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甘碧] 台灣取消大學補助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普蘭可)時間2年前 (2022/02/08 00:4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推 joh: GG從0開始訓練出來的人可以打片天下無敵手? 笑到肚子痛.. 02/06 19:25 : 推 csi9507121: 好奇問一下,P大所謂的"教育是人類最失敗的投資"是指 02/07 00:01 : → csi9507121: 僅限高等教育嗎? 還是連義務教育都包括在裡面? 如果是 02/07 00:02 : → csi9507121: 指整個教育體系...那就很難想像一個連6~12年義務教育 02/07 00:03 : → csi9507121: 都沒有的社會(國家),要怎麼在現代化進程迎頭趕上先進 02/07 00:04 : → csi9507121: 國家... 02/07 00:04 : 推 csi9507121: 而如果過度投資指的是高等教育的話,那高不高等是相對 02/07 00:08 : → csi9507121: 的概念,如果一個社會多數人只有讀6年書,那一個人若 02/07 00:08 : → csi9507121: 受了9年教育,他就可向其他只有6年的人宣稱自己受過較 02/07 00:09 : → csi9507121: 高的教育...我承認這中間有邊際效益遞減問題,可是那 02/07 00:10 : → csi9507121: 個點又該如何拿捏? 02/07 00:11 說在前面,甘碧裡面每個角色的主張都是有劇情性因素的,所以不是就等於一定完全正確 或就等於我的主張喔,這個要先提醒一下 然後來說教育,教育當然絕對不是完全無用,最起碼歷史證明識字與否差別極大 可是,你也提到了,教育也一樣適用邊際效應遞減率 識字:極有用,投資報酬率極高 會加減乘除:沒啥特別有用,10塊錢的計算機就搞定 會背長恨歌:幾乎沒任何用,長大後想拿來說嘴一下還發現全忘光了<---我說的就是我 好,以上半開玩笑 你說有人念9年書,就覺得比6年的高等,這要看社會上相對應的狀況 譬如這個社會不管能力實際如何,只看學歷錄取,那結果就是9年的真的比較高等 可是若非普遍如此,就是要比較你念了3年書,跟工作了3年,價值差多少 這就要看念書對能力提升的程度,比較社會工作經驗對能力與人脈的提升程度 譬如可能發現念了3年書只是變書呆,工作3年已經變主管 高等教育在世界各國大體上大部分都是相對無用的,不只中國說大學生是大白菜 歐美也把大學稱為孔雀的尾羽,台灣某些科系學以致用率只有11%...就是文史哲 第三世界的土大學畢業生,更是往往畢業就成為憤青,成為極端分子誕生的溫床 ...念了大學自以為高等,其實沒有任何有用能力,社會只給低薪或根本不用 自以為高等的廢青,覺得我沒有錯,錯的是世界 在埃及,很多就成了恐怖分子 但是世界各國的教育都不同,產業發展也不同,有用程度實在沒辦法一刀論斷 所以我在此只能做個案探討......拿自己當個案XD 話說我這個"憂"等生可是從來都第一志願,科目太多了,就只講英文吧 我高中聯考英文滿分,大學聯考英文除了非選擇題也是滿分, 所以是中學教育讓我現在有一部分工作能靠英文編譯混飯吃?.........才怪 話說我自信滿滿的進了呆呆醫學系以後,呆呆的課本都是原文書,啊幹! 我可是英文滿分 難不倒我的......靠夭,只有一半看得懂,而且我說的還不是專有名詞部分 於是我震驚之餘努力自我修練英文,終於到可把原文書100%看懂了,就以為英文超強 這時我就自信滿滿的去接文學小說的翻譯,阿幹,為什麼又只有一半看得懂!?? 這才知道教科書為了讓你不要弄錯,都只用最簡單直接的文法,文學小說可不是這樣 一堆美妙的修辭、典故、隱喻、暗示...所以我才發現原來我英文還是很爛 震驚之餘又努力修練,還去接國家地理雜誌的翻譯來狂練英文,去當微軟的口譯 這樣持續不停修練,才有今日的英文水準,讀寫是很好了,但對話還是常常詞不達意 所以若用我現在的英語文能力水準為80分好了,回推回去我高中畢業時的水準 我自我評估大概不到20分,而我可是聯考逼近滿分,記得那年英文均標好像是40吧 也就是如果我的程度算做是20分,一般高中生的程度只有.....8分 然後我們花了6年讀國高中英文 當然這是有原因的,學校教育的設計方式根本就違反大腦學習的方式 我以前高中時5個超簡單單字背一個下午都背不起來,有夠挫折 現在看到一個新的產業專有名詞有時一次就過目不忘 我想人是不會有到40幾的記憶力比10幾歲好的這種事 就你要我看一篇不知所云的散文背裡面的5個字,大腦一直判定是無用資訊一直刪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41.8.2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644252101.A.883.html
文章代碼(AID): #1Y0Kl5Y3 (DummyHistory)
文章代碼(AID): #1Y0Kl5Y3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