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三國志那些城池關口該裁減或增加

看板Koei作者 (金山好吃粥,伸!)時間4年前 (2019/09/02 20:01), 4年前編輯推噓7(7024)
留言31則, 6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09/02 15:47,
要到五胡亂華以後經濟重心才正式從北往南遷啊
09/02 15:47

09/02 15:48,
三國時期頂多是開始開發南方
09/02 15:48

09/02 15:48,
真要說人口還是差很多
09/02 15:48
以下內容均摘自陶元珍的《三國食貨志》 北方人口稀少到什麼程度,可由一下記載窺探其一二 黃巾、董卓之亂乃至於曹氏一統北方之前的情況,我想就不必贅言了,曹操時代的話,《 三國志張繡傳》:"從破袁譚於南皮,複增邑,凡二千戶。是時天下戶口減耗,十裁一在 ,諸將封有未滿千戶者,而鏽特多" 《江表傳》:"(朱)治說(孫)賁曰……今曹公阻兵,傾覆漢室,幼帝流離,百姓元元,未 知所歸,而中國簫條,或百里無煙,城邑空虛,道殣相望…" 上述時間點為曹操破荊州劉表的赤壁前夕 等到曹丕時代,《三國志辛毗傳》:"(魏)文帝欲大興軍征吳,毗諫日……方今天下新定 ,土廣民稀……" 《三國志蘇則傳》:"魏名臣奏載(魏)文帝令問雍州刺史張既日,試守金城太守蘇則…… 之功效為可加爵邑未邪?既答曰,金城郡苦為韓遂所見屠剝,死喪流亡,或竄戎狄,或阻 寇亂,戶不滿五百。則到官,內撫雕殘,外鳩離散,今見戶千餘……" 另一個普遍對人口密度的記載是《袁子》:"魏興,承大亂之後,民人損減,不可則以古 始,於是封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無其實" 《三國杜畿傳》:"今大魏奄有十州之地,而承喪亂之弊,計其戶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 注意是戶口而非專指戶而已喔 講到這裡,《續漢書》先暫時為我們做個小結整理:"是以興平建安之際,海內凶荒,天 子奔流,白骨盈野……遂有寇戎,雄雌未定,割剝庶民,三十餘年,及魏武皇帝克平天下 ,文帝受禪,人眾之損,萬有一存" 然後是曹叡,《三國志陳群傳》:" 青龍中,營治官室,百姓失農時。群上疏曰,……況今喪亂之後,人民至少,比漢文景之 時,不過一大郡……" 《三國蔣濟傳》:"景初中,外勤征役,內務官室,怨曠者多,而年穀飢儉,濟上疏日, ……今雖有十二州,至於民數,不過漢時一大郡……" 以上都是人口而非戶數 再來關心司馬家專政的情況: 《晉書庾峻傳》載蘇林謂峻語:"鄧陵落五六萬戶,間今裁有數百。君二父孩抱經亂,獨 至今日.." 蘇林這話語約講於曹芳時期,峻為博士之前 我知道有人會質疑看戶數不準,問題若只想表達相較三國初期已相對安定,而純粹為是依 附人口增加的話,則後面自然毋須強調戰亂了 例如《三國志崔林傳》就顯示靠外族而引來的戰亂之故,半數的戶其實就只有一人之慘狀 :"魏名臣奏戴安定太守孟達薦王雄曰,……今涿郡領戶三千,孤寡之家,參居其半……" 焦點轉到南方,以荊州為例,《劉鎮南碑》:"(劉表)即遷(荊)州牧,又遷安南將軍,領 州如故,於時諸州,或失土流播,或水潦沒害,人民死喪,百遣二三,而君保完萬里,至 於滄海" 江東部份,《吳書》引魯肅的評論:"吾聞江東沃野萬里,民富兵強,可以避害" 代表該處流民的暴增,是不難想像的 至於益、交州,諸如《英雄記》有提過東州難民、《牟子理惑論》亦有: "是時靈帝崩後,天下擾亂,獨交州差安,北方異人咸來在焉,多為神仙辟穀長生之術, 時人多有學者" 避難者一定各式人等都有,不可能只有異人,還算合理..吧 本篇都還只是代表性的史料,還有其他有空再補充@@ 總之,個人並不認為北方人口跟南方比,會多很多就是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9.19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ei/M.1567425707.A.9DA.html

