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獨/寶林粿條未檢出米酵菌酸 中毒者喊醬

看板Gossiping作者 (夜煙)時間1月前 (2024/03/31 14:40), 編輯推噓8(8012)
留言20則, 10人參與, 1月前最新討論串4/7 (看更多)
※ 引述《DustToDust (活得痛快 死得年輕)》之銘言: : 噓 matlab1106: 跟著八卦起舞大概又要翻車了 當檢驗人 36.236.4.87 03/31 12:39 : → matlab1106: 員不會判斷哪個東西機率比較高先驗喔 36.236.4.87 03/31 12:39 : → matlab1106: 醬料那種鹽度甜份較高的環境機率就相 36.236.4.87 03/31 12:40 : → matlab1106: 對低啊 36.236.4.87 03/31 12:40 :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40329004279-262104?chdtv : 以大陸來說,本以為是米製品與木耳惹禍,後來發現其實是遭到發酵的玉米粉汙染,而非 : 洲的啤酒中毒也因為發酵過程裡加入了玉米粉。 : 這種椰毒型的菌 本來就非常少見了 : 所以應該是用了已經有毒素的原料製作的東西 : 否則你環境裡都找不到菌也太離奇 : 所以應該是進口的醬料 罐頭之類的 比較有可能 : 否則3/20剛好都沒事 : 不然就是3/20前一天剛好是大清消 所以來不及繁殖 : 但是現在完全找不到菌 也不太可能 : 如果這種菌真的能在你的環境生長 : 你現在把東西泡水放到餿掉 應該也要能長出米酵菌酸才對 : 另一個就是 案例大概都要放兩天以上才有足夠毒素 : 你有什麼食材是會放到發酵兩天的嗎 : 沒放冰箱不會被老鼠蟑螂吃掉嗎 看了一些討論,覺得有個點一直沒有被提過 可能是因為台灣有椰子製品加工經驗的人不多吧。 這次事件有個專業人士很容易掉進去的誤區就是純油與純醬(配)料,確實基本上純高鹽 醬或純油的環境,沒有其他營養來源微生物很難生長,當場在餐廳要滿足這些特定條件很 困難,污染或發酵的時間也很短,相信椰子製品像天貝這種東西在店內如果有的話,也早 就被取回檢驗,因此在國內由微生物產生毒素的機率很低,那推論轉成產品內本身含有毒 素就很可能了,這邊就可以提到一般椰子製品的製程: 椰子製品的工廠在東南亞基本上分成乾式與濕式製程兩種: 濕式製程的前提是要用新鮮椰子(重點),通常是當天清晨採收,在工廠挖取椰子果肉後 ,一起打就成椰漿(後續再調稀變成椰奶);榨取油後油的部分就是所謂冷壓椰油,榨剩 下的渣(一般油脂行業內叫做”餅”)做點處理就是椰絲跟椰粉。由於本製程一般不會做 後段處理(除了椰奶會做後殺以外),因此椰子是否新鮮採收的很關鍵,一般濕式加工廠 都會設在附近有椰子原料的地方。 但是椰子油是個廣泛被用在工業與食用上的油種,所需的產量和處理量不是一種濕式工廠 可以滿足的,加上也不是每個工廠都能設在產地附近,因此就有另一種能更大量處理也更 古老的工法叫乾式法,跟前述的濕式比起來,主要的差異除了榨油的方法不一樣(螺旋壓 榨為主)之外,最大的差異就是椰子原料。 前面說到濕式的重點是新鮮的原料,但是採收有時候是大量一起進行的,加上直接在產地 處理,距離工廠可能非常遠,因此比濕式工廠更大產能的乾式椰油廠所用的原料,基本上 都是在產地或農地直接將椰子果肉挖出來後,烤乾去除水份變成一坨一坨乾果肉狀(英文 叫copra),再一整卡車運到乾式椰油廠存放等待榨油,由於果肉已經烤乾,因此理論上可 以存放比較久的時間,也能耐運送,大型椰子油廠就可以依照需求大量一次生產椰子油, 基本上日常用的大部分椰子油都是乾式廠來的。 抱歉前面敘述很長,不過接下來要進入重點了:相信有在做買賣的就知道,獲利最重要的 原則就是便宜的時候大量買,然後高價的時候大量賣或製作成品,而乾式廠也是一樣,烤 乾的copra通常就是大量一次收,然後慢慢用完,有些存到個把月都是常有的事,然後就 是大家都會聯想到的故事了,有些工廠的儲存環境其實沒想像中好,加上東南亞又潮濕。 [有果肉 有椰油 有潮溼 又放個把月...]是不是能聯想出什麼...? 當然一般是不會有問 題的,因為乾式椰油廠榨完後的餅現在是不能吃的(當然也不能做天貝)只能當肥料或飼 料,一般的有害物質也不會進油脂,但如果有些東西是[脂溶性]的怎麼辦...? 當然,如此推論就有個問題是如果像我上面說的這麼恐怖,那椰子油不是早就該吃出問題 ? 這就要講到合格的乾式廠在油生產出來後一定會完整的做的加工-精煉 我知道之前的食安事件已經讓大家把精煉這個製程扣上不好的帽子,但是精煉其實在油脂 行業中是成熟、發展已久且全世界大廠都必須用的方法,其本意是增加油脂本身的安全性 ,原理是用高溫和高真空度把有害物質餾出來。 食品畢竟跟電子產品不一樣,農產品來源與狀態很複雜、很難管控,有時候需求就是那麼 高而自然原料來源很少,就像菜買回來要洗,肉要煮熟一樣,加工後續的處理在安全上有 時候是比挑選原料還要實際的做法,油脂行業也是,精煉完的油品,基本上就相當安全。 當然消費者也是要有透明選擇的權利,你買的是新鮮的冷壓椰油還是精煉的乾式椰油,雖 然都很安全,但是價格肯定是不一樣。 而米酵菌酸,雖然外部報導是對熱穩定,但是在精煉的超高溫下,我想被完全破壞的機率 應該是很高,因此我覺得正常的椰子油應該是不會含有。 總得來說,這次事件有沒有可能是被帶進來的油、或製品裡面本身含有「在製品生產前」 就已經在原料內含有的米酵菌酸,然後該製品又沒有被完整的後處理,導致毒素存在該項 製品裡面,可以推論可能是方法不對的自製或是小作坊(比如拿乾式copra可是用濕式的 製程做椰油或粉),然後可能是小規模寄送或夾帶進口(這也解釋了為何被害規模限縮) ,是可以好好查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0.86.1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11867213.A.0A0.html

