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基金真的不如股票嗎

看板Fund作者 (閑談莫論國事)時間15年前 (2009/01/10 12:10), 編輯推噓4(404)
留言8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26 (看更多)
※ 引述《leo700226 (一整個空虛)》之銘言: : ※ 引述《darthv (閑談莫論國事)》之銘言: : : 巴菲特成立波坡蝦,並且"幫他自己賺到第一桶金"在基金界並不算驚人成就, : : 長久以來的優良成績才是! 雖然他還在世,但我已經認可他並不是生存者效應 : : 下的"擲銅板高手" : 巴非特的第一桶金是來自本身持股,並非持有本身公司的基金的受益憑證 : 你用時間價值的觀念去評斷基金經理人,當一個基金經理人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證明自己的 : 策略,並非代表該策略是錯誤的。 我不願意用巴菲特來作為基金經理人的代表,因為大多數從業者跟他的作法差很多。 巴式愛賺錢,也在自己操盤的過程中學到怎麼賺錢。他買公司股票常常買下足以當 董監事的比例,然後參與公司治理,有點像基金界的彼得。杜拉克。 在心理特質上他跟托斯蘭卡多尼一樣愛錢卻又能忍耐等待出手時機。而且他自己的 錢也在自己設立的基金裡面,這跟大多數經理人用你的錢玩吃角子老虎不同。 大多數的基金金童們名校畢業後(這是指美國,台灣甚至不一定要台大),在金融界 熬幾年有機會上位,中間的過程並非是個學習投資的過程,比較像是怎麼在公司 中熬出頭。 : 引言,同意,無異議 : : 回頭來說,基金經理人能否做到"長線投資"+"堅定投資"。 我認為就主觀的能力跟客觀 : : 的制度都不行。 : 對台灣的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人→同意 : 對海外的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人→有待商榷 有些海外基金能維持一貫的操作方式(績效要看市場了,像美林世礦即使知道 市場不好,也只能減持無法避免虧損),有些甚至能維持一貫的績效。 我們看到的是長久的冠軍,但是加計上那些掛掉看不到的,優良的占少數。 我認為經理人跟基金之間的關係必須是長久的,才足以驗證其眼光是否超凡, 經理人自身的財產要跟基金規模連動,而且是可回朔的(2007賺30%, 2008賠20%, 那要把2007的獎金按比例收回)。波波夏虧錢巴菲特也跟著身家縮水,為了自身財產 跟榮譽相信老巴會拼命。 像現在台股這樣經理人績效不好就換一家,大風吹換換位置做,一家公司三年換五個 總經理你敢投資嗎? 可是台股基金兩年換三個經理人的大家敢買呢 XD 你說他們已經在買股票了? 他們每天不是買(跟賣)還能做甚麼? (笑) 我必須訂下我的比較基礎。 股票型基金可以跟自己買股票,或是買ETF來比較。 我認為自己買股票,只要不是聽投顧建議的,勝率比買基金高。因為基金跟投顧 總是在成交量破千億的時候大打廣告, 而投資人亦顯有在成交量<500億的時候 勇敢進入的。 你吃飯的時候會聽從服務生的建議點菜嗎? 有沒有發現服務生常建議 牌價貴吃起來又不怎樣的名貴菜式? 如果不願意面對股票的波動,那麼股票ETF(一籃子股票)不也可以 視為一種基金? 最棒的是沒有名校金童大抽手續費,也沒有自作聰明追高殺低的人為 操作,完全的赤裸的跟市場連動。能接受定期定額基金的人為何不能接受定期定額ETF? 但是下運分會撰文介紹定期定額的基金策略絕對不會介紹定期定額的ETF策略,其中道理 就跟我們都知道ETC用微波式的技術比較好但是最後是紅外線式的出線一樣。 衍生性的ETF(兩倍多,兩倍空)不在討論之列,衍生性的東西。。。嗯嗯大家不是才剛領教 過衍生性的東西? : 我只能說,買股票,也不會害你貸款跟融資。 : 就是公司倒了,股票變壁紙。你沒貸款買,也就是多幾張壁紙阿。 : 貸款買基金,基金陪到1%。那就是炭可以多買一些,比較容易死。 : 會不會死,跟做什麼投資,沒有相關性。但是跟用什麼錢來做投資快要正相關。 制度上來說,你沒法貸款買基金。但是你可以貸款買股票(融資)跟房子,這兩者 都是政府允許跟鼓勵的。我認為借錢的東西風險會更高。 另一個開放式基金的優點是流通性很高,你隨時可以用 牌價買進或賣出。 這讓你沒有機會以當日較低的價格買到或較高的價格賣出 (注意股票是可以凹漲跌停的),但是讓你可以在當天"一定"買進或賣出。 說來我這篇文章雖然不怎麼客氣,但是也不擔心會害到金融界的朋友。因為等到行情 熱絡,雜誌廣告滿幅,電視名嘴全到位,想必又是申購人數破新高,財源滾滾過好年了。 (誰的好年? 自然不是買到漲兩倍的商品的人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40.146

01/10 13:02, , 1F
股票短線也是會受到投資人殺高殺低影響!不是基金才有的問題
01/10 13:02, 1F

01/10 14:13, , 2F
有一點要聲明一下,是彼得林區,不是彼得杜拉克!!!
01/10 14:13, 2F

01/10 15:02, , 3F
我想原PO可能是指管理大師的彼得..
01/10 15:02, 3F

01/10 19:15, , 4F
換經理人,客戶打電話來才會罵不到人
01/10 19:15, 4F

01/10 19:16, , 5F
一切的錯都是離職員工的錯啦
01/10 19:16, 5F

01/11 13:41, , 6F
原po應該指巴式參與管理,所以拿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來相比吧
01/11 13:41, 6F

01/11 13:42, , 7F
不過印象中,巴式入股後多半還是讓原本的經營者管理
01/11 13:42, 7F

01/11 17:03, , 8F
他多半是協助式的參予,而非成為董事長之類的
01/11 17:03, 8F
文章代碼(AID): #19Q1-vus (Fun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6 之 26 篇):
文章代碼(AID): #19Q1-vus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