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全球股災…抱連動債 有人賠掉老本六成

看板Fund作者 (..)時間16年前 (2008/01/30 12:44), 編輯推噓4(5117)
留言23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8 (看更多)
說真的,我很佩服你回文的功力,這是我遠所不及。 綜觀你過去的回文,你挑文的能力,以及整理的技巧,有時候還真不知如何回應。 我沒有別的意思,只是覺得你這部份真的很有一套。 ※ 引述《siriue (~執行長之路~)》之銘言: : ※ 引述《hkmu (..)》之銘言: : : (怒)我不是怒原po,我是怒這社會,怒發這文的蠢記者。 : ^^^^^^^^^^^^^^^^ : 蠢記者.....? 危言聳聽可以嗎? : : 可以去翻我之前的文章,我做過理專,但今天我要為理專跟連動債說話。 : : 我沒有很專業,連動債的原理我也不過一知半解。但拋開它的設計原理不 : : 說,也是有很好的連動債。我自己以前也曾賣過不少,兩年半之內,也應 : : 該賣了數千萬美金。我也是很反對賣連動債的人,說真的,我的量很少。 : : 有的人,一年就賣了上億美金。 : 整理一下 : 1.你對於連動債一知半解,沒有很專業 : 但是.. : 1.既然一知半解,又怎麼判斷「也是有很好的連動債」? : 2.既然一知半解,又怎麼昧著良心賣數千萬美金還覺得量少? 我的文筆真的沒辦法像你這麼好,表達能力真的頗差。 但我的意思是我不敢大放闕詞說我是專業的財工人員,只是個業務,所以 我僅就單純的以良心業務的角度來評論我認為好的連動債。 至少我覺得有把握不會去害到人,又有處理彈性的東西。 : 最後.. : 連動債可以拋開設計原理不談? : 今天如果是一個保險業務員公開承認自己不專業, : 但是賣了數千萬美金的保險商品, : 然後上版來「試圖澄清」出了事情其實是消費者的錯(?) : 你會同意他嗎? : 肯定被噓到吐血吧。 我想你誤解了,你也沒必要就文中的錯誤邏輯自行解讀。 我坦承我確實沒有將自身觀念說清楚。 我想強調的是不需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也沒有想將全部的錯誤怪到投資人身上, 更沒想把業務員的責任給撇清。 : : 好吧,以下才是我要說的重點。我不會贅述它的好與壞,它的美麗與醜陋 : : ,我純粹就用人心來說。 : : 惡質的理專是人人要唾棄,我們不要去談說這些人也是為了討口飯吃(事 : ^^^^^^^^^^^^^^^^^^^^^^ : 惡質的定義是什麼? : 保險業務員如果銷售自己都不懂的東西, : 害客戶賠了一堆錢, : 你會不會認為他惡質? : 那情況換到理專身上呢? 沒必要用「反求諸己」的論點來回述這點。為了賺錢,有的業務什麼手段都使的出來。 什麼叫惡質?在普遍的人心裡,這個業務害我賠錢,就會被認定惡質了吧。 業務員常講一句話:客戶永遠只會在賠錢的時候記得我們。 : : 實上也是如此,不然老憑良心,逐年提高的手續費目標誰受的了?工作那 : : 麼好找嗎?),但這些人為什麼可以『成功銷售』?說穿了,貪心,消費 : ^^^^^^^^^^^^^^^^^^ : : 者的貪心。 : ^^^^^^^^ : 消費者的貪心?! : My god~~~ : 你確定這篇文章是要澄清? : 還是加深一般人對於理專的負面印象? 唉,事後看自己的文,倉促下的邏輯真的不好。 向同曾為業務的朋友道歉 ..... 我不是要澄清,沒什麼好澄清的。 : : 各位知道當我們在賣連動債的時後,最喜歡也最害怕遇到哪種客戶嗎? : : 『啊!債券喔,保本嘛!brabrabrabra....』 : : 肥羊一隻,宰。 : ^^^^^^^^^^^^^ : 希望你不是這樣想 我就曾經這樣想過,尤其當我面臨被layoff的邊緣時。 這樣的掙扎,也是我離開業務的原因,銷售技巧太差.....唉唉 : : 我上面這一句話,可以說是台灣投資人的悲哀。大部份的理專我相信都會提到 : : 可能不保本的條件,只是目前買的起連動債的人,並不是聰明如各位,會自動 : : 去取得資訊如各位的人,都是一些中年以上的定存族。他們大多數人有一個很 : : 奇怪的觀念,只要跟『債券』有關的商品,他們都會認為『=保本』,連債券 : : 基金他們也這樣覺得。(我就遇過買了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的客戶,天天來 : : 分行跟我靠北報酬率的問題) : 一般客戶對於商品的理解具有兩種特徵: : 1.健忘 : 2.