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關於豐年祭

看板Hualien作者 (好吧 我能算是小妹)時間16年前 (2008/07/20 01:02),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說在前頭 這是篇落落長的回文 Orz) 我聽過祭典較傳統的有奇美/港口 看你的規劃日期 可去的有奇美/馬佛/太巴塱/馬太鞍 除了馬佛 其他幾個都是保存較傳統文化而著稱的 我去過前三個 都有你想看的傳統建築 奇美部落剛被遴選為原民會推動的重點部落 (可參考http://www.indigenous.com.tw/e22.asp) 馬佛則是上一梯的重點部落 (可參考 http://www.indigenous.com.tw/e11.asp) 去年去馬佛碰上搭蓋傳統建物 上個月初去奇美時也剛好碰上搭蓋建物 我要說的是 那些建築精采的不得了 但若沒有先做功課 或在場時用心觀看感受或跟族人交流 恐怕就只覺得是沒看頭的茅草屋 很久前我就在史前館看過阿美族傳統建築(展示) 原住民的傳統智慧反映在飲食/生產(如狩獵.漁捕.農)....文化 而Amis的傳統建築工法真讓我好驚艷跟佩服 智慧處處/小處可見 充分的運用生活中的素材來當建材 搭蓋出適應環境(如高腳式可防蟲...)與氣候的建築 黃藤.茅草.竹為主要建材 所以在屋內會覺得蠻涼的 屋內有大炕可以讓人們圍聚聊天來生火取暖兼趕蚊蟲 而且是部落族人群力分工搭蓋 (這一點我在奇美有幸全程見識 簡直是目瞪口呆 很有勞動美感) 看的更細的話 你會佩服就連用黃藤固定綑綁的小地方 都能看出來他們建築的工藝之美 還很多地方都會讓人覺得他們老祖先好有智慧 真難以用文字表達及盡訴 這麼多的感動也包含我去馬佛(跟太巴塱相鄰)的經驗 比較特別的是她們有個傳統的小米穀倉 高腳式高約2-3公尺 這應是其他三個部落都沒有的建築 而馬佛去年因重點部落計畫而蓋傳統建物的土地 是一個ina(阿美族語,對女性長輩的尊稱)為完成丈夫在世時 非常關心傳統文化傳承而代夫捐地 當時她很熱情主動地跟我聊天 介紹那些建築/文化.... 講到後來才跟我說是因丈夫而捐地 我嚇到因眼前熱情親切(阿美族ina都這樣的耶).滿是笑容.為建築事務打轉的她 丈夫竟才剛過世沒多久 看到她對丈夫及部落的深情 我感動不已 很多板友都去過秀姑巒溪泛舟吧 但很多人應都不知泛舟時有經過一個很古老文化的奇美部落 族人長期推動自發推動部落營造 像是部落深度旅行.重建傳統建築.... 像原文推文的版友說 奇美有個原住民文物館(終極目標,也已逐步拓展成"部落傳統文化園區") 我因工作而跟部落接觸 知道裡面的文物.椅子.展示桌.圖書室....都是族人自力建造.規劃的 尤其有個部落的攝影展(含老照片及近代) 很能幫助外人認識阿美族文化跟這個部落 奇美還有個特色"高山裡的阿美族" 風景很美 沒幾個阿美族部落是在山裡的 因為位置而很晚現代化 相對的他們才比大多的部落更能保存傳統 這也是她們豐年祭有名的原因之一 講到有特色的部落 我常在網路私心推薦我愛的奇美 (近1年內已去過三趟) 但又擔心會招來不懂得尊重他族文化"超級觀光客舉止"的人 進去做出對部落不理想的行為(可參考17410) 很矛盾 但各種文化總不斷的交流.激盪跟省思而求進步 所以還是繼續私心推薦我的奇美吧 (≧<>≦) 這幾篇奇美的文章很感人 http://0rz.tw/f94mL http://0rz.tw/9a4t1 我要是花蓮人肯定會很驕傲 因為有那麼多元族群的文化 奇美豐年祭我跟朋友會去奇美 原po若有去可跟我們打招呼 交流或許彼此都會更多收穫 \(^▽^)/ ps.最後容我再雞婆一句 ^^" "文化除了用身體體驗 更需用心體會" ※ 引述《spoonbill (加油~)》之銘言: : 大家好~ : 我想去看阿美族豐年祭 : 時間可能是8/18-28那段日子 : 想請問大家花蓮哪些部落有傳統建築 : 且豐年祭是很傳統的?? : 我有下載各部落豐年祭的時程表 : 不過因為我也想看阿美族的傳統建築 : 所以想要請大家推薦地點 : 感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7.141.98

07/20 02:07, , 1F
8月我不知道哪裡有耶!!不過8月初豐濱有豐年祭,中秋玉里
07/20 02:07, 1F

07/20 02:07, , 2F
有豐年祭,我家這裡是7/20開始
07/20 02:07, 2F

07/20 02:13, , 3F
大推XD
07/20 02:13, 3F

07/20 13:13, , 4F
其實馬太鞍也挺有特色唷!不過聽原PO的準沒錯!
07/20 13:13, 4F
※ 編輯: clean 來自: 61.57.141.98 (07/20 15:01)
文章代碼(AID): #18WXueiI (Hualien)
文章代碼(AID): #18WXueiI (Hual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