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亞洲矽谷之人事分贓

看板Gossiping作者 (我是vic)時間7年前 (2017/06/28 17:51), 7年前編輯推噓4(409)
留言13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9 (看更多)
※ 引述《allure1 (allure1)》之銘言: : 純回吳志中跟陳良基這兩位的"所謂爆料" : ※ 引述《taxuan ()》之銘言: : : 這篇文章有翁嘉盛的介紹,翁嘉盛為什麼能當亞洲矽谷的執行長, : : 就是認識台獨大老吳榮義 : : 兩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 : 翁嘉盛活躍於美國西岸,國內人脈不深,台灣企業對翁的認識也不多,不過, : 他在思科系統和惠普公司擔任軟體工程總監,在軟體工程和互聯網技術方面擁有 : 20多年的經驗,更是經驗豐富的天使投資人,帶領新創公司成功上市與合併、收購 : ,幫助創業家實現夢想。他已在全球投資了大約80家早期高科技公司。其中成功案 : 例包括Netscreen Technologies IPO 後來被Juniper Networks在2004年以40億美元 : 收購,以及Protego Networks 被Cisco Systems收購。 :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504000043-260202 : : 題外話,吳榮義的兒子吳志中是現任外交部政務次長 : 話不要只說一半,吳志中的學經歷 你自己都貼wiki了 : 他不只有一個好爸爸 :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吳志中 : : 至於抬轎的青年,可能只能去偷養樂多了,幫qq : : : 一就是-翁嘉盛,而陳良基正好去找翁嘉盛,翁嘉盛就刻意把陳良基安排坐在小英旁 : 這段怎麼了嗎? : 翁嘉盛想幫小英推薦科技人才,所以安排機會見面, : 不然要觀落陰選才嗎? 還是要去慈湖擲筊決定? : 陳良基幫小英寫了科技政策,所以後來當了科技部長,這叫做飛黃騰達? : 難道陳良基是去當司法院長嗎? 不要說別的啦,貼一篇之前遠見關於陳良基的專訪 鄉民自己去判斷他夠不夠格當科技部長 他不當部長應該會賺得比現在還快 政務官也不是什麼多好的差事 https://www.gvm.com.tw/Boardcontent_24190.html 新任台大副校長 陳良基 用生命做事的「技轉王」 為台大打造創業平台 作者:張德齡 │ 攝影:張智傑 出處:2013年10月號《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第328期 9月一個午後,台大思源樓的教室熱鬧非凡,這一天是「台大車庫」(NTU Garage)成果 展,經過半年努力,今年3月甄選出來的四個學生創業團隊,上台分享創意。包括從目前 最夯的共享經濟衍生出既環保又方便的Carpo共乘車、遠距教學的Tutor NTU、鎖定音樂專 業的線上和聲教學,以及饕客玩家最愛的電視美食。 「台大車庫」幕後推手,就是9月10日新上任的台大副校長陳良基。致詞時他感性地 說:「車庫是矽谷草根創業的基本精神,我覺得自己好像在創業一樣!」他在台大已陸續 創辦創新創業學程、台大創聯會、台大車庫等。 其實陳良基不只是台大電機系教授,他在產業界早已名聲顯赫。他在學界是著名的 「點子」多、「產值」最高的教授,並有「技轉王」的封號,光是個人研發成果技轉權利 金,就高達5000萬台幣。他是台灣第一個研究電腦輔助工具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的本土博士,也是國際上「數位視訊架構」的先驅,同時為少數本土博士榮獲美國IEEE 電機電子協會最高院士。 從國研院回台大 推創新創業 去年5月,陳良基才接受國科會主委朱敬一邀請,出任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而今年 6月新任的台大校長楊泮池,則希望他能夠回到台大。在接受《遠見》專訪時,陳良基提 到:「楊校長非常認同我推動創新創業的理念,他告訴我,台大更需要我。」 對於國研院,陳良基有許多新想法。過去一年,他花很多心力建立機制與跨領域整 合。