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 遇難47天不死不是奇蹟 — 那叫「專業

看板Hiking作者 (Wayne Su)時間7年前 (2017/05/02 00:34), 7年前編輯推噓12(16494)
留言114則, 2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原作者後續回覆: https://www.facebook.com/snowram/photos/a.769552679760293.1073741828. 769543416427886/1258886984160191/?type=3&theater 縮短: http://bit.ly/2pPpmWT 《 仇恨與想像並不會讓世界變好,能改變現狀的,是理解 》 哈囉大家!我下山了!這張照片是屏風山頂草原望向奇萊北峰的景色,那座尖尖的 大山,就是「黑色奇萊」,很美吧! 這篇是針對前一篇文「遇難47天不死不是奇蹟 — 那叫「專業」」的回覆。 多虧了中華電信,現在屏風山除了松針營地到合歡金礦營地這一段以外,幾乎整座 山都收得到4G訊號,也讓我得以默默潛水看社會對於這件事的反應。 在這邊,先感謝絕大部分擁有獨立思考並且心地善良的人,願意傾聽我小小的聲音 ,並幫助它傳得更廣更遠,真的由衷感謝!未來也請多多指教了! 另外有一小撮聲音,充滿憤怒與偏見,就在這邊解釋一下我的原文了,畢竟之前那 篇可是用手機打的,為了精簡篇幅,有些看得快的人似乎就直接誤解了什麼了呢! 解釋文非常長,還請慢慢看囉! -----總共10點,文長注意----- Q1:標題說「專業」,是在造神? A:我承認,這個精簡化的標題,確實會誤導一些比較不擅長文字閱讀的人,讓他們 以為我說這對情侶是「Pulo級」的,在這裡說聲不好意思。 但是,只要有平心靜氣閱讀完全文,一定會發現,我針對此事,幾乎沒有做任何的 評論,前半段13條完全是針對「遇難後能活47天」而寫。全文要傳達的只有「他們 擁有專業級的登山與野外求生知識」而已,可沒說他們是「專業登山家」。 換句話說,只要你擁有登山該有的知識與裝備,只要你不是摔傷摔死,在山裡迷路 都能存活至少2週。任何正在看這一行的你,都可以。 別再幫我腦補我說他們是「專業的登山家」了,不然我認識的專業領隊、遠征隊員 們都要來打我了。 ----- Q2:台灣社會上,有許多人嚴重誤解「專業」的意義。 A:在這邊,先向世界上最強的速攀者:Ueli Steck致上最高的敬意與懷念。一直 到昨天為止,他都是世界上最強的速攀者。 為什麼是昨天?因為他昨天在聖母峰山區遇難了,這次是真的聖母峰,整個登山界 都在為他哀弔。 新聞在此: http://m.news.sina.com.tw/article/20170430/21921554.html Ueli Steck,一般人都不認識,我用最親民的方式解釋一下這位老兄到底多狂: 不帶氧氣瓶登上珠穆朗瑪峰只是小菜,阿爾卑斯山區有三條最難的路線,他一個人 全包最速登頂紀錄。其中,「馬特洪峰北壁」這條路線,去年一隊台灣最精銳的 登山家隊伍,走傳統路線花了7個小時登頂,但Ueli Steck最難的路線只花了1:56 就登頂了。 他的死之於登山界,就像麥可・喬丹在他最輝煌的時候突然被籃板砸死之於籃球界 一樣震撼。 「專業」的意思是,一個人在這個領域擁有比一般人還要多的知識、經驗與技術, 並且足以獨當一面、精益求精、甚至能以此維生。從來沒有「不會犯錯」這一點, 沒有一種專業能保障人不死。集許多專業之大成的飛機,都有可能發生空難了, 登山家怎麼會有不遇難的可能? Ueli Steck今天魂歸山峰,不是因為他不夠專業,只是因為他在「比一般人更小的 死亡機率」裡,遇見了死亡罷了。機率本來就是一種,沒發生都是0,只要發生就 是1的事,用出事來批評人家不專業,是眼光非常狹隘的事。 人都會犯錯。在人間犯錯可以大家笑笑、賠錢了事;但是在山裡犯錯,那可是用命 來換的。 ----- Q3:你怎麼知道他們裝備有帶夠?真的帶夠就不會遇難了吧? A:對,我不知道,所以我沒有評論。我全篇只肯定他們攜帶的裝備足以保暖、維 生。試問如果裝備帶不夠,在冰天雪地有可能活過一晚嗎?許多人一直糾結在衛星 電話和GPS有沒有帶,一直鞭第7、8條,我只想說,「不是萬能」不代表「可以不 帶」,那個意思是「帶了不等於不會遇難」。用有沒有帶來評斷遇難與否,是一件 非常逗趣的事情,況且我也沒說可以不用帶,過度解讀是一種年幼的行為。 退一步來說吧,就算都有帶,0下的氣溫可以讓電池很快沒電,冬天出過國到高緯 度國家玩的人一定懂我在說什麼,這就是鄉民最常強調的「國際觀」。批評的人 又知道他們是不是因為沒電無法查詢呢?當時的雪況是否連看路都有困難呢? 急著批評他們一定是因為不自量力裝備帶不夠,是一件非常傲慢的事。 ----- Q4:所以前一篇「遇難47天」文的用意是? A:告訴每一個人,「只要擁有足夠的專業,登山遇難你也可以活這麼久,不要緊張 ,快點來學。」還有「登山是自己的選擇,要不要請嚮導、要不要帶GPS、要不要 帶衛星電話那是你的自由,但自己要對自己負責,大家一起督促政府搜救收費化、 直升機使用者付費。」 ----- Q5:給急著為梁聖岳定罪的人。 A:目前報導資訊幾乎都二手的,他正在復原也沒講多少細節,根本不足以檢討山難 原因,不知道酸民在急什麼的… 這邊是BBC在4/29的訪談: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39758117 文中,梁提到「3月10日早上,雪不是很深,當地居民告訴他們路不難走」,與他報 記者聳動的「當地居民勸阻他們不要前進他們還是入山」,有非常非常大的出入, 平常最喜歡說記者壞話的鄉民們,怎麼見獵心喜,一下就相信記者去了呢? 