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為什各國不訂定私有財產制的上限?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Wise Xel)時間8年前 (2015/12/03 22:58), 8年前編輯推噓14(14032)
留言46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1/37 (看更多)
稅率其實談企業家本人的容易被混淆概念﹐比如plamc經常說 因為有某某企業家﹐所以我們才有免費的某某用﹐ (反駁也很容易啊﹐要不是有某某企業家﹐現在我們早就有某某用 比如更好的核能﹐更好的電燈等等﹐例子看愛迪生就行了 當然玩性能擠牙膏的通常玩不久﹐比如索尼大法﹐所以影響不大 但是長期而言﹐數量積累起來難道不小嘛﹖ ) 真正的問題其實是﹕擁有財產的人是否就是最好的發揮財產效能的人﹖ 好了﹐plamc會舉出比爾蓋茲等等很多人﹐可是一個簡單的事實是 繼承財產和食利仍然是整個社會獲得財產的最重要途徑 創業隻是成功率非常小的事件而已﹐能有3%就已經值得偷笑了 新生企業也隻佔整個經濟的一小部分而已 蓋茲 紮克堡 能夠保住自己的公司﹐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哈佛肄業生 知曉富豪的資產遊戲規則﹐既是創業者又是投資者﹐如果你不是出身精英 後天也沒有學習資產管理技能光會創業﹐那就呵呵了 實際上硅谷創業者成功後被投資者一腳踢開 最後隻剩下百分之幾的例子不勝枚舉﹐就算沒被踢開﹐ 股權稀釋等等手段下來﹐你還能剩下多少﹖ 以喬布斯為例﹐他可是親自被從蘋果總裁位置踢下過來一次﹐ 蘋果被資本家玩壞才不得不又找他回來 還有蓋茲的朋友艾倫﹐喬布斯的朋友沃茲﹐當初都是有微軟蘋果 十分之一左右的股份﹐他們現在資產能和這兩位相比嗎﹖ 資本家和打工仔﹐即使做了同樣的貢獻﹐收入也是完全不同的 馬克思當年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並不僅僅是剝削﹐事實上更重要的 就是“資產私有制導致的財產繼承”並不必然導致“經營技能的繼承” ﹐擁有和經營需要分離﹔還有“工人也是生產資料需要投資” 這個批判﹐資本主義是全盤接受了的﹐這也是歐洲社民黨存在的一個基礎 不要以為馬克思隻在共產國家留下了遺產 現代的資本主義﹐所謂的個人財產﹐往往隻是一個符號 一個人往往代表的是“一群人”﹐蓋茲的財產代表的並不僅僅是她自己 而是背後的股東、員工等等。股份制和職業經理人的出現﹐使得 財產擁有者和財產經營者並不需要是同一批人﹐你家財萬貫但是 根本沒有經營才能﹐怎麼辦﹖拿股份就是了﹐別去管雜七雜八的 因為有這麼一個財產管理的網絡﹐導致了西方資本主義和傳統經濟一大不同 也就是資本和金錢的虛擬化、代理化﹐金錢流通和管理可以超過個人的 能力而無限膨脹。 這樣就帶來一個問題﹕遺產稅應該征多少﹖ 遺產稅應該沒有plamc說的企業家能力問題了吧﹖企業家的兒子不可能 有他老子一樣的經營能力了吧﹖按照最有能力的應該掌握最多錢的理論﹐ 創業者應該把股份都給底下最好的經理才對 現代資本主義早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的大部分 實際上呢﹐遺產稅在財產投資方面﹐影響是很小的﹐因為所有者 也是經營者雖然還沒有到成為特例的地步﹐但是也是不重要的﹐ 資產運營其實本來就是由最有能力的職業經理人在運作了 雖然很多腦殘股東為了短期利益瞎搞的例子也很多了 現代的西方福利社會有很高的遺產稅額﹐最近的紮克堡的臉書公司股份捐贈 其實就是為了避稅。有人可能會說這樣隻會讓富人逃稅 yes﹐問題是高額稅收本來就是為了讓財產合理使用﹐如果合理避稅的方式 能夠讓財產合理使用﹐那麼是不是政府來花﹐並不重要﹐不是嗎﹖ 有人會說蓋茲的基金會推廣偽科學﹐是亂花﹐well﹐我看讓政府來花 效率也差不多 台灣的問題就在於﹐他還沒有建立這個體系﹐或者說這個體系不完善 並不存在創始人遺孀拿著股份就能安全吃幹股的情況 根本一點也不安全﹗你每時每刻都在創業的邊緣﹗ 你不掌握經營權隻有股權﹐隨時可能被坑個精光 台灣隻是一個“古代資本主義”﹐或者“現代封建主義” 所以法律要做的不是讓【整個社會】(讀作日式國家官僚) 對資產更好的運作﹐而是加強對資產所有者的基本保護﹐ 堵住各種各樣的漏洞才是 沒有抽象的國家﹐隻有具體的官僚。所謂抽稅的福利﹐無非是 政府官僚代替企業對資產進行管理而已。如果官僚體系是比企業家 在某些專門更好的精英(比如日本正經的體系)﹐那麼這麼做 短期內並無不妥之處(長期而言嘛﹐長期而言我們都是要死的) 但是果黨或者綠黨嘛……台灣的企業家再爛﹐能有政客爛﹖ 當然﹐對一些我不想說的國家或者地區而言﹐政府官僚素質 比企業家更高﹐雖然是部分的事實﹐卻絕對不是好事。 這說明發展程度太低(大部分省份)、要不然就是資源錯配了 一個國家按照幾千個縣市﹐玩實際上的政府=分公司的玩法 在創業期是無可厚非的緊急舉措﹐可是不能一直玩下去啊 日本現在的企業的問題﹐就是未來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16.65.24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449154684.A.6EA.html