09/02 21:40, 4年前 , 1F
蜀+吳人口數大概只有魏的一半多一點而已
09/02 21:40, 1F

09/02 21:40, 4年前 , 2F
這還是有數字的
09/02 21:40, 2F

09/02 21:40, 4年前 , 3F
蜀國亡國 吳國亡國都有戶口數
09/02 21:40, 3F
完全不可能有黑戶,再來討論戶口數,才有意義 正因為蜀+吳還比魏弱,所以連年動員興兵之數量,絕對比防守方的魏還多,如此自然會 出現逃兵,《三國志呂乂傳》:" 又亮卒之後,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姦巧非一。乂到官,為之防禁,開喻勸導,數年之中 ,漏脫自出者萬餘口" 這是阿亮剛GG的時間點,到後面姜維北伐時期是怎樣的呢?《漢晉春秋》告訴了我們: "(薛)珝為五官中郎將,遣至蜀求馬。(孫)休問蜀政得失,對曰 :「...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皆菜色..」" 其他反戰的蜀漢大臣的言行舉止,以及孫吳末期當權者亂搞導致的民怨,《三國志》都找 得到,蜀、吳百姓也是普通人,難道都不會逃兵(徭役)、逃稅? 還是司馬家伐蜀、吳次數更頻繁?或暴政更甚於孫皓?所以魏的黑戶比另兩國還多?

09/02 21:41, 4年前 , 4F
黃巾之亂前史書上的數字是五千萬 三家歸晉剩一千
09/02 21:41, 4F

09/02 21:42, 4年前 , 5F
南方流民當然暴增...因為那些地方以前根本沒什麼人
09/02 21:42, 5F
沒什麼人嗎?不見得哦!只是不受控制而已,《三國志陸凱傳》:"賊帥百餘人,民五萬 餘家,深幽不羈 ,莫不稽顙,交城清泰...破之,前後出兵八千餘人,以充軍用" 看完交州把人抓來用以後,來看揚州的情況,山越也是類似的,《三國志諸葛恪傳》:" 恪以丹楊山險,民多果勁,雖前發兵,徒得外縣平民而已,其餘深遠,莫能禽盡...衆議 咸以丹楊地勢險阻,與吳郡、會稽、新都、鄱陽四郡鄰接,周旋數千里,山谷萬重,其幽 邃民人,未甞入城邑,對長吏,皆仗兵野逸,白首於林莽。逋亡宿惡,咸共逃竄" 之後諸葛恪對山越堅壁清野,成果便是:"老幼相攜而出,歲期,人數皆如本規。恪自領 萬人,餘分給諸將" 當然如果有比140年、和滅吳滅蜀以外的,三國時代的統計數據,歡迎一起討論

09/02 22:24, 4年前 , 6F
整個三國大概也快100年…扣掉後期戰亂較少的後三國時期
09/02 22:24, 6F

09/02 22:24, 4年前 , 7F
,人口少最多的還是赤壁之前的群雄時期
09/02 22:24, 7F

09/02 22:27, 4年前 , 8F
後期准南第三叛,魏國明星隊可以動員20萬來玩,足見國力
09/02 22:27, 8F

09/02 22:27, 4年前 , 9F
跟曹操的赤壁前後已經恢復很多了
09/02 22:27, 9F
那就來大略比較魏、蜀+吳的兵力吧! 257年諸葛誕之亂,兩方魏軍總和算40多萬 而253年合肥新城之役的吳軍有20萬人,但《三國志諸葛恪傳》有一句顯示東吳在徵調上 的隱憂:"諸大臣以為數出罷勞,同辭諫恪,恪不聽" 因此若順利動員的話,搞不好有機會來個來個將近30萬? 另一邊蜀漢滅亡時的9萬兵力,代表 25X年時若沒有連年興兵的因素,而給它全力催下去的話,應該也有辦法來個10幾萬 需注意的是,曹魏動員的過程,都沒有類似蜀、吳那般巨大障礙 如此則以兩邊在25X年的兵力,來論人口數有差很多,似乎有待商榷啦

09/02 23:40, 4年前 , 10F
現實就是魏國一對二綽綽有餘
09/02 23:40, 10F
司馬懿發兵四萬討遼東時,《資治通鑑》形容魏國內部"議臣或以為四萬兵多,役費難供" 如果綽綽有餘,後來何必有《晉書》對魏國現實的這段強調: "每大軍征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 何況魏國所謂一對二終究是防守,防守本來就佔優勢了..它有辦法同時進攻蜀+吳? 當然有人會認為搞定自家內亂,勢必耗費甚大,進而影響動員上限 然而蜀、吳伐魏,可是要跨越國境的,其動員障礙明顯並非壽春三叛的等級可比

