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買保險不保險?

看板Insurance作者 (一個開始一個結束)時間13年前 (2010/09/16 03:07), 編輯推噓10(100166)
留言176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10 (看更多)

09/16 01:01,
對真理而言可能有對錯之分,對個人或社會大眾只有相信與否
09/16 01:01
寫這篇文只是要表示個人非常贊成d大這句話 因為孔子說: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引用一下古文,應該可以升格為高級鄉民…XD) 但這不表示…我對d大有多少正面或負面的看法 只是純粹喜歡這句話 最近好像不少人有感而發 (其實一直都是…包括潛水的、路過的…) 我也是 只是好奇的是 似乎有版友覺得被糾正、被認為觀念錯是不可思議的 先撇開被糾正容易不爽這件事 因為那只是情緒因素 也撇開賣符合客戶觀念的商品可能會比較好賣這件事 因為那跟對不對不見得有直接關係 跟業務的業績比較有關係 讓我們用一下後見之明 看一下幾百年前歐洲人幾乎只相信地球是平的、是宇宙的中心這觀念 他們是對的嗎? 不是對的 那這觀念被當時的社會大眾相信嗎? 是的…它幾乎百分百的被相信 除了極少數願意思考、願意查證的人以外 用上面的例子 只是要表示事情往往就如d大那句推文所說的 真理常常有對錯 但對個人而言只有相信與否 因為相信不代表是對的 而不相信也不代表是錯的 那回到現實中 既然相不相信和對錯無關 怎麼知道誰對誰錯? 我只想到兩個方向:邏輯、現實狀況 邏輯正確很重要 因為因果關係的推論錯誤 結論必然是錯的 但很多地方邏輯都不是無敵的 必然有些地方怎麼想都想不透 或是無法想到那麼細 這時就要觀察現實狀況 或者說是案例吧 可是案例不但要符合主題 (文不對題的案例、舉例總是很常見…我猜我也常這樣) 而且可能還有樣本數過少的問題 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是事故 但不代表多數人也會發生一模一樣的故事 反之亦然 因此有些事再怎麼拼命思考、查證 恐怕也難以百分百的斷定某件事是對是錯 舉例來說 邏輯最清楚、花很多時間查證事實的可能是學術界的人吧 但很多學術領域還不是分成不少派別 ○○vs╳╳的月經文恐怕也不少 結果說了那麼多…還是沒有無敵的做法 那我的意思是說乾脆算了嗎? (被歐…) 當然不是… 大概的正確 讓勝算站在自己這邊 就算不是百分百的正確 也總比什麼都不知道好 相信可以少走不少冤枉路 如果一定要等事情發生才去了解 那還叫萬物之靈嗎? 如果一個人對任何事都要親身體會才能判斷 那恐怕這人遲早會完蛋 除非是完全無法依靠邏輯和他人的狀況來判斷的… 那就另當別論了 好…回到人性上 我們當然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能去思考、求證每一件事 只能『盡量』 多了解一點…相對來說總是比較有可能少吃虧一些 糾正他人、或是觀念的討論是合理的、甚至是應該被鼓勵的 (但不代表糾正他人的人正確) 只是人有好惡、有情緒 討論也會伴隨著氣氛 而當自己的觀念和別人碰撞時 氣氛難免差、難免有人用詞帶有情緒 沒辦法…這是常見的副產品 就如同版上一些討論串常看到的現象一樣 那應該因為這副產品就不討論、不糾正別人嗎? 我覺得沒必要 因為那就失去進步的動力了 就像學術界各領域幾乎永遠都會有派別之分 也永遠會有○○vs╳╳的月經文之爭 但好歹隨著新發現、新看法的出現 該領域又往前跨一步 而月經文的主題也會更新 那保險版不可能這樣嗎? 沒人能強逼誰一定要選○○還是╳╳ 但就像所有進入學術領域的人通常都會選擇成為其中一派或自成一派 讓剛來保險版的人發問、參考文章後自己選擇就好了 別人的建議…終究只是建議 自己判斷後所選擇的…才會變成相信 當然…隨著討論不斷更新 也是會有人跟著改變先前的信仰 當然我也不希望討論時有人用詞太超過 但這同樣是人性 也是只能『盡量』 剩下的就交給管版的… (保險版已經渡過多少個沒有版主的日子啦?@@) 結論 我支持討論或是糾正他人 (隨便要怎麼區分這兩者…我覺得差不多啦…) 也認為觀念往往是有對有錯的 (除了無法證明或極度難以證明者) 最後…是題外話 我對於討論是喜歡看「邏輯」、「數字」和「案例」 (前提:切合主題、來源正確) 通篇文章只有「我覺得」、「感覺」…等情緒性的字眼 往往對討論比較沒幫助 我認為是我和很多版友需要學習和注意的 當然「感覺」不見得沒有邏輯 但仍然要有個論理基礎說服人 有「數字」、「案例」輔助說明會更有說服力罷了 而很愛說人性的 拿個心理學研究或統計資料出來不是更能說服人嗎? XD (好啦…相信這比較難一些) ps:這次的有感而發打好久…好累…,有人要接著繼續有感而發嗎? 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83.15.39

