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暗戀桃花源

看板Drama作者 (嘴巴跟手都是大砲)時間18年前 (2006/09/07 03:13), 編輯推噓10(1000)
留言10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0 (看更多)
http://www.wretch.cc/blog/drunkendog&article_id=4489615 (為什麼網誌每段開頭前面沒辦法空兩格...我打文章的時候有空啊>"<) 本篇當然有點雷啊(雖然不多),應該不會有人看完全文才看到這行吧XD 其實很久沒有來看戲了,心情還是有點雀躍:p 中正紀念堂是個很安靜的地方,稍微走進來一點信義路的喧囂彷彿就消失了似的。 不過或許該說只要是很大的地方都是這樣,今天看著中正廟,我突然興起一種想去紅場 或是天安門廣場看看的感覺,當然紫禁城似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建築和空間都大起來 的時候,心胸好像也會跟著寬敞,老是待在台灣小國島民的,有時候難免就讓計較佔了 生命的太多部分。坐在樓梯上吃東西的時候,想著等一下要看的悲喜混雜的戲,我突然 想起了喜劇與悲劇的問題。因為大多數的人在大多數的時候,生活總是過的較為安逸, 真要說自己的生命是有多悲哀,充其量也只是些小悲。於是乎看著自己不太可能遇到的 悲劇,在感嘆劇中人物的悲慘之餘,同時感到相較之下自己仍是如此的幸福。從這個角 度看來悲劇好像其實是種喜劇喔?而喜劇要能夠讓人在歡笑之餘能夠嗅到一絲絲的傷感 卻又是如此的困難,所以好的喜劇好像又要比好的悲劇更難得了。 節目單兼劇本一份要兩百五,好貴!雖然我的會員卡弄丟了,但是櫃臺還是願意讓 我免費拿一份,在此感謝一番。也提醒一下自己明天打個電話去補卡。不過因為已經看 過1999年的舞台劇版本,所以都沒有太多全新的感動,而且會忍不住一直比較,算是另 外一種經驗吧....看如夢之夢就沒有這個困擾,因為七八個小時的劇本怎麼樣也不可能 全記住.... 「你是晴空的流雲,你是子夜的流星」照慣例,江濱柳在上海外攤公園的歌聲拉開 了這一段穿越大時代的悲劇的序幕。可是我不喜歡。尹昭德的江濱柳多了份讀書人的書 卷氣息,如果要說江濱柳是心中夢想著新中國的青年,那似乎是很合適的。不過很可惜 的是,他的對手是我超愛的金士傑。尹昭德的聲音不好聽,而且節奏太快,他的節奏快 的讓我有點感動不到,倒不是他講話像連珠砲一樣,而是....我說不出來,就是太快。 他的聲音不夠好,像金士傑的聲音就非常好,不論是唱歌、很有信心的說「我們一定會 見到的」還是老了的時候的蒼老聲音,我覺得尹昭德都沒有辦法超越金士傑所塑造出來 的江濱柳。不過尹昭德的江濱柳倒是可以為了排這個戲推掉金色摩天輪。雲之凡,我看 過的上一個版本是蕭艾,聲音很棒!當她在說外灘公園很美的時候我彷彿真的感覺到了 外灘公園的美。陳湘琪我現在對她最深的印象還停留在「魯賓遜漂流記」裡面那個相信 戴立忍說的「賺夠了一個億就上岸」的樣子,她的雲之凡我覺得還不錯,給了老年的雲 之凡另一種感覺,可是在年輕的雲之凡這部分,我比較喜歡蕭艾。江太太在1999年版是 一個操台灣國語口音的閩南媽媽,而在2006年版的改成了講客家話的媽媽,或許是因為 明華園已經幾乎都是台語了,改成客家話比較平衡點。不過我比較不喜歡這樣的安排。 雖然我也很喜歡徐堰鈴在如夢之夢裡面的江紅,可是我覺得這個角色如果用操台灣腔歐 巴桑,在關於江濱柳和江太太並不是真心相愛、精神相融的部分會更有說服力,或許只 是我心中對於語言的刻板印象吧。賴梵耘在近年不停的有作品出現,她的護士我覺得就 中規中矩;1999年的梅若穎(她最近有什麼作品嗎?)感覺就是個年輕生嫩的護士,在 說起「好酷喔,我第一次認識會登尋人啟事的人耶」格外的有說服力。不過賴梵耘罵病 人的感覺就很罵人。有趣的是,本來CD是護士幫忙買的,現在變成護士幫他燒的,多少 有種....網路時代的感覺(我想這樣用詞比較含蓄)。時一修的導演感覺就只是個蒼老 的人而已,沒有辦法演出「暗戀」這個故事其實就是他的故事的感覺;感覺就只是在演 個老人的還有尹昭德的老年江濱柳,我覺得他大部分時候感覺都不太準。導演助理這個 角色其實本身掌握的不錯,但是我完全不喜歡這個加進來的角色,一直在那邊老師老師 的,感覺很多餘....本來蔡燦得的神秘女子我就覺得還好而已,或許是因為聲音的關係 吧。2006版的劉美鈺感覺還不錯,不過我覺得有點像陳文茜....而且不知道在哪部戲看 過她,因為我覺得臉很眼熟,可是她在節目單上列出來的作品我都沒看過....管理員的 部分則是沒有什麼感覺,因為戲份不多。 來講桃花源的部分吧。明華園這次真的是大手筆,牛啊馬的都出來了,大象走路真 的很像,不像獅子的腳都各走各的。還有值得一提的是,用乾冰(應該是吧)做出來的 海浪效果真的很好,浪就這樣打上來了,配合上吊鋼絲更有被浪捲走的感覺。不過我有 看到賴陶躺在沙灘上、在燈剛亮的時候,好像是因為沒有躺好,所以又移動了一下,算 是目擊到小bug 。如果說以前的「老陶」含有一種「老是逃走」的逃避意思,那新的「 賴陶」或許也有一種「賴在桃花源」的隱世之意?當然應該是我想太多,搞不好是因為 賴是四聲台語念起來比較好念(老陶的台語念起來....很像台灣國語的「駱駝」?)。 不過這個老陶怎麼大部分時間都跟趙自強的老陶很像?例如在家裡講「我哪裡不行」的 時候手一直在那邊晃。但是這樣還是無損這個賴陶的好。而且整個桃花源的部分我都滿 喜歡的,改了很多地方都滿有趣,尤其是一些台語的詞或是四句聯一類的歌(是這樣形 容嗎?)。不過桃花源這邊打雜的「大塊」,也就是以前劉亮佐的「順子」,完全讓我 感覺不出新意,造型很接近就算了,連表演的方法也差不多。看到跟前面版本差不多的 表演方法我都會想,到底是這些角色都只能這樣演、從以前傳下來就被定型,還是前人 演太好,無法超越只好想辦法維持一樣?對於桃花源和暗戀的互動,也因為明華園的大 假山而多出了一些江太太爬山跟不小心衝進「病房」的有趣畫面。 結尾的劉美鈺灑桃花相對於1999版的蔡燦得灑紙錢各有各的感覺,不過灑桃花搭配 上燈光的感覺很美。另外說到燈光,我滿喜歡這次的燈光的,常會有一些意外的驚喜。 例如江濱柳在夢中/或想像中和雲之凡相遇的那段,雲之凡推開門出去,剛好有月光灑 在她的身上,更增添了年輕時候雲之凡的美麗形象。而說到這一幕,2006年版的跟1999 年版的也有所不同。1999年版的安排,讓江濱柳在現實之中的江太太和夢想之中的雲之 凡之間的拉鋸和煎熬更為強烈;2006年版的(雖然尹昭德聲音我不喜歡,但這裡在肢體 的表現上感動到了我)卻比較沒有這種感覺。而我卻特別覺得這種感覺讓這一幕更令人 心碎。雖然多了雲之凡把江濱柳的信給丟掉的小衝突,但是我更喜歡的是1999年的雲之 凡越走越快,可是江濱柳卻老了、只能無力的任信灑落,而雲之凡卻怎麼喊也回不來了 。人到老時回首年輕的美好時光,卻發現他們早已過去、從來都留不住,這種哀傷是多 麼的讓人無力和難過。而在雲之凡看到尋人啟事、真的來相會的最後這段,特地讓導演 站在後面看是我覺得不錯的新設計,這帶有導演在藉由這些演員的演出來彌補自己無法 和自己的雲之凡相見的缺憾的味道,完整了導演這部分。而這裡同時讓賴陶和神秘女子 在舞台上的四周觀看我掌握不到是什麼意思,不過江太太在左上舞台的等候、和雲之凡 在左上舞台的擦身而過,加上燈光,也帶有另一種味道。 雖然1999年版的我看的是VCD ,可是我覺得和2006年的版本相較,大致上我更喜歡 以前的版本(當然也可能跟演員有關啦,我喜歡金士傑),不過這部戲還算滿值得的。 但我忍不住要譴責一下某些觀眾的素質,這部戲如果除去了在最後一幕最高潮的地方剛 好有人手機響跟好像有人偷拍照,那就更好了。 -- 都是個人觀感啦,不要罵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1.198.67