專業度較低 : 所以如果說過「不保本」,很可能他們會忘記: : 如果說連動債會有「上檔下檔OOXXX...」,他們會無法理解。 : 簡單說,因為不理解,也可能造成記不住。 : 因此客戶會「反覆無常」是正常的, : 因為他們不專業,也容易因此健忘。 : 但是說客戶這樣是「靠北」, : 似乎有點不厚道。 喔,你說的很好,我是要表達這意思沒錯,也許我應該要謝謝你。 厚道嗎。那位客戶天天來對我碎碎唸,好笑的是,這檔基金是他自己指名要買的。 : : 別懷疑,還有很多人都有這種怪怪的直覺。 : : 為什麼會這樣?這就得怪那些死投信了。大概四、五年前,投信狂賣債券型基 : ^^^^^^^^^^^^^^^^^^^^ : 連動債成為一般人眼中的罪惡, : 居然是投資人貪心,加上死投信? : : 金,到處跟人說保本,利息也高。確實也是如此,但那些債基全都是以結構債 : : 為基礎。結果呢?政府一聲令下,投信倒了一堆,『債券=保本』的觀念,卻 : : 深殖於台灣人的心理。 : 不考慮倒債情況下, : 債券本來就是保本, : 但是連動債不僅僅是債券而已。 : 你用「死投信」的歷史故事, : 用來解釋「保本觀念被混淆」並不恰當, : 因為解釋商品的責任在於第一線和客戶接洽的人。 : 就算客戶有刻板印象,有觀念偏差, : 理專也有責任釐清事實。 我說的確實是正確的市場歷史,你可以去請教業界前輩,看看過去投信是怎麼玩的。 不過我也再次謝謝你,讓我知道自己用字的不成熟。 釐清事實的責任? 你讓我想到我剛入行的雄心壯志,那段與同儕之間的浩氣干雲之志,但現在還記 憶深刻。現在呢?我只不過是個業務逃兵。 : : 我常覺得,有必要去批評這些理專嗎?那些惡質的是很過份沒錯,但又能怎樣 : : 呢?正面報導的新聞沒見過(粗淺的解釋連動債原理),到處諷刺的文章新聞 : 在我來看,上述這些情況就已經很惡質了。 : 如果我買了連動債賠了一屁股, : 還看到我的理專在這裡寫這種文章, : 我肯定會跟對穿腸一樣嘔出好幾兩血。 : 正面報導沒見過? : 有阿,銀行的DM全部都是正面報導阿, : 報章雜誌被金融機構收買, : 很多也都是講連動債的好話阿, : 如果不是這樣, : 又怎麼會有投資人注意到連動債? 我不知道你想要試著諷刺什麼? 也許你沒有,但我這裡指的正面報導,指的是像您在這版上的「諄諄教誨文」。 我沒能力寫這東西,就我曾跟財經記者接觸的經驗,他們若想寫教育投資人的新 聞,在稿送出去之後,一定會被總編輯退掉。 投資人會注意到連動債是因為過去的低利環境,加上反浮動利率的連動債被IB帶 進台灣,高配息、甚至訴求到期保本的推波助瀾下,台灣的投資商品就多了一種 ,而且後來還變成主流。 : : 到是不少。但重要的是什麼?顧好自己的判斷力,幫助身邊的人嘛。我就有個 : ^^^^^^^^^^^^^^^^^^^^^^^^^^^^^^^^ : 如果投資人自己都會判斷, : 還需要理專何用? : 如果每個投資人已經非常清楚知道每一種連動債賣什麼, : 那銀行直接設櫃臺販售就好。 : 『你好,我想買1號套餐OOXX連動債』客戶說 : 『好的,請稍後喔』櫃臺人員溫柔的說 : 『店長,一個1號套餐OOXX連動債喔,客戶在等。』 : 其實如果是這樣, : 銀行可以考慮跟7-11還有麥當勞合作, : 一個放在冷凍櫃上頭任人取用購買, : 另一個可以放在醒目的套餐目錄區讓人點選。 haha, it's hilarious... : : 朋友因為要阻止家人買8年期的澳幣連動債保單,馬上偷跑去分行找差點掏錢的 : : 爸媽。 : : 我只是覺得沒有必要過份苛責『理專』這兩個字,搞的好像原罪似的。我自己 : : 是過來人,深深的能體會那種不快樂的感覺,也為台灣那麼多智識不夠的投資 : : 人感到悲哀。2000年網路科技泡沫化,多少人死在科技基金?多少人死在台灣 : : 的電子股?那時候很多人懂股票嗎?還不是一窩蜂的聽營業員去買,結果套的 : : 死死的。我爸媽就是一例。 : 筆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要鞭理專, : 而是你這些說法只是讓一般人對理專的負面印象更深刻而已。 : 無論是那個行業的「業務工作」, : 一定都會有辛酸的一面。 : 筆者能理解你的心情, : 但是你的解釋筆者不能認同。 唉,這就是我這位筆者不如您的文筆之處。 : : 有人說,啊,你只會打嘴砲,你能做什麼? : : 我是不能做什麼,但我不會去苛責,甚至有認真在工作的人,還是有好理專的 : : 。我的想法很簡單,就『獨善其身』吧。在關鍵的時候,為朋友、為自己、為 : : 家人、為愛人守這可能被騙的錢,這樣我覺得就很了不起了。 : : 買到破底的連動債?保佑他們吧,其他真的什麼也不能做。 : 認真把業績做到, : 是業務的宿命。 : 任何行業都一樣.. : 但如果不能秉著職業道德與專業做把關, : 只是顧著完成業務目標, : 這樣的業務人員不值得被尊敬。 : 說徹底一點, : 是自己選擇了這樣的工作, : 如果不希望違背良心銷售自己不懂的東西, : 一來可以想辦法增進專業知識, : 再不然可以不幹。 您真的太高尚了,版上的各位也真的很高尚,我也曾經有這樣的赤子之心, 但現實的理專生態,各位有去接觸過嗎? 但我還不需要你來教育我什麼是職業道德,而我確實也是沒幹了。 : : p.s. 有人提到銀行處理連動債破底的方式。我必須要講一句話。 : : 『各位,為願意處理連動債破底的銀行鼓掌吧!!!!!!!』 : : 我是認真的。有機會的話可以去調查一下,沒幾家銀行願意替破底的連 : : 動債投資人處理『後事』的。他們至少肯提出方案,為受傷的投資人擦 : : 點碘酒,有的根本就放任著理專跟投資人自生自滅的咧! : ==================================== : 說一個小故事。 : 巴菲特所投資的保險公司當中, : 旗下有位經理人(忘了名字了-__-")非常特別。 : 當保險市場為了市佔率殺價競爭到幾乎沒有利潤的時候, : 他的選擇是「寧可暫時不承保任何案件」, : 也不願意做賠錢生意。 : (別忘了,停止承接某些商品意味著業務人員可能會沒錢賺) : 這種看似簡單而清楚的邏輯, : 可是一般經理人根本就做不到。 : 因為害怕失去保費成長, : 因為害怕失去市佔率被董事會責難, : 因為害怕停止承接會導致公司信譽受損... : 但那位經理人就是做了。 : 老巴知道之後, : 大力讚揚他的勇氣與智慧, : 並在當年度給他一筆豐厚的回報。 : ==================================== 非常好的故事,萬人之中能有幾人有勇氣如此做為呢?尤其當你不是位經理人, 而只是經理人下的小業務員時.... 你這小故事又讓我想到當初那浩氣干雲的日子。 當我第一次接觸並粗淺的瞭解連動債後,我告訴自己絕不賣這東西,我只賣基金。 漸漸的我發現日子過不下去,賣同樣金額連動債的手收,基金可能要賣1.5 倍以上 ,而花的時間只有賣基金的1/3 不到。如果你的客戶品質是屬於相當末端的層次時 ,為了求效率,該選擇賣什麼呢? : 回顧台灣的銀行業, : 找不到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經理人, : 也看不到有勇氣獨排眾議的經理人。 : 台灣不僅銀行家數浮濫, : 就連服務內容也都差不多, : 販售的商品也都一樣。 : 為了競爭,為了『因為你有賣,我也要賣』這種無意義的邏輯, : 導致銀行只以業績掛帥, : 而忽略了很多理專如何犧牲業績而為客戶著想的「勇氣與用心」。 : 因此,理專的無奈當然有很多源自於銀行的經營理念, : 如果連動債是這麼引起爭議的商品, : 我寧可讓客戶買不到, : 也不要讓客戶買了之後賠錢。 可惜你不是經理人。 看你的匿稱,你要往執行長之路走嗎?我很期待像你這樣的人來當金控的CEO, 到時候我一定買你的股票,即使是獲利很差。 : 老巴說: : 『只有在退潮的時候,你才知道誰在裸泳』 : 同樣的,當連動債真的造成重大損失的時候, : 也只有那種堅持替客戶著想的銀行會獲得掌聲。 : 我相信獨立思考的智慧, : 獨排眾議的勇氣, : 不盲從的經營方式, : 一定會讓客戶慢慢發現公司的價值所在。 : =============================== 錯。你真的當過業務嗎?(抱歉,我是從你的部落格裡亂猜的...=_=) 造成重大損失時,沒有人會獲得掌聲,因為台灣沒有這種銀行。哪種理專會被記得? 幫客戶賺錢的理專,以及害客戶賠錢卻能一直在客戶身邊,並持續給予服務的理專。 不過這現象,可能僅會出現在高資產的客戶身上吧,中小客戶受一次傷就換銀行了。 你講的太好了,這讓我想到「最高的山,最好的銀行」..... 對了,我有注意到台灣銀行、合庫銀行現在很努力在做你現在所說的企業價值。 畢竟前例這麼多,它們又是最老牌,財富管理起步又最晚的銀行... : 醒醒吧,阿銀們! : 讓銀行理專可以安心的回歸專業與誠信, : 那才是徹底解決客戶財富管理爭議最好的良藥, : 也是公司經營的永續之道。 : 以上 淺見 推文有人說的很好,經驗與歷史「可能」終將為台灣的金融業帶向正軌。 但如歐美這麼先進的金融市場,不也因為許多不合理的財務工程商品,以及超額的 槓桿倍數操作,才會發生這次這麼嚴重的次級房貸問題嗎? 所以,貪婪是本性,只是老被不肖的業務給利用了。我這樣說,有錯嗎? 以上,淡淡哀傷的拙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6.227.253

