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ESPN:如果Bonds、Clemens沒用禁藥的成績

看板MLB作者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時間2年前 (2021/12/12 22:26), 編輯推噓15(15024)
留言39則, 19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abc12812 ()》之銘言: : ※ 引述《zxc906383 (無無)》之銘言: : : Not as great: Assessing Barry Bonds, Roger Clemens without the PED factor : : https://reurl.cc/ZjmYag : : 今年是Barry Bonds, Roger Clemens名人堂票選的最後一年 : : https://i.imgur.com/SnAD8Sd.png
: : 如果得票率還是不到75%的話,兩人將喪失名人堂票選資格 : : 之後只剩名人堂資深委員會的推薦這條路惹 : : 票選將在月底出來 : : 而ESPN最近則跑去找了ZiPS預測系統的發明人Dan Szymborski : : 想要看看如果這兩人沒用禁藥的話 : : 按照之前成績,預測系統會預測出怎樣的成績呢? : : ZiPS將從兩人被認為開使用禁藥那年開始做預測 : : Barry Bonds(1999) : : Roger Clemens(1998) : 其實打藥是真的能大幅增加場上表現的 : 參考幾篇大學物理教授的研究 : http://baseball.physics.illinois.edu/Tobin_AJP_Jan08.pdf : Tobin (Tufts大學物理系教授) 的研究認為 : 打藥大概可以讓全壘打率增加30-70% : 投手球速可以增加3-4mph : http://baseball.physics.illinois.edu/BRJ-Steroids-v3.pdf : Alan Nathan (UIUC物理系教授) 的研究結論差不多 : 認為擊球初速可以增加3mph 全壘打率增加66% : https://www.si.com/more-sports/2012/05/29/baseball-steroids : 某位雜魚Dan Naulty的經驗 : 打藥前最快87mph 打藥後能投96mph : --- : Bonds和Clemens該不該進名人堂是一回事 : 但他們的成績受惠於打藥甚多 這點應該是不用懷疑的 你引用的文章其實也一堆反對的內容 包含Tobin自己也在研討會被人問到講不出來 先看一下這篇文章的大概內容 簡單說就是兩位同樣努力的球員,有用PED跟沒用的情況肌肉量會差10% 而大致可以增加3.8%的擊球初速 讓HRBip(打進球場的球 變全壘打的比例)可以增加30-70% 然後他提的佐證就是PED流行前後 HRBip差異大概是10%跟15% 幹 根本莫名其妙 調整投手丘距離 、使用球差異 還有打者打擊型態這些要素全部都被狗吃了? 更別提當你肌肉量增加10% 你的打擊技巧、準確度是否還能維持都要打問號 最後一個就更可笑了 實際上他本人根本沒在任何一台測速機前丟出90mph以上 更遑論96mph了 更何況你球速增加那你的控球呢? 不過講回來最早原原op的文章 本意應該是BB爺跟火箭人即使沒用藥也應該是名人堂的一員 是否要因為道德瑕疵就擋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27.2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LB/M.1639319190.A.053.html

