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國庫瘦了!綜所稅跌破千億大關 大減近4成已刪文

看板Gossiping作者 (問號)時間5年前 (2019/06/02 01:06), 編輯推噓33(34130)
留言65則, 32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29/31 (看更多)
※ 引述《zzahoward (Cheshire Cat)》之銘言: : 你應該是專業的吧... : 可是你講的東西我不太懂 : 張盛和最後一次不是就是只能扣抵一半? : 我一直拿來比的基礎是這個阿 : 你這個應該是2010年以前的狀態吧? 25%營所稅+可以完全扣抵 : 張盛和那時候改成半數扣抵就是2008年後一連串減稅減太多 : 所以下台前趕快弄個平衡方案出來+45%級距 : 你拿不是最後一版的來比較是不是有點怪? 簡化版本是為了讓人家容易懂兩稅合一的理論, 所以連稅率都被我簡化掉了,得出的結論就是新制比較好一點點。 看你態度ok,那就從頭到尾教你吧,反正世界盃前都要籌賭資。 以下討論20年左右的稅制變化: A無兩稅合一: 公司賺100元,課25元,剩75元股利, 股利分配給股東75元,課30元,剩45元, 100元總體被你政府拿走55元(25+30) 有錢人剩下的是45元; B兩稅合一 公司賺100元,課25元,剩75元股利, 股利分配給股東,但是要算100元(股利淨額75+可扣抵稅額25=股利總額)當稅基 所以要課40元, 但是呢,之前公司階段繳過25元了,所以再補15元就好, 總體被政府拿走40元(25+15), 有錢人剩下的是60元; C馬的兩稅合一 公司賺100元,課17元,剩83元股利, 股利分配給股東,但是要算100元(股利淨額83+可扣抵稅額17=股利總額)當稅基 所以要課40元, 但是呢,之前公司階段繳過17元了,所以再補23元就好, 總體一樣被政府拿走40元(17+23), 有錢人剩下的是60元; D覺得馬的兩稅合一不太對的兩稅合一 (這邊就是你念茲在茲的上一次) 公司賺100元,課17元,剩83元股利, 股利分配給股東,但是要算91.5元(股利淨額83+可扣抵稅額8.5=股利總額)當稅基 (之前公司階段雖然繳過17元了,但是政府只當成你繳了8.5元) 這時候提高個人稅率囉,總共要課41.175元, 所以要再補32.675元, 總體被政府拿走49.675元(17+32.675), 有錢人剩下的是50.175元; E這次廢掉兩稅合一之後改分離或設算扣抵制 公司賺100元,課20元,剩80元股利, 分配給股東80元,80元課28%=22.4元, 個人階段就沒有稅, (有錢人一定選分離,所以就股利部分討論個人最高從45%降到40%沒意義) 總體被政府拿走44.4元(20+22.4), 有錢人剩下的是55.6元。 單純以政府拿走的錢來看, A55元>D49.675元>E44.4元>B40元=C40元 以上應該沒算錯(累抖) 當你看著D49.675元到E44.4元的階段,覺得數字大降, 蔡政府根本王八蛋,圖利有錢人! 專業的會說,那你看B到C,數字都一樣,就應該沒問題嗎? 不,問題就在這邊, 因為C是覺得馬的兩稅合一不太對的兩稅合一… 關鍵:未分配盈餘加徵 當年A55元(重複課稅)改革成B40元(消除重複課稅) 有一個假設:公司賺的錢會全數分給股東 但是,政府也不是傻子,不能全部相信有錢人股東, 所以還設了一根棍子:未分配的盈餘,政府要"先"加徵你10% 所以改成B40元是指你分配的話課40元(25+15), 如果你不分配,那當年的算式就會變成暫時性的B'35元(25+個人0+未分配10) (因為那個加徵的10元算可扣抵稅額,之後如果分配的時候還有機會退掉,) 結果是在全世界大型的社會實驗下, 發現有錢人都選了B',寧願先加徵之後再慢慢說, (有錢人通常是大股東,大股東可以決定發放股利政策,但你不行) 所以原來的B就自然就變成B' 這時候A55元>D49.675元>E44.4元>B'35元 結果馬的很棒棒,還把B的25%降C的17%的時候, 有錢人會選擇的自然就是C'27元(17+個人0+未分配10) 這時候A55元>D49.675元>E44.4元>B'35元>C'27元 這就是為什麼會說馬英九是真正混蛋的原因。 