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FB] 周錫瑋與你一起關心交通安全如何檢討改善消失

看板Gossiping作者時間6年前 (2017/09/21 11:31), 編輯推噓2(205)
留言7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 引述《jamesy414 (零分說)》之銘言: : FB卦點說明: : 現今交通安全意外發生事件真的很高 : 但真正去關心和檢討要改善的政府單位有多少 : 大家都拼命地想讓自己有機會多點新聞 : 今天一早看到周老虎的臉書發文 覺得很感慨 : 為什麼早在幾年前就檢討區改善對策和方法 : 如今換人後 卻不寥寥之 難道人民生命就不重要 : 到底是有都少政府人員真正為人民著想的啊 : FB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1853777821549323/videos/1984875575106213/ : FB內容: : 今天在電視新看到一位女學生在中和中正路車禍死亡的新聞,令人感到心痛。 : 記得以前在做父母官時最重視人民的安全,每週縣政會議都要求做公共 : 「七大安全」的報告、檢討與改進,尤其是交通安全。 : 我們希望能減少機車死亡率,所以我們推動汽機車分離、堤外便道、 : 縮減快車道寛度、增加機車道寬度,紅色機車專用道... : 我覺得除了在工程、教育、執法上加強外,更應改善「環境」, : 提供一個真正能讓機車安全行駛的環境。 : 減少機車車禍的發生才是政府的大事。 如果他有交通領域的專業背景,大概是公然支持合法貪腐政策來騙工程的那一方吧,這次 直接說核心技術面的問題吧(雖然10年前寫過,台灣交通混亂的來龍去脈),汽機車分流政 策的道路型態,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 -含機車優先道 -含側車道 -含實體分隔設計的機車專用道 =================================== -就含有機車優先道的汽機車分流 在平面道路上,因"汽車"仍然有著使用外側車道進行匯入與匯出車流的需求,必須將實體 分隔島消除,可使用機車路權範圍,但機車被禁止使用內側車道,保留汽車行駛內側車道 的專屬路權,而道路上的禁行機車車道可能僅為最內側車道或是多車道,這是沒有任何意 義的限制機車路權,其為路權的不平等,這項權利落差是造成衝突的要素。 但是實務上,機車優先道及慢車道,汽機車還是一樣在同一車道中混流行駛,行車動線仍 然無可避免的與或跟隨的車輛產生重疊,同時,對行駛機車優先道之汽車難以明確舉證非 起駛、準備轉彎、準備停車或臨時停車行為而進行舉發,在機車優先道的使用者的路權不 保障下,機車優先道僅為無意義的累贅設計。 在難以保障行駛機車優先道之機車的路權同時,機車優先道之設置位置於車道最外側,外 側車道空間為車流交織最複雜之位置,在最外側設置機車優先道只會增加直行機車優先道 之用路人與其他駕駛彼此之間的交錯點,包括路邊停車格、公車停靠區、停車場或其他橫 向車流的出入…等,並不會有提升安全性的效果,相反的,危險性只會增加。 -附實體分隔車道的汽機車分流 譬如台北市的中山北路、台中中港路…等皆採取此架構,這設計只有缺點,沒有任何一項 優點。首先,它需要寬廣的一條多車道道路,接下來,分隔島佔掉了空間,甚至在上面種 植植物美化景觀的分隔島,佔掉更大的道路空間。而使用這架構的道路困擾的不只是機車 騎士,小客車與甚至大型車(公車)在使用上都會有所困擾。 這種道路最外測可能只有單一車道,也可能有多車道,但主要缺陷沒有差太多的。 第一,如(譬如:停車場、停車格或小巷子)轉出匯入車道的駕駛,因分隔島的阻隔,若在 這個路口有左轉需求,沒有辦法進入內側車道後在這個路口直接左轉。 第二,這種道路沒有辦法依照車流順暢或阻塞去選擇車道,僅能依照預定路線選擇車道。 若照車流順暢程度選擇,又選錯車道,僅能在路口進行變換車道的補救動作。 第三,最外側車道依然主匯入與匯出車流功能,其中包含了機車、小型車與大型車(公車) 。※若最外側車道僅有單一車道,只要輕微的交通事故發生(譬如:車禍或是拋錨),當事 者有處理意願,就會發生回堵至路口的情形。 