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F1跳檔

看板FORMULA1作者 (觸身球專家)時間10年前 (2014/05/26 19:46), 10年前編輯推噓6(6040)
留言46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Djokovic5566 (球王56)》之銘言: : 大家好,本人為維特爾粉絲 : 他這次的卡檔事件,讓筆者我有個疑問,為什麼F1不能改成手排? : 在這種場均速破百的情況,你右手當然沒空排檔,車子也沒空間給你設置變速箱 這是市售車的觀念,但自從幾十年前F1改成後置引擎為主流後 基本上引擎跟變速箱就都往後擺了,然後大家也真的用H型手動排檔用了很久 有空上YOUTUBE去找一下比較早期比方說 1987年 Senna 在 Monaco 排位lap車載畫面 那個右手換檔真的是很忙呢 事實上一直到1991年洗拿最後一個世界冠軍的MP4/6都還是H型手動排檔 為此在巴西站時因為變速箱故障洗拿拼到手抽筋完賽爬不出車子 1992年以後普遍業界都改用現在常見的撥片/序列式進檔的變速結構 然後在忘記哪一年開始全部都變成現在常見的半自動變速箱, 除起跑進pit外連離合器也不用了 : 但變成說你換檔都是靠電腦在控制 在2001年沒記錯的話應該是西班牙站開始到2003年底之間才是由電腦控制 當時還容許launch control、traction control等電子輔助裝置 2004年開始賽會決定把這些通通拔掉 現在的話,車手仍然必須自己決定檔位轉速那些 : 如果手排,你可以降檔檔煞,減輕煞車系統很大的負擔 ^^^^^^^^^^^^^^^^^^^^^^^^^^ 利用引擎減低煞車壓力這件事......如我印象沒錯的話,應該是普遍使用的技巧 車手在高速彎時都會利用一點引擎的『拖力』而不是全靠煞車來保持車輛的機械抓地力 這一點在2010-2013年間透過更主動的吹氣擴散器介入被發揮到極致 連在低速彎也可以玩了,甚至還可以補油 但降檔檔煞...F1轉速上來得很快,亂降檔的話可能一降就縮缸 : 直線部分,你也可以跳檔,瞬間取得更大扭力 : 當然有很多我們沒想到的,比方說風險就難以估計 : 但我覺得這似乎也可以是個方案,又或者是個點子 : 各位覺得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184.24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FORMULA1/M.1401104814.A.A9B.html ※ 編輯: roxinnccu (36.226.184.246), 05/26/2014 20:18:17

