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台資三劍客未跟著升級 市值曾敵3家茅台已回收

看板Gossiping作者 (Keep The Faith)時間6年前 (2018/02/20 00:31), 編輯推噓11(16522)
留言43則, 32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5 (看更多)
1.媒體來源: 蘋果日報 2.完整新聞標題:【夢醒片】台資三劍客未跟著升級 市值曾敵3家茅台今剩1/5 3.完整新聞內文: 出版時間:2018/02/20 00:08 據《雲鋒金融》報導,陳俊(化名)發現自己越來越不懂現在年輕人的口味了, 他是中國旺旺產品研發總處的業務骨幹,負責牛奶製品研發, 旺仔牛奶是他當年得意之作,單品年銷售額曾超過百億人民幣, 是中國乳品業的奇蹟,而那是一段公司上下都無法忘懷的好日子。 然而近2年,陳俊的團隊無論多麼努力開發新品,在盲測中獲得了多高的評價, 但特濃牛奶、O泡果奶等產品上市後,消費者反應都不如預期熱絡。 更慘的是,招牌產品旺仔牛奶也無可避免地步入業績衰退。 讓陳俊想不通的是,同樣是做乳製品,達利食品去年推出的一款叫豆本豆的豆奶飲品, 剛上市就能成為市場爆紅產品,兩個月收入過兩億。 而陳俊的處境還不算最糟的。 《雲鋒金融》指出,旺旺的天貓旗艦店曾經推出一個叫「你沒吃過的旺旺」的專題, 實話說,這個專題不如改名叫「你沒什麼印象的旺旺」, 裡面的品牌在市面上大多難覓蹤跡, 比如 「那多利」、「哎喲」、「辣人」、「貝比瑪瑪」。 台資三劍客曾經叱吒中國食品市場,旺旺大禮包是中國小朋友過年最希望收到的禮物, 康師傅控股則囊括中國泡麵半壁江山, 統一中國的綠茶和冰紅茶長期霸佔了中國各地小賣部半個冰櫃, 如今卻從產品力的引領者到跟跑者再到落伍者,中國的消費者升級了, 他們的產品卻自動降級了,市場遭到達利等新興對手侵蝕。 在2014年巔峰時期,台資食品三劍客的市值加起來超過3000億港元(1.14兆元台幣), 佔據了港股食品飲料族群的半壁江山,市值一度相當於3個貴州茅台, 但現在合計市值只有茅台的5分之1。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嗅覺靈敏的資本市場快速「見風轉舵」, 旺旺的市值從高點連跌數年接近腰斬, 與香港掛牌台資食品業龍頭康師傅控股陸續都被中國本土後起之秀達利食品超越。 達利食品2015年才在香港掛牌上市,這段時間市值一度翻倍,站上千億港元。 過去幾年,在分析台資三劍客衰落原因的各種文章中,常用的論點包括 「消費升級的必然結果」、 「打敗康師傅的不是統一,而是餓了麼」、 「當中間市場陷落,社群經濟來臨,小眾的崛起將成就新的商業夢想」諸如此類。 這些論調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卻不能解釋一個問題—— 為什麼同樣是做快速消費品的大公司, 達利食品卻能在這幾年逆勢而上,成就千億市值? 用一個例子可以見微知著。 2013年達利推出樂虎的時候,沒有人看好這款產品。 儘管人人都知道功能性飲料在中國會爆發, 但有紅牛的珠玉在前,為何會有人為連包裝都極其類似的樂虎買單? 但市場忽略了兩點,第一是後發戰略的低成本,第二是中國消費品市場的複雜分層。 紅牛用了十幾年的時間讓功能性飲料的意義深入人心,因此當樂虎進入市場的時候, 已經無需再為此付出高昂的市場教育成本。 