好,回過頭來,世界的政府不是北七,被你有錢人搞成這樣, 就決定把兩稅合一的趨勢回頭來過, 但是也不是直接回到A55元, 因為辛苦賺錢被拿走一半以上, 有錢人一定會跑掉… 所以多數的國家都是跑到D49.675跟E44.4的路線上, 但是前面提了,D後面還有個D'呀(注意D是你最愛的上一次), 那C40元>C'27元 D跟D'呢? D就是你的49.675 D'則是可悲的=C'27元(17+個人0+未分配10)=27元 現在A55元>E44.4元>B'35元>C'27元=D'27元 好了,到這邊一定會想問(還懂的話):有E那E'呢? 其實廢掉兩稅合一之後, 正常應該是沒有E'的,因為A55已經重複課稅了,所以不會有A', 如果硬要說討論A'不分配的話, 那A'會=25元(25+0+0),E'也會等於25元(20+0+未分配降到5), 所以B'35元>C'27元=D'27元>A'25元=E'25元 那他媽的現在的稅改是在改個屁? 其實A跟E因為是沒有兩稅合一的狀態, 所以理論上不會有可以扣的部分, 也就是沒有A'跟E'的存在, 因為A跟E遲早要分出來, 而分出來的那天,就變成A55元跟E44.4元, 夜深了,最終結論這次稅改結果最終數字會是E,而E: A55元>E44.4元>B'35元>C'27元=D'27元 這個結論就是為什麼我之前嗆連結仔亂po還有你亂算的道理, 因為你沒算到有錢人。 而且你沒算到中間先把有錢人的可扣抵稅額減半,然後再歸零的部分, 不要被一些學者跟連結騙了, 大學者李鴻源也說員山子分洪沒用呀, 法稅改aka太極門也有一堆學者背書呀… 多唸點書,不然就來考會計師,除了爽之外很沒有用。 唉,不過沒差啦,禿子跟著月亮走, 我們要的是發財外交跟發財稅改 : 所以看起來我的計算方式沒錯啊 : 營所稅:100*17%=17元 : 綜所稅:(100-17/2)*45%-17/2=32.675 : 總稅收:17+32.675=49.675 : 你意思是說我的17元重複課稅了嗎? : 沒錯啊 這就是只能抵減一半的問題 17元會有一半變成綜所稅稅基 : 我有錯請指證 : 不過我發現你大概是拿2014年以前的稅制來算的 : : 新制(分離課稅或設算扣抵) : : 公司賺100元,課25元,剩75元股利, : : 分配給股東75元,75元課28%=21元, : : 個人階段就沒有稅, : : 總體被政府拿走46元(25+21), : : 有錢人剩下的是54元。 : : 有錢人的稅負負擔, : : 在公司階段稅率固定為25%時,個人階段稅率固定為40%時, : : 可以知道是:舊舊制55元>新制46元>舊制40元, : : 理論上就是這樣子, : : 以這次稅改部分廢除舊制兩稅合一觀點, : : 有錢人負擔就是變重了。 : : 剩下的稅率變化那些是別的考慮, : : 包含減綜所稅後,財政狀況那些, : : 但是別忘了,營所稅從17往上調回20, : : 理論上要用成本會計的差異分析再來討論原因,不過我猜你已經看不懂了。 : : 啊,我頭好痛,就說不要起爭執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0.233.19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59408784.A.4D3.html

