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轉錄學校伙食團 禮拜一晚餐 "無肉日"

看板MIT作者 (騎龜飛上天)時間14年前 (2009/12/17 01:09), 編輯推噓114(1140118)
留言232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0 (看更多)
※ 引述《stonegray (PPnote)》之銘言: : 基本上,現在這個時代,養牲畜的來源是大豆 : 人類會為了讓動物多長出肉,而砍伐大量的森林面積 你確定大量砍伐森林的目的只是為了種植畜牧用的植物? : 多出來的土地用來種植大豆 : 但是這些等量的土地能種出其它給人吃的蔬菜 : 而且可以種植的更多 但是你知道需要多少的蔬菜才能提供1公斤肉類所提供給人體的能量嗎? 人體根本不能消化吸收纖維素,頂多只能增加你的飽足感 或者是讓你大便爽而已,而且蔬菜給人的飽足感 不等於 足夠能量攝取 在獲得相同能量的前提下,需要非常大量的蔬菜才等同於一公斤肉類 換肉率根本不能比 難道這麼大量的蔬菜你不需要大量肥料?不需要額外的運輸? 肥料製造跟額外運輸過程不需要能量? 在大量施肥後不會對土地造成影響?不需要休耕? 休耕後不用開其他土地來補充蔬菜需求? : 而且牲畜所放的屁會破壞大氣層結構 不是破壞大氣層結構,而是甲烷是溫室氣體之一 破壞大氣層結構你應該去工業區抗議而不是對動物抗議 : 基本上至少有20%的結構破壞來源於畜牧業 : 不吃肉不會死人 不吃肉絕對會死人,你知道有些必需胺基酸只能從肉類攝取嗎 為了補充那些蔬菜無法提供的胺基酸,還不是要吃精製的胺基酸補回來 難道精製過程不用能量? : 但是不吃肉可以有效抑制地球暖化 其實最有效救地球的方法就是消滅人類 : 以後災難會越來越多 : 各位請別抱怨了 吃不吃素每個人看法不同 但是說服人吃素也要理由夠說服力吧。不是在那裡喊吃素救地球就有用 又不是青海無喪屍 也不想想當絕大多數人改吃素之後,需要耗費多少土地跟運輸成本 才能提供跟肉類相同的能量 而且人類發展成雜食性動物卻還是不能消化纖維素 人類演化的幾百萬年來也沒有因為吃肉所造成的溫室效應 怎麼不去探討工業革命後把地表下存放的大量碳源釋放到地表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5.11.30