而告訴消費者為什麼需要它,是統一旺旺們在產品創新時最頭痛的任務。 在此同時,達利的通路體系巧妙的避開了一二線和華東城市, 因為那裡的消費者已經被各種品牌寵的十分挑剔, 而在達利重點佈局的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良好的性價比依然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 因此,當價格只有紅牛一半的樂虎閃亮登場時, 看起來已經壟斷的功能性飲料市場被迅速撕開了一個小口。 兩年間,紅牛的市佔率已經從90%下降到了70%。 去年達利食品被放空機構質疑時,超低營運費用是關鍵爭論點之一。 康師傅和統一的銷售費用佔總營收近3成,達利卻只有1成5; 台資三劍客的淨利率只有5~6%,而達利卻有15%。 這無疑讓投資者心生疑竇。 達利的回應則揭開了它為何可以快速攻佔三四線城市乃至農村市場的奧秘—— 用低出廠價給予經銷商遠高於競爭對手的利潤空間, 讓經銷商自覺自願的推廣產品,並承擔銷售環節中的一部分費用。 這種方式和OPPO、VIVO在線下銷售手機的模式一脈相承, 後者的成功也同樣與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升級密不可分。 康師傅和統一的飲料是業界出了名的低毛利產品, 經銷商賣一瓶只能賺幾毛錢人民幣,而賣一罐樂虎可以直接賺1塊多人民幣, 終端零售店自然更有動力把達利的產品放在顯眼的位置。 儘管較低的出廠價會讓公司喪失一部分對通路的管控力, 但考量能迅速搶得市佔率,這點損失對達利來說可以接受。 取巧的後發戰略、聚焦三四線城市的佈局、充分激發經銷商積極性的通路管理, 這些共同構成食品業新產品力,也讓達利不像台資三劍客那樣飽受電商和小眾食品衝擊。 不過,單純用消費升級四個字就將曾經叱咤風雲的台資食品三劍客一棍子打死 未免太過片面。 事實上,真正讓他們敗走的,是原本引以為傲的產品、通路、行銷3大強項, 都落後於中國市場發展速度。 儘管2017年以來三劍客的股價表現不俗,原因卻不是他們的產品重新受到歡迎, 而是因為之前的市場預期非常低,以及通膨周期下的產品漲價邏輯, 而這些顯然不是消費長牛股應有的投資邏輯。 反觀達利等企業,儘管存在通路掌控力不足、產品定位難以在一二線城市發展等問題, 但它們就如同90年代的三劍客那樣,敏銳的捕捉到了中國市場的差異化, 搭建起自己獨特的產品力,因此在傳統食品巨頭紛紛陷落的今天,逆勢而上, 成就千億市值。 所以說,對於食品飲料公司而言, 如果無法像可口可樂和茅台那樣擁有無可匹敵的產品護城河, 那麼找到適合自己的市場是最重要的。 台資三劍客20年前從台灣進軍中國內地是這麼做的, 達利現在專攻三四線城市也是同樣的道理。 儘管現在的方便麵行業江河日下,膨化食品也不再是消費者的零食首選, 但在20年前的中國完全是另一幅光景。 說起十幾年前的盛世光景, 在康師傅的方便麵生產線幹了20多年的王林(化名)還是會忍不住露出微笑。 那時候的康師傅方便麵工廠門口有長長的防踩踏圍欄,批發商們從早到晚排著長隊, 一麻袋一麻袋的訂貨。 1992年進入中國市場以後, 康師傅僅僅用了3年時間就將營業額從2700萬元人民幣做到24.5億元人民幣, 實現了百倍增長的奇蹟。 資本市場也沒有虧待它。 1996年在香港股市IPO之後,康師傅股價十幾年間穿越牛熊,漲幅超過50倍, 是當之無愧的消費長牛。 