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害怕死亡是不符合邏輯的,但是害怕死亡..消失

看板Gossiping作者時間7年前 (2016/07/23 01:12), 編輯推噓5(504)
留言9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15 (看更多)
※ 引述《Kare112233 (天下皆有鋼筆)》之銘言: : ※ 引述《rockpen (rockpen)》之銘言: : :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 : "害怕死亡是不符合邏輯的,但是害怕死亡卻又是我們能活下去的原因。" : : 前半句是因為人都會死,死亡是必然的,所以害怕死亡不符合邏輯 : : ,遲早都得死,無需為了怕死多做什麼。 : : 後半句是因為,害怕死亡所以我們才會努力健康活著。(運動,保養身體...etc) : : 感覺似是而非,但是又不知道哪裡有問題。有掛嗎? 或是哲學系神人 : : 可以出來解釋一下。 : 其實 我們非常的怕死 : 沒錯 害怕死亡是不合邏輯的 : 但是我還是會害怕 : 會害怕是正常 但是不符合邏輯 : 但是與其說我們害怕死亡, 不如說其實我們是害怕消失 : 我們時常會認為自己是一種高能全能的生物 : 所以我們不願意接受我們死亡後的畫面 : 試想你自己死後會是甚麼樣的畫面? : 你無法, 就算你所想到的是 你躺在棺材裡睡覺的畫面, 你也是把此假定在你還有認知上 : 但是其實這些不是重點 : 重點是我們如何拒絕自己死亡的這個事實? : 就是傳承 : 我們會根據我們對自己的期望來扶養我們的後代 : 為的就是希望我們的後代來延續我們的一部分 : 為的就是希望我們的後代來延續我們的一部分 : 或是嘗試當英雄讓我們的名字可以被記載 : 或是在捐錢時, 要求我們的名字被特別提出 : 好達到所謂的"immortal" : 也就是心理學所稱的 "象徵性永生" (symbolic immortality) : 而很有趣的, : 複雜的認知功能 雖然讓我們知道自己一定會死 卻也同樣讓我們透過傳承來"逃避" 死亡 : 有些研究發現, 讓受試者暴露在充滿與死亡相關的訊息下 : 會使的受試者比平常更加的有防備姓 : 但是這卻帶來另外一個問題 : 如果我們害怕死亡 為什麼人卻不會 去做自己隨處想做的事情? (或甚至犯法行為) : 許多心理學家猜想 : 我們之所以能控制抑制住自己對死亡的恐懼 有兩個元素在 : 其一 : 我們深信我們所在的世界有著一致跟穩定的社會性世界觀 : 其二 : 我們深信自己被這個世界觀重視 : 如果你把上訴兩個合併 你會發現 這讓你把自己看成是所屬在更大的一個體系下 : 我們的社會體系下 所以我們極度的想在這社會體系下留名 : so that we don't go all out and do whatever the fuck shit we do : 而這些最後都帶到一個觀點 : 自尊 : 這也同時是你會獲得最真實的獎勵, 自尊 : 一種給你"我正在做對的事, 所以其實我值得尊重"的印象而萌生的自尊 : 而受人尊重,尊敬 也正是你會被記得的方法 : 所以實際上 自尊 與 象徵性永生 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 所以實際上 自尊 與 象徵性永生 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 在1970年代時 : 心理學家Robert Jay Lifton : 發表了論文關於人類是如何製造"象徵性永生" : 有五大點 但是最重要的 只有其中兩點 : 其一 : 生物社會論 (biosocial) : 其二 : 創意創新 (creative) : 生物社會論就是前面提到的 在孩子身上加諸自己希望的自己 : 創意創新就是所有的藝術, 不管音樂,建築,詩歌,科學研究,神學 : 針對第二點 為什麼呢? 