他將國研院、教授與產業做了有趣比喻:大學教授就像是名廚,產業好比顧客,廚師 端出來的菜就是人才,而國研院的角色就像廚房的設備,提供好的廚具與先進設備,廚師 才能煮出美味佳餚。不過他認為,舊式中央廚房已經不可行,應該提供像鐵板燒模式,才 能拉近客戶與廚師的距離。決定回台大後,對於國研院,他有很多不捨,「很多同事,都 是幕後無名英雄,默默地完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 過去一年多,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這群幕後英雄,陳良基要求主管親上廣播電台,訓 練這批科技人將高深的技術化為簡單的故事,例如奈米中心自行研發全球第一超微電晶體 、台灣第一個自製衛星福衛五號、測速全球之冠的國震中心、第一隻無菌實驗鼠對於台灣 生技的重要影響等。 在國研院一年四個月的日子,陳良基一共寫給員工67封信,幾乎每週一信,為的是 溝通理念。從第一封的期許,直到最後一封的「勇敢創新」一張張手稿,都是他在夜深人 靜時撰寫的。 用生命做事 最牽掛青年學子 「他幾乎是用生命在做事,」國研院的綦振瀛副院長形容,共事一年,感受最深的 ,就是陳院長非常在意「人」,不只是高階主管,而是每個員工。不過,儘管對國研院不 捨,陳良基心中更牽掛的還是青年學子。「台灣的機會,還是在生生不息培育出來的年輕 人。」不難理解,為何他決定重返台大。 早在正式宣布副校長的前一週,陳良基一手打造的台大電機二館著名的「322實驗室 」,學生們早就預備好蛋糕與卡片,提早歡迎指導教授,並想給他「驚喜」。每週三,陳 良基都固定來這裡開會。當他步入教室的那一刻,隨即傳出學生們的歡呼聲,讓他嚇了一 跳。外表看起來挺嚴肅,但其實私底下平易近人,和學生們談笑風生。而愛好打羽毛球的 他,當天還和學生們討論組團參加校內比賽的事。「老師平常雖然忙,但還是會保留時間 ,和我們聊聊,關心我們的狀況,」一位學生說。 很多人說陳良基做事快,劍及履及,或許可以從他的辦公室效率看出端倪。每次打 電話到他的台大辦公室,電話總是響第一聲就被他的助理張雅絢接起來。「很多人也問過 我這件事(接電話那麼快),不過我就很自然接起來,」或許因為跟隨陳良基10年,早已 耳濡目染。 張雅絢形容他的老板自我要求高、對學生嚴格,而且「記憶力」超好,喜歡嘗試新 事物,甚至連訂便當也要創新,因此她常常得絞盡腦汁做變化。 最憂心國家產業發展停滯 近20年前剛進台大任教的呂學中,因為負責電機系50週年簡報,當時微軟剛推出新 產品,非常搶手,喜歡嘗試新科技的陳良基是系上第一個買的,「當時還全新的,他很大 方的借我。」「他在學術上與國際上的成就不用贅述,最令我佩服的,就是他憂國憂民的 情懷,」呂學中指出,不論在台上或私下,陳良基言談間都顯露著對國家後繼產業停滯的 憂心。因此他在電機系,鼓勵開設專利法的課,希望工程學生對智財專利有了解,而提出 「創意創業」學程,也希望提供年輕人發揮的舞台。 「他有句名言:『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永遠追求創意與創新,」國研院的綦振 瀛如此形容。也有校友指出:「陳良基不是台大畢業的,在台大有今天的地位,非常不容 易。」 陳良基來自雲林,從小便要幫忙務農,七個兄弟姐妹當中,他最會唸書,唯一進入 大學。他常說,因為小時候家庭環境不好,造就他對環境的敏感度,「肚子餓,變聰明, 」(台語諺語),他最大的感觸,就是每次在繳學費的前一晚,母親便要去鄰居家串門子,其實就是借錢。 從小他便觀察,大家都很努力的工作,但為何仍入不敷出?因此創造價值比努力更 重要。就算是農家,還是可以用創新創造價值。例如除了種稻米與花生,其他時節可以選 擇種植包括蘆筍、芝麻、西瓜等不同的農作物。差異化的學問也可以用在農夫上,例如沙 田、水田,適合種植的作物就不一樣。 他認為,同樣道理,用在台灣現今的科技業也一樣。早期台灣成功的模式是垂直分 工,各個廠家將自己那塊做好就好,台灣的廠商很厲害,CP值可以做到全球最高,但產值 不斷提升的結果,卻是利潤不斷降低。「以種田來比喻,就是我比去年更努力,但收成卻 只有一半,這樣是不對的,」陳良基指出,直到現在,台灣垂直分工的心態還是沒有太大 的改變,但世界在變,台灣再不改變就不行了。 鼓勵學生「做不一樣的事」 改變就要從教育年輕學子開始。除了鼓勵他們創新,對於學生要求嚴格,眾所皆知 ,也因此,業界特別愛用他實驗室出來的學生,甚至有「聯發科先修班」的封號。即使如 此,陳良基並不希望學生畢業一定要進大公司,而是鼓勵他們「做不一樣的事」。 