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人本學派

看板Education作者 (123)時間19年前 (2004/12/30 08:3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25 (看更多)
請各位參看這篇報導 台灣立報 【編譯成怡夏整理報導】在最近公佈的全球數學成績競賽中,亞洲學生 名列前茅,而美國的表現差強人意。因此,近來許多美國家長受到美國 學生在全球數學競爭力的頭條新聞影響而感到困擾;也有許多人想知道 孩子學校的數學課程是否教得比其他科目好。然而,許多父母問這些問 題後發現,只要一碰到數學,美國教育的風貌變得令人發狂地複雜。 相較亞洲國家的數學教學方式,通常是透過反覆演算練習,讓學生熟能 生巧;在美國,很早就有人鼓勵學生自行思考,儘管很多人嘲笑他們的 作法,仍有許多老師喜歡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回答基本的問題。也因此 ,長久以來傳統主義者對抗改革主義者的「數學戰爭」,在全球數學成 績競賽公佈後達到高點。 兩派學者意見相左 任何關於教數學最好方式的大型會議中,教育家和數學家所說的都相距 甚遠,部分是因為美國幅員遼闊,所有教育決策都因地制宜,由各地機 構主導。「我們有50個州,共有15,000個獨立的學區,我們選用的教科 書和其他課程材料必須適合大部分的人,因此事情變得複雜了。」德州 A&M大學數學教授庫姆這麼說。 這個月公佈的國際數學競賽成績突顯這種混亂。一項研究顯示美國 8年 級生在全球競賽上有長足的進步—在45個國家中排名15—從 9年前開始 已進步許多。然而,最近的一份研究卻又有相反的呈現—美國的15歲兒 童,在解決真實生活的數學問題上,落後大部分其他領導的工業國家。 另外,數學家和教育家對國際競賽的結果是否有效也持不同意見。史丹 福大學數學家詹姆斯.米爾格林認為成績能反映現實;但是喬治亞大學 教授傑若米.迪爾帕卻克卻表示,不同的文化和教育體系讓這項結果有 所偏差,不足參考。 會議獲得共識 其實,根據米爾格林和迪爾帕卻克的說法,在這場數學戰爭中,還是留 有停戰希望的空間,他們倆都參加了設計為找出共同基礎的「和平高峰 會」。這場會議由數學家兼德州儀器公司資深副總裁李查.沙爾召開, 他在這本月初向2位學者求教,同時也向另3名數學教育界的人物請教。 參與這場會議的還有哈佛大學教授史密德,他和米爾格林一樣批評「改 革派」的數學沒有教導孩子最基本的原理。迪爾帕卻克和其他兩名領袖 級的數學教育家—密西根大學的黛博拉.寶兒,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瓊 .飛瑞尼—夢蒂,則持改革能幫助學生更有效地了解數學的觀點,因為 學生不需要依賴記憶,來得出正確答案。 想不到的是,這場會議 2派人馬得到的共識,超過他們想像的多。下列 是他們獲得共識的主題: 一、小學低年級階段就高度依賴計算機對學生不好。 二、小學生必須背九九乘法表。 三、孩子必須熟悉基本的演算法。(這個會議中也花時間定義「演算法 」的意義,即可以解決問題的一組規則。) 史密德稱這場會議得到「重大有意義的共識」。對他來說,這是數學戰 爭邁向和平的序曲。參與者也表示,家長可以參照這些共識,檢查孩子 數學課程有沒有做到這些。這個團體計畫持續開會並發表一份關於數學 教育目標的報告。 其實,這項討論最後得出這樣的共識,也反映出兩方陣營的想法有多根 深蒂固了。由全國科學基金會所贊助、芝加哥大學提出的教學計畫「天 天數學」的人員說了以下的故事。 沒有完美的教學 「天天數學」在全國許多學校中被使用,其中也包括了安南戴爾.德若 斯小學。在這個維吉尼亞州北部的學校中,最近一名教師要21名 2年級 生解決 15+5+9=?這個問題,這名老師在學生解答後,要求孩子說明他 們是怎樣得到答案。有一名學生說,他先把15加上5得到 20,然後再加 上9;另一名學生說,她知道5+9是14,所以先計算這兩者後再加上15; 第3名學生說,她在白板上畫了 15條線,然後再畫上5條線和9條線,最 後去算總共有多少條線。老師稱讚並且告訴他們,要得到答案沒有唯一 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找出他們可以做的最好的方式。她說,從計算技巧 看,她 2級班上的學生領先使用其他教材的學生。她學校的校長也說, 芝加哥大學的教法幫助孩子在標準化測驗中表現的更好。 然而還有另一群學生以完全相反的方式學習數學。米爾格林和其他數學 教育家正說服加州立法者,不得允許學校體系使用芝加哥大學的教法。 他們相信,這種教學不教基本的數學規則,導致學生失去計算能力。他 們較喜歡傳統的教法。 為了釐清這場數學戰爭的本質,國家科學院的數學教育委員會回顧了14 7個研究,這些研究對現行 19個在學校推行的數學教學法做了研究。研 究結果在今年暑假出爐,得出「沒有一項教學法是絕對完美的,真正的 關鍵還是在於老師有多了解數學,以及他們對於他們所使用的教法教得 有多深入。」 (資料來源╱華盛頓郵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91.114.60
文章代碼(AID): #11qqv0S7 (Educ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1qqv0S7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