01/30 12:52, , 1F
感謝你的回文
01/30 12:52, 1F

01/30 12:53, , 2F
問題還是在資訊不對稱,而擁有大量資訊內情者並非消費者~~
01/30 12:53, 2F

01/30 12:53, , 3F
主要的責任確實是在推銷者,供需法則來看,是SN先提供才創
01/30 12:53, 3F

01/30 12:54, , 4F
造了需求。事出必有因,結果是現在責任歸咎不清 ~ 淺見~
01/30 12:54, 4F

01/30 12:54, , 5F
http://0rz.tw/313s9 ~ 在國外是法人機構承作~法人有專才~
01/30 12:54, 5F

01/30 12:55, , 6F
一般消費者自然要弄懂,也不容易。@@"
01/30 12:55, 6F

01/30 15:05, , 7F
你所謂"銷售技巧太差"意思是宰肥羊的技巧太差吧
01/30 15:05, 7F

01/30 15:06, , 8F
身為一個也向銀行購買投資商品的客戶,我得知自己被當成
01/30 15:06, 8F

01/30 15:07, , 9F
"肥羊"來宰,我也對你大剌剌宣揚自己的無恥感到不可思議
01/30 15:07, 9F

01/30 15:31, , 10F
這位oldwood不用生氣,我是宰羊技巧差沒錯。你真的以為那些
01/30 15:31, 10F

01/30 15:32, , 11F
大銀行的理專很認真在「服務」你嗎? 你若有個幾百萬尚有可能
01/30 15:32, 11F

01/30 15:33, , 12F
若你只是個單筆五萬、定期定額3000的客戶,他們根本就不想理
01/30 15:33, 12F

01/30 15:34, , 13F
那個~ 部分銀行有所謂空中理專服務小資產客戶就是了 @@"
01/30 15:34, 13F

01/30 15:34, , 14F
你。原諒我就是這麼無恥,至少我是真小人,至少我沒被客訴過
01/30 15:34, 14F

01/30 15:34, , 15F
總之問題就是資訊不對稱,大家都辛苦了
01/30 15:34, 15F

01/30 15:35, , 16F
是啊,銀行就是賺資訊不對稱,收取手續費也是為此
01/30 15:35, 16F

01/30 15:37, , 17F
不過貪婪是本性,這點又變成人性本善或本惡討論~沒有終點~
01/30 15:37, 17F

01/30 15:37, , 18F
h大辛苦了~
01/30 15:37, 18F

01/30 17:31, , 19F
h你上述說法完全錯了,銀行在財富管理賺的應該是管理財
01/30 17:31, 19F

01/30 17:32, , 20F
收取手續費是因為提供資訊落差彌補的服務及管理
01/30 17:32, 20F

01/30 17:33, , 21F
真的靠資訊不對稱來賺錢的叫作"自營部"
01/30 17:33, 21F

01/31 07:57, , 22F
樓上t兄 您真的認為財富管理 真的是在做財富管理嗎?
01/31 07:57, 22F

01/31 07:58, , 23F
口號跟實際作為 仍然有一段很大差距...
01/31 07:58, 23F
文章代碼(AID): #17e031vX (Fun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8 篇):
文章代碼(AID): #17e031vX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