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 WHO和美國疾管局更新: 空氣傳播是新冠病

看板Gossiping作者 (common sense)時間3年前 (2021/05/22 17:44), 編輯推噓125(14318164)
留言325則, 182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0 (看更多)
WHO和美國疾管局更新: 空氣傳播是新冠病毒主要傳染途徑之一 從去年爆發新冠肺炎以來,全世界包括台灣的官方正式對於新冠病毒(SARS-CoV-2)的主要傳播途徑一直是飛沫(droplet)傳染,一直到上週,台灣防疫當局還是這樣宣稱: https://tinyurl.com/78f63p79 然而,在4月底時,WHO(美國疾管局隨後跟進)悄悄地將其COVID-19主頁的guidance更新,其中將空氣傳播列為新冠肺炎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Curr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virus spreads mainly between people who are in close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typically within 1 metre (short-range). A person can be infected when aerosols or droplets containing the virus are inhaled or come directly into contact with the eyes, nose, or mouth.” “The virus can also spread in poorly ventilated and/or crowded indoor settings, where people tend to spend longer periods of time. This is because aerosols remain suspended in the air or travel farther than 1 metre (long-range).” https://tinyurl.com/ytzdf8pf 照紐約時報不久後的評論文章 https://tinyurl.com/8ywku674,這其實是防疫界的一個「大事」,只不過無論是WHO或美國CDC都靜悄悄,沒有發布什麼主要新聞或舉行記者會。而這重大更新則反映了過去一年半來學界對新冠病毒的研究和共識,還有過去一段時間數百位科學家向當局督促更新資訊和指引的結果。 因為這個重大的對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的更新,學界和國際防疫界也開始針對防疫措施督促政府要有同步更新。 和飛沫(droplet)傳播相較,空氣傳播主要是透過更小的懸浮微粒(或稱氣溶膠)(aerosol)傳播,而因為顆粒小,傳染者不需要咳嗽、打噴嚏、講話、唱歌等,只需要單純的「呼吸」就會釋放帶有病毒的極小微粒;而這些微粒因為遠小於飛沫,所以被釋出後不像飛沫會快速降落表面而是會在空氣中懸浮比較長時間,在空氣流通比較差的地方還可能會懸浮在空中頗長一段時間,且如果一個地方的空氣流通比較差,隨著感染者不斷釋放微粒,這些帶病毒的懸浮微粒還會在空氣中不斷累積,只要有人單純地呼吸吸入這些帶有病毒的懸浮微粒就有可能被感染。 依據一些文獻,因為新冠病毒可以空氣傳播,所以過去一段時間發生了不少飛沫傳染或間接接觸傳染無法解釋的傳染事件。 另外依據學界研究,口罩還是對aerosol傳播有一定程度的減低效果,但這效果多大?目前的估計值的範圍(range)很廣,另有一些研究指出如果一個空間的空氣流通差、病毒微粒比較密集,那口罩的減低效果就有限。這也是為什麼國際學界和防疫界目前要督促當局針對空氣流通/品質有所規範 https://tinyurl.com/hv3h2emm 所以好啦,現在新冠病毒確認可由空氣傳播,你各位有何聯想?餐廳?高鐵?一般飯店?電梯?辦公室?計程車/UBER? 還有,台灣防疫相關當局何時才要跟上國際腳步,宣布空氣傳播是主要的傳染途徑之一、並更新相關的防疫措施?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125.16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21676645.A.B14.html

