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的比較

看板EarthScience作者 (蒼藍之潮)時間14年前 (2009/11/02 16:47),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請去找一本英文的構造地質學 : 你會發現所謂的板塊(plate), : 沒有人寫大陸板塊(continental plate)或海洋板塊(oceanic plate) : 唯一能找到的是:海洋地殼(oceanic curst) : 大陸地殼(continental crust) : (眼睛博士說:這是海洋的麵包皮和大陸的麵包皮) : 歐亞大陸板塊的原文: Eruasian Plate : 太平洋海板塊 : Pacific Plate : 兩者的名稱都不具有指稱海洋或大陸的意義存在 : 我們所看見的海洋或是大陸板塊,其實是翻譯上的缺失 : 命名牽扯到歷史問題 : 以前大部分在大洋底下採集到的樣品分析出來,是以玄武岩的成份為主 : 所以認為海洋地殼已玄武岩為主 : 相同的,在路地上採集到的樣品通常偏向花崗岩的成份,所以當作是花崗岩為主 : 但如果你深入去追究 : 同樣有玄武岩成份的還有輝長岩 : 甚至在台灣,光是玄武岩就有超過十種以上的產狀,和三種以上的成份差異 : 如果這些都要跟國中生講清楚 : 我想會有家長抗議:學生被要求背誦無意義的知識 XDDDD : 至於板塊部份,只是斷句問題 : "歐亞大陸"板塊 : "太平洋海"板塊 : 有人提到北美會說美洲大陸板塊嗎? : 應該沒有,都是說:北美板塊或南美板塊吧 : 喔,忘了說,還有一個容易混淆的,就是"南極大陸"板塊 這個問題,兩週前才在課堂上講給小高一的小鬼聽,在此稍微做點整理。 所謂「地殼」,所指的部份為「莫氏不連續面」(又稱「莫荷面」)以上的部份。 所謂「板塊」,所指的部份為「軟流圈」(又稱「低速帶」)以上的「岩石圈」被地質構 造(如:MOR、海溝、轉形斷層)所切割成塊的部份。 因為岩石圈有包含部份上部地函的非塑性體層位,所以學生很容易把這兩個概念搞混。 加上「大陸地殼」、「海洋地殼」還有被誤用的「大陸板塊」、「海洋板塊」的進入, 更容易讓學生身陷五里霧中。其實,地殼分為大陸與海洋是因為其岩性不同。這點,前 面已經有人交代了,在此便不多做說明。至於板塊的話,就只有「板塊」而已。所指的 便是岩石圈上因地質構造所分割的岩塊,而此岩塊則內含各種岩類,而無法進行區分。 目前台灣周圍的「菲律賓海板塊」、「太平洋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其實是「 地理名詞」+「板塊」所形成的。也就是說「板塊」前的名詞只是此板塊現今所處的地 理位置名稱而已。附帶一提,太平洋板塊是現今最大單一板塊,其他板塊則多為許多古 陸碰撞所形成的。 希望這樣能幫助您有進一步的了解。 -- 天上的星,撒落光的塵粉; 那樣的塵,明耀著我的心。 夜色沉醉,池畔孤影寂寥; 卻落之月,浮現太白詩情。 Nazuki的無名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nazuk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4.53.121

11/03 10:46, , 1F
謝謝您的詳細解說,我終於搞清楚了,感謝您~
11/03 10:46, 1F

11/04 20:19, , 2F
幫胖子推一下 有教小鬼的果然比較有耐心..
11/04 20:19, 2F

11/05 18:12, , 3F
推胖子一下 教小鬼果然很有耐心
11/05 18:12, 3F
文章代碼(AID): #1Axfood_ (EarthScienc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xfood_ (Earth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