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如果1939年英法不對德宣戰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calebjael)時間11年前 (2012/10/22 17:25), 編輯推噓7(701)
留言8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22 (看更多)
※ 引述《ZMittermeyer (我不是善良老百姓)》之銘言: :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銘言: : : 另外﹐英法並沒有那麼好人﹐英法不會坐視德國擊敗蘇聯從而變成歐陸強國﹐ : : 因此即使英法姑息德國吞並波蘭﹐鼓勵德國進攻蘇聯﹐也是想讓德國跟蘇聯同歸於盡。 : : 等德國跟蘇聯打到筋疲力盡﹐或者打下莫斯科接近勝利時﹐英法就會背後插刀了。 : : 否則等德國吞下蘇聯﹐英法怎麼辦﹖所以這就是希特勒不管如何﹐ : : 也不可能放任英法重兵在萊茵河附近﹐就敢全力出動去打蘇聯的原因。 : : 對於德國來說﹐最好是逼法國投降﹐然後讓法國和意大利去對抗英國。 : : 可惜法國崩盤得太快﹐而且崩盤之後就廢了。而意大利又太扯後腿.... : 這也未必,歷史之所以不可預測,就是因為決策是人與群體組成的 : 以賽局博奕計算,英法是絕對不能放任德國發展的。在納粹文件堆中發掘出當時 : 高官對談與心理的威廉夏伊勒就說: : 『早在德國三個營進駐萊因區的時候,法國一個師就可以讓這個政權垮台了』 : 或是在德國進攻波蘭的時候,空虛的紙糊西線碾進去,是輕而易舉的。 : 或是更早以前,英法隨便大喝一聲,要併奧地利和捷克都是不太可能的吧。 : 德國佬看起來很嗆,但是戰後文件都顯示,他們的行動都是如果苗頭不對就要馬上落跑的 : 但是列強紙老虎的懦弱程度,連德國人自己都是看報紙才知道,驚訝得很 : 軟土深掘,底限一退二退三退,最後人家就當你是白痴 : 回過頭來,綜觀歐洲賽局五百年,英國是絕對不能放強權坐大的 : 但是偏偏英法就是不斷違反賽局,違反自己的利益 : 你就是不能放德國進萊因區啊,你就是放了。 : 你就是不能讓德國重整軍備啊,你就是讓他搞了。 : 你就是不能讓人家併東併西啊,你就是默認了。 : 最後跟波蘭同盟互保,被迫宣戰之後,也是心不甘情不願,根本就不想打啊。 : 西線的法國兵和德國兵在目視範圍內挖戰壕,挖完之後你看我我看你,好不愜意 : 哇塞就這樣混了半年八個月,一槍都沒有開啊,別人不說還以為來跨國演習的 : 最後還是德國把大軍調回來開你槍,打到頭上了才發現『原來他們真的是玩真的!!』 : 所以呢,如果德國不理英國法國,就直接去和蘇聯互咬了 : 說不定巴黎和倫敦還會很爽『哈哈哈你看看你,兩個獨裁國家互咬』 : 泰晤士報:『西部戰線沉眠第三年,民間要求政府復員呼聲高漲』 : 社論:『希特勒總統,西方世界對抗共產主義的救世主』 : 以下三百字詳述西牆兵力不滿三個師,德國愛好和平,無意與英法對抗 : 張伯倫:『果然因為我高瞻遠矚的大計,讓邪惡國家彼此鬥爭,取回我們這一代的和平』 : 張伯倫支持度爆表再度上台,壽命延長10年,邪惡戰爭販子邱吉爾下台 : 兩國輿論『敵不動我不動』『漁翁得利才是上策』 : 英法在史實中有無數次背刺的機會,但他們就是不刺,堅守不開第一槍 : 等到納粹滅了蘇聯他們會不會醒呢?我也不知道。也許會,也許不會, : 因為人與群體不是完全理性的,不是靠查資料就可以推算的出來的 : 但是拿來當成歷史假設的設定,早就夠了,及格了,我覺得這個題目定的非常之好 : 歷史變因複雜的程度,就有如大氣預測,推算人類社會,大概幾年時間的有限範圍是 : 極限了。就像預測氣象,數週為限,但要精準預測下月下季有沒有颱風豪雨低溫高溫, : 簡直痴人說夢啊。 : 不然那些『架空歷史小說文豪』查一查資料就可以預測人與群體的行動, : 他們早就可以去創業當假柏斯,或是當上總統皇帝,跟作品裡的主角一樣一堆馬子倒貼了 : 怎麼會淪落到龜在取暖版寫YY小說,幻想自己在象牙塔查一查資料就可以昇華成『真實』 : 還會寫的沒有出版社想要出版呢,可能是在安慰自己仕途與學途的不順吧。 你在這裡的舉例並不是很恰當。 你在諷刺別人早就可以去創業什麼的﹐第一﹐這是沒有前提的完全未發生的未來﹐ 第二﹐這並不是完全取決於人的主觀願望﹐它還受限於客觀現實。 因此﹐不是你一開始說的"歷史"不可預測﹐而是"未來"不可預測。 也不是人不完全理性﹐而是自然規律正常情況下不可能被違背。 為什麼﹖因為對於未來(包括你說的天氣預報)﹐我們沒有足夠多的資料﹐ 但是對於歷史﹐我們可以有足夠多的資料來判斷一件事是否會發生。 舉一個得罪的例子來說﹐你現在和T大戰得火熱﹐一年後﹐ 你們會不會反而成為好朋友一起去101大樓準備看新年燄火﹖ 誰也不知道﹐因為資料不足夠。 但是史達林和希特勒有沒有可能一起去﹖ 不可能。這不但是第一點﹐他們一生的性格、愛好、愛恨情仇﹐我們都已經掌握﹐ 還因為第二點﹐他們那個年代﹐還沒有101大樓。 所以可以說﹐事實上你是錯誤理解了一個詞﹐因此你使用了預測這樣的詞。 也就是說﹐我們在做歷史的IF討論時﹐是推論已知前提情況下的後繼變化﹐ (即使這種已知前提是荒謬的史達林愛上希特勒﹐也是推導的一個前提)﹐ 而不是特洛伊小王子Paris一出生就被預言將來會導致特洛伊滅亡的預測。 之前T大、A大他們的爭論﹐是對於已知前提的爭議。 A大認為已知前提可以放寬一些﹐譬如"希特勒在1942年有一顆神秘核彈"也可以做 為已知前提來推論在這種前提下會如何發展。 而T大則是認為這個前提本身必須是其他已知前提推論出來的合理結論﹐ 才能作為合理的已知前提。 甚至我前面說原原原原po是挖了個大坑﹐德國如何攻佔史達林格勒是有多種情況的﹐ 但是原po仍然是有一個"已知前提"﹐即"德國如果攻佔了史達林格勒"﹐ 然後才來推論"會怎樣"。 T大和A大他們雙方都有合理的地方。但是你這篇文章則不然。 你是直接否定"已知前提"存在的必要﹐稱為"歷史不可預測"﹐這已經是不可知論了﹐ 因為按照你的邏輯﹐對任何"前提"和"推導"﹐你都理解成為"預測"﹐ 你都能說"這可未必"、"人不是完全理性"、"不能通過已知資料來判斷"。 那這樣的話﹐還有什麼話題值得討論﹖ 不管什麼話題﹐都直接回復原po"歷史不可預測"不就好了﹖ "如果1942德國佔領史達林格勒會怎樣﹖"﹐"歷史不可預測"。 "如果1939德國輕易吞並整個波蘭會怎樣﹖"﹐"歷史不可預測"。 所以我反對你的這個觀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3.4.224.84

10/22 17:31, , 1F
10/22 17:31, 1F

10/22 17:36, , 2F
同意。不過無論如何,在文章裡還是純粹較好些。
10/22 17:36, 2F

10/22 17:43, , 3F
這才是合邏輯...
10/22 17:43, 3F

10/22 18:12, , 4F
贊成你前面指出的歷史和未來預測不同,不過對於"歷史不可預
10/22 18:12, 4F

10/22 18:13, , 5F
測"的反駁,我認為是有問題的。
10/22 18:13, 5F

10/22 20:32, , 6F
10/22 20:32, 6F

10/22 21:14, , 7F
大推
10/22 21:14, 7F

10/22 21:32, , 8F
10/22 21:32, 8F
文章代碼(AID): #1GXH4556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22 篇):
文章代碼(AID): #1GXH4556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