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總體經濟學的瓶頸

看板Economics作者 (龍非池中物)時間17年前 (2007/05/21 18:4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16 (看更多)
※ 引述《soun (峰兒)》之銘言: : ※ 引述《DarthRaider (龍非池中物)》之銘言: : 我本人是不同意某些經濟學家把經濟學理論無限上綱到其他社會科學 : 領域上,並聲稱經濟學是社會科學裡最科學(或是最好)。這種過度膨脹 : 的確無視其他社會科學的智慧與經濟學的侷限性。然而,還是可以看到 : 總體經濟學家謙卑的態度,例如:Mankiw 所寫的總體經濟學教科書,第 : 一章提到:的確,總體經濟學是一門年輕且不完美的科學,總體經濟學家 : 預測未來經濟事件方向的能力,不會比氣象學家預測下個月天氣變化的能力強。 : 該書最後一章的標題 "What we know, what we don't.",從標題就可以知道 : 該文提到總體經濟學目前作不到部分(也就是缺點),其實,許多經濟學家 : 是很謙卑的。 : 至於研究方法,經濟學家的確有很多是使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 : 但是並非照本宣科地移植。因為一種研究方法要推廣,必須要說服同行, : 假如沒有賦予經濟義涵、對經濟現象沒有提供有效的解釋能力,是無法說服 : 經濟學家。例如:非恆定性 (nonstationary) 時間數列的計量技術,在 : Engle and Granger (1987) 在 Econometrica 的文章發表前,經濟學界是 : 乏人問津,但這不表示這套方法在那之前尚未發展,事實上統計學家已經發 : 表這類的統計技術,甚至 Granger (1981) 在journal of Econometrics就已 : 經提出,Engle and Granger (1987) 能一砲而紅,是因為該文將共整合 : (cointegration)與英國新古典學派誤差修正模型連上關係,給於經濟涵義, : 才使得經濟學家開始重視這套計量技術。 : 另一個例子是最適控制理論運用在總體經濟學,這套方法原本是用在 : 自然科學,而現在這個方法被拿來運用在總體經濟理論上。特別是研讀經濟 : 成長理論的網友對於這套方法應該不陌生,因為在總體經濟學教科書常用這 : 套方法用來詮釋Ramsey (1928) 經濟成長模型。這套方法用在經濟上,已經 : 賦予經濟義涵,假如沒有經濟意涵,講要說服經濟學家使用是很難的。 你認為賦予經濟意義以說服同行就不是照本宣科移植 但我指的是不考慮自然與社會本質的先天差異,就使用相同的研究方法 (沒有物理意義的數學模型也很難說服物理學家) 如果沒有共識就到此為止好了 有一點必須強調 我無法肯定,比方說,如果目前盛行的是經濟社會學那一套時 會變得怎麼樣? (假若用社會學的網絡分析來描述廠商的競爭、回扣…  假若用訪調歸納相關利害者對於政策實施前後的狀況,取代邏輯推演的福利分析…) : 我想我要澄清我前文的意思,我不是因為自然科學的假設不符現實而引申社 : 會科學也能這樣做,而是不能單從這個問題而去評論總體經濟是落伍的科學 : 。我前文提到人的行為是多變的,假如不使用假設去限制分析的範圍,即使 : 能得出確切的結論,我想很多人會質疑其適用性。我們在經濟學的學習過程 : ,一定有很多人抱怨,為什麼要學這麼多經濟模型 (老實說,我在學寡占理論 : 時,邊學邊G),就是因為人的行為是多變且多面,有必要使用假設去限制範 : 圍,不同的假設就會有不同的模型解釋經濟現象,而經濟學必須使用很多模型 : 解釋人多變且多層面的行為。在學習這些經濟模型,必須了解模型的假設的來 : 龍去脈,而且我要強調的是一個模型只有在假設的成立下才有用,而且可能只 : 適用於某方面,用到他處很有可能會有錯誤的結果。 : 我想經濟學家對於假設的現實性並非不關心,當新的經濟問題產生,現 : 存經濟理論無法解釋,經濟學家還是會針對問題檢視現存理論假設的合理性 : ,重新建立新的理論。假如了解總體經濟理論發展的網友,一定知道總體經濟 : 理論隨著時代遞移而推陳出新是因為為了解決每個時代發生新的總體經濟問 : 題,假如沒有1930年代的大蕭條,凱因斯理論不會站上舞台;假如沒有石油 : 危機,供給面經濟學、實質景氣循環學派不會興起。在我看來,經濟學家是 : 很實際,並非有人所聲稱:關在象牙塔裡建構理論,而不管實際如何。 基本上我也同意用預測力來判斷落不落伍不是好的指標 物理學家與經濟學家都會以假設的現實性來相互檢視 只是後者給人的感覺或許還不夠實際 就像凱因斯說的,古典學派以有違現實的假設,發展成ㄧ個邏輯完整的理論 但不能解決問題 (理性預期恐怕也是如此) : 其實在經濟學裡 探究原理的science 和 應用的technology 我認為是有 : 分的,例如:單純只有應用的technology 的貢獻是登不上頂尖期刊的,唯 : 有探究原理的 science 才有可能登上頂尖期刊。 : 峰兒^^ 沒講清楚 我說得應用是政策建議 不是作業研究這種應用 學理本來是為了解釋某種現象,不是專門解決特定現實問題用的 (就好像沒有那種只為了造就 Wii 而存在的基礎學理) 但人們總是希望社科理論可以帶來現實中的指引 再說,特定模型也確實會有那麼一點政策建議的味道 其實學者對於這個世界的理解仍然不足夠 偏偏政策建議又涉及價值判斷,容易出問題 當人們對理論的期望與政策的應用結果出現落差時 大嘆理論無用的牢騷就出現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130.67.181
文章代碼(AID): #16KNUM-h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KNUM-h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