06/02 01:09, 5年前 , 1F
e是42.4,許多文章都幫你算過了……
06/02 01:09, 1F

06/02 01:09, 5年前 , 2F
06/02 01:09, 2F

06/02 01:10, 5年前 , 3F
另外未分配營餘遲早也是要分配,那時就要課稅。
06/02 01:10, 3F

06/02 01:10, 5年前 , 4F
太哈扣了
06/02 01:10, 4F

06/02 01:11, 5年前 , 5F
所以你的C'是完全錯誤。
06/02 01:11, 5F

06/02 01:14, 5年前 , 6F
這厲害
06/02 01:14, 6F

06/02 01:14, 5年前 , 7F
我先說我看不懂,看到一堆數字直接放空
06/02 01:14, 7F

06/02 01:14, 5年前 , 8F
眼皮很重不過努力看完了
06/02 01:14, 8F

06/02 01:14, 5年前 , 9F
對不起:總體被政府拿走44.4元(20+22.4)->改42.4才對 QQ
06/02 01:14, 9F

06/02 01:15, 5年前 , 10F
但是newhhj你如何推論到C'是完全錯誤的???
06/02 01:15, 10F

06/02 01:18, 5年前 , 11F
因為未分配營餘總有一天要分配,那時還要再課綜所稅
06/02 01:18, 11F

06/02 01:18, 5年前 , 12F
真的有點專業 我看不懂
06/02 01:18, 12F

06/02 01:18, 5年前 , 13F
C'就是17+個人0+未分配10,那你算給我看呀…
06/02 01:18, 13F

06/02 01:20, 5年前 , 14F
個人不會是0,分配營餘的那一天就要課綜所稅
06/02 01:20, 14F

06/02 01:20, 5年前 , 15F
喔,原來是連結仔呀,那你加油,曾大學者好威的,嘻嘻
06/02 01:20, 15F

06/02 01:21, 5年前 , 16F
奇怪,你算錯、被打臉,怎麼還一副自己是對的樣子
06/02 01:21, 16F

06/02 01:24, 5年前 , 17F
除了分配盈餘還有現金減資 現金減資是不用課稅的
06/02 01:24, 17F

06/02 01:25, 5年前 , 18F
因為把42.4算成44.4是我的低級錯誤,所以有影響結果嗎?
06/02 01:25, 18F

06/02 01:27, 5年前 , 19F
你要不要po一篇來呀,不要只是po連結嘛
06/02 01:27, 19F

06/02 01:33, 5年前 , 20F
yehehe說的是對的 你算的這麼累 大股東早就改走減資
06/02 01:33, 20F

06/02 01:34, 5年前 , 21F
減資的公司跟規模年年創新高.....這才是現實
06/02 01:34, 21F

06/02 01:35, 5年前 , 22F
兩稅合一跟降減金融營業稅就是李扁留下來的歷史共業
06/02 01:35, 22F

06/02 01:36, 5年前 , 23F
馬主要就改壞了遺產稅跟營所稅 第二任將功贖罪
06/02 01:36, 23F

06/02 01:37, 5年前 , 24F
噗,現實的東西還要你教嗎,你以為我學院派的喔…
06/02 01:37, 24F

06/02 01:38, 5年前 , 25F
那你在講甚麼 C'混蛋 現實的24%咧???
06/02 01:38, 25F

06/02 01:40, 5年前 , 26F
要拿27出來講 就 apple to apple
06/02 01:40, 26F

06/02 01:43, 5年前 , 27F
現實就是不太想被判刑啦QQ
06/02 01:43, 27F

06/02 01:49, 5年前 , 28F
啊,沒錢的話還可以股往照比例來減不只課稅問題,唉,不說了
06/02 01:49, 28F

06/02 02:00, 5年前 , 29F
太難,韓粉看不懂
06/02 02:00, 29F

06/02 02:01, 5年前 , 30F
看不懂但辛苦推
06/02 02:01, 30F

06/02 02:09, 5年前 , 31F
不要這樣,D"跟E"才是專業, 上市櫃以上的都應該懂
06/02 02:09, 31F

06/02 02:11, 5年前 , 32F
未分配是9%因為有法定盈餘公積及財做低的問題
06/02 02:11, 32F