12/03 23:47, , 1F
推這篇!
12/03 23:47, 1F

12/04 01:53, , 2F
推~~
12/04 01:53, 2F

12/04 02:01, , 3F
推這些資產管理學問只繼承在有錢人手上
12/04 02:01, 3F

12/04 02:02, , 4F
市面上流通的書不是過時就是不重要東西
12/04 02:02, 4F

12/04 02:25, , 5F
有些東西不會過時,至於市面上的書呢~不一定真的沒用,熟
12/04 02:25, 5F

12/04 02:25, , 6F
讀孫子兵法不一定能讓一個人成為優秀的戰略家,因為如果連
12/04 02:25, 6F

12/04 02:26, , 7F
黑天鵝效應都能理解錯誤了,哪秘技讀錯也很正常
12/04 02:26, 7F

12/04 02:27, , 8F
再多的秘笈也需要練功,只讀書打不通任督二脈
12/04 02:27, 8F

12/04 02:28, , 9F
理論上的東西不一定符合實際狀況
12/04 02:28, 9F

12/04 02:29, , 10F
甚至可以說實際狀況的發生還有隱藏的原因
12/04 02:29, 10F

12/04 02:30, , 11F
而這些"隱藏的原因"才是真正最重要的東西
12/04 02:30, 11F

12/04 02:32, , 12F
普羅大眾並不知道這些"隱藏的原因" 常跟企業的人脈有關
12/04 02:32, 12F

12/04 02:34, , 13F
不是隱藏的東西,而是如何活用,書上的都是固定幾個手法,
12/04 02:34, 13F

12/04 02:34, , 14F
如何將套路靈活運用需要的是理解與經驗。而且大多時候結果
12/04 02:34, 14F

12/04 02:34, , 15F
依然無法預料,我想郭台銘也不敢保證每一個決策都是對的
12/04 02:34, 15F

12/04 02:35, , 16F
這些東西基本上已不是經濟學 更像是混雜了社會學和心理學
12/04 02:35, 16F

12/04 02:36, , 17F
沒有隨著時代改良的經濟學確實就像是過時一樣
12/04 02:36, 17F

12/04 02:37, , 18F
比較關乎管理學,而每個大師都自己有一套,但最終大同小異
12/04 02:37, 18F

12/04 02:37, , 19F
像美國就可以爽爽印鈔 台灣這樣印是找死
12/04 02:37, 19F

12/04 02:38, , 20F
你問經濟學富人不見得能跟你說明,但怎麼發家致富他學會了
12/04 02:38, 20F

12/04 02:39, , 21F
我們一連串的討論涉及的東西非常多
12/04 02:39, 21F

12/04 08:58, , 22F
經濟學是理論不是定律啊
12/04 08:58, 22F

12/04 09:00, , 23F
目前經濟學家觀察現象提出各種理論,都只能解釋部分原因
12/04 09:00, 23F

12/04 09:01, , 24F
但無損於對形成政策的幫助
12/04 09:01, 24F

12/04 09:02, , 25F
哪些事業需要管制,要管多少,這些就討論不完
12/04 09:02, 25F

12/04 09:05, , 26F