03/31 14:42, 1月前 , 1F
你提給那些相關單位吧 不然怪你不早說
03/31 14:42, 1F

03/31 14:44, 1月前 , 2F
「先知」名額有限,先搶先贏
03/31 14:44, 2F

03/31 14:46, 1月前 , 3F
趕快喝罐椰奶壓壓驚QQ
03/31 14:46, 3F

03/31 14:48, 1月前 , 4F
產品有毒素就不會只有這一家這兩天有中
03/31 14:48, 4F

03/31 14:50, 1月前 , 5F
怎不早說?
03/31 14:50, 5F

03/31 14:52, 1月前 , 6F
異國餐廳自己小規模進口很常見
03/31 14:52, 6F

03/31 14:54, 1月前 , 7F
文內有說了 正常製程產品不會有風險的
03/31 14:54, 7F

03/31 14:54, 1月前 , 8F
但是只是有一家分店出事確實有點怪
03/31 14:54, 8F

03/31 14:55, 1月前 , 9F
但是用錯製程或精煉條件不好就難講
03/31 14:55, 9F

03/31 14:56, 1月前 , 10F
所以我也覺得私寄帶小作坊可能性高
03/31 14:56, 10F

03/31 14:58, 1月前 , 11F
講了很多看起來很專業的東西 但是還是不
03/31 14:58, 11F

03/31 14:58, 1月前 , 12F
能解釋人數這麽少跟以前都沒有發生的理
03/31 14:58, 12F

03/31 15:05, 1月前 , 13F
就還是那句話,要講寶林自製沒那環境
03/31 15:05, 13F

03/31 15:06, 1月前 , 14F
要講原材料有毒那就不會只有寶林中
03/31 15:06, 14F

03/31 15:06, 1月前 , 15F
難不成工廠生產還特別製造有毒版本專供
03/31 15:06, 15F

03/31 15:06, 1月前 , 16F
目前最神奇的只有衛福部怎麼驗出來的
03/31 15:06, 16F

03/31 15:30, 1月前 , 17F
患者全部都是 這應該沒什麼疑義
03/31 15:30, 17F

03/31 15:30, 1月前 , 18F
國外經驗這種案件常常找不出原因
03/31 15:30, 18F

03/31 15:44, 1月前 , 19F
蠻有趣的椰子知識感謝分享
03/31 15:44, 19F

03/31 16:47, 1月前 , 20F
誰知道標準品哪來的壓箱貨變質了沒有
03/31 16:47, 20F
文章代碼(AID): #1c2GLD2W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7 篇):
文章代碼(AID): #1c2GLD2W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