90年代初,康師傅、統一和方便麵的創始者日本日清集團幾乎同時進入大陸市場, 他們面對的「地頭蛇」除了散裝方便麵餅之外,就只有「華豐」—— 一個現在只有在懷舊頻道才能找到的品牌。 那時候,中國人對方便麵的印象是華豐簡陋的袋裝面, 有一包鹽和味精混合的粉包,想吃的時候用大碗公泡開,能充飢但實在談不上好吃。 代表日清出戰的是它引以為豪的「雞湯拉麵」。 按照泡麵帝國締造者安藤百福的設想,這款在日本大賣的產品理應可以在海外複製。 可他沒想到的是,中國人完全不買單—— 價格比華豐貴幾倍,口味卻十分清淡,雖然麵餅質量似乎是好一點, 卻令消費者感覺不值這個價。 說白了,那時中國消費者的需求還處於「吃飽」和「吃好」的過渡期, 最看重的是夠不夠經濟實惠。 康師傅的產品研發部門經過幾萬次的口味測試後,發現中國人做菜時熱愛紅燒口味, 而且認為牛肉是比較貴的肉類,因此決定主打「紅燒牛肉味」, 並將調味料數量增加到3包—— 「醬包」、「粉包」、「壓縮蔬菜包」,頓時讓消費者覺得誠意滿滿、十分划算。 那時中國人對電視廣告的印象還停留在不斷重複的文字和單調的畫面上。 而在康師傅的廣告中, 彈滑的麵條、大塊的牛肉、辣椒和濃湯這些當時十分新鮮的元素,讓人看了胃口大開。 儘管廣告中的牛肉和湯汁放到現在就是所謂的「烹調示意」, 但打擦邊球的行銷手段配合「香噴噴好吃看得見」的響亮口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在快速消費品行業十分看重的通路方面,康師傅也帶來了一個新鮮的名詞—— 通路精耕。 公司將市場分為城區市場和外埠市場,除了全國範圍內的區域劃分外, 在一個城區市場也按零售點分佈情況劃分片區經營, 在每一個片區選取經銷商服務零售點,再配備公司業務人員協助經銷商的工作。 而在外埠市場,則按照商圈劃分,有專人負責終端的維護和推銷工作, 按照不同層級的零售店設定不同的拜訪頻率。 這一細緻而深入的終端佈局,讓公司產品不僅滲透進城市的大街小巷, 還有每個農村的雜貨店,以及每條火車線路的餐車上。 一款深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配合先進有效的營銷手段,以及一套精密運轉的渠道體系, 這就是食品行業的產品力所在,也造就了康師傅在中國方便麵行業的霸主地位。 在2013年的鼎盛時期,康師傅的方便麵業務營收達到250億元人民幣, 相比20年前增長了1000倍,佔據了整個市場半壁江山。 旺旺的米果生意則用另一種方式出奇制勝。 膨化食品無法像方便麵那樣通過不同口味打造差異化, 因此旺旺的仙貝和雪餅在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只享受了2年的好日子, 就被拖入了「米果大戰」。 1994年,包括康師傅在內的兩百多家食品廠開始生產各種米果零食, 而旺旺的創辦人蔡衍明選擇的迎戰方式是壯士斷腕的價格戰。 這招他1980年代在台灣市場就用過,而這一次在中國, 旺旺又用快速擴張工廠、降低生產成本、殺出廠價格的方式, 一口氣將米果的出廠價從每公斤50元殺到5元。 狠辣的降價手法讓其他公司抱頭鼠竄,市場重新回到了旺旺的掌控之中。 能夠做到降價不降質,這也是食品行業產品力的一大體現。 此外,旺旺的魔性廣告也是廣告行業的經典案例,既簡單易懂接地氣, 又富有趣味讓人印象深刻,不落俗套、放飛自我的特質在當時眾多的廣告中脫穎而出, 成為旺旺的行銷利器。 然而時至如今,這幾家台資巨頭似乎喪失了對消費者喜好變遷的敏感性, 也不再有自斷一臂的狼性和狠勁。 