因為我如果在這些地方有其地位 : 那就再也無人能否認我曾經的存在 而我也真正的"永生了" : 這裡我也要把話題帶回主軸了 : 到底, 害怕死亡符不符合邏輯呢? : 害怕死亡到底是一種不理性的思考還是一種人類所選擇的觀念來幫他們面對死亡呢? : 我不知道 因為 兩者都看似合理 而也因為這樣 就沒有真正的答案 : 因為如果你說他不理性, 是沒錯 因為你最終會死 你也認知到你會死 那為什麼人們會 : 選擇把精力耗費在 所謂的"象徵性永生"呢 : 但是如果你的意見持後者 那, 既然你的認知上都知道你的死亡不可避免 為什麼 : 還需要一個調和器來減緩你的不安? : 我個人偏向前者 因為正是我們的不理性 所以我們拚了命致力於 做好事 做善事 做對的事 : 來延續自己的故事 社會也才延續下去 也正是因為這個不理性 我們的生活才有意義 開心 : 哲學家 Shaun Nicholas 這麼說 : " 我可以大致上的了解在某一個時間點上我將不復存在 : " 我可以大致上的了解在某一個時間點上我將不復存在 : 但是 當我嘗試去想像我不存在這個畫面 : 我的視線又被我自己給蒙蔽了 " : 而另外一個有趣的問題點則是 : " 我們相信往生後的世界因為我們無法模擬"沒有思緒"這個概念 : 但是我們卻可以在大致上概念化"沒有思緒" : 所以如果我們知道我們死後就不會再思考或是感受情緒 : 那為什麼我們這麼在意我們無法用我們的想像力去模擬呢? : 最後 我要說的是 象徵性永生的 壞處 : Eric David Harris and Dylan Bennet Klebold : 在1999年 進入他們就讀的 哥倫布高中槍擊13個人 : 並且吞彈自盡 : 而他們在做這件事情之前 : 曾經討論過每一個細節 : 甚至, 他們會如何被記得,會如何的有粉絲去模仿(很遺憾的是.有.見2007 Seung Hui Cho) : 更甚至他們曾經討論過 會有哪個導演想拍這部片 : 當然 他們把這件事看成一個 "象徵性的永生" : 但是這卻是這世界不樂見的 象徵性永生 : 我只希望這兩人的靈魂 會隨著時間而遺忘 而不是激勵更多人 : 以上 身為鍵盤心理系學生,我認為這個問題跟心理學蠻有關係的 - 其實這句話更簡單一點的解釋是: (1)人類對死亡的害怕是非理性的,因此是無邏輯的、毫無來由的 (2)因為人類對死亡有種非理性的害怕,所以人類普遍不會去追求死亡,而是努力生存 - 至於K大回答的部份,我認為可以從存在主義的思考脈絡來談啦, 這也可以說明前面的解釋 - 存在主義認為,人沒有任何根本客觀的存在意義。 而存在主義心理學家就根據這樣的事實, 進一步描述人作為一種習於為任何事情都尋找意義的生物, 一旦試圖追尋自己根本不存在的存在意義便會感受到很深的焦慮, 這就是所謂的存在焦慮。 例如說你是否有在夜深人靜時突然感到人生的無意義感, 沈浸在「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自己的存在有任何意義嗎?」的疑問中並感到深深的焦慮, 其實那就是存在主義心理學家所稱的存在焦慮。 簡言之,這樣的焦慮是非常強大的, 它迫使人們繼續尋找甚至創造自己的存在意義。 例如K大描述的,這些人就是藉由追尋這樣的象徵性永生, 說服自己的存在是有某種意義的, 以減低他們的存在焦慮。 以上。 - 對存在主義心理學家有興趣的話請搜尋: Rollo May, Victor E. Frank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6.75.18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69207553.A.E76.html

07/23 01:14, , 1F
凌晨一點耶 大哥 來點廢文 好噗好
07/23 01:14, 1F

07/23 01:14, , 2F
本能吧 沒有怕死本能的物種三代就絕種了
07/23 01:14, 2F

07/23 01:15, , 3F
連植物都會力求生存了
07/23 01:15, 3F

07/23 01:16, , 4F
我可以保證自私與盲從會創造虛無
07/23 01:16, 4F

07/23 01:17, , 5F
執政下違背人性 必治絲益棼
07/23 01:17, 5F

07/23 01:17, , 6F
觀察時事要會看
07/23 01:17, 6F

07/23 01:34, , 7F
我常想,為什麼有人喜歡在八卦上面討論學術呢
07/23 01:34, 7F

07/23 01:41, , 8F
我突然覺得好沉重
07/23 01:41, 8F

07/23 03:03, , 9F
從Frued的生死趨力也是個有趣的切入點
07/23 03:03, 9F
文章代碼(AID): #1NabG1vs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5 之 15 篇):
文章代碼(AID): #1NabG1vs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