05/26 20:32, , 1F
覺得F1的引擎調那麼緊繃,保護裝置應該不少,防止人為手殘情況
05/26 20:32, 1F

05/26 20:40, , 2F
降檔防止超轉應該是很基本保護
05/26 20:40, 2F

05/26 20:41, , 3F
市售渦輪車原廠為了保護引擎在ECU程式有不少保護功能
05/26 20:41, 3F

05/26 20:42, , 4F
改晶片提高增壓值,需要破解或是disable一些保護參數
05/26 20:42, 4F

05/26 21:35, , 5F
其實比賽中,用引擎剎車的機會應該很少,油門剎車很少閒著
05/26 21:35, 5F

05/26 23:10, , 6F
過去F1一直都有引擎煞車的,只是是電腦在管不是人在管
05/26 23:10, 6F

05/26 23:11, , 7F
退檔引擎聲一聽就知道,非常清楚
05/26 23:11, 7F

05/26 23:12, , 8F
今年就遠遠不止這麼簡單了,基本上你可以把ERS當作一部分的
05/26 23:12, 8F

05/26 23:13, , 9F
引擎煞車看待. F1車手踩煞車的時候後輪的能量會回輸到ERS
05/26 23:13, 9F

05/26 23:14, , 10F
系統,為ERS系統充電,然後在踩油門的時候把這些能量透過馬達
05/26 23:14, 10F

05/26 23:15, , 11F
再一次輸出. 所以vettel跟alonso說他們失去了ERS其實就是
05/26 23:15, 11F

05/26 23:16, , 12F
失去了相當部分的煞車能力與引擎馬力. 昨天vettel一直有
05/26 23:16, 12F

05/26 23:17, , 13F
ERS時有時無的問題,最後退賽應該也是這原因.
05/26 23:17, 13F

05/26 23:18, , 14F
至於ERS整體就真的非常複雜了,連引擎降轉速時渦輪的轉速y
05/26 23:18, 14F

05/26 23:18, , 15F
維持也是靠ERS預先存的能量. 所以今年F1可以算是能量戰爭
05/26 23:18, 15F

05/26 23:19, , 16F
誰能從ERS回收更多的能量,就能更省油,就能在需要時輸出更多
05/26 23:19, 16F

05/26 23:20, , 17F
馬力,就能更有餘裕的維持渦輪進氣順暢,這全都是正相關
05/26 23:20, 17F

05/26 23:21, , 18F
各車隊在這裡可以說差一毫就失千里,引擎本身動力大概差不大
05/26 23:21, 18F

05/26 23:29, , 19F
升檔可允許short shift, 但降檔依定做保護的
05/26 23:29, 19F

05/26 23:30, , 20F
今年BBW應該可以處理ERS如果不存在的問題才對
05/26 23:30, 20F

05/26 23:31, , 21F
不然沒了ERS或部分power輸出可能還好 但煞車力時有時無..
05/26 23:31, 21F

05/26 23:31, , 22F
必定會被車手幹譙 而且VET也批評過了
05/26 23:31, 22F

05/26 23:35, , 23F
是的,BBW理論上應該要可以cover ERS出問題的狀況
05/26 23:35, 23F

05/26 23:36, , 24F
不過實際上的"腳感"跟車手在出問題時對煞車的信賴度我個人
05/26 23:36, 24F

05/26 23:37, , 25F
是認為很難維持的...
05/26 23:37, 25F

05/26 23:38, , 26F
還有,嚴謹地說我剛剛不應該說失去"引擎馬力",應該說"動力
05/26 23:38, 26F

05/26 23:38, , 27F
單元" power unit的馬力才對.
05/26 23:38, 27F

05/27 00:49, , 28F
特地找Senna Monaco 1987影片來看,還真的蠻忙的XDD
05/27 00:49, 28F

05/27 00:52, , 29F
請問那時是幾速變速箱呢?!那時車手都好猛!!
05/27 00:52, 29F

05/27 19:03, , 30F
六速手排
05/27 19:03, 30F

05/27 19:04, , 31F
不過那時候的賽車過彎沒現在狠,車手的脖子可以不用跟現
05/27 19:04, 31F

05/27 19:04, , 32F
在一樣練的快跟頭一樣粗XD
05/27 19:04, 32F

05/27 19:06, , 33F
比方說,上一個全渦輪時代的最後一年,摩納哥的竿位成績
05/27 19:06, 33F

05/27 19:07, , 34F
是文素的1:23.039,今年的新時代渦輪車,即便已經比NA
05/27 19:07, 34F

05/27 19:08, , 35F
時代慢很多,但竿位成績仍然是 ROS 的1:15.989
05/27 19:08, 35F

05/27 19:09, , 36F
摩納哥賽道這麼多年變化有限,也沒什麼直線,所以基本
05/27 19:09, 36F

05/27 19:09, , 37F
上這麼幾十年來車子就是在彎道裡越來越快,車手脖子要
05/27 19:09, 37F

05/27 19:09, , 38F
承受的G力也越來越重
05/27 19:09, 38F

05/27 22:58, , 39F
有一小點可能需要補充:車手實際承受最大G力的場合並不是
05/27 22:58, 39F

05/27 22:59, , 40F
monaco這類的低速賽道,而是monza的全力煞車與SPA的高速彎道
05/27 22:59, 40F

05/27 23:01, , 41F
這些地方車手需要承受最高4G左右,而且是長時間
05/27 23:01, 41F

05/27 23:01, , 42F
所以monza與spa才會被車手稱作非常具挑戰性的賽道
05/27 23:01, 42F

05/27 23:02, , 43F
相對之下,monaco的低速灣不超過2G. 不過現今的F1對體能
05/27 23:02, 43F

05/27 23:03, , 44F
要求確確實實是遠高於前渦輪時代的
05/27 23:03, 44F

05/27 23:45, , 45F
感謝補充。
05/27 23:45, 45F

05/28 16:07, , 46F
以前賽道沒啥路平專案,抖動中又要單手抓方向盤,很神
05/28 16:07, 46F
文章代碼(AID): #1JWockgR (FORMULA1)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問題
-39
60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3 篇):
問題
-39
60
文章代碼(AID): #1JWockgR (FORMUL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