儘管旺旺在近幾年的年報中反覆強調產品創新, 但新拓展的副牌卻還是膨化食品和糖果—— 這些人們越來越覺得不健康的品類。 旺旺甚至試圖用一款哎呦蕎麥米麵殺入方便麵的紅海。 Excuse me!難到康師傅的沉淪掙扎還不夠刺激嗎? 不是說方便麵不能做,近兩年韓國的方便麵就在中國大受歡迎。 從農心到三養,2017年韓國泡麵在中國的銷售金額同比翻倍, 並牢牢佔據了線上銷量的前幾名。 以三養火雞面為例,最出名的是一個「辣」字。 在此之外,又帶有一些韓式醬料的甜味,和更勁道的口感, 這樣的口味造就了話題性和傳播點。 所以說,現在中國消費者,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對休閒食品的需求, 已經從「吃飽吃好」,變成了「吃得健康」、「吃得有趣」, 因此「周黑鴨」推出可以兼顧衛生和新鮮的鎖鮮裝時, 它的滷製品產品就可以暢銷全國; 「三隻松鼠」除了主打健康牌之外, 一口一個主人的萌松鼠形象才是獲得消費者芳心的關鍵武器。 回頭看旺旺的特濃牛奶和達利的豆本豆奶。 同樣是力推的新產品,前者採用的還是和旺仔牛奶一樣的復原乳, 這是一種已經中國眾多媒體披露安全但不新鮮,好喝但不健康的原料。 達利則另闢蹊徑,沒有參與現在廝殺慘烈的牛奶產品, 而是選擇中國人喜愛卻缺乏好產品的豆奶, 同時反覆強調綠色健康營養等要素,於是旗開得勝。 台資三劍客是不是完全的不思進取呢? 統一企業中國會第一個跳出來抗議。 前些年統一的方便麵爆款老壇酸菜面銷量曾高達40億, 近2年高端品牌湯達人也越戰越勇。 要不是半路殺出「餓了麼」、「美團」這些外賣平台, 統一原本有機會翻身打贏反攻戰的。 不過,中國業界人士認為,像統一和旺旺這樣的公司, 已經陷入了「盲目創新」的困境—— 看起來新品紅紅火火,卻總是賺不到錢。 當創新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向和路徑時,反而會成為業績的絆腳石。 以飲料行業為例,統一曾在1年內一口氣推出了10餘款新品, 包括中式飲料如飲系列、果蔬汁微食刻系列、果汁飲料怡賞系列、冷泡茶小茗同學、 assam小奶茶、即飲咖啡雅哈HEY系列以及朗朵即飲咖啡等。 這其中只有小茗同學成為了爆款,其他新品很快就難覓蹤跡。 但由於現在消費者非常容易「喜新厭舊」,小茗同學的生命周期也不過只有短短2~3年。 可在此同時,如此頻繁的產品創新產生高額成本。 開發一款新飲料需要6000-8000萬元人民幣,還要大量的行銷和通路資源配合。 因此,2016年統一的研發費用高達2.3億人民幣,佔當年淨利3成, 但同年飲料業務收入反而下滑13%,比康師傅飲料業務的6%減幅還大。 (財經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tw.finance.appledaily.com/realtime/20180220/1297845/ 5.備註: 不就沒競爭力? -- Q 臺灣人的需求金字塔 ◢◣ 安全、無毒的食物 S ◢██◣ 有錢結婚生養小孩 W ◢████◣ 買得起的房子 E ◢██████◣ 被老闆當人看 E ◢████████◣ 下班還來得及和親友吃晚餐 T ▄▄▄▄▄▄▄▄▄▄▄ 租得起房子 找得到工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4.89.19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19057898.A.0AE.html