12/12 23:16, 2年前 , 1F
如果禁藥真這麼神奇 我是不相信沒有更多其他人挺險去嘗
12/12 23:16, 1F

12/12 23:17, 2年前 , 2F
12/12 23:17, 2F

12/12 23:26, 2年前 , 3F
請列出其他有用藥的選手成績 根本笑
12/12 23:26, 3F

12/12 23:26, 2年前 , 4F
還有好球帶調整呢
12/12 23:26, 4F

12/13 00:42, 2年前 , 5F
abc就爭議廢文大師阿 笑死
12/13 00:42, 5F

12/13 00:58, 2年前 , 6F
吃了禁藥之後,打者都會長出選球眼,投手都會長出控球呢~
12/13 00:58, 6F

12/13 01:07, 2年前 , 7F
你提出的都是其他變因 跟打藥能不能變強沒有衝突
12/13 01:07, 7F

12/13 01:12, 2年前 , 8F
說了這麼多你也只有反問 也沒有一篇引用文獻佐證論點
12/13 01:12, 8F

12/13 01:24, 2年前 , 9F
雖然PTT鄉民普遍覺得這種反問式討論很厲害啦 但我是
12/13 01:24, 9F

12/13 01:24, 2年前 , 10F
不曉得在現實裡這種辯論方式能有多少說服力...
12/13 01:24, 10F

12/13 01:49, 2年前 , 11F
推abc,好像把舉證責任丟回去就等於證明說法錯誤一樣
12/13 01:49, 11F

12/13 02:16, 2年前 , 12F
如果是本來不該進 畢竟你不知道他們究竟有多少水分 但Selig
12/13 02:16, 12F

12/13 02:16, 2年前 , 13F
這個幾乎是該負最大責任的都進了 那其他人憑什麼進不去
12/13 02:16, 13F

12/13 03:16, 2年前 , 14F
用問題來回答問題 被質疑的要自己提證據
12/13 03:16, 14F

12/13 03:17, 2年前 , 15F
這就是台灣筆戰根口水戰的真諦XD
12/13 03:17, 15F

12/13 07:19, 2年前 , 16F
不能同意樓上更多了
12/13 07:19, 16F

12/13 08:29, 2年前 , 17F
原來如此 看來誤吃禁藥的 生涯成績應該額外+10%才公
12/13 08:29, 17F

12/13 08:29, 2年前 , 18F
12/13 08:29, 18F

12/13 08:49, 2年前 , 19F
研究方法的變量控制會影響到結論最後是正相關還是無明
12/13 08:49, 19F

12/13 08:49, 2年前 , 20F
顯影響,還差蠻多的吧
12/13 08:49, 20F

12/13 09:29, 2年前 , 21F
推文也是妙,此文就是在質疑文獻中的因果連結有問題
12/13 09:29, 21F

12/13 09:29, 2年前 , 22F
abc大附的文獻大略看下來,他的邏輯就是打藥後肌肉量
12/13 09:29, 22F

12/13 09:30, 2年前 , 23F
會增加,因此HR量就能提升,照這邏輯來說,每個打者都去
12/13 09:30, 23F

12/13 09:30, 2年前 , 24F
肌肉改造練成健美先生,HR還不噴爆
12/13 09:30, 24F

12/13 09:31, 2年前 , 25F
打藥後會有幫助應該是共識(不然幹嘛吃藥),只是他直接
12/13 09:31, 25F

12/13 09:32, 2年前 , 26F
這樣搞未免太簡單粗暴了
12/13 09:32, 26F

12/13 09:33, 2年前 , 27F
文章作者舉證說服其他人他的論證正確,哪裡有問題
12/13 09:33, 27F

12/13 10:32, 2年前 , 28F
推 技術層面的努力不可忽略
12/13 10:32, 28F

12/13 20:34, 2年前 , 29F
這是物理教授的研究 被質疑拿不出證據有什麼奇怪的嗎
12/13 20:34, 29F

12/13 20:37, 2年前 , 30F
缺舉證的研究不見得是錯的 但沒證據不能讓人信服
12/13 20:37, 30F

12/13 20:38, 2年前 , 31F
另外控制其它變因本來就是研究時的基本原則…
12/13 20:38, 31F

12/13 21:12, 2年前 , 32F
你實驗做成這樣怪人丟責任?
12/13 21:12, 32F

12/14 10:13, 2年前 , 33F
馬怪爾 索沙都不能進也是很慘
12/14 10:13, 33F

12/15 10:42, 2年前 , 34F
打藥不會變強 那打藥是為了興趣嗎
12/15 10:42, 34F

12/16 20:13, 2年前 , 35F
變因太多 打藥對於變強的影響不容易估計
12/16 20:13, 35F

12/16 20:14, 2年前 , 36F
肌肉量變大 但是協調性被犧牲 那到底能帶來多少好處
12/16 20:14, 36F

12/16 20:14, 2年前 , 37F
答案因人而異
12/16 20:14, 37F

12/16 20:32, 2年前 , 38F
那教授的文章直接把HR產量跟肌肉量做因果連結,被人質疑
12/16 20:32, 38F

12/16 20:32, 2年前 , 39F
剛好而已
12/16 20:32, 39F
文章代碼(AID): #1XjWQM1J (MLB)
文章代碼(AID): #1XjWQM1J (M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