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P幣的設計機制

看板HCI作者 (人是天生探索者)時間14年前 (2010/08/12 13:31),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ktu17 (ㄚ寬)》之銘言: 我不確定p幣當初的設計是為了什麼, 不過我個人認為你所說的目的的確都有達到. 另外我也不確定p幣會因為輸入時間較長而給予比較多的這個機制是一開始就有的 還是後來慢慢改進的. 不管如何, p幣的設計應該都有達到你所說的效果 (不管當初設計的人的初衷是不是如此) 我原本是想直接套用incentive-centered design的應用在p幣設計上, 不過如果真的 就如你所說, p幣的設計同時也可以分散大家使用的網路資源, 那麼這故事就更大了XD 且不論當初的動機為啥, p幣的設計基本上還是一種incentive-centered design. 這個領域還沒有很廣為推廣 (至少比起HCI, 他還是一個小寶寶..), 雖然相關的應用 例如recommender system, reputation system, auction mechanism 都很早很早以前 就被設計了, 不過這個概念算是近年才做一個整合. incentive-centered design提到的一種激勵人們去使用一個系統的設計, 激勵的方式除了 系統給予獎勵 (reward system) 之外, 也可以利用人們在系統裡參與的時候從彼此的 互動(例如交易)中"覺得"可以得到好處的方式來刺激參與. 這個好處可以是實際上的金錢 (拍賣, 預測市場為其應用), 或是聲望 (reputation system), 或甚至只是爽. 我們就以p幣為例, p幣累積多了可以讓你去參與更多的東西, 例如賭盤,或它可以讓你 去徵求板用p幣換取協助 它也可以讓你受一些人的崇拜, 例如...WOW! 這個人的財富等級是比爾蓋茲, 怎麼辦到的? 我只是小康而已 (註: 我之前真的認識站上有一個人的等級是比爾蓋茲, 我都忘了他的 p幣有幾位數 XD ).所以它可以讓重視它的玩家更想去養小雞賣錢或紮紮實實地po文賺批幣. 也就是說, 這種incentive, 可以讓系統更有黏著性, 讓大家去參與. 現在優文的機制已經 被取消了, 不過劣文還在 XD. 這也是動機設計的一個小例子. 對大部分的網站來說, 動機都是非常重要的, 網站若沒有提供動機, 就會死去. 拍賣網站是最大的例子: 為什麼一個拍賣網站會沒有人去? 想像當初Yahoo拍賣網站開始 跟人收費的時候反彈多大. 為什麼要反彈? 因為東西賣不出去的話就等於是賠了 上架的錢了. 如果一個網路商店的生意不好, 它就不會繼續賣下去. 在一個拍賣網站上, 沒有賣的人就不會有買的人, 沒有買的人也不會有賣的人. 所以拍賣網站必須同時吸引買家跟賣家, 不然網站撐不下去. 這問題就來了, 該怎麼吸引? 答案就是incentive-centered design. 你要讓賣家跟買家同時看到好處, 他們才會來. 所以incentive-centered design的中心思想就是賽局理論 (是的, 你會發現這其實跟 HCI的關係稍微已經偏遠了 XD). 而賽局理論的中心思想就是:參與者都是理性的, 都會 追求最高利益. 也就是說, 一個拍賣網站必須要讓賣家跟買家都看到好處, 例如:賣家 賣掉它的二手或新品的價錢至少大於等於那些商品對他的價值, 買家買到商品所花的代價 小於等於這個商品對他的價值. 因此雙方都獲利, 這個網站就可以存活. 只要任一方看不 到好處, 那這個網站很快就會瀕臨死亡. 想要更進一步了解拍賣的可以看"Auction Theory "這本書, 這裡只是先給大家一個機制設計的基本概念, 我們要先回到原po的問題 所以, 怎樣的機制或定價方式是合理的? 只要讓參與者都可以看到好處, 就是合理的. 很幸運地, PTT跟拍賣網站不同, 他不是靠錢來當動機. 如果你問PTT上一百個人為什麼 要上PTT, 不知道會出現多少種動機. 有多少人是為了p幣, 有多少人是為了得到新知? 有多少人是為了交朋友? 有多少人是為了建立名聲 ? 有多少人是為了傳訊息方便 ? PTT給人的價值不只是建立在p幣上, 所以p幣機制的設計只會影響到那些p幣視為有價值的 人的參與. 所以回到問題"怎樣的機制或定價方式是合理的?" 我提出的辦法是: 訪問那些重視p幣的人, 然後再決定機制. 因為不在乎p幣的人就是不在乎. 如果今天全站的人不在乎p幣, PTT還可以好好待著嗎? 誰知道呢? 這可能要試試看才知道. 那麼, 是否該顯示當前 P 幣的數值? 這個的確就跟介面有關係了. 不過他還是脫離不了ICD (Incentive-Centered Design)的 範圍. 我認為他應該要做成一種customization, 讓使用者去選擇. 因為, 你不知道誰 是把p幣當做是有價值的東西, 誰沒有. 假設今天使用者不在乎p幣, 那這件事不用討論了 (喔耶放大絕~), 假設在乎的話, 那 我們以Norman的visibility和feedback兩者來討論要不要在po文中顯示這件事情. 1. visibility 它是說系統要顯示目前系統的狀態還有什麼action是可採取的. 這好像跟p幣要不要顯示 沒關係, let's move on. 2. feedback 它是說系統在使用者做完一個動作後要提供feedback, 讓使用者去看到並評估它. 這似乎 就肯定了邊打字要邊顯示p幣的樣子. Nielsen的十大易用性原則: Visibility of system status也是這樣說的. 不過我們也來看Nielsen所提到的 Aesthetic and minimalist design: Dialogues should not contain information which is irrelevant or rarely needed.Every extra unit of information in a dialogue competes with the relevant units of information and diminishes their relative visibility. 因此, 問題回到了使用者: p幣對那些在乎它的人們來說, 在打文章時, 是不是一個 相關或需要得到的資訊決定了系統要不要顯示p幣的問題 你po文的goal是什麼 ? 你需要邊po文時邊去評估p幣現在有多少來看要不要繼續嗎? 這個答案因人而異, 開放給大家去想. 最後我做一個小結. 1. 關於原po所提到的p幣設計, 我用incentive-centered design來說明 一個系統是藉由讓參與者看到好處來激勵他參與, 只要參與者可以在機制裡評估過參與 的利與弊之後發現利大於弊, 他就會參與. 反之, 就不會. 因此p幣的機制設計只對重視它的使用者們有影響. 到底影響會多大, 這必須要去調查那些 重視它的使用者. 然而, PTT給人的價值不只是p幣上面, 所以只靠p幣的機制也不能保證可 以激勵po文. (我不care P幣, 但我還是po文了, 你可以猜猜我怎麼評估這個好處或壞處XD) 2. 要不要在po文時顯示p幣的問題也是根據使用者po文的目的而定. 由於這依情況而定 所以我建議讓使用者去customize. 以上希望有回答到你的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203.176 ※ 編輯: Armuro 來自: 118.168.203.176 (08/12 13:32)

08/12 14:10, , 1F
版主懂好多喔...
08/12 14:10, 1F

08/12 21:48, , 2F
推一個!
08/12 21:48, 2F

08/13 00:31, , 3F
推推
08/13 00:31, 3F

08/13 02:10, , 4F
感謝回答 :)
08/13 02:10, 4F
文章代碼(AID): #1COuSbS_ (HCI)
文章代碼(AID): #1COuSbS_ (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