09/16 03:28, , 1F
保險是一個未來的東西 需要時間去證明對與錯
09/16 03:28, 1F

09/16 03:30, , 2F
20年前買的終身險種 誰會想到現在變成超強的商品
09/16 03:30, 2F

09/16 03:31, , 3F
那現在買的商品又如何知道未來一定是怎麼樣呢???
09/16 03:31, 3F

09/16 03:33, , 4F
人既然活著就只能先選擇相信未來 不然什麼事情都不用做了
09/16 03:33, 4F
y大上面最後一行推文說的好 幫我回答了你前三行的推文 就「當下」而言當然只能選擇相信 畢竟沒人能預知未來、或者是回到過去 那你是「沒理由的就相信」還是查證、思考後再去「相信」? 或換個角度來說 你會對「所有的事情」都選擇「沒理由的就相信」嗎? 還是說你只對『保險』這領域選擇「沒理由的就相信」?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 不就代表你認同思考、辨證、討論的重要性? 就如同我在文中所提的 人不可能對所有事情都能有百分之百正確的判斷 所以就不需要思考了嗎? ※ 編輯: falseshelter 來自: 111.83.15.39 (09/16 03:51)

09/16 03:52, , 5F
所以客戶要買到優質保單業務員的素質與良心真的很重要...
09/16 03:52, 5F

09/16 03:54, , 6F
非常認同,素質和良心真的很重要! (握手)
09/16 03:54, 6F

09/16 03:54, , 7F
業務員有沒有真正去了解商品的所有內容找出最好的組合方式
09/16 03:54, 7F

09/16 03:56, , 8F
光看建議書就知道這業務對公司商品了解的程度有多少
09/16 03:56, 8F

09/16 03:57, , 9F
同一間公司 不同業務 對一樣的客戶規劃出來程度上就有差
09/16 03:57, 9F

09/16 04:01, , 10F
至於賣終身險=不對=不良業務 需要時間證明 吵沒有用的
09/16 04:01, 10F

09/16 04:04, , 11F
但是要賣終身險之前基本保障要先做好 不要本末倒置就是了
09/16 04:04, 11F
我不認為「終身險=不對」 精確的說 (呼呼呼…用詞是很重要的XD) 我認為終身險相較於定期險是偏向「可能比較差」的選擇 當然幾十年後結果未必是如此 有可能未來平均住院日數其實是上升的 有可能保險公司對於新一代必要性治療的手術都會理賠 有可能定存利率水準會比現在低、而且低很長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 有可能投保終身險的保戶幾乎都不會遇上流動性風險 好…反過來說偏好定期險或偏好兩者都買的應該也可以列出幾個「有可能」 而保戶則是應該綜合所有的「有可能」、並考慮自身狀況 再下一個自以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 對…只能自以為…因為結果總是後來才知道 當然還是要強調 最後時間證明出來的…可能會顯示自己當初選錯了 就好像每個人選學校、選科系、選職業、選伴侶一樣 也常常是後來才知道對錯 但應該不會認為「沒頭沒腦的亂選」會比「嚴謹思考後的選」的成功機率還高吧? 而對我來說 我只是判斷未來終身險較定期險差的機率較高 而每一個人的判斷不一定要和我一樣 只是在這版上… 我可能會挑戰和我不一樣的想法罷了 就如同學術界的○○╳╳之爭 (畢竟這是個公開的討論區嘛 XD) 不過…這篇文我終究不是要戰終身定期或啥○○╳╳的 所以希望要戰的可以另闢戰場XD (不然我會想刪推文吧…) 只是想說說個人對於「糾正」這檔事的看法 ※ 編輯: falseshelter 來自: 111.83.15.39 (09/16 04:38)