但影響量至少會有模型預估值,不是我覺得100億很多就管
12/04 09:05, 26F

12/04 09:16, , 27F
z最會張戴李戴 移花接木亂扯 好意思說別人理解錯誤..
12/04 09:16, 27F

12/04 09:17, , 28F
其實根本可以不用回你的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幻想腦補
12/04 09:17, 28F

12/04 09:34, , 29F
樓上最愛亂扣帽子
12/04 09:34, 29F

12/04 09:40, , 30F
總比樓上被打臉了就要求板主水桶對方有品太多了..
12/04 09:40, 30F

12/04 09:43, , 31F
你引戰本來就該被水桶阿
12/04 09:43, 31F

12/04 09:44, , 32F
況且你在別篇早就有引戰了,不需要一個一個舉證
12/04 09:44, 32F

12/04 09:45, , 33F
波不出任何論點支持自己主張的說人引戰 嘖嘖 好糟糕
12/04 09:45, 33F

12/04 09:49, , 34F
最恐怖的就是joh這種人 把提出不同改革觀點的人扣帽子
12/04 09:49, 34F

12/04 09:50, , 35F
社會學叫做團體意見一致理論 因團體壓力都不會有異見
12/04 09:50, 35F

12/04 11:20, , 36F
其實問題出在遺產的實質稅率問題 可以規避遺產的洞太多
12/04 11:20, 36F

12/04 11:21, , 37F
比方說超高額的壽險 土地選擇繳土增稅而非遺產稅(早期)
12/04 11:21, 37F

12/04 11:37, , 38F
壽險繳錢的時候就扣所得稅了,扣遺產稅有雙重課稅問題
12/04 11:37, 38F

12/04 13:40, , 39F
遺產不見得會把資金流到最有能力的人身上
12/04 13:40, 39F

12/04 13:41, , 40F
但是沒有這個制度 那資本的累積會變得難度大增
12/04 13:41, 40F

12/04 13:41, , 41F
一個人手中的十億 跟一億人手中的10塊
12/04 13:41, 41F

12/04 13:42, , 42F
總額相同 但是可達成的事 相差太大
12/04 13:42, 42F

12/04 14:30, , 43F
政府要收稅就像用漁網撈水一樣難呀...唉
12/04 14:30, 43F

12/04 18:30, , 44F
最恐怖的不是我們這種人喔,而是你這種把問題天真簡化的人
12/04 18:30, 44F

12/04 18:31, , 45F
況且你亂用名詞,前面的人解釋過一遍,我不用重複一遍
12/04 18:31, 45F

12/04 22:12, , 46F
這篇還不錯
12/04 22:12, 46F
※ 編輯: wsxl (27.16.65.243), 12/05/2015 14:15:15
文章代碼(AID): #1MO5XyRg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1 之 37 篇):
文章代碼(AID): #1MO5XyRg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