在訪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們不是預先知道天氣不好還硬要入山,而是入山一陣 子天氣才轉差,在轉差的天氣中判路錯誤最後受困山谷。 這是典型的「決策失誤型山難」,他們在天氣變壞後決定繼續前行到下一個村落, 而不是回頭。前行的可能性,有可能是對雪中判路的自信過高,導致誤跟小路下切 河谷所致,但近一步的分析需要更多細節,風雪是不是大到能見度過低?是不是離 下個村落比較近所以決定前進?帳篷是否能承受雪中強風原地迫降?GPS有沒有帶 、有沒有效果?雪地裝備夠不夠?這些都是影響生死的關鍵便因,在了解之前, 沒有人能公正的分析這起山難。 ----- Q6:給覺得登山者「浪費社會資源」的人。 A:這次山難發生在尼泊爾,家屬也是委託國際組織去救,是有花到你錢喔?覺得 老鼠屎搭直升機免錢浪費社會資源,拜託趕快支持 #搜救付費化 #直升機使用者付費 謝謝! 搞清楚,現在山難救免錢是中華民國政府怠惰偷懶,根本不是我們登山人不繳錢, 硬要全民買單好嗎!拜託直升機收錢,他們還不收勒! 現在鄉民的仇恨來源,是從那個自己小孩沒教好,大家勸下山不下山,遇難搞國賠 那位。我在這邊重申,他媽媽「根本不爬山」,不要把他當山岳界的人,這根本 已經張飛打張菲了。 然而,張博崴案國賠一審之所以勝訴,其實有玄機——台灣的救難體制在那之前, 比核四還要拼裝車,指揮調度系統確實有很大瑕疵,缺乏完整的規劃與統籌,這點 是真的需要改進的。國賠真正在賠的,是這個!無奈鄉民只看標題,於是就仇恨值 滿點了… 唉… 那要怎麼解決搜救體制的混亂呢?很簡單,收錢。 因為只要收了錢,就必須拿出專業來,就不能像現在這樣只是個機關踢皮球東拼西湊了。 所以,再次重申,請大家支持 #建立搜救收費制度,謝謝! ----- Q7:給覺得梁聖岳「帶死」女友的人。 A:劉宸君可是自己擁有不少的登山經歷的人(ex.著名中級山難搞縱走——塔魔巴棲松) ,只要上了山,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經驗相當的狀況下沒有誰帶誰的問題。 劉宸君之所以先走,完完全全只是因為身體素質和梁聖岳不同、耐餓程度比較低罷了。 這種男性沙文主義的想法,還是留在上個世紀吧。 巨石強森和傑森史塔森比賽埃餓,誰會贏?難說,雖然巨石強森肉多,但他基礎代謝 率超級高,說不定還先倒下呢!人體是很神奇的東西,怎是三言兩語能講完?不然 醫生怎麼這麼難考? 只差三天就能獲救,這真的是一件很令人痛心的事情。 ----- Q8:給覺得登山者「自私、不負責任、不孝」的人。 A:唯一能這樣批評登山者的,只有登山者的家人,哪輪的到酸民。如果家人都沒講 話了,那旁觀者就閉上嘴好自為之吧。 順帶一提,孝順,應該是孩子發自內心的一種情感,爸媽也能確實感受得到來自孩子 的溫暖和用心,就跟愛一樣。 這兩個字如果從旁人嘴巴講出來,那簡直跟髒話沒兩樣。 ----- Q9:所以登山到底要不要請嚮導? A:自己的命自己負責。請不請嚮導也是決策的一種,請了只會降低遇難的可能, 不可能歸零。 剛好,照片中的奇萊北峰,昨天就發生了這樣的一樁憾事: https://udn.com/news/story/7316/2434726 1女與1男上山,男生是嚮導,女生是隊員。但在下山的時候,由於女生體力較差, 就約好山屋見面,兩人分開,結果女生就墜崖出事了。女生有帶手機,有訊號還 自行報案,但終究等不到搜救隊的到來,撒手人間。 這是大眾最推崇的「有嚮導、有GPS(手機有)、有衛星電話(手機能通)」,一樣 出事了。為什麼?因為「墜崖」這種事情,不是一種可以量化的風險,再有經驗的 登山者都會面臨。 況且,只要離開嚮導視線,就非常可能發生迷途的狀況,在山中,稍微一個拐彎, 就可以從正路切到迷路。但是,目前檯面上許多商業團,都有「嚮導帶走得快的人 先走、留走得慢的人慢慢走」的陋習。 剛好,前天我在屏風山遇見的來自新北市的商業團,就在屏風山腰,放一個體力不行 的隊員,自行折返至合歡金礦——那是將近1個小時的步程。 這中間面臨的情況與風險,與獨攀無異,只是比真正的獨攀更危險——因為被放生的 ,是需要嚮導帶領的「隊員」,而不是一個經驗老到的「登山家」。 那到底該不該請嚮導?還是一句話,視自己需求。登山者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因此願意在前往未知路線時,承擔不請嚮導的風險,那也要有付錢請搜救隊的心裏準 備。沒有這種覺悟的人,還是請嚮導吧!責任外包、金錢萬能,對手頭有餘裕的人來 說是很蘇胡的事情。 一般而言,專業嚮導一人帶6~8人是最恰當的數量,再多的話,隊伍會拖太長照顧不 易。其中,又以雙嚮導制的商業團最為安全,因為第二位嚮導可以陪體力不濟的人慢 慢走,大幅降低風險。 那要怎麼讓登山者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呢?很簡單,還是老話一句——搜救收費化 、專業化。 ----- Q10:山那麼危險,幹嘛去爬山? 因為山,就在那邊。 因為我想,讓這座島上的人們,都有機會認識到自己最寶貴的資產,帶著驕傲走出國 際。因為我們知道,我們還是一種生物,發自內心來自大地之母的呼喊,不曾止息, 呼喚著我們回到自然的懷抱中,去切身的感受到,自己是真正的活著,然後學會謙卑 、學會欣賞、學會珍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5.164.19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king/M.1493656476.A.B38.html

