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為何標榜潛意識的畫作 就可以比較不具꜠…

看板FineArt作者 (.象徵交換與死亡.)時間14年前 (2009/08/09 14:32), 編輯推噓7(7012)
留言19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1 (看更多)
------------------------------------------------------------- 有鑒於還是本討論串,所以先針對原po的問題做點回應 " 為何標榜潛意識的畫作 就可以比較不具技巧? " 首先必須先釐清一件事情,就是該創作者的用語是否是 "學術用語" 今天我們仍尊重每個人使用語言的權利,因此原po有必要詢問該作者 你所說的 "潛意識" 指的是什麼? 倘若他的答案僅只是 "夢" "靈感" .... 那你可以笑笑的跟他繼續聊天,因為他和全世界的創作者沒啥 "大同小異" 至於你說的不具技法.....其實這很難講 其他版友也有說明了,有些看似亂畫的東西其實價值不是 "畫" 而是你有沒有想到這樣 "表現" -------------分格線------------------------------------------ 問題是,討論討論著,似乎扯到學術領域來了.....本人手癢想寫一下 首先要離清的幾個關鍵概念是: 1. 佛洛伊德 2. 夢 3. 意識 4. 潛意識 (或說 "無意識") 5. 前意識 (或說 "下意識") 6. 意識形態與文化 ------------------------------------------------------------- 1.佛洛伊德 Bruno Bettellteim 在1984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在英文的 psychoanalysis 的重音是 analysis 強調的是科學的那部份,而德文的重音在 psyche 也就是心靈的部分 (soul),換言之,德文的原始意義在於 "分析情境是依附在 [傳會](le transfert) 上面,而英譯名稱將其化約成一種分析與詮釋的關係, 被分析者變為詮釋的內容和解析的對象物,而不再是分析情境的共同塑造者. 為什麼會有這差異? 這差異如何而來? 這就要講到當時 1910年代, 佛洛伊德最早的英國門生(也是少數的親信和他傳記的作者) Ernest Jones 翻譯的作品被英美人士 "自行詮釋" 然後衍生的第二代 第三代的學問, 就這樣成為了 "英美眼中的佛洛伊德" 但是,在之後的 Nicolas Abraham 與 拉岡 那票人的努力下, "精神分析" 漸漸回到他的原貌 也因為這個修正來的很晚(1955之後),因此多半不爭論 "精神分析" 是怎樣, 而佛洛伊德的理論也就 "姑且當成英美誤解版的那樣" ,否則將會難以溝通 所以,真要提佛洛伊德的人,最好確定一下你究竟懂不懂 "精神分析" , 篇幅有限,這邊無法詳述,但是務必把拉岡和結構主義的東西看一看 (有中譯) ------------------------------------------------------------- 2. 夢 夢關係到一個尷尬的哲學問題,就是身心二元論的 "心" 指的是那堆電子化學 信號,還是 "靈魂"......因此,夢與 "即視感" 一直都是各文化的共通素材 (包含服用LSD的幻覺),基本上,我們給夢的粗操定義是 "不在你的操控中,但是你記得該腦內活動" 包含了白日夢,性幻想....等等, 但是後述這兩者有很大的成分仰賴 "前意識" 的幫助 但是,夢的素才從何而來? 這點就要提一個關鍵的 "基本假定" 也就是 "我們暫且假設且同意 : 人記得的東西比他當下能想起的還要多" 你不經意看到的一些畫面其實你都記住,一些感受也都記住, 加上你與其他事務在時間空間上的接近性,使某些 "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 有了些許的連結,甚至是 "情結" (除了佛氏的基本防衛機轉之外,也可參考榮格 阿德勒, 荷妮...