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全國] 綠黨在毒奶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看板GreenParty作者 (祈)時間15年前 (2008/09/28 13:5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7 (看更多)
美耐皿容器中三聚氰胺的檢測標準 轉錄自:http://www.wretch.cc/blog/mocear/20880090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07262 根據一篇1990年日本東京國立衞生試驗所的論文,美耐皿餐具以4%醋酸作為食品模擬物, 進行三聚氰胺與甲醛的溶出實驗。試驗時間為30分鐘。 注意:美耐皿材料怕酸怕熱,此條件已經是對美耐皿非常嚴苛的測試。 另篇論文中提到,若延長時間(2h,EU測試條件)或反覆測試(20x), 則塑膠表面粗糙度增加(溶掉了)(註1), 甚至品質較差的測試品會發生溶蝕孔洞的現象(註2)。 試驗條件 4%醋酸,30分鐘 試驗溫度 60'C 80'C 95'C 三聚氰胺溶出濃度 0.0ppm (+/-0.1ppm) 0.5ppm (+/-0.4ppm) 3.0ppm (+/-2.2ppm) 根據歐盟法規,容許溶出濃度為30mg/kg (30ppm), 測試條件為3%醋酸,2hr,70'C(註2)。 也就是如果用美耐皿喝滾燙的熱果汁/美容醋, 或是裝剛起鍋的糖醋排骨/客家大腸/韓式泡菜/酸菜白肉鍋, 就有可能攝取到三聚氰胺。 是的,我們若使用美耐皿餐具裝熱的酸性湯水, 日常生活中的確有可能吸收到餐具溶出的三聚氰胺。 當然,爲什麼大家都不知道美耐皿餐具在某種環境下會釋放出三聚氰胺是另外一個問題。 不過我相當懷疑,牛奶生產過程之中,什麼時候有可能與美耐皿材料進行高溫高酸長時間 的接觸?其他食品工業也是一樣,我實在難以想像什麼情況會使用塑膠容器進行加熱。 大多數食品工業的污染物或添加物標準都是政府與廠商妥協的結果, 例如要採用增加癌症0.001%風險,或是增加癌症0.0001%風險的濃度標準? 沒人知道。不過我相信以極低檢測極限下的未驗出作為食品工業中三聚氰胺的標準 還是做的到的,因為不用美耐皿容器加熱就好了,平常根本也不會有人這麼做。 一碼規一碼,美耐皿餐具溶出的三聚氰胺會造成多大安全風險是一回事, 食品工業中是否就可以容許三聚氰胺出現在產品中是另外一回事。 三聚氰胺畢竟是一種污染物,食品的加工過程中若可以排除此物質的出現, 就不應該出現。這是製造商的管理與責任問題,與污染物的風險無關, 奶粉中就算出現牛肉乾也是不能接受的! 因此理論上三聚氰胺檢測應以環境背景值為標準,至於儀器或預算是否可以配合, 這是政府的政治考量,在此不予評論。 不過就算完全禁絕食品中的三聚氰胺污染, 我們仍然會透過美耐皿餐具的使用而不停的吸收到三聚氰胺。 既然三聚氰胺是個長期安全性未知的污染物, 在此事件中政府也應該公佈一般美耐皿餐具的溶出問題。 (只是到時候就換美耐皿廠商向政府抗議了。) 註1: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56795 經過20次反覆試驗後,塑膠表面的光澤消失,且粗糙度從1微米增加為2.5~5微米。 註2: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6019835 品質無法通過歐盟檢測標準的的美耐皿,測試後發生溶蝕孔洞及破裂的狀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17.240

09/29 03:21, , 1F
你願意第一個替台灣人做這方面的人體實驗嗎??
09/29 03:21, 1F
文章代碼(AID): #18tnrMxq (GreenPart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tnrMxq (Green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