05/02 00:41, , 1F
廢話連篇,爬個山也要講成多偉大多有內涵.......
05/02 00:41, 1F

05/02 00:51, , 2F
1F崩潰啥..
05/02 00:51, 2F

05/02 02:19, , 3F
好文推一個
05/02 02:19, 3F

05/02 03:08, , 4F
說真的Q6再一次讓我對這個作者頗為反感
05/02 03:08, 4F

05/02 03:08, , 5F
幾點蠻認同的 推
05/02 03:08, 5F

05/02 03:09, , 6F
之前立院的座談會時,同一個人說了一句類似的話
05/02 03:09, 6F

05/02 03:09, , 7F
"博崴媽媽不是登山界的人,不能代表登山界"
05/02 03:09, 7F

05/02 03:10, , 8F
所以呢?原作者就代表登山界?
05/02 03:10, 8F

05/02 03:10, , 9F
沒有一個人能代表登山界,也因此所有人能都表達意見
05/02 03:10, 9F

05/02 03:10, , 10F
上面那句是我個人的看法
05/02 03:10, 10F

05/02 03:11, , 11F
看到Q6又再次強調他媽媽不是山岳界的人到底想表達什麼?
05/02 03:11, 11F

05/02 03:12, , 12F
所以什麼叫山岳界的人呢?至少我不會傲慢的如此自稱
05/02 03:12, 12F

05/02 03:18, , 13F
當然,這僅是我個人對原作者的好惡,不.代.表.登.山.界
05/02 03:18, 13F

05/02 07:12, , 14F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不用強迫別人去接受,但盡可能
05/02 07:12, 14F

