59, , 7F
一旦後續路網完工,不想分都不行,難道要像某C講的
12/19 09:59, 7F

12/19 09:59, , 8F
信義線只能營運東門-象山 然後中間斷掉;松山線只能
12/19 09:59, 8F

12/19 10:00, , 9F
李克聰?不是之前不贊同分家的嗎?
12/19 10:00, 9F

12/19 10:00, , 10F
營運中山-松山? 除非這樣營運不然我還真的想不出
12/19 10:00, 10F

12/19 10:00, , 11F
可以在松山線完工後繼續維持現狀的方法
12/19 10:00, 11F

12/19 10:01, , 12F
現在的Y型路網已經遇到瓶頸了,遇到瓶頸還在廢話說
12/19 10:01, 12F

12/19 10:01, , 13F
什麼經營良好的路線不該改,廢話,都好到遇到瓶頸了
12/19 10:01, 13F

12/19 10:14, , 14F
多Y形路線方案= =?
12/19 10:14, 14F

12/19 10:31, , 15F
李老師很奇怪 之前反對分家 現在又寫這種模稜兩可文
12/19 10:31, 15F

12/19 10:33, , 16F
大概是看到學術界只有他持反對意見 只好寫這種文
12/19 10:33, 16F

12/19 11:08, , 17F
學者有時候太拘泥於理論,不知道實際運作背後的辛酸
12/19 11:08, 17F

12/19 11:18, , 18F
被鄉民打臉打到出來寫懺悔文?
12/19 11:18, 18F

12/19 12:18, , 19F
推HCC
12/19 12:18, 19F

12/19 12:53, , 20F
尾端多使用Y型路線(EX三蘆)是不是可以增加效益?
12/19 12:53, 20F

12/19 13:31, , 21F
大教授通常有個毛病,喜歡在還沒了解狀況前就放大砲
12/19 13:31, 21F

12/19 13:55, , 22F
很顯然的根本就是被記者釣出來
12/19 13:55, 22F

12/19 14:57, , 23F
個人覺得純粹是廢話文
12/19 14:57, 23F

12/19 16:21, , 24F
通篇廢話 評估結果就是分家啊.. =_=
12/19 16:21, 24F

12/19 16:22, , 25F
從頭到尾都在什麼對社會成本進行總體評估
12/19 16:22, 25F

12/19 16:32, , 26F
講了等於沒有講
12/19 16:32, 26F

12/19 16:53, , 27F
講了等於沒有講
12/19 16:53, 27F

12/19 17:03, , 28F
是的 白講了
12/19 17:03, 28F

12/19 17:04, , 29F
講了等於沒有講
12/19 17:04, 29F

12/19 18:25, , 30F
沒有講就是沒有講
12/19 18:25, 30F

12/19 18:53, , 31F
李老蘇臉好腫
12/19 18:53, 31F

12/19 20:10, , 32F
臨表涕零,不知所云
12/19 20:10, 32F

12/19 21:49, , 33F
為何大安區的要反彈?是覺得和淡水結合會自貶身價嗎?不懂?
12/19 21:49, 33F

12/19 21:52, , 34F
Y型是最畸形的路線,每次只有一半人上車,另一半繼續等
12/19 21:52, 34F

12/19 21:53, , 35F
尤其在台北車站每次只有一半人上車,難怪淡水線月台
12/19 21:53, 35F

12/19 21:53, , 36F
總是一堆人,板南線極少人會等下一班的
12/19 21:53, 36F

12/19 21:54, , 37F
雖然這樣講有點對不起新蘆旅客...但是幸好新蘆不會擠到
12/19 21:54, 37F

12/19 21:54, , 38F
台北車站來,等下一班車也比台北車站舒適許多
12/19 21:54, 38F

12/19 22:03, , 39F
針對大安區民眾被誤認會反彈 淡水大發怒了!!!(誤)
12/19 22:03, 39F

12/19 22:13, , 40F
早就該有這種文章了,這樣前一陣子應該會少一些XX文
12/19 22:13, 40F

12/20 21:07, , 41F
不過這位作者前一次的發言發在板上也會得到XX唷
12/20 21:07, 41F

12/22 18:24, , 42F
毫無重點可言的文章
12/22 18:24, 42F
文章代碼(AID): #1ExeGYx9 (MRT)
文章代碼(AID): #1ExeGYx9 (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