在智利礦災中聲名大噪,全球前三大網路攝影監控廠商晶睿電子,創辦人兼董事長 陳文昌就是陳良基學生,當年他的創業團隊,陸陸續續10多位都來自陳良基的實驗室。低 調的陳文昌,平常不接受媒體採訪,但這次聊的是他尊敬的老師,他才受訪。 「我和老師都是農家背景,有很多相同特質,因此很聊得來,」一開口,陳文昌便 這麼說,他說當年念完博士已經37歲,面對回去電信局的研究工作和創業的抉擇,老師鼓 勵他,「既然想創業,就先去業界闖闖。」2000年陳文昌創辦晶睿電子,一開始篳路藍縷 ,並不順利,但是陳良基一路「情義相挺」。「每次老師遇到我,都會問有什麼困難需要 幫忙?」 陳文昌回憶,最讓他感動的,是陳良基還將自己幾十萬的積蓄投資進去。不過這位學生沒 讓老師失望。晶睿在2006年上櫃,股價曾經衝上200多元,現在也有150元上下,儘管陳老 師在意的並非股價,「至少到去年為止,老師都沒有賣掉手上的股票,」陳文昌說。 現在陳文昌已是成功創業家,三年前,他再度進入校園念台大EMBA,原因也是陳老 師不斷嘮叨。原來晶睿上櫃後,陳良基就希望他接受完整的管理訓練,每次見面就念一遍 ,一念好幾年。「要不是老師,我也不會50歲還去念書,」陳文昌笑著說。 勇於嘗試 選擇半導體雷射 陳良基桃李滿天下,而他最尊敬的老師,也是口中的「貴人」與「伯樂」,則是在 成大電機系的指導教授、前交大校長張俊彥,當年留他下來念博士。 從學士到博士,陳良基都在成大電機系。不過,念研究所確實是一個「偶然」。大 學時代他拿到聲寶的「建教獎學金」,畢業後可以馬上工作。不過,某天中午,他在校園 餐廳排隊等著打菜,無意間聽到研究所學長們熱烈討論研究的題目,他覺得實在太有趣了 ,燃起研究的熱情,讓他決定念研究所。 喜歡創新、勇於嘗試的陳良基,常常挑戰「最難的事」,即使冒很大風險,研究所 時就可看出端倪。他回想,「當時研究半導體元件的人很多,我想做些不一樣的,於是選 擇半導體雷射。」 但是,雷射分子是有毒金屬,作實驗時可能釋放有毒物質。國外實驗室有良好保護 措施,但當年成大實驗室卻還是土法煉鋼。「當時我做實驗時,其他同學都跑光光,」陳 良基是唯一研究該專題的學生。為了保護自己,特別在實驗室養金絲雀,因為鳥對空氣非 常敏感,結果那隻可憐的鳥,竟然一個禮拜就死了。 不過,即使面對危險,他還是不願放棄。大量閱讀資料文獻,他終於找到方法,如 果將爐子的氣壓變低,外面的空氣便可以進去,裡面的毒氣卻不會出來,最後這個發現, 成為全世界第一個被提出的「伏壓」方法。 由於表現優異被張俊彥留下來,但他因為修了黃炎松在台大的課,當時他從矽谷回 來,首創電腦繪圖輔助工具CAD技術,陳良基深感興趣,「很少人博士論文換題目的,」 後來他成為該領域第一個本土博士。 有責任打造舞台給年輕人 這中間還有段插曲,其實陳良基在念博士時,就有創業機會。當年黃炎松曾力邀陳 良基到矽谷創業,當時他的新創公司ECAD,是現在Cadence(益華電腦)的前身,曾是該 產業龍頭,也是矽谷百大科技企業,去年全球有5000多名員工。 當年一起跟隨黃炎松創業的幾個學弟妹,後來又創辦思源科技(SpringSoft),去 年這家公司以約122億台幣的高價賣給新思科技(Synopsys)。陳良基當年曾有意跟著一 起去創業,不過他自認經驗不足,沒有把握,錯失良機,「有點後悔,所以我後來推創新 創業很急,因為人生難得有這種機會,或許一生就這麼一次!」 數月前,他特別去矽谷,和當地著名的育成加速中心Plug & Ply簽約,希望與矽谷 多交流。離開國研院前,他還在爭取國科會一樓的空辦公室,日後可作為台灣年輕創業的 育成加速中心。其實在台灣校園推廣創新創業,並不容易。為了建立台大車庫,光是場地 便協調很久。為了找尋好業師,他半開玩笑地說,「我帶著學生們跑去一一磕頭」。 甘願如此辛苦是因為年輕時,他這一代享受台灣科技起飛的好處,是當年前輩潘文 淵、李國鼎營造的機會,因此他認為有責任營造舞台給現在的年輕人。陳良基更期許,靠 著推動創新創業平台,最優秀的台大學生,未來走出校門時,應該創造工作,不是去找一 份工作(create a job, not take a job)。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0.69.138.11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98643480.A.9CF.html ※ 編輯: vic2211 (210.69.138.118), 06/28/2017 17:51:41

