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教] 鹿鼎記的時代,武功天下第一是?

看板JinYong作者 (愚者)時間14年前 (2009/10/16 19:50), 編輯推噓4(407)
留言11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9 (看更多)
用回文比較清楚。 ※ 引述《ifyoutry (格小森)》之銘言: 推 ifyoutry:那我可以了解我們見解不同之處 以我個人的觀點而言我認為10/16 17:07 → ifyoutry:事出必有因 一個事件無論如何荒誕 都必然有個可以解釋的 10/16 17:08 就您這兩句話,我的認知與您並無不同之處。 就拿金輪被KO來說,我也有解釋啊。但我的解釋只是讀者推論。 就如同九難落敗,我的解釋也只是讀者推論。 → ifyoutry:理由 在這個前提下 我尋求發生原因時 小說人物的想法我只10/16 17:10 → ifyoutry:信七分 旁白我只信一半 這是因為旁白有爭議的地方相當多 10/16 17:11 → ifyoutry:我認為很多時候旁白是為了營造氣氛與情境需要 您跟我不同10/16 17:12 → ifyoutry:的就是您認為旁白為作者言不可動搖 我則認為若為解釋某現10/16 17:14 → ifyoutry:象 大可犧牲這些旁白或是書中人物的感想 因為這些更有可 10/16 17:15 → ifyoutry:能是您所說的劇情需要 這應該是我們比較根本的不同處 10/16 17:16 這一點我也與您相同啊。 我把這個「原則問題」分析在這一段。 相信我們都有共識,原則上要以旁白為準。 而我非常肯定您說「旁白有時會因『劇情情境需要』,做出比較誇張的說明」。 譬如旁白說蕭峰未逢敵手…… 譬如說 玄慈方丈道:「……。師兄一句話抹煞少林寺數百年清譽,未免太過。」 少林寺建剎千載,歷代群僧所念的「南無阿彌陀佛」之聲, 千年總和,說不定遠不及此刻星宿派眾門人對師父的頌聲洋洋如沸。 這時,旁白的公信力就不是那麼「完全不可動搖」了! 您的意思是這樣,對吧? 若您是這樣的看法,我完全認同。 以上面兩個例子來說, 蕭峰自認慕容復(段譽)、黑衣人(蕭遠山),都是能與自己匹敵的好手。 但旁白表示蕭峰未逢敵手。 玄慈說少林寺名譽(建寺以來)是數百年。 但旁白又說少林寺建寺千年。 根據史實: 白馬寺創建於東漢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 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 故知少林寺有資格稱千年,應為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後。 這就擺明是書中人物高過旁白的例子。 然則我們來「剖析」一下, 在「甚麼狀況」我們才能這樣大方的說「書中人物>旁白」? 這應該找一個「原則」,而不是以我們讀者「主觀判斷」。 首先我的立場是, 基本上「書中人物說法」就相當是「旁白說法」。 藉書中人物之口說明,本來就是金庸的筆觸風格。 因此,除非旁白說法刻意「否定了」書中人物,基本上我對書中人物就是全信。 (譬如旁白說:其實某某的說法也猜錯了,實際上是如何如何……) 話說回來, 以上兩例來說,旁白都是「依『劇情情境需要』所營造的口語」。 而例一之中,採信蕭峰認知,是因為他的認知較為「直接」。 這意思是說, 蕭峰天下無敵,並非蕭峰與掃地僧的「直接」比較。 而是我們讀者把掃地僧放進這個天下之中,再做的「間接」比較。 基於: 1.「蕭峰說法幾可相當於旁白說法」的原則。 2.「直接遠大於間接」的原則。 這才取蕭峰說法為準。 而例二之中,採信玄慈說法,是因為作者「有表明天龍八部的時代背景」。 基於: 1.「玄慈說法幾可相當於旁白說法」的原則。 2.「客觀證據遠大於誇飾口語」的原則。 這才取玄慈說法為準。 回頭講您所注重的「戰績」,到底能否作為武功高下的依歸? 譬如說著作中楊過、黃藥師等人都可以秒殺下級(尼摩星、李莫愁),但金輪很糟。 那我們能否以金輪「戰績遠遜」為由,去評判說金輪「實力遠遜」於五絕? 相信很多人不甚認同! 為何? 因為戰績不具有武功高低差距的絕對性。 甚至作者都現身說法表示:戰績會失真(真實武功高下)! 譬如說我們不以周芷若打贏武當二俠、梅文馨勝丁不四、小楊過勝達爾巴霍都…… 來認定他們真實的武功高下。 既然「戰績」相對於「評價」,後者具備更高階決定性的代表性, 那麼,評價書中人物時,從「戰績」出發的著眼點,就相對失真了。 結論是,我並不否認「旁白」是可以被質疑挑戰的。 但是正因為「旁白是很高階的公信標準」, 所以挑戰旁白的理由也一定要具備更高的可信原則。 譬如說在旁白自相矛盾……及上述有「更直接」、「更具公信」的引證下, 我們才能質疑旁白。 而我就是認為「戰績」是相對低階的準則。 當您「以戰績為準」,「旁白說法位階放比較低」為出發點, 就自然形成您所說「與我討論沒交集」的結果了。 但是到底「戰績」、「旁白」哪個標準比較正確? 我不禁要表示: 拿周芷若勝武當二俠做例子,就應該很清楚「旁白」>「戰績」啊! 不是麼? 話說回來,若說旁白會因『劇情情境需要』而失真, 實際上比較來說,「戰鬥結果」更是絕對性的受『劇情情境需要』影響。 譬如說若楊過金輪雙方撐到高台垮而同歸於盡、周芷若在屠獅會被打趴…… 劇情就根本不一樣了。 不是麼? → ifyoutry:比如說不久前提到的蘇荃認為馮錫範比之洪安通略遜一籌 10/16 17:21 → ifyoutry:這是有一點半旁白 但我認為蘇荃這個偷襲對方還被對方一招10/16 17:22 → ifyoutry:解決的人根本沒有可能從馮錫範施展輕功的樣子判斷他的武 10/16 17:22 → ifyoutry:學修為 故我認為這部份不可信 但您認為應該要相信 這是一10/16 17:24 → ifyoutry:個例子 10/16 17:24 推 NPLNT:我覺得如果旁白是書中人物之想法 這就不一定正確 但如果這旁10/16 17:36 → NPLNT:白並非書中人物之想法 那麼就是背景設定了... 10/16 17:36 推 ifyoutry:能有一個毫無破綻的說法是最好了 我主要是想表達雙方有爭10/16 18:07 → ifyoutry:議的時候 應該要先了解對方的底限是什麼 然後在那個底限 10/16 18:09 → ifyoutry:上討論 以本篇的主題來講 我用木桑等於玉真子 袁承志打贏10/16 18:10 → ifyoutry:玉真子 所以袁承志應該也會贏木桑 這是很粗糙的比法 但是10/16 18:11 → ifyoutry:F大認為袁承志不應該可以打贏玉真子 這是他評估雙方實力 10/16 18:13 → ifyoutry:後的結果 而我則是從袁承志打贏玉真子這個結果去推論袁 10/16 18:14 → ifyoutry:承志比玉真子強 很明顯的我們的討論永遠不會有交集 如果 10/16 18:14 → ifyoutry:繼續討論下去 那只會是一篇無限迴圈的戰文 10/16 18:16 → voko:推 討論的原點就有分歧了 再多端演譯下去也是偏的更多 10/16 18:17 推 Lenserote:與其說底限,不如說先確認雙方有哪些"共識" 10/16 18:17 所謂分歧、與共識,本文上述已有所歸納,多謝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5.170.231

