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桃園縣有可能過半縣轄市

看板Geography作者 (我的男女朋友)時間11年前 (2012/10/23 17:47), 編輯推噓15(15018)
留言33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我倒覺得很奇怪... : 台灣一堆民意代表或首長都拚命吹自己縣治的人口數足夠升格 : 但是我記得人口應該是升格的"最低門檻"吧? : 我記得以前是學過: : 當一都市其政治、經濟、文化或其它因素足以影響一省或一地區,得設省轄市 : 直轄市也是~當足以影響一國,則設直轄市 : 所以一個縣的縣治所在設市我是沒什麼意見 : 畢竟該縣轄市在全縣而言的確是政治中心(通常也是經濟、文化中心) : (當然嘉義那個就太誇張了...) 第 4 條(地方制度法) 人口聚居達一百二十五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 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 縣人口聚居達二百萬人以上,未改制為直轄市前,於第三十四條、第五十 四條、第五十五條、第六十二條、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七條及其他法律關 於直轄市之規定,準用之。 人口聚居達五十萬人以上未滿一百二十五萬人,且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 地位重要之地區,得設市。 人口聚居達十五萬人以上未滿五十萬人,且工商發達、自治財源充裕、交 通便利及公共設施完全之地區,得設縣轄市。 本法施行前已設之直轄市、市及縣轄市,得不適用第一項、第三項及第四 項之規定。 省.直轄市在升格條件上的政治、經濟、文化是講有特殊需要或重要地區 有特殊需要或重要不代表非要足以影響一地區或一國 縣轄市則一直都是人口數達到申請後即升格,所以工商發達、自治財源充裕、 交便利及公共設施完全之地區這條件...的確本來就是寫好看用。 縣治設市我跟原po持反對意見,人口是地方最直接的資源需求標準依據。 縣治所在地??縣治升格縣轄市在當年不過是圖一個名號好看罷了.... 現在我的看法,把鄉鎮市區層級全部統一改成"區"比較一勞永逸。 直接縣轄市:宜蘭市/花蓮市 人口滿10萬:台東市/板橋市/三重市/中壢市/桃園市/鳳山市/豐原市 縣治所在地:竹北市/苗栗市/南投市/斗六市/新營市/馬公市/太保市/朴子市 人口滿15萬:永和市/中和市/新莊市/新店市/平鎮市/永康市/土城市/大里市/八德市/ 太平市/蘆洲市/汐止市/樹林市/楊梅市 綠色:依「台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 紅色:依「地方制度法」 : 可是台灣越改越離譜.... : 我真不曉得桃園(舉例,沒有針對)併一併 : 雖然說人很多,但也是只有達到人口門檻而已 : 我不曉得有什麼資格升格 ************** 1,人口:人口達125萬以上。桃園縣目前200多萬。 2,政治:目前全台灣除了台北以外,其它地方都沒有什麼政治重要性可言。 這個條件肇因於當年中華民國還是在秋海棠國土時,"省會/首都"可因為 這一個政治條件而被考慮升格直轄市。ex.廣州/西安/瀋陽這3座城市當 年就是省會兼直轄市。南京是當時的首都兼直轄市。 3,經濟:民國100年度全國各縣市賦稅收入 http://0rz.tw/6GFTC (1)台北市 約6582億(37.3%) (6)雲林縣 約641億(3.6%) (2)新北市 約1687億( 9.6%) (7)新竹市 約571億(3.2%) (3)桃園縣 約1682億( 9.5%) (8)台南市 約567億(3.2%) (4)高雄市 約1591億( 9.0%) (9)基隆市 約503億(2.9%) (5)台中市 約1138億( 6.4%) ps.新竹縣市約941億(5.3%) 4,文化:這一條現在觀之最是莫名其妙,如果在文化上有特殊需要應該是文化部 要去加強轄內的資源保護或發展觀光等,跟升不升格直轄市實在沒有太大關係。 : 如果真要這樣改~那就直接設一個台灣市就好了.... : 反觀 照老美那種大陸型國家來看,整個台灣西半部的確也可以算一個都會帶。 --