12/17 01:34, , 1F
真好!終於有人看懂我的意思了!所以不肯面對事實在那邊
12/17 01:34, 1F

12/17 01:37, , 2F
說吃肉滅地球的人 會不會只是不想自己被消滅勒 呵呵!!
12/17 01:37, 2F

12/17 01:40, , 3F
國外難說,台灣本來是米糧出產國,土地及運輸成本算少,只是
12/17 01:40, 3F

12/17 01:41, , 4F
飲食習慣改變後稻田休耕.短線經濟學看不到這點..
12/17 01:41, 4F

12/17 01:43, , 5F
嘿嘿嘿...很多人都看不到這點阿!!還是前輩精明!!
12/17 01:43, 5F

12/17 07:50, , 6F
稻田休耕不是飲食習慣改變...
12/17 07:50, 6F

12/17 07:51, , 7F
糧食自給率只有30% 不太算是出口國
12/17 07:51, 7F

12/17 08:03, , 8F
以前窮的時候看吃得起肉的是上等人,和健不健康無關
12/17 08:03, 8F

12/17 08:06, , 9F
很多女生就喜歡吃蔬菜水果,結果被社會強迫吃肉
12/17 08:06, 9F

12/17 08:10, , 10F
美國少吃"紅肉"的習慣二十年來已成社會風尚
12/17 08:10, 10F

12/17 08:11, , 11F
大塊吞肉會引來不贊同的眼光,會有很多人勸你少吃肉
12/17 08:11, 11F

12/17 09:24, , 12F
近代商業化畜牧(農)業跟工業革命是有很大的關係的XD
12/17 09:24, 12F

12/17 10:12, , 13F
那是字眼的問題,基本上台灣以前就可以是出口國.種了不划算
12/17 10:12, 13F

12/17 10:13, , 14F
種了沒人要吃,才造成精食自給率降低.現在即使改吃素,但不
12/17 10:13, 14F

12/17 10:14, , 15F
吃台灣種出的米,台灣稻田不復耕,那糧食自給率還是不會上升
12/17 10:14, 15F

12/17 10:14, , 16F
但從前糧食自給率很高;所以是選擇的問題沒錯,不是種不夠
12/17 10:14, 16F

12/17 10:15, , 17F
經濟學就像數學,是學門,方向,它是不會錯的.我強調'短線'經
12/17 10:15, 17F

12/17 10:16, , 18F
濟學看不到,是因為長線看到時,會馬上調整市場去因應
12/17 10:16, 18F

12/17 10:21, , 19F
我要說的是"飲食習慣改變不是主因"
12/17 10:21, 19F

12/17 10:23, , 20F
上上週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有在探討這問題
12/17 10:23, 20F

12/17 10:29, , 21F
你如果看一篇論文就信一篇,那和公說公有理有何差別?
12/17 10:29, 21F

12/17 10:30, , 22F
我的主張來自 IC之音,也是有根據,所以他們該先打一架囉?
12/17 10:30, 22F

12/17 10:31, , 23F
那看學長說什麼就信什麼嗎? 請學長放心,我了解資訊需要
12/17 10:31, 23F

12/17 10:31, , 24F
多方接收的啦。
12/17 10:31, 24F

12/17 10:31, , 25F
每一個因,都是前一級的果,所以我說這只是字眼的問題
12/17 10:31, 25F

12/17 10:33, , 26F
將事情的本質推給字眼不符環疑論者的想法。問題就在那理
12/17 10:33, 26F

12/17 10:33, , 27F
所謂台灣'本來'算不算糧食出口國,強調的是產能;而不是經濟
12/17 10:33, 27F

12/17 10:33, , 28F
學上'種了不划算,所以不種'的這種問題
12/17 10:33, 28F

12/17 10:34, , 29F
差別只是看法,但不是字眼不同就能解釋的。
12/17 10:34, 29F

12/17 10:34, , 30F
商業化畜牧則從經濟學上去強調國外便宜農產使國內種不划算
12/17 10:34, 30F

12/17 10:36, , 31F
就兩件說法強調的不同,但並不互相扺觸,可看出就是字眼問題
12/17 10:36, 31F

12/17 10:37, , 32F
先捫心自問在經濟起飛階段,政府對台灣農業的政策是否
12/17 10:37, 32F

12/17 10:38, , 33F
有問題吧。
12/17 10:38, 33F

12/17 10:39, , 34F
等我當政府我再捫心自問吧.話說以前背公式常要先搞懂符號
12/17 10:39, 34F

12/17 10:39, , 35F
重工商而過度輕農的問題嚴重的多
12/17 10:39, 35F

12/17 10:40, , 36F
因為定律不會互相抵觸,算錯應該都是字眼問題
12/17 10:40, 36F

12/17 10:41, , 37F
牴觸的從來不是定律.....而是人
12/17 10:41, 37F

12/17 10:41, , 38F
所以算錯錯在人,而不是字眼。
12/17 10:41, 38F

12/17 10:42, , 39F
那你看不懂兩個說法都是對的,還要等哪一個獲勝嗎?
12/17 10:42, 39F
還有 153 則推文
12/19 01:22, , 193F
言的矛盾及模糊,他並不認為文科的'邏輯'難懂)
12/19 01:22, 193F