09/07 09:41, , 1F
我和你看的是同一場耶 超棒..
09/07 09:41, 1F

09/07 10:23, , 2F
我的感覺跟你很像耶,我也比較不喜歡尹昭德
09/07 10:23, 2F

09/07 13:12, , 3F
梅若穎的新作品是"暗殺Q2...GO"
09/07 13:12, 3F

09/07 14:07, , 4F
之前有外表坊的失眠等於睡著
09/07 14:07, 4F

09/07 14:12, , 5F
推最後幾行~~台灣觀眾的素質的確要加強
09/07 14:12, 5F

09/07 19:17, , 6F
我也覺得尹昭德講話太快,一開始聽不清楚
09/07 19:17, 6F

09/07 19:31, , 7F
我覺得尹昭德講話只是拉長音 沒有老感...
09/07 19:31, 7F

09/08 01:15, , 8F
江太太客家人嗎?記得他講的是河洛話
09/08 01:15, 8F

09/08 12:39, , 9F
她模仿的是客家腔沒錯,偶爾穿插幾句河洛話
09/08 12:39, 9F

09/16 18:58, , 10F
導演助手有很強烈 "演 "的感覺耶 很不好
09/16 18:58, 10F
文章代碼(AID): #14_ns-N8 (Dram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_ns-N8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