10/16 19:54, , 1F
推一下
10/16 19:54, 1F

10/16 19:55, , 2F
討論如果無所本 就會流於無謂幻想 再絕大部分情況
10/16 19:55, 2F

10/16 19:55, , 3F
旁白或是書中人物說的即應當做事實 才有一致的討論基
10/16 19:55, 3F

10/16 19:55, , 4F
礎 不然就只是空想跟嘴砲了
10/16 19:55, 4F

10/16 19:56, , 5F
「作者已死」式的過多假設討論只會沒完沒了
10/16 19:56, 5F

10/16 23:33, , 6F
不同意樓上,書中人物所說的就是事實,那鐵定可以找出
10/16 23:33, 6F

10/16 23:34, , 7F
一堆毛病。
10/16 23:34, 7F

10/16 23:35, , 8F
當然那種很明顯的毛病就不算啦 所以我說絕大部分囉
10/16 23:35, 8F
兩位說的都對。 旁白、書中人物……都是一堆毛病。 我這篇文章,就是探討「在甚麼更具決定性的根據下」我們才能判斷其有毛病。 而畢竟作者都明確表示武功遠遜的人,有時也能勝過對方了。 故說戰績的落差,嚴格說來不算是甚麼毛病。 ※ 編輯: F00L 來自: 114.45.170.231 (10/16 23:59)

10/17 08:25, , 9F
就算旁白寫九難多強 喇嘛一役對她還是扣分 除非事後劇情加分
10/17 08:25, 9F

10/17 09:43, , 10F
是... 大砲.. 嘴
10/17 09:43, 10F

09/09 21:08, , 11F
原PO念法律的麼?XD
09/09 21:08, 11F
文章代碼(AID): #1As5ty7c (JinYo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s5ty7c (Jin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