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請問貨幣價值絕對化有可能嗎?

看板Economics作者 (oodh)時間16年前 (2008/04/16 09:43), 編輯推噓3(305)
留言8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0 (看更多)
※ 引述《osaka80 (osaka)》之銘言: : 曾經想過,如果貨幣的價值被固定了,是不是就能夠擁有一個相當穩定的環境呢 : ======================================================================== : 1.將貨幣的單位定為焦耳,也就是可用的、整齊的能量。 : 2.全球唯一的市場,一台超高速的電腦,以特殊的網路架構連接全世界,資金的流 : 動至全球任何角落,所需時間為秒以內。所有的交易 (從買菜到國家企業間調動 : 資源) 都是在這台電腦上進行。 : 3.單一帳號,所有的人在這台電腦上擁有一個,也只有一個帳號。 : 4.全球物流系統,非營利反映運送成本,市場電腦以演算法計算最佳流動。 : 5.行業:沒有商業存在,市場以及物流被機械化運作。 : 6.薪水:使用演算法計算出每項工作的價值(隨時間變動)。 : 7.儲蓄:不論是能量或有序的物質,皆需要耗能儲存,因此必須精確估算折損率, : 所有帳號中的資金都持續的被折損消耗。 : 8.限定: : 部分資源屬於貧乏或者瀕臨貧乏,可以設定限制開採量。 : 土地限定個人可購買面積,為基準值除以密集度的函數。 : ========================================================================== : 如果這樣設定,在人口穩定的情況下,配合適當的法律,應該維持不短的時間? (以下是我的狂想...) 這個想法 有三個部份:統一貨幣、統一定價、無貿易(零剩餘) 首先要回到原題:出現統一貨幣的可能 出現統一貨幣,我相信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保值和國家的本位主義 有板友提到 這和金本位銀本位 的演進有關 假如有這個「焦耳(就叫它 J 好了)」 由 全球央行(GCB)發行好了 就算沒有國家本位問題 = 沒有國債、匯兌問題 沒有外國人來向你要求兌換 這個焦耳 了不起隨GCB印 不需要本位也沒有關係 那麼,市場要怎麼確定 1焦耳的價值呢? (先假設無法完全統一定價) 所以說,焦耳的價值要能保證 那退一步想 就讓焦耳是黃金本位好了 市場又要怎麼確定一克黃金的價值呢? 歷史上 金本位銀本位時代 本來貨幣就是被掌控金銀的人隨便生產 現在黃金的保值能力 反而是建立在各國貨幣身上; 戰爭時期 黃金能保值,那是因為還有非戰區,那裡可以用金本位換到該國貨幣買物資生活 如果全球都是戰區 黃金究竟值什麼? 於是,如果沒有「他國貨幣」,只剩下一個J 就算它是黃金本位 價值仍是虛無的 所以要往歷史時間軸上更之前的點去尋找:銅 中國貨幣發展到出現銀兩之後 還是捨不了銅錢,因為銅才是真的本位 銅可以作器具,器具可以換東西 銅才是有價值的 清末發生過銅錢重鑄的事件 因為物價膨脹 十兩銅錢才買得到一個重六兩的銅鍋 而十兩銅錢的純銅成色有七成多 所以發生百姓拿銅錢煉銅的情形 (賺一兩多的銅) 從上可知 貨幣價格不是央行定的 最後要看百姓把這個錢看多重 銅本位時代 代幣價值被質疑 會直接用「煉回銅」來程現 如果純然建立在一個沒有兌換能力 (不論是以前換銅、後來換外幣)的單位上 泡沫可能瞬間發生 -- 進入以物易物時代 所以 J可以建立在一個像銅一樣又有市場價值、 又大量到可以同時被GCB收藏和在市場流通的東西上 除了金屬 還有其他物品嗎? (也有用過 幾石米、幾匹布 和 金、銀銅 同時交互作 作貨幣、本位 交互提供複合的兌換保證,來維持貨幣的可信度) 古代是礦地公有所以能掌握貨幣(金、銀)對銅的絕對兌換能力 現代能?銅還夠多嗎?還能收回來公有嗎? 也許 還有一個東西 可以同時兼具公有和流通的能力:土地 土地國有、由國家交給GCB管理 再由GCB租給一般人 就可以透過對全球所有土地使用權的絕對兌價力來發行 J 至此 統一貨幣才能不靠外幣來建立價值基礎 但,實際還是有國家本位問題沒有解決 國家怎麼會想要把自己人民使用的貨幣交出去給其他人保證? 這必需是在一個和平 而且高度友善的國際環境下 才有可能... 