09/03 02:01, 4年前 , 11F
原po會錯意了,我指的是平平是曹魏集團,赤壁之戰跟淮南
09/03 02:01, 11F

09/03 02:01, 4年前 , 12F
三叛,曹魏家可以動員的戰力,來反推這兩個時代的勞動人
09/03 02:01, 12F

09/03 02:01, 4年前 , 13F
09/03 02:01, 13F
赤壁之戰因劉備劉琦人馬大多從荊北來的,所以只算東吳軍3萬,等到250年東吳多了荊、 交州 下(曹魏之後也多了關西雍涼),可以動員到帳面上的20萬,如果也有相當淮南三叛層級的 內亂,應該有辦法再上修軍隊量,總之勞動人口成長亦有一定的規模

09/03 12:17, 4年前 , 14F
隨便舉個數據好了 曹操攻破徐州就殺數十萬人
09/03 12:17, 14F

09/03 12:19, 4年前 , 15F
曹操攻破冀州時 人口是三十萬戶
09/03 12:19, 15F

09/03 12:22, 4年前 , 16F
三十萬戶是什麼概念 蜀漢立國時只有20萬戶
09/03 12:22, 16F
《三國志崔琰傳》:"太祖破袁氏,領冀州牧,辟琰為別駕從事,謂琰曰:「昨案戶籍, 可得三十萬衆,故為大州也。」" 《資治通鑑》也一樣:"又辟崔琰為別駕,(曹)操謂琰曰:「昨案戶籍,可得三十萬眾, 故為大州也。」" 三十萬眾,不是三十萬戶

09/03 14:21, 4年前 , 17F
戶口更多是統治力而不是人口的展現。
09/03 14:21, 17F

09/03 14:23, 4年前 , 18F
平蜀之時,魏國有口537萬,晉朝平吳新增了230萬口
09/03 14:23, 18F

09/03 14:25, 4年前 , 19F
但總口數激增至1616萬,這絕不可能是大家狂生800萬人
09/03 14:25, 19F

09/03 17:03, 4年前 , 20F
這個好像已經脫離遊戲了,要不要改去歷史版討論。
09/03 17:03, 20F

09/03 17:05, 4年前 , 21F
另外,主流史學不就是魏經濟力強於吳蜀?
09/03 17:05, 21F

09/03 17:08, 4年前 , 22F
史書記錄的行政區也是北方多於南方。
09/03 17:08, 22F
經濟力..如果有GDP之類的統計數據,c大可以提供一下嗎,謝謝 北方行政區多於南方,那是漢末黃巾等大亂之前的劃分,大亂後人口大遷徙,結構也跟著 轉變,所以吳蜀都有再分出新的行政區

09/03 17:31, 4年前 , 23F
維基有表格,你要去看看嗎?
09/03 17:31, 23F

09/03 17:31, 4年前 , 24F
三國時代的,連行政區何時增減都幫標上年代了。
09/03 17:31, 24F
三國行政區劃,這我知道,我說的是經濟力的衡量指標

09/03 17:34, 4年前 , 25F
這討論已經偏離遊戲了,要不要轉去三國版
09/03 17:34, 25F
由版主決定?

09/03 18:51, 4年前 , 26F
所以你覺得行政區數量算不算一個指標?
09/03 18:51, 26F
行政區多但是空蕩蕩的,變的稀稀疏疏的人口,是可以當作戰亂淒慘程度的指標啦 ※ 編輯: Houei (49.216.9.190 臺灣), 09/03/2019 19:12:41

09/03 19:15, 4年前 , 27F
所以那些行政區增減的目的是?
09/03 19:15, 27F

09/03 19:16, 4年前 , 28F
北方留下的行政區,代表是空無一人。
09/03 19:16, 28F

09/03 19:16, 4年前 , 29F
南方增加的,代表人口增加。
09/03 19:16, 29F

09/03 19:33, 4年前 , 30F
多切一切也可能是為了多封點官,或是增加號稱轄區的數量
09/03 19:33, 30F

09/03 19:33, 4年前 , 31F
壯聲勢啊(?
09/03 19:33, 31F
兩位的觀念,在下認同,或許都是原因,差在主要、次要的差別? 有興趣翻長沙走馬樓吳簡的話,應該可以理出一些端倪 其實是怕再深入貼東西下去,會被更多人嫌棄不適合在這裡討論的藉口罷了QQ ※ 編輯: Houei (49.216.9.190 臺灣), 09/03/2019 20:14:28
文章代碼(AID): #1TRGIhdQ (Koei)
文章代碼(AID): #1TRGIhdQ (Ko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