12/19 01:25, , 194F
最後,我對'各自表述'的理解不是兼容,是'你說你的,我不過問
12/19 01:25, 194F

12/19 01:25, , 195F
',和'你說的我也覺得對'我覺得還有程度上的差別
12/19 01:25, 195F

12/19 01:27, , 196F
所以你關注'農村再生條例'我覺得也對;但你卻覺得我說的連
12/19 01:27, 196F

12/19 01:27, , 197F
半句對也沒有.這樣各自表述啊?
12/19 01:27, 197F

12/19 05:11, , 198F
好啦拍拍手你贏了
12/19 05:11, 198F

12/19 09:06, , 199F
對我來說,追求「符號」已經太過鑽牛角,事實上在社會科
12/19 09:06, 199F

12/19 09:07, , 200F
學中,一直都是各自表述的問題。符號都是相同的,只是
12/19 09:07, 200F

12/19 09:07, , 201F
說法不同。 你的說法就像:社會主義跟資本主義或是共產
12/19 09:07, 201F

12/19 09:08, , 202F
主義或是其他主義,符號相同只是BALABALA。對我來說這樣
12/19 09:08, 202F

12/19 09:09, , 203F
似乎已經失焦了。道不同無法為謀,如此而已。
12/19 09:09, 203F

12/21 10:59, , 204F
就標題而言,就對學校的討論而言,一開始就失焦了,所以我沒
12/21 10:59, 204F

12/21 10:59, , 205F
另開標題,或者要嘛就另改標題
12/21 10:59, 205F

12/21 11:00, , 206F
社會學裏'符號'是很基礎的,不是什麼高深在鑽牛角尖的東西
12/21 11:00, 206F

12/21 11:08, , 207F
我可以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也可以認同'台灣農業政策有問
12/21 11:08, 207F

12/21 11:08, , 208F
題',但很奇怪的是中間你有些說法我就不能認同.而且我不能
12/21 11:08, 208F

12/21 11:09, , 209F
因為認同結論就認同中間的想法,也不會因為否認中間的想法
12/21 11:09, 209F

12/21 11:10, , 210F
就去認同結論.有一些推理綁在一起事實上會因意氣之爭混淆
12/21 11:10, 210F

12/21 11:11, , 211F
事實上在社會科學裏,誰說是各自表述的問題?是依據還是感覺
12/21 11:11, 211F

12/21 11:12, , 212F
我說'符號',那是科班字眼耶..
12/21 11:12, 212F

12/21 11:12, , 213F
還是你讀的社會科學和我讀的不是同一門?
12/21 11:12, 213F

12/21 11:14, , 214F
> 也不會因為否認中間的想法就去否定結論 ; sorry,typo
12/21 11:14, 214F

12/21 11:18, , 215F
或者從此我理解你的用字習慣,'不對'意指你不否認別人對,反
12/21 11:18, 215F

12/21 11:18, , 216F
正那是各自表述,那也可以.
12/21 11:18, 216F

12/21 11:41, , 217F
一個好的研究方法,一定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把'人','情緒'切
12/21 11:41, 217F

12/21 11:42, , 218F
割出來.比如我們會因人廢言?好,那把名字蓋掉,只看論述.
12/21 11:42, 218F

12/21 11:43, , 219F
社會學和自然科學一樣,在做實驗時只講數據,把'人'排除
12/21 11:43, 219F

12/21 11:53, , 220F
> 所以算錯錯在人,而不是字眼 ; 你考試時用的公式對,但
12/21 11:53, 220F

12/21 11:53, , 221F
運用錯誤以致答案錯,可以說是'錯在人'.但我們為了把情緒切
12/21 11:53, 221F

12/21 11:54, , 222F
開,說是'計算的過程錯',而不說人出錯.這是力求對事的描述
12/21 11:54, 222F

12/21 12:18, , 223F
http://0rz.tw/UNfHW 打完收功XD
12/21 12:18, 223F

12/21 12:19, , 224F
你的說法不被我所接受的原因在這篇文章中
12/21 12:19, 224F

12/21 12:20, , 225F
話說回來...任何言論不被你我所接收其實沒有任何損失。
12/21 12:20, 225F

12/21 12:22, , 226F
最基本對得起自己就好了。
12/21 12:22, 226F

12/22 22:50, , 227F
HJC 妳又怎麼了阿妳!!!!!!!!!!!!!!!!後!!
12/22 22:50, 227F

01/01 00:45, , 228F
你那個 link 是講實際上加入人的因素後,怎樣取得優勢.
01/01 00:45, 228F

01/01 00:45, , 229F
一語道盡學術其實也有學閥.而我說的是如何往我們希望的理
01/01 00:45, 229F

01/01 00:47, , 230F
想前進.換言之想吵贏就聽你的,想找答案參考我的.
01/01 00:47, 230F

01/01 00:48, , 231F
我們理科學生不就因這點而可愛?如果愛因斯坦吵輸了,但其實
01/01 00:48, 231F

01/01 00:48, , 232F
他是對的,我們不也混身不舒服?
01/01 00:48, 232F
文章代碼(AID): #1BAHHZ_j (MI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10 篇):
文章代碼(AID): #1BAHHZ_j (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