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女武士

看板JapanHistory作者 (筆劍春秋梁父吟)時間11年前 (2012/09/03 18:1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0 (看更多)
※ 引述《chinese228 (Janeite)》之銘言: : 我想你搞錯從妻居跟母系之間的關係了。 : 母系社會不是取決於住哪方家,也不是看女性的地位高不高, : 而是看舅甥(母系關係)與父子(父系關係)對子嗣的影響力。 我想你說的是人類學上的母系社會定義吧 嚴格來說,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有歷史"的較先進文明,很多時候不見得適用 畢竟"繼承法"在文明發達國家,有時候是可以非常複雜的 我個人認為的定義是:家族或者氏族的組織,是不是以父系的姓氏為中心基礎 畢竟"靠媽靠舅"這種事,在中國歷史上也很常見,這不能讓中國成為母系社會或者雙系社會 換句話說,平安時代的婚姻,是可以讓男子成為女方家族的成員的 (嘛,不過這點在當時也已經很模糊了...當然這個意思跟"招贅"是不同的) 而鎌倉幕府時代,是絕對不可能因為一個源氏娶了北條家的女人,他就變成北條氏的成員了 (所以北條家始終是"執權",將軍就算給天皇的兒子某親王當,也不可能變成北條家的) : 如果舅甥的影響力一直存在,使得後代一直要保有母系的影響力, : 那就不能說是父系社會,只能說是維持雙系的狀態。 : 以日本來看,一般平民怎樣我不清楚,皇族和公家一直保留相當的母系色彩到幕末。 : 就算是看似很"父系"的武家, : 武家棟樑的平清盛很明顯想靠對天皇外孫的影響力干預朝廷決策 : 中間的源賴朝先不算(北條政子本來就是很強勢的女性), : 但執權北條家很明顯一直跟安達家維持婚姻的傳統, : 於是安達家一直在幕府保有相當的影響力, : 後面的足利家則跟公家日野氏保持通婚, : 日野氏在將軍的選任上便一直佔有一定的影響力。 : 就算到戰國前中期,舅舅也一直是新任大名很重要的靠山 : (一個明確的例子是伊勢長勢充分利用今川家的外戚身分發跡) : 很顯然,母系氏族對子嗣仍然保有相當的影響力。 如果你這麼說,那麼今川義元之母壽桂尼也還是超強勢的喔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3%BD%E6%A1%82%E5%B0%BC 實際上多次主宰今川家的政務,並且決定性的確立了今川義元繼承家督地位等等 (壽桂尼出身藤原北家系的公卿中御門家) 問題是這樣能叫做母系社會嗎?如果是的話,今川義元應該是公家而非武家的身分才對喔 個人認為這樣的定義方式,有太過偏激之嫌 只能認為江戶時代以前的日本,本來就有跟中國不同的社會結構 : 一直要到戰國中期後兵荒馬亂,武家的通婚才完全變成政治婚姻, : 女權低落到一個程度。 : 後面到江戶時期,就是宋明理學的那套了。 : 如果說戰國後期到江戶時期,父系家長的觀念才透過理學和家元制度, : 在武家的社會定著下來, : 那日本在平安時期之後,幾乎是經過了相當漫長的母系過渡時期, : 而非早早在武家抬頭時便開始今天我們很熟悉的"武士道家長制父權"。 嘛,要這樣說的話,單一長子繼承制的日本,跟平均繼承制、到宋代女兒都有繼承權的中國 到底哪個更"父權家長制"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35.246.87 ※ 編輯: ThomasJP 來自: 58.35.246.87 (09/03 18:16) ※ 編輯: ThomasJP 來自: 58.35.246.87 (09/03 18:18) ※ 編輯: ThomasJP 來自: 58.35.246.87 (09/03 18:33)
文章代碼(AID): #1GH8B8hw (Japan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H8B8hw (Japan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