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產業政策是否really work~~

看板Economics作者 (insight)時間17年前 (2007/01/03 10:1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一些意見 參考一下 產業政策有沒有效率 若要從實際資料來看的話 還需要很多方面的資訊 從補貼占生產額的比例並不能提供些什麼(不補貼=0, 5.7% 意義何在?) 或許應試圖從政府, 廠商, 家戶 三方面去衡量政策前後的變化 e.g. 政府:淨收入/支出 or 某些福利衡量(不過日據政府的目標是... tricky...) 廠商:淨利潤 家戶:maybe 實質人均所得? 至於產業政策理論上有沒有可能有效率 應該要看產業結構還有政府本身效率而定 ※ 引述《Papachen (怕怕)》之銘言: : 最近在讀日據時期的相關文獻,對於這部分有些疑惑~~ : 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法^^ : 在經史、台灣產業發展中,常會提到日據時期台灣的糖業發展, : 糖業如何成為台灣的重要產業,如何因為日本政府政策的鼓勵而發展。 : 在日本統治之前,台灣糖業規模均小, : 日治後,政府鼓勵設置新式糖廠, : 1901~1905四年中,新式糖廠已達七家之多, : 由於糖業規模龐大,甘蔗原料供應常有糾紛、競爭, : 故日本總督府頒布了"製糖廠取締規則' : 目的是使得ㄧ特定區內的製糖廠,能享有特定區內蔗農的獨買權, : 依事先訂定之價格在區域內全是收購。 : (直到事後,引起米糖相剋的現象後,收購價格似乎才較符合市場價格) : 這個時期,總督府還頒布了"糖業獎勵規則" : 內容包含,關稅保護、對糖廠與蔗農的補貼(蔗苗、機器等生財器具) : 根據吳聰敏老師的統計,這部份的補貼占蔗糖總生產額的5.7%。 : 日治時期,是台灣糖業的巔峰期 : (雖然部份因素是因為戰後無法像戰前ㄧ樣的供給日本) : 就整體結果來說,日據時期台灣糖業的發展相當的成功, : 但就我剛剛所提及的政策來說, : 似乎與經濟學的原理有所違背, : 就這個case來說,是否產業政策industrial policy really work? : 當然結果論來說,補貼僅佔總產值的5.7%來說似乎是成功的, : 就經濟學原理來說,補貼、關稅、獨買權, : 都是阻礙市場競爭的政策,但是否這些政策真的在這個時期, : 帶領台灣糖業走出一片天? : 抑或沒有這些政策, : 日據時期的台灣糖業會比今天文獻中的更有效率? : 我還沒有定論。 : ~~ : 感謝各位大大耐心看完,請各位高手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160.13
文章代碼(AID): #15cn8HkA (Economics)
文章代碼(AID): #15cn8HkA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