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女武士

看板JapanHistory作者 (Janeite)時間11年前 (2012/09/03 21:0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0 (看更多)
※ 引述《ThomasJP (筆劍春秋梁父吟)》之銘言: : ※ 引述《chinese228 (Janeite)》之銘言: : : 我想你搞錯從妻居跟母系之間的關係了。 : : 母系社會不是取決於住哪方家,也不是看女性的地位高不高, : : 而是看舅甥(母系關係)與父子(父系關係)對子嗣的影響力。 : 我想你說的是人類學上的母系社會定義吧 : 嚴格來說,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有歷史"的較先進文明,很多時候不見得適用 : 畢竟"繼承法"在文明發達國家,有時候是可以非常複雜的 不是一句不適用就可以無視所有東西 尤其人際之間的關係不是只有財產繼承 而是包含名位 血統和象徵性的權力的連帶 另外我講的東西是所謂的繼嗣原則 你提的母系或父系 剛好都是由這些東西發展出來的 最有趣的是 他們當好都是在"先進文明"裏頭整理出的結論 因為這些當初都是法學家從各國的法典裡(希伯來 羅馬 中國 印度 歐洲) 整理出來的原則 所以跟你講的"不見得適用"的情況剛好相反 今天倒是一堆人類學家在痛罵這些法學家硬把西方社會的假設套到部落裡去用 以至於出了一堆問題 : 我個人認為的定義是:家族或者氏族的組織,是不是以父系的姓氏為中心基礎 : 畢竟"靠媽靠舅"這種事,在中國歷史上也很常見,這不能讓中國成為母系社會或者雙系社會 : 換句話說,平安時代的婚姻,是可以讓男子成為女方家族的成員的 : (嘛,不過這點在當時也已經很模糊了...當然這個意思跟"招贅"是不同的) : 而鎌倉幕府時代,是絕對不可能因為一個源氏娶了北條家的女人,他就變成北條氏的成員了 : (所以北條家始終是"執權",將軍就算給天皇的兒子某親王當,也不可能變成北條家的) 很顯然地 有些東西比較過才知道是怎麼回事 在中國 這個少見的父系社會中 所謂的"靠舅"的前提只有兩種狀況 一種是父系的長輩都死光或其他狀況無法管理家計 由所謂的母親當家時 這時在家中沒有親屬外援的母親會找娘家的男方親屬協助 這就情況在中國宮廷叫"外戚干政" 這種干政名不正言不順 因為他的權力基礎在"母親"這個關鍵人 因為母親取代了父親的位置 本來就不正當 加上母親嫁進來 名義上就被視為這個家的人 而非娘家的人 但卻引進外戚干涉家中事務 整個關係基礎完全跟傳統的父權家長相反 這種基本上是會被罵的 但在日本 就算是前面兩個幕府的時代 外戚的基礎從來不需要"母親"從中牽線 只要是當事人的舅舅或外公 舅有援助和支持當事人在家中地位的義務 這到戰國中期還是如此 另一種狀況是 當事人必需靠母方家的支助獲得社會上的好處 這就不牽涉到舅甥關係對家內事務的影響了 因為這涉及的是對族外的發展 而非家內的事務 從這裡就看的出來 基本上在中國 母方家對父方家內事務室無太多置啄的餘地 這點如果是生長在傳統的台灣漢人家庭就會非常清楚 (外省人就不知道了 畢竟他們是打散又重組的新群體) 母方家的親戚能管到的 就只有自己嫁入別人家的女兒 因為她畢竟是母方家裡生長的家庭成員 即使她結婚後 就屬於別家的人了 她的小孩也是別人的小孩 可是在日本 即使從妻居的習俗淡化了 公家到十九世紀時仍然有將小孩放在舅家寄養的習俗 把小孩放出去 這在傳統的父系宗族社會根本是難以想像的事情 另外 是依哪種繼嗣放式 最簡單的看法無非就是祭祀祖先和計算血統的方式 日本同樣是兩邊一起算 而不是把母系完全忽略掉 此外有點也看得出來母系在日本的影響力 那就是日本為了維持家族的自主性 會想辦法行族內婚 娶父系的堂親 以避免母系家族的干涉 : : 如果舅甥的影響力一直存在,使得後代一直要保有母系的影響力, : : 那就不能說是父系社會,只能說是維持雙系的狀態。 : : 以日本來看,一般平民怎樣我不清楚,皇族和公家一直保留相當的母系色彩到幕末。 : : 就算是看似很"父系"的武家, : : 武家棟樑的平清盛很明顯想靠對天皇外孫的影響力干預朝廷決策 : : 中間的源賴朝先不算(北條政子本來就是很強勢的女性), : : 但執權北條家很明顯一直跟安達家維持婚姻的傳統, : : 於是安達家一直在幕府保有相當的影響力, : : 後面的足利家則跟公家日野氏保持通婚, : : 日野氏在將軍的選任上便一直佔有一定的影響力。 : : 就算到戰國前中期,舅舅也一直是新任大名很重要的靠山 : : (一個明確的例子是伊勢長勢充分利用今川家的外戚身分發跡) : : 很顯然,母系氏族對子嗣仍然保有相當的影響力。 : 如果你這麼說,那麼今川義元之母壽桂尼也還是超強勢的喔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3%BD%E6%A1%82%E5%B0%BC : 實際上多次主宰今川家的政務,並且決定性的確立了今川義元繼承家督地位等等 : (壽桂尼出身藤原北家系的公卿中御門家) : 問題是這樣能叫做母系社會嗎?如果是的話,今川義元應該是公家而非武家的身分才對喔 : 個人認為這樣的定義方式,有太過偏激之嫌 : 只能認為江戶時代以前的日本,本來就有跟中國不同的社會結構 我沒說過戰國是母系社會 前面結尾都說了 從平安到江戶前 有個很長的過渡時期 這時期保留了許多原本母系社會的重要特質 但同時 父系的元族也慢慢在強化當中 不知道你哪裡看到我說是母系社會的字樣? : : 一直要到戰國中期後兵荒馬亂,武家的通婚才完全變成政治婚姻, : : 女權低落到一個程度。 : : 後面到江戶時期,就是宋明理學的那套了。 : : 如果說戰國後期到江戶時期,父系家長的觀念才透過理學和家元制度, : : 在武家的社會定著下來, : : 那日本在平安時期之後,幾乎是經過了相當漫長的母系過渡時期, : : 而非早早在武家抬頭時便開始今天我們很熟悉的"武士道家長制父權"。 : 嘛,要這樣說的話,單一長子繼承制的日本,跟平均繼承制、到宋代女兒都有繼承權的中國 : 到底哪個更"父權家長制"咧? 同上 不過這裡我的確沒講到 關於後來父系會抬頭 我倒覺得跟家元制度有很密切的關係 但這是題外話了 我還是要強調 父系母系還是雙系(此外還有個並系)不是只是看實務的財產繼承權 而是要看母方家族在繼子的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 要不然 如果只是看血脈繼承 全世界大概就沒有母系社會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7.12 ※ 編輯: chinese228 來自: 140.112.217.12 (09/03 21:11) ※ 編輯: chinese228 來自: 140.112.217.12 (09/03 21:14) ※ 編輯: chinese228 來自: 140.112.217.12 (09/03 21:21) ※ 編輯: chinese228 來自: 140.112.217.12 (09/03 21:36)
文章代碼(AID): #1GHAkKix (Japan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HAkKix (Japan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