從上述對此道路的運作方式可以發現,這種設計除容錯率低,同時也有著低運輸效率,雖 然禁行機車道依然不允許機車騎士使用,但這種道路用路人所受到困擾是全面性的,堅持 此設計下,唯一的解決方案是,將實體快慢車道的路口號誌再做一個區隔,但這方式會將 運輸效率極低的道路再大幅降低一個層次。 以上兩種汽機車分流架構,還沒有說明機車左轉的方式,以下介紹二段式左轉的始源與設 計原因。 -二段式左轉 因內側車道禁行機車,機車沒有權利進入內側車道直接左轉,若在中間車道直接左轉,這 侵犯了同向的直行車,因此騎乘機車在多車道路口有左轉需求,必須使用二段式左轉的方 式進入交叉視點之橫向道路。 此項設計並非基於安全,僅是內側車道禁行機車而機車騎士需要左轉的解套方案,而其中 構想,取自於日本,根據日本道路交通法第六節第三十四條第5項規定...。 雖然,那項設計是為了避免發生外側直接左轉而將左轉拆解成兩次直行,但台灣的地方交 通局往往很白目,以增加時相號誌的手段,規劃外側的機車左轉專用車道,這項設計除了 降低運輸效率之外,還造成用路人認知錯亂(左轉靠右)。 -完全實體分隔的機車專用道 這種實體分隔的機車專用道,通常會在外側沒有任何匯入匯出車流的情形下使用(譬如: 橋樑、高架),這回歸了車種分流的元素:封閉的路網。同時,大多數的機車專用道為單 一的車道,這也包含著車種分流的元素,行為上的純化,這是唯一真實的汽機車分流。 單一車道的固有缺陷仍然存在,但是個體運輸能量不高,同時每個個體用路方式由車主的 意志所掌控,必須如圖左方,禁行機車的道路空間般,至少兩個車道,才能避免一名慢速 機車駕駛就回堵整條路的狀況。 只要一名同車道機車騎士不當超車,而前車無法避免,不需要世紀大車禍,只要一則小小 的交通事故,整個機車專用道會發生完全回堵的情形,而機車專用道並沒有給予太多容錯 空間,迴轉半徑不足以讓其他機車騎士順利進行倒退,同時救援也會有所困難,包括警車 、救護車與道路救援車輛。 專屬車道的固有缺陷也依然存在,車道的閒置,無法有效率使用道路空間。若禁行機車道 車流非常順暢,而機慢車專用道擁擠,無法疏導車流,若禁行機車道有同樣狀況也無法使 用機慢車專用道疏導車流,因此,效率非常差。 而最令人詬病的問題在於,在大部份橋樑、快速道路,開車可以輕易縮短旅程時間,起始 與結束近乎直行,那麼騎機車必須順著機慢車專用道繞遠路,大幅降低了以機車作為交通 工具的運輸效率,這是讓人無法理解的設計。 以上三種汽機車分流的運作方式分析,可以了解到汽機車分流,需要更高的建設成本與更 寬廣的道路空間,又只能在封閉路段成功使用這項概念,即使在封閉路段成功做出了汽機 車分流,那只是證明汽機車分流在滿足特定條件下是可行的,無法說明汽機車分流為道路 交通系統這個國家基礎建設帶來什麼效益。因此,這個設計方案不被全世界其他任何一個 國家採用,一切正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5.30.18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05964660.A.281.html

09/21 11:40, , 1F
台灣人已經被智障分流觀念綁死了
09/21 11:40, 1F

09/21 11:49, , 2F
其實這也是我要提的,不要搞什麼禁行機車或是機車道,
09/21 11:49, 2F

09/21 11:49, , 3F
所有道路每個車都可以騎,並不是把機車分到另一道對機
09/21 11:49, 3F

09/21 11:50, , 4F
車族就是安全的
09/21 11:50, 4F

09/21 11:53, , 5F
只要說是為了交通安全,就可以編列無上限的工程預算
09/21 11:53, 5F

09/21 15:21, , 6F
台灣交通安全然到真的無解嗎 到底誰做是不會被說
09/21 15:21, 6F

09/21 16:18, , 7F
周老虎 出來打三寶喔
09/21 16:18, 7F
文章代碼(AID): #1Pmp9qA1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Pmp9qA1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