02/20 00:32, 6年前 , 1F
安全無毒的食物會不會太奢侈了 想都不敢想
02/20 00:32, 1F

02/20 00:32, 6年前 , 2F
太長end
02/20 00:32, 2F

02/20 00:32, 6年前 , 3F
中概股哭哭
02/20 00:32, 3F

02/20 00:32, 6年前 , 4F
今天的藝人廢文呢?
02/20 00:32, 4F

02/20 00:32, 6年前 , 5F
08以前中概股超夯的
02/20 00:32, 5F

02/20 00:34, 6年前 , 6F
貴州茅台沒有莊家在炒十樓懶叫給你
02/20 00:34, 6F

02/20 00:34, 6年前 , 7F
在中國已經變成隨餐附贈的飲料 而且還不一定想喝
02/20 00:34, 7F

02/20 00:36, 6年前 , 8F
早就轉為媒體業了 這責任更重大了
02/20 00:36, 8F

02/20 00:36, 6年前 , 9F
怪我囉?
02/20 00:36, 9F

02/20 00:36, 6年前 , 10F
直接抄對手外包裝 連行銷費用都省下來 當然能搶市佔
02/20 00:36, 10F

02/20 00:38, 6年前 , 11F
那種廢物產品只能賣20年前沒品味的大陸人
02/20 00:38, 11F

02/20 00:38, 6年前 , 12F
現在人家有錢了 當人家白癡還買那種垃圾東西嗎
02/20 00:38, 12F

02/20 00:39, 6年前 , 13F
沒人做當然爽賺 台商只遇到一家競爭者出現就要崩潰
02/20 00:39, 13F

02/20 00:39, 6年前 , 14F
沒有競爭力
02/20 00:39, 14F

02/20 00:40, 6年前 , 15F
原來旺旺的惡俗廣告是成功關鍵
02/20 00:40, 15F

02/20 00:41, 6年前 , 16F

02/20 00:42, 6年前 , 17F
眷戀於過去的成功~失去對市場的敏感度跟行銷策略的創意
02/20 00:42, 17F

02/20 00:42, 6年前 , 18F
不就當地人敢仿 死豬不怕開水燙
02/20 00:42, 18F

02/20 01:04, 6年前 , 19F
旺旺太專注在台搞副業,做統媒
02/20 01:04, 19F

02/20 01:05, 6年前 , 20F
康師傅頂新搞精煉黑心油
02/20 01:05, 20F

02/20 01:05, 6年前 , 21F
統一專注n種食品添加劑,整個城市都是我的xx廠
02/20 01:05, 21F

02/20 01:06, 6年前 , 22F
為何這些在中國做生意的人都不好好做生意?
02/20 01:06, 22F

02/20 01:10, 6年前 , 23F
其實是台灣牌子不潮了。所以要嘛跳下去和本地廠牌打
02/20 01:10, 23F

02/20 01:11, 6年前 , 24F
肉搏戰,要嘛就認輸,能守住多少份額算多少。
02/20 01:11, 24F

02/20 01:14, 6年前 , 25F
中國人一般沒想過這幾個牌子是台灣的,大多認為是本土的
02/20 01:14, 25F

02/20 01:15, 6年前 , 26F
與政治無關 覺得康師傅超難吃 會買的人是味覺有問題
02/20 01:15, 26F

02/20 01:15, 6年前 , 27F
嗎?
02/20 01:15, 27F

02/20 01:16, 6年前 , 28F
汪汪的標誌真他媽醜
02/20 01:16, 28F

02/20 01:20, 6年前 , 29F
自己去看一下 到底有多少年輕人在喝牛奶 年長者被時
02/20 01:20, 29F

02/20 01:21, 6年前 , 30F
旺旺你還是早日自絕吧 記得不要回來
02/20 01:21, 30F

02/20 01:22, 6年前 , 31F
代淹沒 年輕人被淹沒後滿目瘡痍的環境淹沒 只有時代
02/20 01:22, 31F

02/20 01:22, 6年前 , 32F
才能考驗出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02/20 01:22, 32F

02/20 01:23, 6年前 , 33F
泡麵難吃 飲料不健康 會賣才有鬼
02/20 01:23, 33F

02/20 01:34, 6年前 , 34F
對岸的泡麵早就走養生路線了
02/20 01:34, 34F

02/20 01:48, 6年前 , 35F
\旺旺/
02/20 01:48, 35F

02/20 01:50, 6年前 , 36F
整篇本來看以後感覺好像有什麼 但備註一句就打死了 XD
02/20 01:50, 36F

02/20 02:25, 6年前 , 37F
說個笑話:旺旺廣告
02/20 02:25, 37F

02/20 06:49, 6年前 , 38F
保力達b跟三陽維士比不知在大陸賣得怎樣
02/20 06:49, 38F

02/20 07:10, 6年前 , 39F
這種門檻低的產業,本來就不可能一直佔有高佔
02/20 07:10, 39F

02/20 07:54, 6年前 , 40F
旺旺的廣告超糞
02/20 07:54, 40F

02/20 12:29, 6年前 , 41F
看達利那段叫做有升級? 不就山寨那套老方法
02/20 12:29, 41F

02/20 14:39, 6年前 , 42F
難怪旺旺現在只能靠猛抱中共大腿
02/20 14:39, 42F

02/20 15:08, 6年前 , 43F
拜託 光去google 旺旺跟統一出的包裝就先輸一半了
02/20 15:08, 43F
文章代碼(AID): #1QYllg2k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QYllg2k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