06/02 02:14, 5年前 , 33F
不管怎樣你要分配股利必定會提法定盈餘公積
06/02 02:14, 33F

06/02 02:14, 5年前 , 34F
除了法定盈餘公積過高的問題
06/02 02:14, 34F

06/02 02:18, 5年前 , 35F
而且我不懂為什麼不會有e’的問題,一樣就是不分配啊
06/02 02:18, 35F

06/02 02:18, 5年前 , 36F
我是支持降稅率低於周邊國家 ,這才是真的能課到有錢
06/02 02:18, 36F

06/02 02:19, 5年前 , 37F
人的稅 ,有錢人也請的到會計師 ,怎麼可能不懂哪個
06/02 02:19, 37F

06/02 02:19, 5年前 , 38F
對他比較好
06/02 02:19, 38F

06/02 02:20, 5年前 , 39F
B’一樣總有一天會分啊...所以覺得你的推論怪怪的
06/02 02:20, 39F

06/02 02:23, 5年前 , 40F
現在中小企業只會一直走e’到底,上市上櫃就看股東會決
06/02 02:23, 40F

06/02 02:23, 5年前 , 41F
06/02 02:23, 41F

06/02 02:24, 5年前 , 42F
問題是總有一天是那一天? 應收帳款一直積著然後逐年擴大
06/02 02:24, 42F

06/02 02:26, 5年前 , 43F
有什麼意義? 具體點講 你開一家公司 客戶永遠都少給5%錢
06/02 02:26, 43F

06/02 02:27, 5年前 , 44F
你帳面上賺錢 但那錢你根本不知道那天才能用 到底能幹麻?
06/02 02:27, 44F

06/02 02:29, 5年前 , 45F
鍵盤會計師表示:嘻嘻
06/02 02:29, 45F

06/02 02:30, 5年前 , 46F
你要算細一點的話把股利全部乘0.9吧
06/02 02:30, 46F

06/02 03:18, 5年前 , 47F
專業
06/02 03:18, 47F

06/02 03:21, 5年前 , 48F
感覺很厲害
06/02 03:21, 48F

06/02 03:55, 5年前 , 49F
06/02 03:55, 49F

06/02 06:31, 5年前 , 50F
專業推
06/02 06:31, 50F

06/02 06:33, 5年前 , 51F
Idcc idcc
06/02 06:33, 51F

06/02 07:04, 5年前 , 52F
06/02 07:04, 52F

06/02 07:36, 5年前 , 53F
06/02 07:36, 53F

06/02 07:47, 5年前 , 54F
拿暫時的數字和終局數字相比 這樣算對嗎
06/02 07:47, 54F

06/02 08:16, 5年前 , 55F
專業推
06/02 08:16, 55F

06/02 08:23, 5年前 , 56F
看不懂,囧
06/02 08:23, 56F

06/02 08:58, 5年前 , 57F
推這篇 然後慢慢分配不叫暫時好嗎 讓政府課5%就是為了後面
06/02 08:58, 57F

06/02 08:59, 5年前 , 58F
分配時不用再被課稅 不然是節稅在哪
06/02 08:59, 58F

06/02 09:00, 5年前 , 59F
還好某H不是會計師 不然大約會被客戶幹到飛天
06/02 09:00, 59F

06/02 09:38, 5年前 , 60F
06/02 09:38, 60F

06/02 10:30, 5年前 , 61F
幹 看不完
06/02 10:30, 61F

06/02 10:55, 5年前 , 62F
專業推
06/02 10:55, 62F

06/02 10:59, 5年前 , 63F
06/02 10:59, 63F

06/02 13:04, 5年前 , 64F
專業
06/02 13:04, 64F

06/03 18:27, 5年前 , 65F
看到d我就放棄思考了
06/03 18:27, 65F
文章代碼(AID): #1Syh2GJJ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9 之 31 篇):
文章代碼(AID): #1Syh2GJJ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