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香港人越來越不屑看港片了.....

看板HK-movie作者 (無想流流星拳)時間14年前 (2009/12/26 09:4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1 (看更多)
※ 引述《Adonisy (堂本瓜一)》之銘言: : 劇本已經沒什麼新梗了 : 以前喜劇都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口頭禪,隨便舉就一堆 : "這是天地會還是整人會啊" : "同花會比 full house大?" : 諸如此類的... 但而今,梗好像用完了,還是不想創新? : 再者,可能是之前80年代的明星太紅了,現在很多不是老了,就是死了 : 現在再出頭的,很多都不太認識了 : 或是新出來的,有些不太會演戲,沒在電視台先演幾年港劇再出來混 : 這些可能都是原因吧... : 連張家輝的賭俠系列我現在都不覺得難看了(當年罵了半死) : 一代不如一代啊... 根本明星的來源就不同了. 過去的明星, 很多都是藝員訓練班出身的, 都是一些無名小卒從電視 開始慢慢的打起知名度, 例如劉德華, 他們之所以能成為主角, 是因 為早在電視的市場, 擊敗過數以千計的競爭者 (當年無線電視聘用很 多演員, 臨時演員) , 在那樣的環境之下出身的. 在電視劇裡成為重 要的角色, 再因此進入電影行業, 周星馳如此, 劉德華, 吳孟達也是 如此. 像路人, 兒童節目的主持, 死屍這些角色都演過. 這些明星是曾在很 低薪, 很低地位的環境下磨練出來的. 去到今天, 出現了兩種現象. 一種是「世襲制」, 另一種是「先歌後 影」. 出現「世襲制」, 要捧紅的人之所以想要捧紅, 是因為他爸媽本來就 是明星. 在九十年代開始已經有這樣的跡像, 例如陳山河, 但在二十 一世紀則變本加厲. 第二種是因為 KTV 而量產流行曲和流行歌手, 為了將這些新晉量產 型的流行歌手捧得更紅, 就讓他們也去拍電影. 是的, 這些人本來是 否適合拍電影是未知之數, 我很肯定在過去, 如果找鄧麗君, 徐小鳳 這些歌手去拍電影, 效果也絕對好不到哪裡. 根本打從一開始這些新來的就不是要把心放在電影的人, 只是把已經 成熟的香港電影市場, 作為自己順手拈來的工具而已. 香港電影是從 無名小卒的競爭當中產生出來, 這也是香港電影之所以受歡迎的原因 , 在六七八十年代, 其實產生過多少被淘汰的電影? 張國榮拍過「星 座奇趣錄」這樣的大爛片, 又多少人看過? 無名小卒, 無名電影, 但 是自由和放到極端的競爭, 而今天的香港電影界, 則是處處保護著一 個門檻, 限制著競爭, 只期望霸佔著已成的成果. 這種保守的德性, 不過是影視貴族而已, 這自然面臨瓶頸. 今天的創意, 我看到的路向, 是從網絡重新流回電視臺, 而不是那些 已經被迷到傻掉的電影業. 我最近開電視看一些新的劇集, 一些動畫 的配音, 用梗方面比以前要豪放得很多, 比方說粵語版的「Eye Shield 21」, 「旋風管家」, 這些都是新世代慢慢重新回去原點的 現象, 你今天看香港新的配音動畫, 感覺會像看到八十年代的王晶電 影, 只是大家都不願意去看, 而以為他們不存在而已.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252.90.21

12/26 16:52, , 1F
古今演員的本質真的差太多了…
12/26 16:52, 1F
文章代碼(AID): #1BDMkPwa (HK-movi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BDMkPwa (HK-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