05/22 17:44, 3年前 , 1F
連呼吸都有毒QQ
05/22 17:44, 1F

05/22 17:44, 3年前 , 2F
只有疫苗才是唯一解了
05/22 17:44, 2F

05/22 17:45, 3年前 , 3F
空氣傳播 那 台灣早晚爆炸 早炸晚炸而已
05/22 17:45, 3F

05/22 17:45, 3年前 , 4F
末日孤艦 怕.jpg
05/22 17:45, 4F

05/22 17:45, 3年前 , 5F
那口罩不就沒用了
05/22 17:45, 5F

05/22 17:45, 3年前 , 6F
還在進化中.... 到時候可以穿透口罩@@
05/22 17:45, 6F

05/22 17:45, 3年前 , 7F
不愧是made in China的武漢肺炎,果然夠毒
05/22 17:45, 7F

05/22 17:46, 3年前 , 8F
口罩不是有靜電絨布嗎
05/22 17:46, 8F

05/22 17:46, 3年前 , 9F
完蛋拉
05/22 17:46, 9F

05/22 17:46, 3年前 , 10F
口罩有用 請密合戴好
05/22 17:46, 10F

05/22 17:46, 3年前 , 11F
慘了....
05/22 17:46, 11F

05/22 17:46, 3年前 , 12F
不過要呼吸都中標,那個環境濃度要高到什麼程度...
05/22 17:46, 12F

05/22 17:46, 3年前 , 13F
肺炎是會呼吸的痛~~~
05/22 17:46, 13F

05/22 17:46, 3年前 , 14F
那老共當初到底碰到了什麼,還是接觸到了什麼,潘朵拉
05/22 17:46, 14F

05/22 17:46, 3年前 , 15F
台灣最擅長的做口罩沒用了
05/22 17:46, 15F

05/22 17:47, 3年前 , 16F
就當作是毒氣,空間小密度濃
05/22 17:47, 16F

05/22 17:47, 3年前 , 17F
??? 你那邊還來得及
05/22 17:47, 17F

05/22 17:47, 3年前 , 18F
中國都查不出來嗎
05/22 17:47, 18F

05/22 17:47, 3年前 , 19F
萬華整個不就玩了 ????
05/22 17:47, 19F

05/22 17:47, 3年前 , 20F
特定的濃度下 在同一空間本來就還是有可能染疫
05/22 17:47, 20F

05/22 17:47, 3年前 , 21F
覺青:覺青被中國控制了講得不準啦
05/22 17:47, 21F

05/22 17:47, 3年前 , 22F
WHO
05/22 17:47, 22F

05/22 17:47, 3年前 , 23F
口罩要戴好了,要貼合臉,唉空氣傳播
05/22 17:47, 23F

05/22 17:47, 3年前 , 24F
要是台灣確診增加 要小心香港發生過的社區通氣管傳染
05/22 17:47, 24F

05/22 17:47, 3年前 , 25F
空氣傳播不是只有疫苗能解,抗病毒藥搞不好也可
05/22 17:47, 25F

05/22 17:47, 3年前 , 26F
去年不是就說有氣溶膠傳染的可能性,要小心密閉環境
05/22 17:47, 26F

05/22 17:47, 3年前 , 27F
如果確定是狗的話,老共就GG思咪達了
05/22 17:47, 27F

05/22 17:48, 3年前 , 28F
國外早就說氣溶膠會傳染了呀!
05/22 17:48, 28F

05/22 17:48, 3年前 , 29F
口罩我親身試驗過了 有效
05/22 17:48, 29F

05/22 17:48, 3年前 , 30F
保持通風
05/22 17:48, 30F

05/22 17:48, 3年前 , 31F
是的,昨天我才說口罩沒那麼有用
05/22 17:48, 31F

05/22 17:48, 3年前 , 32F
一堆連口罩都不戴還趴趴走的確診剛好,還有低能兒護航為
05/22 17:48, 32F

05/22 17:48, 3年前 , 33F
唉~~~
05/22 17:48, 33F

05/22 17:48, 3年前 , 34F
下雨之後會變好嗎?
05/22 17:48, 34F

05/22 17:48, 3年前 , 35F
請問上班要背氧氣筒嗎?
05/22 17:48, 35F

05/22 17:48, 3年前 , 36F
口罩貼臉飄進眼睛不是一樣中?
05/22 17:48, 36F

05/22 17:49, 3年前 , 37F
戴口罩看來也是心安
05/22 17:49, 37F

05/22 17:49, 3年前 , 38F
是不是狗肉,偶越來越懷疑了
05/22 17:49, 38F

05/22 17:49, 3年前 , 39F
只是同空間病毒量累積濃度增加到一個地步搞不好就可
05/22 17:49, 39F
還有 246 則推文
05/22 22:11, 3年前 , 286F
氣溶膠早就點出來了,擋板有個屁用
05/22 22:11, 286F

