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教育制度的改革--選課選校自由

看板Education作者 (瑞典國王“The Fat”Dany)時間17年前 (2007/06/15 17:5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9 (看更多)
※ 引述《insolent (imperious)》之銘言: : ※ 引述《neilnnn (阿明)》之銘言: : : 這是教育市場化的思維, : : 不能說是錯的(政府現在也在大力推行),但不得不慎。 : : 你點出了重點,「有錢人也許可以選擇」, : : 那麼這種專屬富有才可以的選擇究竟是選擇自由的展現.... : : 或可能是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及階級再製的兇手? : : 當我們可以自由的選擇老師的時候, : : 意即為把教育視為商品,可以要,可以不要,可以買,可以退, : : 老師也變成商品的一部分, : : 你可能會說「很好阿!這樣一些爛老師就可以淘汰掉~」 : 爛老師 爛學校應該要淘汰 : 這應該大家都同意 : 問題是 : 現存的制度(法律、行政)對這方面幾乎可以說是無效的 : (相關單位比較喜歡用撮湯圓的方式解決 我在教育局服務 看多了) : 試問自中華民國創建以來 : 有幾個校長 老師因為學校工程、教學教具採購的不當利益輸送 : 得到「適當」的懲處的?? : 我寧可相信市場的力量 : 現行依據居住的學區就讀的制度 : 讓居住再偏遠地區的學生必須接受比較差的教育(我就是受害者) 其實這個只要掛戶口就能解決,真正必須接受比較差的教育的原因是 學生方面:通勤,像我這邊只要每天坐公車2個小時又10分鐘再走30分鐘的路 就能到市區第一的學校上學(放學再循原路回去)。 不想通勤?那租房子吧,房租之外水電雜費,額外的花費,哪樣不要錢? 學校方面:光是交通費(縣府原則各校額度相同),我被縣政府叫去開一次會要領446元的 公差費(其實油錢還是會小虧點),如果教育局想多做點事(本縣教育局長不虧是行動派) ,開學第一個月本學期差旅費透支七仟元。 教育經費更被稱為校長的本事,每位校長幾乎都使出渾身本事跟局長盧,但是經費有限 本校盧到了,他校就少了。 他校拿了錢,本校經費也短了。 講更簡單的,海線區(本校在東海岸旁)校園安全會議中有某位主任提出:該校經常被外 校人士入侵,提報的修理費都已經能買好幾隻監視錄影機了,為何不能優先提撥經費給 該校? 教育局同仁只能苦笑,說:其實教育局有在做,大約再10幾年每校都將擁有第一支攝影 機。預計20至30年內各校都將擁有第二支。 底下就有人低喃:那第一支應該都報廢了吧。 教育和戰爭及請客吃飯都一樣有最低需求,往下省:教育和戰爭及請客吃飯根本就不會 出現。往上省:就是降低效率,錢花在刀口只是讓效率減低的幅度較低罷了。 一切都是出在錢身上,戰爭利用勝利以搶劫或合約把錢撈回來。 教育利用提升勞動人口素質把錢撈回來。 如果戰爭的某方船堅砲利另一方則國困民貧,那除非在極端情況下才會失敗。教育呢? 身為偏遠地區教育工作者的在下也很想對教育局的同仁說:請不要要求別人拿長槍和拿 著機槍的對手決鬥,還要和他打的不相上下。 這段差距是空間與時間的雙重強暴, 如果偏遠地區的各方面條件都能和市區一樣好那為什麼想調到市區的老師永遠比想調到 偏遠地區的老師多?偏遠地區人口流失總是被市區磁吸? 歷年來本縣一直是產生全國棒球員最多的縣,而本鄉與隔壁鎮一直是出口本縣棒球員的 主要集散地(今年市區棒球老師還跟我說你們哪邊棒球隊不能散啊,你們那邊孩子的身材 一直是全縣最優的,我們縣的棒球又是全國最優的。)去年起,本鄉的小學只剩下本校還 有棒球隊在運作。 今年我印象最深的是某位10年前在本校服務的老師回來,因為某些因素(就是只有我在場) 我和他一起逛了整個村子,他語重心長的說:10年前我剛來,房子都長這樣,今天我回 來了,房子還是長那樣,改變的只有油漆剝落。10年前我努力的想讓孩子不要像他的父 母開口就是髒話,今天我遇到三位當年的學生,第一位開口就用髒話打招呼,其他兩位 則是在第二 ,第三句話,這個村子還是和當年一樣,只是人好像又更少了。 現在的教育政策與規定都重視平等,偏偏最諷刺的是一帶入城鄉差距就會變成可悲的假 平等。 : 久而久之便難以和都市地區的學生競爭 : 我相信這對學生的人生影響是很大的 : (還好我那時高中還有聯考...高中可以自己選) : 試問這樣公平嗎?? 城鄉差距就是不公平,也許您人生中面對的第一個不公平就是生在鄉村...(其實我在 寫這句話的時候,是用最嚴肅的心情寫的,我也感到很悲傷,明明今天和六年級高 高興興的打著水仗...唉) : : 恩,這可能只是單一面向的看法,稱之為「績效」, : : 但在績效背後,那些被你選擇留下來的老師, : : 是否為了討好顧客(即學生、家長)而必須在自己的教學上妥協? : : 那麼回到源頭,教育的價值還在嗎? 其實要很傷心的情況下,我才能說出某些人他們自己不需要那些價值。 : : 符合學生和家長的需求的教育,真的就是我們要的教育嗎?值得深思。 : : 另外,我還想說的是,選擇一個非常適合我的老師,真的那麼重要嗎? : : 人生如何能求得事事盡如己意? : : 學習適應各種不同的人不也是人生重要的課題? : : 「最自然」?何解? : : 市場化淘汰剩下的老師究竟對於教育還能有什麼貢獻? : : 以上僅供參考。 : 除了選學校 選課程的自由之外 : 是不是我們應該也應該要有選擇教育政策的自由?? 其實我也在想森小能夠成為自由選擇的部分(畢盡就像轉學考一樣門檻太高) 我當初也是因為成長戰爭這本書才立志投入教育事業打拼。 -- 拜倫在《恰爾德‧哈樂德游記》中曾將拿破侖華盛頓作比較, 發出感嘆:難道暴君衹能由暴君來征服? 就不能如哥倫比亞一樣擁有華盛頓? 難道英雄就不能像武裝的雅典娜一樣跳出來? 難道衹能在原野山間栽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40.135.237
文章代碼(AID): #16Sc8Vsz (Educ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Sc8Vsz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