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謝長廷青年住屋政策 全面剖析

看板Economics作者時間16年前 (2008/02/23 23:22), 編輯推噓4(408)
留言1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11 (看更多)
※ 引述《travelfox (積極)》之銘言: : ※ 引述《uarehoney (black sheep)》之銘言: : 我認為台北縣市的房價確實可能會因此上漲 : 但不會漲到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步 : 甚至不會漲也有可能 : 一、因為建商之間是會競爭的 : 像台大,有兩萬多名學生 : 但公館附近或法醫學院附近的飲食和衣服並沒有特別貴,房租也跟其他地方差不多 : 同樣的道理,只要建商之間有價格競爭,那房價也不會漲到哪去 : 二、因為增加的需求量其實不大 : 這個政策能適用多少人,會花多少錢 : 我覺得都是小 case : 蓋幾棟國宅給年輕人租,租八年,八年後搬出去 : 我覺得對整個台北地區的房屋需求影響力很小 : 其實即使沒有這樣的補貼,還是很多住中南部的人在台北工作買房子 : 三、我覺得這個政策補貼的對象還不錯(跟其他政策比) : 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想在台北找工作又不住台北 : 確實經濟負擔是蠻重的,補貼的金額也沒多少 : 當然這樣的族群並不是很弱勢 : 但相較起其他補助有錢人的政策,或是越有錢要交的稅越少的稅制 : 我覺得這個政策補貼的對象相對合理 其實我比較好奇的是 建屋...有個特殊的情況 "短期"內蓋不出 大量+品質 的房子,也就是短期的供給不具調節力 需求面的影響力相對來說比較大。 "長期"又難以預測,所以會有持續暴大量需求,或是暴大量空屋的情況 畢竟不是稻米,一年多產收。也不是蔬菜,週週產收。 租屋,則會與建(購)屋市場連動。 如果租金比建(購)屋的預期成本低,那我不如租(都心商區) 如果租金比建(購)屋的預期成本高,那我不如買(市郊、次都心) 租屋也有自己的供需問題 (總人口、就業人口、大眾捷運、油價、稅等等) 然而比較在意的是,謝哥是先補貼在興建(政策就算同時頒布,效力時間也有遲滯) 換而言之,先擴張需求面,在擴張供給面 大致上的猜測會是,前幾年租(建)屋市場會熱一點 甚至於其他市場也會因為釋放出來的可支配所得,稍微熱絡 經濟學告訴我們,廠商雖然不是絕對聰明,但也不是笨蛋,有多出來的利潤就會賺 也可以預期,部分補貼會無償進入廠商的口袋, 無償進入廠商的口袋不是大問題。 問題在於,將來市場會漸漸向大陸開放的 很多人預期陸資進入會造成炒地皮,進入需求面,加高房屋市場 此時由於原屬台灣的資金+陸資,租(建)價應該會比預期更加高漲一些才是。 然而陸資也看得到這多出來的熱絡房市與無償收益,也應會投資進入房屋的供給市場, 在加上原本謝哥由政府供給的新建屋,在更往後一點時段,也分批定案, 似乎便會導致,供給過熱的傾向? 地產熱絡的泡沫化又似乎可以預期? (這種遲滯的波動情況 可以大概設想成,因應廣設大學概念政策(教育補貼上升) 造成國立、私立大學瘋狂招生+蓋宿舍等波動 ) 這個政策的確實適用對象還未確定, 然而越普及,似乎越會導致以上類似的情況,波動更大? 如果普及度非常有限,那麼這個政策的目標是? 個人是傾向設法改善教育/就業環境,或者是公共財之類的咚咚似乎比較有意義? 而且其實我也不怎麼期待馬哥的貸款政策 這僅是因為個人偏好,如果房子沒有保證(或者是自己很肯定)的增資空間 單純是住的功能,用租的效用可是會大很多 況且工作地點並不十分固定,房地資產的流動性與可用性相對更低、更麻煩 -- 另外不材文筆不好,然請勿轉載,僅限於此版討論。本人沒興趣搞政治板的討論。感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6.147.17

02/24 02:53, , 1F
要大推一下!!
02/24 02:53, 1F

02/24 02:55, , 2F
不過陸資那一段,你應該要考慮謝的中國政策
02/24 02:55, 2F

02/24 02:56, , 3F
謝對於陸資的開放程度一定相對馬保守
02/24 02:56, 3F

02/24 02:57, , 4F
所以因陸資而帶來的地產過熱,如果是謝當選
02/24 02:57, 4F

02/24 02:57, , 5F
這個疑慮會比較低一點,因此基本上,
02/24 02:57, 5F

02/24 02:58, , 6F
我覺得謝的政策問題還是出在適用對象和範圍
02/24 02:58, 6F

02/24 02:59, , 7F
如果他有具體的適用對象,或許能進一步討論
02/24 02:59, 7F

02/24 03:00, , 8F
最後,無論何種情況,地產泡沫在所難免
02/24 03:00, 8F

02/24 03:02, , 9F
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02/24 03:02, 9F
只是覺得,總不能因為要死,所以先自請縮短壽命吧 死也要死好看一點 其實現在北市的房市就很虛有其表(永慶的同學這樣講?),再來一波的陸資雖會看漲 但是會比較像,讓氣球吹得更漲一點 選在此時,除了做球給營建之外,爽一下,似乎沒有甚麼意義? 當然敢賭也可爽一下就是 如果在比較具有外部性的項目補貼 (該死的腸病毒...三不五時誤點的大眾運輸與塞車) 在減低可支配所得的負擔下 願意而且能夠買房子的人,仍然會有提升的作用吧? (而且是自願) 只是這樣雖然效果一致,但是政策上看起來就像是"沒做事",政治考量應該會失敗

02/24 03:20, , 10F
陸資應該會被隔離到跟國宅不同市場吧
02/24 03:20, 10F

02/24 03:26, , 11F
就算同市場 陸資也該有理性預期
02/24 03:26, 11F

02/24 03:28, , 12F
SO大家來愛台灣把陸資排擠出去吧!? (亂)
02/24 03:28, 12F
儘管陸資不會進入國宅市場 只要為了尋求額外因補貼造成的利潤,而投入建、租、任何市場, 都會具有與國宅抗衡的替代性摟 這邊我主要比較在意的,是市場延遲反映,所造成的波動 事實上,個人對於陸資的投入,於市場活性仍然保持正面態度 只是政府不應該用一些怪誕的理由,又去市場浸一下,然後又讓全民買單 個人認為政府干涉的考量點,與市場本身的問題是需要分開的 1.市場是否真的扭曲? (非效率、外部性、市場失靈...and etc.) 2.市場的扭曲是否有政府介入的必要性? (介入不代表公平或效率,一定就會改善) 3.政府的介入幅度與檢視成果的指標?(政策目標是否有正確檢視指標?難道有口號無指標) 想想辦法,怎樣突破因為政治因素,額外造成貿易障礙, 這類民間無法插手的問題,應該會比較實際一點吧? ※ 編輯: ealvis 來自: 118.166.132.27 (02/24 17:38)
文章代碼(AID): #17m3fCtk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1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7m3fCtk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