等人的延伸研究) 加上近代生理心理醫學的進展,我們確定一件事情 : 一個人沒聽過法語他不可能 "在夢話中講出法語" 但是可能在 "胡亂的夢囈" 中發出 "任何一種語言的近似音 ;雙關語" 換言之,會研究 "夢" 很大的原因是從中能找到 "案主意識之外的材料" 來幫助案主解決他心理的糾葛,幫助他把 "壓根不知如何解決和調適的問題" 納入意識之中,再用 "意識層面的意志力去解決"..... ------------------------------------------------------------- 3. 意識 4. 潛意識 (或說 "無意識") 5. 前意識 (或說 "下意識") 6. 意識形態與文化 其實比起 "潛意識" 的誤用,多數人其實壓根沒有思考過 "意識" 該怎麼定義 基本上,意識真的太廣太廣,甚至不必提及算數學那類的 "心靈活動" 一個零歲出生就非腦死,非盲胞的植物人,他只要看的到東西,那他就有 "意識" 所以,別說狗貓豬牛羊也有意識,連植物有沒有意識都還不能定論 而下意識 (前在中文太容易寫成聽成潛) 這概念其實已經可以捨棄了,但是當初 被提出來的時候也頗具巧思,也就是 : 刷牙,開車,彈鋼琴...這類活動 這些活動初學的時候一定也需要 "意識" 但當人熟練的時候,就可以 "彷彿不需思考般" 的使用,而集中力可以放在其他事情上 但是這個概念在之後的研究中被分屍,由其他概念吸納了, 因為人從出生之後幾乎一切的活動都如同刷牙一樣在 "學習" 和上學的差別在 我們 "沒有學的意念卻也學了" 走路,語言,文化,性別認同,專業學問, 無論是行為或是心理活動都是如此,而 "彷彿不需思考" 也只是 "彷彿" 是因為 "熟練" 所以不需要花 "太多腦內資源去經營它" 所以可以花很大的 集中力在其他的部分,當然這關係到某些天份,好比某些人就 "不需要太多 資源就能靈活操作他的肢體" 有些人卻要花很多的腦力去支配 而潛意識呢? 就是指 "意識" "下意識" 之外的部分...... 換言之,意識已經 "很大了" 沒錯... 但是潛意識 "我們甚至不知道它的邊界" 所以會有 "無窮大的想像" 潛意識的討論需要具備的 "先備知識" 真的太多,真的有興趣的話有必要補足先 (本來是寫了兩三段,但覺得容易被人自行詮釋,不如我在此打住) ----------------------------------------------------------------------- 因此,藝術治療並不作為之所以叫治療,不叫 "治療藝術" 就是它採用了 大量的心理學 (實在很不想提精神分析這詞),因為案主 (特別容易用在孩童) 不知道如何把它的感受 "化作語言" 因此我們藉由他的作品來分析他的 "意識" (或者嘴巴說不出口,所以我們從他 "不小心" 洩漏出來的情報素材中剖析) 在此,倘若我們說 : "在他的作品中無意識的透露出他對母親的矛盾情結" 那麼 "矛盾情結" 這是種情感,其實它是種 "意識" 而 "無意識的透漏出" 的 "無意識" 是種修辭 所以,我們遇到了一個自由心政的問題: 1. 有意識到,但是不知如何使用語言來表達 2. 會表達某些東西,但是不知道 "這是什麼",或不知道如何解釋 3. 做某些行為壓根沒去想 (是機率還是無意識) 4. 沒有想,不知道,無知 這四點其實就是 "意識與無意識" 的模糊地帶,你完全沒意識到的東西, 根本就 "遺忘" 了當然不會 "被想到" 1.... 就比較貼近藝術治療能幫助的範圍 但是這邊要補充一點,就是人類透過運用語言來思考的這個特性, 對小孩與某些人來說 "有意識到實體(桌子椅子)" 很容易, "意識到文化(好比男女父母角色)稍難","意識到抽象概念更是難如登天" 就像愛這個概念倘若不使用文字,根本不可能被 "納入意識中" 因此,不知道如何使用語言表達,隱含了 "無法被語言表達" 的命題, 哥爾德定理某程度上解釋了語言的瑕疵,因此我們當然不可能使 "某些感覺" 被納入意識之中,因此它們被意識之前就只能是無意識 2.... 比方 : 一個男孩對特定的女孩會心跳,會想接近她,會不由自主 想到她,但是他卻沒有學過 "喜歡" 或 "愛" 這個概念 但事實上,再現在義務教育和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認識許多事情的本體 之前,其實已經認識了它的 "概念",也就是我們先學到 "愛大概是啥" 才在往後的生命經驗中,把特定的感覺和歷史經驗歸結到 "愛" 因此,對一個知道愛的概念,但是沒有愛的經驗的人來說,他可以透過 想像力營造一個羅曼史白日夢,但是 "作夢的素材" 必定是 "取自生活" ,無論他有無納入意識 3.... 