10/23 20:44, , 1F
整合成台西特級市好了(咦XD)
10/23 20:44, 1F

10/25 00:54, , 2F
豐原是因人口滿10萬升格的...
10/25 00:54, 2F

10/25 02:50, , 3F
豐原民國六十五年才改制市的,看過一些碑文是刻豐原鎮
10/25 02:50, 3F

10/25 09:14, , 4F
還是太保/朴子最瞎...
10/25 09:14, 4F

10/25 22:49, , 5F
我家舊門牌就是寫豐原鎮~~
10/25 22:49, 5F

10/26 20:03, , 6F
我家也是,戶籍謄本上面也有xd
10/26 20:03, 6F

10/26 20:12, , 7F
我認為就區域中心來看朴子不瞎,太保...
10/26 20:12, 7F

10/26 21:23, , 8F
竹縣市跟嘉縣市各該合併,竹市跟嘉市恢復以前當該縣縣治
10/26 21:23, 8F

10/26 22:43, , 9F
竹市之前合併搞得整個建設慘兮兮...
10/26 22:43, 9F
地方建設好壞是看主政者的政策,基隆市長年的省轄市獨善其身也沒有因此建設的更好 新竹縣市跟嘉義縣市在生活圈/行政管理/建設上既然都是同一區域,各自合併後人口也 都不到百萬人,現行分家只是造成某些資源浪費與各自為政...

10/26 23:47, , 10F
新竹後來的建設也是因為竹科+高鐵 第2次分家也沒帶來建設
10/26 23:47, 10F

10/28 00:31, , 11F
基隆還是併入新北比較好 這樣新北市可以以基隆做為新北東半
10/28 00:31, 11F

10/28 00:32, , 12F
部的第二行政中心
10/28 00:32, 12F

10/28 07:15, , 13F
竹市跟嘉市不會想變縣轄市的...別只用台北觀點看全國
10/28 07:15, 13F
地方制度改制也不是"地方想or不想"的問題... 1950年8月嘉義(省轄)市拆成4鎮2鄉,同年11月,4鎮合併為嘉義(縣轄)市。 1951年12月,新竹市、彰化市、屏東市三個省轄市改制為縣轄市。香山區改制為香山鄉。

10/28 08:23, , 14F
歷史上竹.嘉兩市早就有因為合併而改制為縣轄市的"先例可循"
10/28 08:23, 14F

10/28 20:48, , 15F
現在內政部都說新北要併基隆必須議會通過了 你現在用行政
10/28 20:48, 15F

10/28 20:49, , 16F
命令要求竹嘉降級為縣轄市 你覺得那些議員會給過嗎?
10/28 20:49, 16F

10/28 20:51, , 17F
抱歉筆誤 我是說 內政部現已宣示行政區劃變更是由下而上
10/28 20:51, 17F

10/28 20:53, , 18F
那麼就只能從縣市議會下手 所以當然有"想不想"的問題
10/28 20:53, 18F

10/28 20:54, , 19F
你說的歷史事件我知道啊 但當時的政治環境跟現在不能相比
10/28 20:54, 19F

10/29 01:14, , 20F
我反而覺得應該新北東部併給基隆才是...
10/29 01:14, 20F

10/29 11:30, , 21F
把嘉義市再拆回四鎮(區)應該會粉刺激 然後縣市合併為嘉義市
10/29 11:30, 21F

10/29 11:31, , 22F
就解決了嘉義市不想降為縣轄市的囧境
10/29 11:31, 22F

10/30 01:35, , 23F
地方制度變更還是中央的權利 內政部那不過是講講場面話罷
10/30 01:35, 23F

10/30 01:35, , 24F
新北市東部表示:我幹嘛併入沒有未來性的基隆..
10/30 01:35, 24F

10/30 06:14, , 25F
行政區劃變更由下而上真的很可笑ex.恆春鎮表示:加入台北市
10/30 06:14, 25F

10/30 07:46, , 26F
樓上建議你去看看R大四年前這篇,還有下面的延伸閱讀
10/30 07:46, 26F


10/30 23:35, , 28F
樓上 R大的文章不能解決f9大所舉例的盲點~
10/30 23:35, 28F

10/31 05:23, , 29F
由下而上只是反應民眾對眼前利益的決定,未必是長遠久安決定
10/31 05:23, 29F

10/31 05:26, , 30F
很多東西還是該專家政治,訴諸民意有時看似民主實則缺乏理性
10/31 05:26, 30F

10/31 08:07, , 31F
不是很同意連結講的"當地人比較清楚行政區如何改善"這論點
10/31 08:07, 31F

10/31 18:40, , 32F
如果竹嘉縣市合併後仍是省轄市 會比合併成縣更好
10/31 18:40, 32F

10/31 19:07, , 33F
北北基合併 竹.嘉縣市合併 零省轄市 剛好呼應凍省
10/31 19:07, 33F
※ 編輯: mybfgf 來自: 220.136.136.165 (10/31 19:46)
文章代碼(AID): #1GXcV3gy (Geography)
文章代碼(AID): #1GXcV3gy (Ge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