05/02 07:13, , 15F
理性地去討論,而不要有人身的攻擊
05/02 07:13, 15F

05/02 07:32, , 16F
希望這裡不要變成八卦版,太多非理性的言論
05/02 07:32, 16F

05/02 08:04, , 17F
原來張博崴在他眼裡只是個沒被媽媽教好的屁孩
05/02 08:04, 17F

05/02 08:04, , 18F
1F,登山要有很多知識內涵,無腦登山的很快就會被抬走
05/02 08:04, 18F

05/02 08:04, , 19F
05/02 08:04, 19F

05/02 08:12, , 20F
一直覺得這個作者在搜救收費化的觀點講的太武斷了,
05/02 08:12, 20F

05/02 08:12, , 21F
認為搜救收費可以解決問題大概跟政府覺得封山能解決
05/02 08:12, 21F

05/02 08:12, , 22F
問題的思考邏輯差不多吧,光是這費用要跟誰收就會是
05/02 08:12, 22F

05/02 08:12, , 23F
個大問題...
05/02 08:12, 23F

05/02 08:17, , 24F
Neverfly板友,我那句是向政府喊話的,當然也包含了一
05/02 08:17, 24F

05/02 08:18, , 25F
個人情緒在。你知道在那場公聽會之前,政府有關山岳管
05/02 08:18, 25F

05/02 08:19, , 26F
理的事情,全部都會找他列席嗎?你知道她根本沒在山上
05/02 08:19, 26F

05/02 08:19, , 27F
過夜過嗎?她很熱心、很有時間,但接觸過的人都知道她
05/02 08:19, 27F

05/02 08:20, , 28F
非常的固執,而且會斷章取義他人的話拿對自己有利的
05/02 08:20, 28F

05/02 08:20, , 29F
恕我實在無法接受一個「只會理論」的人,竟然會被到處
05/02 08:20, 29F

05/02 08:21, , 30F
當登山界的代表列席開會、主導政策走向,真的非常荒謬
05/02 08:21, 30F

05/02 08:21, , 31F
誰是山岳界的人?私以為,只要會爬山、常爬山的,都是
05/02 08:21, 31F

05/02 08:22, , 32F
但也謝謝您的提醒,我已修文加上「代言人」,淡化我的
05/02 08:22, 32F

05/02 08:23, , 33F
個人情感影響部分,謝謝!
05/02 08:23, 33F

05/02 08:24, , 34F
我能理解你的想法,也認同你為目標的努力
05/02 08:24, 34F

05/02 08:24, , 35F
polarbear56,先讓政府收費,要怎麼收、該怎麼算,那是
05/02 08:24, 35F

05/02 08:24, , 36F
政府願意收費之後才能討論的事,其他都在文章裡囉!
05/02 08:24, 36F

05/02 08:25, , 37F
只能說也許這是每個人的認知不同所造成的感受問題吧
05/02 08:25, 37F

05/02 08:27, , 38F
實在不喜歡劃個圈圈區分圈外人與圈內人的感覺
05/02 08:27, 38F
還有 37 則推文
05/02 12:51, , 76F
因此以反向描述,因而造成有關GPS與衛星電話的相關爭論
05/02 12:51, 76F

05/02 12:54, , 77F
B大回文以「空難調查」觀點切入,對未來山難與登山安全
05/02 12:54, 77F

05/02 12:55, , 78F
是很好的方向,也能讓社會與山友們更理性討論個案
05/02 12:55, 78F

05/02 12:57, , 79F
針對第6點與第8點,應先討論GPS與衛星電話對此次山難
05/02 12:57, 79F

05/02 12:59, , 80F
可能的影響與幫助。在依結論提供有關「建議」給與山友
05/02 12:59, 80F

05/02 13:02, , 81F
以雪羊大原文第11點例 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討論
05/02 13:02, 81F