比方 : 今天你穿黑衣出門可能沒有意識,但是朋友會說 "你故 意穿黑的",穿黑衣的主因是它被放到衣櫃裡這個結構性條件,但是 "為什麼有別的顏色不拿?" 這是 "潛意識" 還是 "機率" 呢? 4.... 就是爭議最少的潛意識,一個人沒聽過沒去過法國, 對法國一無所知並不是潛意識,但是一個人必定經歷過幼兒經驗, 只是他無法回憶起,甚至回憶起修改過的情節,一但這些幼兒經驗, 在人格形塑階段 (很多派說法,我個人支持人一生都是形塑階段) 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之後,它即使被遺忘,也不改變 "它有影響" 就是為什麼我們要 "學習" 以及使用理性,因為當人類能夠解釋 某些事情時,人類會有安定感,也包含為什麼要發明那些神話故事, 因為那些神話故事是 "一種解釋" ------------------------------------------------------------- 所以,一件事情發生了,這件事情可能在某人的潛意識中作祟一輩子, 也可能被某人 "從潛意識中提取出來納入意識之中" ,換言之,這事件 本身,以及影響自身什麼,可能都被 "納入意識中" 但是,納入意識的過程中會不會 "產生更多無意識" 呢? 所以我們不需要去比較 "意識或無意識的邊界" 誰大誰小 但無可諱言的,倘若我們都只是 "跟著感覺走" 那麼憑的是無意識? 憑的是運氣? 憑的是一個人過去的經驗? 命? 所以,有沒有被 "納入意識之中" 幾乎不可能被客觀判斷, 但我們姑且可以用 " 你有沒有想過? " 你有沒有印象? " 這類問題來做探針......但此處卻有語言天生的不完美作祟, 就是溝通與詮釋性的理解的問題,也就是: " 你有沒有想過你爸爸打你可是卻愛你 " 小朋友可能聽的懂打,但是他對愛這個字彙怎麼解讀? " 你有沒有看過某人的設計作品? 或那類風格的作品? " 就算看過又怎樣? 他不承認,你沒證據,他說是自創你也沒輒 (擺濫硬要說是不同,或是 "我沒受他影響" ) 他硬要說 "他沒計畫之下就畫出這樣" 我們也沒輒沒證據 但就如同演奏樂器一樣,藝文性質的書寫與繪畫,其實在日常生活 中有無使用感性滲透,有無練筆,練技法,都會對下一個 "有計畫的作品" 產生影響,甚至可以說,為了表現出某種文風或 畫派而特地 "訓練" 使該自己在創作時 "無意識地受影響" 那麼這種 "有計畫性的無意識" 又該說是什麼? 洗腦? 內化? 是故,回到上面的 1. ~ 4. 便可一窺索緒爾與佛洛伊德的重要性, 佛洛伊德朝向 "語言" 所無法表達的領域 (無論是 意識 或 潛意識) 索緒爾朝向 "語言" 這個系統是如何運作與可能 佛洛伊德之後,人們採普遍接受 : 人做某些行為與決定 "不只有" 意志(也就是意識)層面,還有其他未知的影響力 這對上個初世紀政治經濟學預設的理性經濟人,西方人文主義傳統 下強調 "自由意志" 的社會,造成了莫大的衝擊 --------------題外話-------------------------------------- 巴斯卡說的好 : " 人只是一枝會思考的蘆薈 " 思考什麼毫無疑問的是意識的層次,但是當我們問到 "你沒思考什麼" 卻是個無解的答案,因為一但 "想回答" 你就思考到了, (禪宗所謂的用空無去填滿,在此也有巧妙的呼應) 或許我們該問的是 "思考" 這件事情本身倘若是意識 那誰能阻止自己 "不思考" "不意識" ? 倘若思考與意識不是我們意志能控制的,那麼人人豈不是 "浮生若夢" 大家都只是岸邊的一根蘆薈,憑潛意識和天命過活? (本小段玩弄的是語言的弔詭,是哲學遊戲不是心理學討論) 對 "思想" "意識" "無意識" 有興趣很好, 能引領人思考更多東西,擴大自己的意識層面, 但是,只是思考做大頭夢是沒幫助的,要撥去生命中的五里霧 需要的是知識,決心,勇氣... ------------------------------------------------------------- 結論: 用對的方法,唸對書,很重要 要嘴砲至少要知道自己在嘴砲啥. 謝.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1.211.26

