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闌尾割除對身體有壞影響嗎

看板Health作者 (有PTT真好)時間18年前 (2006/06/24 11:45), 編輯推噓7(7011)
留言18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節錄自[醫鑰] 今日大眾都知道扁桃腺是空氣進入我們身體肺時,站在 門口的兩個衛兵,以防空氣中不適合身體的病毒進入肺 以造成身體的傷害,現代醫學不思解決扁桃腺為什麼會 發炎?為什麼會腫大?卻將肺門口的兩個衛兵︵扁桃腺 ︶動手術摘除。寒涼性食物︵如冰冷飲料︶與燥性食物 ︵如餅乾、辣椒、炒花生米、油炸物、酒等進入胃,寒 熱性的食物在胃中交爭,盲腸是胃不能處理食物的寒熱 交爭使之平衡的﹁警鈴﹂--即食物寒熱交爭將對身體 產生傷害的信號燈,現代醫學卻說盲腸是沒有用的東西 而將警鈴︵盲腸︶肆意動手術摘除。胃出血只不過是鉛 筆頭大的傷口,而胃出血的手術卻使胃產生碗公大的傷 口。從扁桃腺、盲腸的手術進展到今日的胃、甲狀腺、 子宮切除的手術到器官的移植,不會令病患死在手術臺 上就是醫療的成功,而把病患的生命、健康的恢復擺在 一邊,致造成今日醫療科學對病患的生命、健康的危害 愈形擴大,就愈可以使醫療從業人員成名獲利的科學, 大眾卻都盲目的相信這是醫療科學的進步,醫療品質的 提升,而可以治療疾病、保健、恢復病患健康的中醫、 中藥卻一再的受到歪曲、誣衊、抹黑,原因何在呢? == 我們常聽到,盲腸在身體是沒有用的東西︵只是現代的 醫學還不知道其作用罷了︶,所以盲腸割除沒有關係! 試問,盲腸在身體沒有作用為什麼會發炎?為什麼會疼 痛?甚至因超過於其所能承受的作用程度而破裂。一兩 萬人才有一兩人盲腸破裂,會腹膜炎卻把大眾嚇死了, 致動不動就把盲腸切除,手術時,醫生會告訴你,你看 黑黑大大的,不手術、再過十分鐘,半個鐘頭就來不及 手術了,大家可以看得到,雞鴨的盲腸,那一條不是黑 黑大大的呢?事實上,再過三天、三年盲腸也不會破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03.42.60 ※ 編輯: garbo 來自: 203.203.42.60 (06/24 11:58)

06/24 13:41, , 1F
怎麼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 害我推了一下
06/24 13:41, 1F

06/24 21:02, , 2F
亂寫一通..人的盲腸和雞的又不一樣..盲腸炎在急症時是會死
06/24 21:02, 2F

06/24 21:03, , 3F
人的..但是要不要開刀是要看臨床表現..
06/24 21:03, 3F

06/24 21:04, , 4F
別忘了人的腸胃道是含有大量細菌.而腹腔本身是無菌的..
06/24 21:04, 4F

06/24 21:05, , 5F
盲腸炎破掉等於是說大量細菌直接跑去腹腔..當然有腹膜炎的
06/24 21:05, 5F

06/24 21:06, , 6F
危險.我不否認有些外科醫師愛開刀把盲腸割掉.但是該割掉的
06/24 21:06, 6F

06/24 21:06, , 7F
時候還是乖乖割掉.不要去冒生命危險賭那種事..
06/24 21:06, 7F

06/24 21:32, , 8F
不然EBM一下好了 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這方面的研究
06/24 21:32, 8F

06/24 21:37, , 9F
該割的時候還是要割沒錯 我想知道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法
06/24 21:37, 9F

06/24 22:04, , 10F
其實可以一直用抗生素將感染壓下來 但是因為通常闌尾是被
06/24 22:04, 10F

06/24 22:05, , 11F
堵住才感染發言(一般是糞石) 所以不移除這個因素 是無法
06/24 22:05, 11F

06/24 22:06, , 12F
只靠抗生素抑制感染的 所以手術市最直接的方式
06/24 22:06, 12F

06/24 23:55, , 13F
抗生素不能常用啊 = = 身體越來越差 細菌越來越難殺..
06/24 23:55, 13F

06/25 00:41, , 14F
盲腸炎大於5天的話應該已經破裂了..這時候手術沒有用..
06/25 00:41, 14F

06/25 00:41, , 15F
所以會先給抗生素預防感染..等到2~3週後再去開刀清掉破掉
06/25 00:41, 15F

06/25 00:42, , 16F
的盲腸和其他器官..5天以內的話就以開刀的方式最快解決..
06/25 00:42, 16F

06/25 09:26, , 17F
我不知道耶 我以為peritonitis是surgical emergency
06/25 09:26, 17F

06/25 09:27, , 18F
原來要先用2-3個星期的AntiBx 受教 ^^
06/25 09:27, 18F
文章代碼(AID): #14dBL9_u (Health)
文章代碼(AID): #14dBL9_u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