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堅稱均薪五萬有憑有據 政院:柯P幕僚應該要跟他解釋已回收

看板Gossiping作者時間5年前 (2018/10/02 01:44), 5年前編輯推噓6(6016)
留言22則, 7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0/10 (看更多)
※ 引述《shamanlin (佐藤必須死)》之銘言: : 想要讓鄉民的智力測驗過關好難................... : 常識1 : 平均薪資原本就會高於中位數,這是常識 : 目前全世界上百個國家中不存在平均等於中位數的 : 常識2 : 收入前1%的人薪水變兩倍,平均數會被抬高,但抬高的量很有限 : 因為平均之後影響力也只剩下1% : 接下來鄉民會開始嘴如果收入前1%的人長很多很多倍呢? : 這代表台灣的基尼係數會破表,將會超英趕美不斷飆高 : 同樣不懂基尼係數的同學請點下面連結 :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用來表示收入不均的指數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F%BA%E5%B0%BC%E7%B3%BB%E6%95%B0 : 然而實際情況卻是 : 台灣的個人基尼係數在1980年是0.289降低到2016年的0.278 : (中間民進黨執政時飆高不少,然後鄉民當殺父仇人的馬英九時期卻降低最多) 前後還算滿中肯的,不過這段不夠嚴謹 以家戶來看台灣的吉尼係數有上升趨勢 https://i.imgur.com/OW2NeYf.jpg
而以每人來看則是相對穩定 https://i.imgur.com/OsCLlT7.jpg
兩個算法差距在於 每人所得 = 家戶所得/戶量 (每戶人口數) 假設收入不變,如果低所得家庭的人口減少比高所得家庭來的多 那麼你就會看到吉尼係數下降 用個例子來說明 1980 後 20% 前 20% 家戶所得 10 萬 100 萬 戶量 5 人 5 人 個人所得 2 萬 20 萬 2016 家戶所得 10 萬 100 萬 戶量 2 人 5 人 個人所得 5 萬 20 萬 上面這例子可以說貧富差距改善了嗎? 恐怕還得看是什麼原因造成低收入家庭的戶量下降 假如是因為房價太貴之類的導致少子化 那麼即便數字上看來是改善的 底層民眾也會覺得貧富差距實際上是惡化 (實際上也是這樣沒錯) 我們以實際情形來看 高所得家庭的戶量降幅也確實比低所得家庭來的少 https://i.imgur.com/zfhtBci.jpg
如果單比較這兩族群,戶量下降差異會使得 高所得收入的相對成長只要不超過 1.27 倍 數字看起來都是改善的 正如 Lucas Critique 所述,人會隨著環境、規則去做調整 只看數字,而沒有去探討數字怎麼產生的是很危險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8.252.25.5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38415840.A.DFA.html

10/02 01:49, 5年前 , 1F
我跟平均當過一次總統
10/02 01:49, 1F

10/02 01:49, 5年前 , 2F
馬英九
10/02 01:49, 2F

10/02 01:53, 5年前 , 3F
還要考量通貨膨脹,不能只看新資水準
10/02 01:53, 3F
吉尼係數不用考慮通膨,那數字只是個沒有單位的比例 所以可以直接進行跨年度的比較

10/02 01:58, 5年前 , 4F
因為稅,福利進行重分配,提高窮人的補貼
10/02 01:58, 4F

10/02 02:01, 5年前 , 5F
但蔡英文幫富人大減股利所得稅還有降
10/02 02:01, 5F

10/02 02:01, 5年前 , 6F
累進稅率從45到40
10/02 02:01, 6F
分離課稅確實是對富人比較有利 我也不懂最後為什麼是選擇乙案

10/02 02:12, 5年前 , 7F
正解
10/02 02:12, 7F
※ 編輯: biogreg (128.252.25.54), 10/02/2018 02:16:06

10/02 02:19, 5年前 , 8F
我想法跟川普一樣 ,富人不該累進課稅
10/02 02:19, 8F

10/02 02:19, 5年前 , 9F
,你以為調高富人稅是對窮人好的嗎
10/02 02:19, 9F

10/02 02:19, 5年前 , 10F
?富人都有律師會計師 ,怎麼可能給
10/02 02:19, 10F

10/02 02:19, 5年前 , 11F
你乖乖課稅
10/02 02:19, 11F

10/02 02:20, 5年前 , 12F
我的想法是個人稅就單一就好 ,5%或10
10/02 02:20, 12F

10/02 02:21, 5年前 , 13F
%,絕對要低於企業稅的17%
10/02 02:21, 13F

10/02 11:20, 5年前 , 14F
不用家戶是因為本來就不應該用家戶
10/02 11:20, 14F

10/02 11:20, 5年前 , 15F
個人來計算單位就是人,非常公平
10/02 11:20, 15F

10/02 11:21, 5年前 , 16F
但你用家戶就會碰到組成問題,以前是大
10/02 11:21, 16F

10/02 11:22, 5年前 , 17F
家庭現在變成一堆小家庭,而大量小家庭
10/02 11:22, 17F

10/02 11:23, 5年前 , 18F
如果都挑選經濟實力相當的結婚,你就會
10/02 11:23, 18F

10/02 11:23, 5年前 , 19F
看到一個錯覺叫做貧富差距變大了
10/02 11:23, 19F

10/02 11:24, 5年前 , 20F
所以你要提倡有錢然跟窮人結婚嗎?
10/02 11:24, 20F

10/02 11:36, 5年前 , 21F
然後你文中關於戶量跟少子化的解讀根本
10/02 11:36, 21F

10/02 11:37, 5年前 , 22F
不對啊,你沒發現全台總戶量大增?
10/02 11:37, 22F
沒注意到你有回我,現在來回覆一下 首先,你對於專有名詞的掌握好像不太精確 什麼叫做「總戶量」? 戶量指的是每戶平均人口數 你要把這個平均值跟什麼加總? 你指的應該是「總戶數」吧 而總戶數大增跟少子化之間並沒有矛盾 舉個例子來說明吧 (這裡為了簡化討論,我們假設現在調查的都是只有兩代的情況) 1980 戶量是 4 人 (父母+兩個小孩),總戶數是 500 萬戶 過了 30 年這些小孩都長大了,並且離家自組家庭 然後都不打算生任何小孩,這時候你會看到 2010 戶量是 2 人,總戶數是 1000 萬戶 (原本 1980 的 500 萬戶加上小孩長大新成立的 500 萬戶) 請問總戶數增加了嗎? 增加了 那有沒有少子化? 當然有 你現在弄懂這兩者之間並沒有矛盾了嗎 至於你說的「大量小家庭如果都挑選經濟實力相當的結婚 看到一個錯覺叫做貧富差距變大了」 也是一個無效的解釋 難道以前大家庭就不會挑選經濟實力相當的結婚嗎? 你的解釋變數在以前也存在,而且更為嚴重 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現在「門當戶對」的觀念沒有上一代那麼強 如果要把這考慮進來,效果剛好會跟你說的相反 說你不夠嚴謹這點並沒有說錯吧 ※ 編輯: biogreg (65.254.109.22), 11/15/2018 00:48:20
文章代碼(AID): #1RibpWtw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0 之 10 篇):
文章代碼(AID): #1RibpWtw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