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S&P指數 V.S. 主動型基金(SPIVA)

看板Fund作者 (豆腐)時間10年前 (2013/10/04 22:49),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大家進市場, 除了要賺錢, 更不要忘了你是不是繳了過多的入場費, 拿到比指數先生還糟的報酬. 在投資的世界, 花的越多, 得到的越少, 花的越少, 卻反而得到越多. 一個簡單的數學式子可以說明一切: 投資人的淨報酬 = 獲利 - 投資成本 獲利取決於市場先生, 假如是透過主動型基金, 那麼還要取決於經理人的選股能力, 假如是透過指數型基金, 投資人可以拿到的是貼近市場的報酬, 因此投資人完全可以掌握的, 唯有投資成本. 大家可以在http://goo.gl/r02lUx 頁面頂試算一下. 長條圖左下的拉條是年總開支比率, 右下的拉條是假定的年化報酬率. 長條圖假定在期初投入10k美金, 由左至右分別是1, 5 , 10, 25, 50年後的報酬, 長條圖本身白色的部分是被費用吃掉的報酬, 暗灰色的部分是費用後投資人實得的報酬. 各位可以再看看同一頁面中間紅黃相間的長條圖 (見Lower costs can support higher returns. Average annual returns over the ten years through 2012) 一直到2012的十年間, 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股票基金或債券基金, 前25%總支出比最低的基金績效, 總是擊敗前25%總支出比最高的基金. 是的, 投資不是為了擊敗大盤, 擊敗指數. 但是我們接著看, 2012年股票型基金平均總支出比, 主動型為0.92%約是指數型的7倍, 債券型基金的主動型為0.65%約是指數型的5倍. (見http://www.icifactbook.org/fb_ch5.html figure5.6) 當主動型的經理人收取5倍7倍的費用, 試問, 投資人要求比指數高一點的績效很過分嗎? 不論相對績效, 基金有賺就好的想法, 大概就像... 你花錢點了一個大麥克, 結果送來的沒有夾牛肉, 你便對自己說: 哎呀, 不管怎樣我還是拿到漢堡了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4.221.249

10/04 23:11, , 1F
哈...又要戰主被動,還是先打住了。我承認ETF比八成的基金好
10/04 23:11, 1F

10/04 23:11, , 2F
但在某些策略上,我選擇搭配基金,絕大數還是ETF本身
10/04 23:11, 2F
文章代碼(AID): #1IJjLT90 (Fun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IJjLT90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