09/16 07:00, , 12F
推一個理性文
09/16 07:00, 12F

09/16 07:47, , 13F
09/16 07:47, 13F

09/16 09:20, , 14F
蠻中肯的
09/16 09:20, 14F

09/16 09:44, , 15F
這個版給過我很多公司之外的知識,但漸漸覺得這裡像一言堂
09/16 09:44, 15F

09/16 09:49, , 16F
定期險是否比較好 直接拿計算機算算不就知道了
09/16 09:49, 16F

09/16 09:50, , 17F
我還是認為業務員只要盡力解釋清楚,然後尊重客戶的選擇
09/16 09:50, 17F

09/16 09:50, , 18F
如果可以量化的比較 當然會比較公正 自然結果就會偏向一方
09/16 09:50, 18F

09/16 09:50, , 19F
這就是所謂的 真理越辯越明的道理
09/16 09:50, 19F

09/16 09:56, , 20F
只能說,理論和實務有差距...這裡對業務也有很深的偏見
09/16 09:56, 20F

09/16 10:00, , 21F
這是很正常的 如同理專推廣基金 是為客戶好 還是要業績一樣
09/16 10:00, 21F

09/16 11:28, , 22F
推 不過不覺得這裡像一言堂 各種想法還是很常戰呀
09/16 11:28, 22F

09/16 11:41, , 23F
中古世紀歐洲天主教發行贖罪券,主張作了壞事只要購買贖罪券就
09/16 11:41, 23F

09/16 11:42, , 24F
可以獲得赦免罪行。 以現在眼光來看,很諷刺有趣吧?
09/16 11:42, 24F

09/16 11:43, , 25F
每個人的信仰觀念都不同,那既然已經不同了,何必硬要別人的想
09/16 11:43, 25F

09/16 11:43, , 26F
法認同你,來獲得那一張自認為罪行可以獲得減免的「贖罪券」?
09/16 11:43, 26F

09/16 12:36, , 27F
個人想法,我認同j大覺得這裡像一言堂是頗合理的,但
09/16 12:36, 27F

09/16 12:37, , 28F
這裡是網路上的公開討論區,要戰很容易,也沒有版主
09/16 12:37, 28F

09/16 12:38, , 29F
會限制偏好某種險種的言論。可是對於"一個"業務來說
09/16 12:38, 29F

09/16 12:40, , 30F
,要在保險公司裡公開討論自己偏好的保險想法,是可
09/16 12:40, 30F

09/16 12:41, , 31F
能會有不少壓力的。我講直接點,版上目前言論較偏定
09/16 12:41, 31F

09/16 12:41, , 32F
期險,這樣的言論放到多數的通訊處怎樣?我認為壓力
09/16 12:41, 32F

09/16 12:42, , 33F
會比在網路上和人戰起來大多了。所以這裡離一言堂…
09/16 12:42, 33F

09/16 12:42, , 34F
我覺得是還蠻有一段很大的距離 XD
09/16 12:42, 34F

09/16 12:44, , 35F
至於理論和實務的差距,我認為主要的差距在於推廣,
09/16 12:44, 35F
還有 101 則推文
還有 2 段內文
09/18 21:49, , 137F
而就如同前面我編輯回的文一樣,在75歲前何需考慮發
09/18 21:49, 137F

09/18 21:49, , 138F
生的機率?在75歲後再考慮即可,畢竟同一個人並不會
09/18 21:49, 138F

09/18 21:49, , 139F
因為保的是定期險還是終身險而有不同的發生機率,卻
09/18 21:49, 139F

09/18 21:49, , 140F
可能因為買的東西不同,付出的成本就不同。至於要用
09/18 21:49, 140F

09/18 21:50, , 141F
貨幣時間價值還是機會成本來算,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09/18 21:50, 141F