如果真的如同原PO所提的 的確是有可能在不必本位的情況下出現J -- 假如 J 真的能對所有物品直接作出絕對定價 就不需要一個在市場上大量流通的商品來作價值保證 但,這個「統一」實際上不可能存在 對一個新事物(發明品或勞務 未經市場流動)的定價問題 與 對每一件事物(漂亮一點的橘子和不漂亮的橘子)的定價問題 和 對每一件 「商品背後附加勞務」的定價 (一樣是出現在台北的台南蝦捲 自行坐火車順便帶 和 交給宅配用冷藏貨車成本不會一樣 價格能一樣嗎?) 也就是說 這個大電腦 必需跟神一樣 隨時目擊所有的生產、勞動過程 來確認「每一件可能有稍微不同」的商品、勞務的價格 否則就得隨市場自行決定 這家理髮店的設計師 和 另一家 的價格 那就還是會有套利、行銷、欺瞞... 就算統一定了價,也沒辦法要求一定要照這個價 或者說 越是統一的定價(而不給市場決定)、越是強制的要求依定價交易 那「非市場經濟」就會越盛行 -- 與其用我覺得不合理的價格交易 不如直接以物易物 不會留下紀錄 那台超級電腦也能禁止這個嗎? 統一發行、統一定價,最後是 無貿易(零剩餘) 的問題 人是為利所趨的 更多的貿易來自餘新商品、服務有更高的剩餘 舉例來說: 一個專門研究咖啡的甲 他的研究本身就有成本 / 另一個上班族乙 把時間花在賺錢; 如果說 他們兩個人花一樣的錢可以買到一樣好喝的咖啡,這樣自然是不公平的; 今天 一百塊錢 甲有辦法買到頂級咖啡A 乙去連鎖店喝次級的B 出現一個丙 他透過廣告、展店或打進連鎖通路 讓乙也能喝到A 那 乙自然會願意出120 甚至更多,這20元就會被丙賺走 因為他的服務也是有成本的 就算他的付出不花20元的成本(多的是剩餘),但乙願意給啊 -- 對乙而言「把他從B級的品嚐者提升到A 也是一件服務」 就好像雜誌好了 沒花時間研究的 看電玩雜誌能知道密技 看商周能知道產業動態 看流行雜誌能知道得到廉價美學 像上課、看課本能得到天才的知識 這些 不能從生產端去計算成本,只能從消費者端 -- 看買的人覺得它值多少,來算價值 而這其中的剩餘 就是商人願意讓一般人廉價取得這些 專門、老江湖、天才 的知識的原因 如果說讓強制讓剩餘歸零, 最後會讓這些流通資訊、知識的服務行為大減 而且 全部地下化 -- 應該不會完全消失,只是變成灰色經濟:師徒制、公會傳授、獨門奧密... 然後科技進程停滯、甚至倒退 不只是知識 發明物、傳遞、服務 都一樣 之所以會去這麼做 要嘛是自己需要、要嘛是為了賺取心靈上的利益(討好、照顧某人、成就感) 要嘛就是為了賺錢 如果說今天所有既有的交易都進入無剩餘模式 可以肯定的是 幾乎就不會有人再去試著發明新東西、從事以前沒有人做過的服務 其中自然包括 把知識分享給非專業的大眾 所以說 統一發行 要找到絕對兌換的保值標的不易,如果沒有標的 就有泡沫化危機 要國家捐棄本位實際可行性低 統一定價 不合理、會引發非市場經濟 零交易剩餘 會讓整個人類行為水準倒退 以上,不知道我這樣說 有沒有哪裡出錯? -- 國家研究院->政治小組-> policy 政策板 █▆█▆ 遠離對政黨人物偏好 █ ◥ █ ◥ 追尋「什麼對人民最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132.183.102 ※ 編輯: oodh 來自: 202.132.183.102 (04/16 09:44) ※ 編輯: oodh 來自: 202.132.183.102 (04/16 09:46) ※ 編輯: oodh 來自: 202.132.183.102 (04/16 09:50) ※ 編輯: oodh 來自: 202.132.183.102 (04/16 09:54)

04/16 18:30, , 1F
能量是從自然界取得的 有多少發電廠
04/16 18:30, 1F

04/16 18:30, , 2F
有多少農場、礦場、人力輸出 就把數量固定
04/16 18:30, 2F

04/16 18:32, , 3F
科學研究我覺得應該還好
04/16 18:32, 3F

04/16 18:32, , 4F
科學史上許多重大發現都是不計利益的研究
04/16 18:32, 4F

04/16 18:34, , 5F
服務的部分...我就真的不知道了
04/16 18:34, 5F

04/16 18:34, , 6F
如果靠著交易讓他收斂穩定有可能嗎?
04/16 18:34, 6F

04/16 22:32, , 7F
這一篇文章值 1000 銀
04/16 22:32, 7F

04/16 23:50, , 8F
大推
04/16 23:50, 8F
文章代碼(AID): #181Ld8Ey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7 之 10 篇):
文章代碼(AID): #181Ld8Ey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