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台南廟會封街放鞭炮 民眾有家歸不得

看板Folklore作者時間10年前 (2013/10/19 00:33), 編輯推噓0(008)
留言8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8 (看更多)
推 cty123:以後搞不好只剩路關頭三個是自己廟裡的,明明先天的基礎這 10/18 21:48 → cty123:麼好,近幾年都變成抬神明出去給人家罵,看在我們眼裡真的 10/18 21:48 → cty123:很難過 10/18 21:49 → lewistsai:如果參與廟事或廟會的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傳統"(如網路上 10/18 22:21 → lewistsai:某些廟會論壇上的人士),那只會讓舊城區的非廟會人士 10/18 22:21 → lewistsai:對廟會更厭惡..當一開始就厭惡了,就更不用期望他們會去 10/18 22:22 → lewistsai:欣賞什麼神像雕刻工藝之美,或更深層的文化意涵了 10/18 22:23 → lewistsai:不過回到現實面,舊城區廟這麼多,又都是老廟境主,沒有如 10/18 22:24 → lewistsai:西港東港北港新港有所謂的大公廟,要在自己境內找到人來 10/18 22:25 → lewistsai:練陣頭或組轎班,在現代社會還真有難度 10/18 22:25 推 gogo0855:講的真好!!! ------------------------------------------------------------------------------ 我倒是和lewistsa大有不同的看法,舊城區雖廟多,但府城自古之聯境制度完備,且市區人口稠密為其優點 反而雲嘉偏鄉地區因人口外流而有無人繼承之壓力,舊城區主要還是在於民眾對於廟境之認同 如這些廟宇願意花錢花心力來籌備屬於自己的陣頭,並將陣頭文化以傳承傳統技藝做號召 結合境內里長以類似社區教室方式招生,豈不達到走入群眾之目的,且又消除社會大眾對於陣頭不入流之疑慮(由里長號招里民加入) 如此一來,里長獲得露面服務群眾之機會(人脈),廟宇獲得陣頭、潛在的信眾、境內民眾之認同感、社區之凝聚力及廟宇特色,豈不快哉! 如各聯境廟宇均有各自陣頭,於廟會舉行時互相探館、切磋技藝,又何嘆南瀛五大香盛大? 真有那麼一天,就會是廟會轉型成功的開始,主要還是在主事人的心態上,如一昧求速成則與民之距離會越來越遠! 衷心期望有那麼一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10.61.170

10/19 00:59, , 1F
你希望以聯境為組織,但我說的是以廟境為單位,每間廟的境
10/19 00:59, 1F

10/19 01:00, , 2F
就那麼一點點,年輕一輩的可能都還外移,你的理想性很高
10/19 01:00, 2F

10/19 01:01, , 3F
可是現實上就是很難,加上都會區對信仰明顯比不上農村...
10/19 01:01, 3F
我覺得應該也不是這樣困難,一廟一陣頭還是可以達成,台南市區有讓別人贊的習俗,一廟一陣頭迎熱鬧起來就很壯觀了 ※ 編輯: gn01223489 來自: 123.110.61.170 (10/19 01:02)

10/19 01:04, , 4F
當過米街廣安宮轎班的我爸三兄弟,都不希望小孩扛轎了XDD
10/19 01:04, 4F
廟會真的經歷過一段黑暗期,導致參與逐漸被人不認同,甚至認為是有危害性的活動ㄒ.ㄒ ※ 編輯: gn01223489 來自: 123.110.61.170 (10/19 01:06)

10/19 01:16, , 5F
然後再考慮到頻率,東港西港都三年一科,所以三年組一次陣
10/19 01:16, 5F

10/19 01:17, , 6F
台南城內繞境主要是送天師,像普濟殿西羅殿這種交友廣闊
10/19 01:17, 6F
※ 編輯: gn01223489 來自: 123.110.61.170 (10/19 01:19)

10/19 01:19, , 7F
一年內如果碰到好幾科(例如普濟連中五科),陣頭轎班若都
10/19 01:19, 7F

10/19 01:, , 8F
境內居民組成...會瘋掉吧XDD
10/19 01:, 8F
呵呵,我剛剛打的時候也有考慮到,所幸府城廟會以單日居多,成員不必負擔請假的風險 一年內如僅有數科或許還行,畢竟不是年年大科年,再者廟宇主事可以以參與的廟會親疏 決定參加的陣容(如僅是一般交陪可考慮只出轎而不出陣頭)的方式 不過陣頭維持跟出陣廟方須使用大量物力,恐怕廟方會先瘋掉XDDD(就不會辣泡了XD?) 哈哈! ※ 編輯: gn01223489 來自: 123.110.61.170 (10/19 01:26)
文章代碼(AID): #1IOMB17I (Folklo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IOMB17I (Folk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