05/02 13:03, , 82F
迷路的最佳解就是原地待援或回頭,他們可能是天候不允
05/02 13:03, 82F

05/02 13:03, , 83F
才繼續向前。
05/02 13:03, 83F

05/02 13:04, , 84F
以目前所得資訊推斷,此案例若無找到安全避護地點,而
05/02 13:04, 84F

05/02 13:05, , 85F
選擇在原地待救,可能無法撐到第47天,與一般觀念有差
05/02 13:05, 85F

05/02 13:06, , 86F
因此雪羊大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討論與關點「迷路時處置」
05/02 13:06, 86F

05/02 13:07, , 87F
是該待在原地,還是找尋安全避護點為優先,那些情況
05/02 13:07, 87F

05/02 13:08, , 88F
該怎麼選擇與判斷,就是很好的議題值得討論。
05/02 13:08, 88F

05/02 13:11, , 89F
如果登山界能像空難調查般,以公正單位調查每一件山難
05/02 13:11, 89F

05/02 13:12, , 90F
在以報告結果,提出或修正登山「建議」,是比較有效率
05/02 13:12, 90F

05/02 15:33, , 91F
自己誤用「專業」,還揶揄別人不擅閱讀...low!
05/02 15:33, 91F

05/02 17:03, , 92F
嗆的人不妨自己寫一篇面面俱到的教育文看看,只會抓一些
05/02 17:03, 92F

05/02 17:03, , 93F
字眼漏洞去批整篇文章真的超級無聊
05/02 17:03, 93F

05/02 17:05, , 94F
1F是有過度自信的山友?好棒棒真的
05/02 17:05, 94F
※ 編輯: mstar (219.85.165.140), 05/02/2017 19:26:56

05/02 22:55, , 95F
好像很有道理 但又好像太多情緒 "登山界的人"定義是什?
05/02 22:55, 95F

05/02 23:06, , 96F
讀者就從中擷取新知吧 只要多學到一條 總是好的
05/02 23:06, 96F

05/03 14:45, , 97F
論年紀我應該比雪羊小,但還是想說一句,這樣子論述
05/03 14:45, 97F

05/03 14:46, , 98F
太浮誇了,另外我看到Q6時,跟never大的想法類似
05/03 14:46, 98F

05/03 18:49, , 99F
ueli 就不請嚮導啊 喬登也知道要有教練防護員
05/03 18:49, 99F

05/03 18:51, , 100F
被噓就人肉id 真正義
05/03 18:51, 100F

05/04 01:14, , 101F
這兩篇文都雜夾很多個人情緒,對於溝通有負面效果
05/04 01:14, 101F

05/04 01:22, , 102F
然後挑點毛病,三大北壁並不叫路線
05/04 01:22, 102F

05/04 01:23, , 103F
台灣我印象中只有阿佑那隊完攀過馬特洪北壁的路線?
05/04 01:23, 103F

05/04 01:24, , 104F
爬馬特洪不等於爬馬特洪北壁
05/04 01:24, 104F

05/04 01:24, , 105F
Ueli Steck爬的自然也不是三大北壁上最難的路線
05/04 01:24, 105F

05/04 01:29, , 106F
至於登山界的MJ,Ueli還差很遠 (望向Jeff Lowe)
05/04 01:29, 106F

05/05 19:17, , 107F
鍵盤登山家原來是這樣定義的哦,原來花一堆錢推廣面山教育
05/05 19:17, 107F

05/05 19:17, , 108F
,還四處收集、整理資料,然後分享這些資訊就要被打成鍵盤
05/05 19:17, 108F

05/05 19:17, , 109F
登山?那我看各學科只在研究室寫SSCI和review的學者都鍵盤
05/05 19:17, 109F

05/05 19:17, , 110F
學者囉。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在意的點,但隨意區分圈內圈外實
05/05 19:17, 110F

05/05 19:17, , 111F
在無助於討論,更何況單就公聽會的發言,怎麼就不見你具體
05/05 19:17, 111F

05/05 19:17, , 112F
針對人家提出的點來反駁,而只是說人家沒有那個身分呢?我
05/05 19:17, 112F

05/05 19:17, , 113F
相信大家都很期待也相信你可以具體針對他們的論點來回應而
05/05 19:17, 113F

05/05 19:17, , 114F
不是用什麼身份論來剝奪對方表達意見的權利。
05/05 19:17, 114F
文章代碼(AID): #1P1sESiu (Hik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P1sESiu (Hi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