05/22 22:13, 3年前 , 287F
05/22 22:13, 287F

05/22 22:25, 3年前 , 288F
用空氣傳播的話 只要辦公室內有確診者就全面中標
05/22 22:25, 288F

05/22 22:27, 3年前 , 289F
飯店隔離檢疫 中央空調根本會讓好好的人中標吧
05/22 22:27, 289F

05/22 22:38, 3年前 , 290F
05/22 22:38, 290F

05/22 22:40, 3年前 , 291F
空氣傳播那也不用戴口罩啦 防不住 早點打疫苗ㄅ
05/22 22:40, 291F

05/22 23:17, 3年前 , 292F
這件事疫情開始兩三個月本案對岸其他岸都有學者實驗證明
05/22 23:17, 292F

05/22 23:18, 3年前 , 293F
但公衛學者就是不認 台灣就是中研院何教授當初大聲駁斥
05/22 23:18, 293F

05/23 01:11, 3年前 , 294F
幹...
05/23 01:11, 294F

05/23 01:24, 3年前 , 295F
沒戴眼鏡感覺好危險
05/23 01:24, 295F

05/23 01:39, 3年前 , 296F
腦殘就是空氣傳播???
05/23 01:39, 296F

05/23 03:36, 3年前 , 297F
更早在sars香港淘大花園研究就有說過了 台灣一直只認
05/23 03:36, 297F

05/23 03:36, 3年前 , 298F
定飛沫和接觸
05/23 03:36, 298F

05/23 03:50, 3年前 , 299F
還是戴兩層吧.....
05/23 03:50, 299F

05/23 04:13, 3年前 , 300F
推原po推文說明與建議 感謝
05/23 04:13, 300F

05/23 04:17, 3年前 , 301F
其實台灣疫情尚未爆發之前 就有研究關於病毒空氣傳播 我
05/23 04:17, 301F

05/23 04:17, 3年前 , 302F
現在甚至擔心像沙塵暴這種跨境傳播會不會也有可能?
05/23 04:17, 302F

05/23 04:38, 3年前 , 303F
全世界的知道疫苗是唯一的解 只有中央自大的覺得病毒像
05/23 04:38, 303F

05/23 04:38, 3年前 , 304F
網軍一樣聽話,還通過3+11 讓病毒溜進來,混蛋
05/23 04:38, 304F

05/23 05:34, 3年前 , 305F
沙塵暴應該會類似在戶外環境的狀況,那病毒微粒的濃度很低
05/23 05:34, 305F

05/23 05:34, 3年前 , 306F
比較不用擔心
05/23 05:34, 306F

05/23 05:35, 3年前 , 307F
回覆一些說很早之前就有人說過的,這篇的重點是WHO和美國C
05/23 05:35, 307F

05/23 05:35, 3年前 , 308F
DC的正式承認
05/23 05:35, 308F

05/23 05:43, 3年前 , 309F
減少室內群聚人數,加強空氣流通。只能這樣了。
05/23 05:43, 309F

05/23 06:25, 3年前 , 310F
空氣傳播指的是體液氣溶膠… 有人竟然想成空氣Orz.
05/23 06:25, 310F

05/23 06:25, 3年前 , 311F
一個人打完噴嚏 微小膠體會緩緩落下 約30秒吧
05/23 06:25, 311F

05/23 06:26, 3年前 , 312F
2020 2月不是就說aerosol是高可能的感染源了嗎?
05/23 06:26, 312F

05/23 06:36, 3年前 , 313F
aerosol不用打噴嚏就有了,打噴嚏主要是產生droplet。aero
05/23 06:36, 313F

05/23 06:37, 3年前 , 314F
sol光呼吸就會釋放
05/23 06:37, 314F

05/23 06:37, 3年前 , 315F
顆粒越小在空中懸浮時間越久,30秒太短
05/23 06:37, 315F

05/23 06:38, 3年前 , 316F
加強空氣流通比減少群聚更重要
05/23 06:38, 316F

05/23 08:20, 3年前 , 317F
是颱風,台灣需要颱風。
05/23 08:20, 317F

05/23 10:29, 3年前 , 318F
Yay!
05/23 10:29, 318F

05/23 10:32, 3年前 , 319F
05/23 10:32, 319F

05/23 10:42, 3年前 , 320F
時中應該知道吧?
05/23 10:42, 320F

05/23 10:58, 3年前 , 321F
It's airborne
05/23 10:58, 321F

05/23 13:13, 3年前 , 322F
如果是airborne 每個帶原者都要抓去負壓隔離了
05/23 13:13, 322F

05/23 13:53, 3年前 , 323F
蟑螂都轉彎了
05/23 13:53, 323F

05/23 14:40, 3年前 , 324F
不然口罩戴假的是不是
05/23 14:40, 324F

05/23 16:43, 3年前 , 325F
一層口罩也沒什麼用
05/23 16:43, 325F
文章代碼(AID): #1WgD9biK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10 篇):
文章代碼(AID): #1WgD9biK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