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貝萊德世礦該不該繼續扣款

看板Fund作者 (cder)時間11年前 (2013/07/13 11:13),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8 (看更多)
※ 引述《dasein79 (白蓮教教主)》之銘言: : ※ 引述《ntoufatman (胖俠)》之銘言: : : 我對於反指標、蝦咪恐懼貪婪的都覺得是無稽之談。 : : 從以前黃金跌破多少、世礦跌破多少就OOXX的,看久了真的覺得... : : 我不否認任何大跌段進場搶股票是對的,但問題還是在股票能不能回得去。 : : 能搶到底部很厲害,但能從底部抱上去+10% +20% +30%的更厲害。 : : 過去的我也一直限在一種迷思了,就是跌深的很值得買,便宜為什麼不買? : : 而且以前他漲很高呢,以後只要漲回去我就可以賺到這些%數了~ : : 但真正的問題在於,"他漲得回去嗎?他要花多久回去?" : 這一段話實在說得太棒了! 這篇文章也實在是寫的太棒了, 沒啥特別大的討論空間, 只能插進去給點附註而已 有人幫忙討論,我想教主也會開心點吧XD : 投資標的的價格呈現波動狀態,是市場在那個時間框架下,由供需、投資、籌碼 : 與投機等等一大堆變因造成的,而不是說:投資標的的價格有某種「自然」且「 : 必然」會波動的特質。在拉大時間框架的時候,短期的波動會變得不明顯,而價 : 格會呈現一個長期的價格走勢來,這個相對平滑的長期走勢會「暗示」該投資標 : 的似乎有某種「趨勢」或「模式」,誤導投資人以該趨勢為基礎,然後用+/- x% : 的方式去推算短期的變化。 : 事實上,唯一真實的數據,只有每一個片段的價格,而放大時間框架之後所呈現 : 的波浪狀,以及歸納出來的各種「規則」,都是人腦推論所得的結果,越是長線 : ,推論的比重越大。技術分析者可以透過這些規則去「推論」接下來的走勢,但 : 這些「規則」本身卻不是主要決定該投資標的價格變化的變因(當然會有自證預 : 言的效應),所以,一個投資標的不會因為跌了50%,就比跌了30% 較便宜,會 : 有這種錯覺,那是因為投資人被自己「推論」出來的趨勢 +/- 0% 欺騙了。 : 簡單講,每一天交易中的每一秒,該投資標的的價格都是「全新的開始」,它會 : 上漲或下跌,依然受到當下的供需、投資、投機等等的影響,那個想像中的彈簧 : 是根本不存在的。 沒錯! 市場上是不存在彈簧的,有的只是人心。 所以投資要成功, 就是不管市場先生每天的吵雜, 專注在基本面持續買進的固著型投資者。 或者綜合各大新聞/時事/政論/法規/生活型態等各式各樣的資訊, 配合市場的情緒,用自己的腦袋推想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 逢低買進有機會的類股投機者。(我是這類型) 順帶一提,我不太買高漲類股, 因為很難判斷到底有多少利多已反應在裡面了, 買波段跌深的類股,至少可確信已反應了大量利空。 又或者,貼著市場脈動的趨勢型證券玩家, 又稱為短線技術分析交易者。 這三個最為典型的成功交易者, "沒有一個"是預設市場的彈簧機制而下去交易。 : 就像科學哲學(研究「科學」為什麼是、以及如何是「科學」的哲學)帕波爾的 : 否證論,每個已知的科學定律都只是一種假說,一旦某一天發生了新的現象,無 : 法由該科學定律來解釋時,我們不能去否定那個現象,我們只能去否定那個定律 : ,看看是要修改,或是修正。 金融市場的最大特點, 就是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的根基就是人心。 你發現了何種賺錢的現象, 一堆人湧進。 其現象即歸零 古代的技術分析是可以做長線的, 因為當時懂的人還不太多, 到了現代,長線純技術分析則接近失效(用的人太多) 所以有兩個解決方案: 1.聘請一大堆的數學博士, 在現象出現初期就用來交易直到接近失效, 再繼續嘗試發現新的現象。 (Pimco是這個做法) 2.不要去甩這個現象, 對於沒有資源的一般投資人來說, 這是一個比較理性的選擇。 : 舉例來說:自從人類發現了萬有引力,直到今天數百年,每顆蘋果都是掉下來的 : ,但萬一有一顆蘋果在眾目睽睽之下,不是往下掉,反而向天空飛去,而調查所 : 得,當時所有狀況都無異常。我們不能說:幹!恁伯看過幾兆顆蘋果都往下掉, : 獨獨你這一顆蘋果不成猴,為什麼不按照萬有引力的規定向下掉!恰恰相反的, : 我們只好去研究,到底定律上哪裡出了問題,或者有哪些特殊變因沒看到(科學 : 的進步往往就在這時候產生)。 : 在觀察大量事物時,無法如此精確,必須引進統計學,就會有偏誤的問題。但是 : 一樣的原則還是存在的--我們不能拿人類推論的結果,去「規範」投資標的的 : 行為。市場永遠是對的。某基金跌了30%,反應的是各種變因的總合影響,而不 : 是它得遵守波浪理論或任何技術分析。 而它跌了30%之後,它還是得繼續反應各 : 種變因的總合影響,依舊沒有「義務」遵守任何人為推論。 http://www.bespokeinvest.com/thinkbig/2013/3/11/historical-sp-500-sector-weightings.html 如果有ㄧ定的事情的話, 為何連更大指標的 S&P sector, 都不會有回復以前平衡的狀況。 : 在股票上有句話:見關不是關,見底不是底。就是例證:市場最大,根本無視於 : 人腦歸納的支撐與壓力。偏偏很好笑的,正因為人們或多或少會相信這些推論, : 因而產生的行為本身又會形成影響因子,另外一些人也會跟你一樣,去做上面的 : 推論,第二度變成影響因子,所以都必須連同籌碼面與基本面一起考慮進去。 : (第三度的推論倒不必了,因為會收斂在第二度推論) : 沒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80.150

07/13 12:41, , 1F
個人覺得類股投機和趨勢型操作是可以混著做的。
07/13 12:41, 1F
文章代碼(AID): #1HuCNf02 (Fun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HuCNf02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