08/09 15:47, , 1F
最後還是要來一段結論 XD
08/09 15:47, 1F

08/09 16:52, , 2F
我發現多畫畫也是無益 用對的方法 畫對畫 也很重要XD
08/09 16:52, 2F

08/09 16:53, , 3F
派別對了 一切都對了
08/09 16:53, 3F

08/09 21:19, , 4F
推一下本篇...對於排除意識的困境說明得很清楚
08/09 21:19, 4F

08/09 23:18, , 5F
挖屋~ 推一個
08/09 23:18, 5F

08/10 00:46, , 6F
那第一篇的那些創作者是根據什麼創作的呢? 應該是有意識的吧?
08/10 00:46, 6F

08/10 00:58, , 7F
應該說都有吧 因為你無法靠意識去切割意識與潛意識阿~
08/10 00:58, 7F
這面臨兩個問題 1. 潛意識 這個名詞成為一種符號價值被創作者與觀賞者濫用。 特別在平面作品上很難確保畫面的任何一個物件與筆觸都是 "計畫之中" 雕塑與陶藝作品更是如此,素材的本身與燒製過程就不是 "完全的在設想下" 那麼,如果創作者面臨 "不知道如何解釋" 的事情就全部歸詰到潛意識, 那他仍不改變 "他沒解釋" 的事實,潛意識在此就成為一種符號價值。 事實上,除了潛意識之外還有很多 "解釋" 來解釋那些 "不之如何解釋" 的靈感與創作動機,神秘主義就是其中之一。 在此就不多做詳述了,總之 "潛意識" 這詞有沒有被正確的使用已不是 重點所在,重點在於用的人和聽的人爽不爽而已,諸多學術「夯概念」 都是如此,好比性別與親密關係理論中,同性戀絕非大眾理解得那麼單純 2. 邏輯問題 {= [- (意識) 下意識-] 潛意識 ....~~~... =} 倘若有稍微認真看一下本文上半部,即可發現三者的邏輯關係大至如此, 不代表外層就會比較 "大" 但是他們的集合關係是這麼呈現的。 就像在答是非題時,一條敘述中只要有錯,就要劃 ( X ) 倘若該心靈活動被納入意識,那麼就是 "有意識" 的做某事, 有意識不代表他 "有操控的意志力" 如果要用那種 "只要有潛意識納入就是潛意識" 的邏輯,那就如同 上帝存在論一般不是 "心理學(科學)" 的領域,而是哲學範疇, 不過,無論如何爭論,還請理解那三者的異同之處,某些論述雖然 照樣使用那些詞語,但是我無法判斷他究竟是用他自己的定義 (這屬神秘主義範疇)還是學術理論。 我不知道為何大眾老愛 "神化潛意識" ,我個人的感受是大眾發現這個詞 解釋力無敵強,甚至還能有 "正當性" 的錯覺,因為那不是 "他的意志" 所以他不必負責? 所以他也是(過去經驗或環境)的受害者? 基本上,意識與潛意識都是 "個人的心靈活動" 只是意識比較能被 " 該心靈活動的主體,主動提出檢證 " 好比請他算一題數學,我還沒聽說過 " 無意識算數 " 能維持很高的正確率的。 但是,就如同藝術治療施行在小孩身上時挖掘出的情報那般, " 與邏輯和現實無關 " 這也是為何我文章中提到的自由心證難題, 換個角度想,會強調作者的無意識、潛意識,不就是精神分析撼動世界 最好的證明嗎?巴不得去和 "無意識" 這個大旗做扣連,來增加作品的意義。 若真要回答原po所說的,究竟是不是潛意識創作的話, 那真的就如那位創作者所說的 "他的作品是潛意識" 因為這是自由心證的問題, 他的潛意識就是沒辦法被 "化作語言" 只能被 "化做作品" 而關鍵的在於,創作者說了你就信了嗎? 他說了你就信?有沒有這麼乖這麼聽話阿? 開頭我也強調過,大可問問他所謂的 "潛意識" 是什麼意思, 才不會掉入專業打業餘的尷尬狀態,因為溝通不太起來, 兩人用的語言和指涉根本天差地遠(本串的m與d就有這種感覺) 所以我才在推文中說到,要嘴砲也要知道自己在嘴砲什麼。 ※ 編輯: Demonpriest 來自: 125.231.219.225 (08/10 02:58)

08/13 08:23, , 8F
請問D大 看你們幾位的論點我覺得大家都是有讀書的人啦
08/13 08:23, 8F

08/13 08:26, , 9F
各位都是前輩,小弟想說與其用"畫"出潛意識,那倒不如用
08/13 08:26, 9F

08/13 08:26, , 10F
"發現"潛意識來得好呢???
08/13 08:26, 10F

08/13 08:27, , 11F
潛意識(無意識) 就是沒有"意識" 那麼就像m大說的無法被
08/13 08:27, 11F

08/13 08:28, , 12F
"畫"出來,可是卻是的確存在於創作者本身,能夠被解釋的,就
08/13 08:28, 12F

08/13 08:29, , 13F
是下意識,那無法被解釋的部分我們就發現了創作者本身的"
08/13 08:29, 13F

08/13 08:30, , 14F
潛意識",那麼代表什麼,就變成發現者的主觀意識了,如此一
08/13 08:30, 14F

08/13 08:32, , 15F
來,是不是能夠解決了m&d兩位在文字上的歧異呢??
08/13 08:32, 15F

08/13 12:42, , 16F
這情形在其他領域也都發生,因此我也尊重不同詮釋,
08/13 12:42, 16F

08/13 12:43, , 17F
但是各執其意與 "跟著使用名詞卻不知道意思" 差很多,
08/13 12:43, 17F

08/13 12:44, , 18F
故,我才說 "至少要知道自己在嘴砲啥" 才有辦法溝通..
08/13 12:44, 18F

08/13 19:03, , 19F
所以客觀的評論 以及專業的知識真的是最重要的~~~感謝!!
08/13 19:03, 19F
文章代碼(AID): #1AVcrgEm (FineAr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AVcrgEm (Fin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