09/18 21:50, , 142F
"愛"很重要,但為了家人,若能對投保有更深入的研究
09/18 21:50, 142F

09/18 21:51, , 143F
,這不是一種更明確、更深的"愛"嗎?
09/18 21:51, 143F

09/18 21:51, , 144F
沒想到這篇文最後還是討論很多終身定期…如果s大有興
09/18 21:51, 144F

09/18 21:51, , 145F
趣的話,可以回文做一個完整、詳細的論述,我會再和
09/18 21:51, 145F

09/18 21:52, , 146F
你繼續討論。我要先下線了^^"
09/18 21:52, 146F

09/18 21:59, , 147F
其實保險商品的費率都考量過1.機率 2.期望值 3.貨幣價值
09/18 21:59, 147F

09/18 22:00, , 148F
精算人員都考慮到了,結果買的人不用考慮成本? f大你還能討
09/18 22:00, 148F

09/18 22:01, , 149F
論蠻佩服你的.. 算都沒算就說能說"絕對"兩個字...嗯? ...
09/18 22:01, 149F

09/18 22:16, , 150F
我有說不用考慮成本嗎???? 而單純以"購買某產品"
09/18 22:16, 150F

09/18 22:18, , 151F
的期望值來算請舉個定期 期望值大過終身的來看看
09/18 22:18, 151F

09/18 22:19, , 152F
請你完整回文..f大也說過去有不少計算了,提出你的算法吧orz
09/18 22:19, 152F

09/18 22:20, , 153F
看得眼睛都花了..
09/18 22:20, 153F

09/18 22:20, , 154F
能講個幾篇讓我看看嗎? 期望值喔
09/18 22:20, 154F

09/18 22:58, , 155F
#1BP0O_Yj這篇是我po的,第一個算法就很類似保價金的
09/18 22:58, 155F

09/18 22:59, , 156F
算法,比定壽和終壽。至於2%報酬算合理嗎?可以討論
09/18 22:59, 156F

09/18 23:03, , 157F
你比的是定期+定存 VS 終壽嗎 我指的是純保險商品
09/18 23:03, 157F

09/18 23:04, , 158F
的期望值 當然你這樣比是比較貼近生活面不過這樣比
09/18 23:04, 158F

09/18 23:04, , 159F
其實比重是在定存和終身壽險哪個增值快
09/18 23:04, 159F

09/18 23:05, , 160F
所以定期險和終身險在初期繳費的差額就不考慮機會成
09/18 23:05, 160F

09/18 23:05, , 161F
本了嗎?@@"
09/18 23:05, 161F

09/18 23:06, , 162F
機會成本也是成本的一種啊…不是嗎?
09/18 23:06, 162F

09/18 23:07, , 163F
或者s大可以提出一個比較不貼近生活面的比較法
09/18 23:07, 163F

09/18 23:08, , 164F
不是不考慮而是影響成敗的因素"利率"根本無法預知
09/18 23:08, 164F

09/18 23:09, , 165F
其實 我說定期險期望值負更大是算失言啦 我當初說這
09/18 23:09, 165F

09/18 23:09, , 166F
句話只是純粹說夠買終身和定期的期望值而已 但我也
09/18 23:09, 166F

09/18 23:10, , 167F
說我並非覺得定期險不好 我要說的是定期險價值在高倍
09/18 23:10, 167F

09/18 23:10, , 168F
的理賠而非購買它的期望值很高
09/18 23:10, 168F

09/19 00:20, , 169F
利率的確難以預知,但反過來說,利率走高對於買終身
09/19 00:20, 169F

09/19 00:21, , 170F
也會是種風險,雙方都得考慮。回到期望值,只談保障
09/19 00:21, 170F

09/19 00:21, , 171F
型的終身險和定期險,如果終身險沒有過時風險,同時
09/19 00:21, 171F

09/19 00:22, , 172F
考慮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我認為期望值是差不多,
09/19 00:22, 172F

09/19 00:22, , 173F
剩下只是因人而言來做選擇。儲蓄險…危險成本極底的
09/19 00:22, 173F

09/19 00:22, , 174F
,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09/19 00:22, 174F

09/19 00:23, , 175F
對我來說,定期險至少沒有流動性風險,也只有較少的
09/19 00:23, 175F

09/19 00:23, , 176F
過時風險…這是事先就能判斷出來的風險差異不是嗎?
09/19 00:23, 176F
文章代碼(AID): #1CaHc8uk (Insuranc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aHc8uk (Insu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