06/28 17:52, , 1F
台獨份子的創辦的 亞洲.矽谷 會成功嗎? 我猜會很慘~
06/28 17:52, 1F

06/28 17:58, , 2F
陳良基有沒有資格,這些大老有沒有資格,都不是隨便一
06/28 17:58, 2F

06/28 17:58, , 3F
個鄉民一篇文章可以決定的
06/28 17:58, 3F

06/28 17:59, , 4F
當然對某些人來說,顏色錯了就是錯了...
06/28 17:59, 4F

06/28 18:00, , 5F
亞洲矽谷真正的問題不在這些大老夠不夠格,拜託要討論
06/28 18:00, 5F

06/28 18:00, , 6F
拿一些有料的觀點出來
06/28 18:00, 6F

06/28 18:01, , 7F
台獨份子未來必然失敗 不信來賭
06/28 18:01, 7F

06/28 18:01, , 8F
看來這個人 很有搞頭
06/28 18:01, 8F

06/28 18:01, , 9F
應該會成功
06/28 18:01, 9F

06/28 18:02, , 10F
台獨大老吳+翁+亞洲.矽谷=死路 信不信呢? 我很有保握
06/28 18:02, 10F

06/29 18:08, , 11F
生技新藥股,大批資金丟到水裡都敢投了,這個小意思
06/29 18:08, 11F

06/29 18:09, , 12F
這種寫手寫的文章,隨便直銷的leader要人寫都可寫一
06/29 18:09, 12F

06/30 17:07, , 13F
樓上的,事實是可供查證的,隨便說是寫手文章你有沒有品啊
06/30 17:07, 13F
文章代碼(AID): #1PKtmOdF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PKtmOdF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