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Leica M10 登場

看板DSLR作者 (U文哥)時間7年前 (2017/03/28 10:30), 7年前編輯推噓9(9027)
留言36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1 (看更多)
看來前文下略十萬字跳過了重點,只好補一些。 用兩個問題回應版友疑問。希望試圖回答這兩個問題的過程,有助版友理解Leica的特立 獨行。 1. 看前文例圖消火的版友,請在Leica部落格找生火的圖,貼上來跟大家分享看看? 2. 為什麼無反機海裡,富士Xpro要做高成本的旁軸OVF,和XT系列劃分(既然看LCD構圖 和旁軸是一樣的東西)? 一種媒介,促成一種特定的使用傾向和理解方式。這是「媒介即訊息」的意思。 電視機也可以用來閱讀大量文字(泛用),可是很少人會這麼做吧?我們還是看書。電視 機的時代,看書的少了。 同樣,SLR和無反可以用來勝任「那種攝影」,可是很少人這麼做。SLR和無反的時代,「 那種攝影」少了。 「那種攝影」,還是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版友說他老派或許沒錯,但說它被拋棄就太過 份囉。請看World Press Photo例年的得獎作品,可知它內化為當代紀實的精神與準則。 100年前高速底片發明後,給猴子拍到的照片都是瞬間,可是不具決定性。否則每秒36格 的電影攝影機早就可以取代相機了。 關鍵在於「決定性」。布列松的說法是:「你的眼睛必須看到生命自己展開的構成或表現 ,從而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你必須用直覺去感知到它。這一刻正是攝影師創造力之所在 。」這過程必須動用抽想思考,穿透表像的能力,緊湊安排符號。 而旁軸更適合拍攝這類照片。原因有二 1. 旁軸觀景窗裡,沒有淺景深。 2. 旁軸觀景窗裡,裡外兼顧。 這兩個特性促使使用者浸入(immerse)情境中,而不是作物我兩分的旁觀者。前文Meyer owitz的介紹是很典型的旁軸使用說明,專用Leica的大師幾乎幾用一樣的方式拍照:開雙 眼觀察周遭環境,毛孔全開感受世界動態,迅速移動補捉「決定性」。除了Leica官網三 不五時會放側寫大師的影片提醒用家這個用法,Youtube上面也有許多例子。當然,和更 多的Leica傻B開箱文相比,這種呼籲還是太孤單了。 這和用鬥雞眼看無反的LCD,和用SLR黑盒子裡TTL的淺景深看攝影對象,不一樣,不一樣 ,不一樣(很重要說三次)。 關於決定性瞬間,旁軸會更好用,這是在下使用Leica M的理由。 最後還是來貼消火圖作例,在某店喝茶時複習到川島小鳥來台灣拍的寫真集後,剛好遇到 一個很有戲的小孩,趕快給他拍幾張。 http://i.imgur.com/IkyQxI2.jpg
http://i.imgur.com/rEOLzmc.jpg
http://i.imgur.com/8UzjTrA.jpg
我的業餘者腦袋只能拍到這樣,和同行的人用手機拍的相比還是好一點。分辨的點不在畫 質,而在拍到那表現屁孩精神的瞬間。 BTW,Leica部落格從不(或極少)談論畫質,但它的傻B用家總是繞著鏡頭光圈全開的畫 質打轉,這真是奇怪的現象。張乾琦來台灣開過攝影班,某傻B學員花了大錢上課,還問 「你會用Leica Noct 0.95拍照嗎?」這種低級問題。張乾琦的回答是,我大部份的時候 縮光圈到f5.6和f8拍,低光的時候就算影像晃到也是一樣。 關於屁孩攝影,在本邊緣人的小圈子裡,我還算會拍的。以屁孩的3D跑動量來說,我用Le ica M拍攝完全沒有問題,但用DC和DSLR拍攝很有問題。 相對的,只能用1D, D5對付小孩題材的主流說法,證明了DSLR和RF不是同一種相機。 — 小弟說:你好像小玉的爸爸,你有幾張底片? 我把他當成是恭維收下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198.205.5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490668248.A.74A.html ※ 編輯: chang17a (203.198.205.57), 03/28/2017 10:32:51

03/28 10:35, , 1F
推,但屁孩攝影一直讓我想到使用者行徑而不是拍攝主題XD
03/28 10:35, 1F

03/28 10:49, , 2F

03/28 10:49, , 3F

03/28 10:49, , 4F

03/28 10:50, , 5F
關鍵在 F8,不是旁軸。拍久了,你相機拿起來都大概
03/28 10:50, 5F

03/28 10:51, , 6F
知道取景範圍在哪裡,框內框外其實沒想像中那麼重要
03/28 10:51, 6F

03/28 10:52, , 7F
純就街拍來說,我覺得 GR 是我用過最"好用"的相機。
03/28 10:52, 7F

03/28 10:53, , 8F
其實我有點好奇,這到底是因為那個年代工具的選擇性不
03/28 10:53, 8F

03/28 10:53, , 9F
多且限制不少,所以只能遷就其限制,最後發展出適合該
03/28 10:53, 9F

03/28 10:53, , 10F
器材的拍攝手法,還是該器材就是為此種用途而生?
03/28 10:53, 10F

03/28 11:01, , 11F
雞生蛋蛋生雞
03/28 11:01, 11F

03/28 11:09, , 12F
突破天際的視野率
03/28 11:09, 12F

03/28 11:55, , 13F
有看有推
03/28 11:55, 13F

03/28 13:27, , 14F
感覺是熟悉後 盲拍也辦得到的事QQ
03/28 13:27, 14F

03/28 17:21, , 15F
一張定勝負VS每秒10幾張,鳩竟哪個才抓得住瞬間呢?
03/28 17:21, 15F

03/28 17:22, , 16F
焦外看不到真的是單眼天限,無解Q_Q
03/28 17:22, 16F

03/28 17:59, , 17F
總覺得2樓貼的跟原po講的不在同一個平行線上
03/28 17:59, 17F

03/28 18:02, , 18F
同意樓上 根本雞同鴨講 不過若沒長期使用RF其實很難體會就
03/28 18:02, 18F

03/28 18:02, , 19F
03/28 18:02, 19F

03/28 18:04, , 20F
重點是使用的邏輯不同 拍攝成果如何則是另外一回事
03/28 18:04, 20F

03/28 18:06, , 21F
你當然可以說連拍也能拍到那些東西 這但是結果論 原po講的
03/28 18:06, 21F

03/28 18:06, , 22F
則是使用者的身心狀態
03/28 18:06, 22F

03/29 03:50, , 23F
看完前後這兩篇,如果重點在於影像內容跟旁軸,那是不
03/29 03:50, 23F

03/29 03:51, , 24F
是換一台類似硬體條件的相機也能達到這種目的? 而品
03/29 03:51, 24F

03/29 03:52, , 25F
牌是不是萊卡就不重要...
03/29 03:52, 25F

03/29 04:00, , 26F
我的想法是,萊卡能拍到的影像市面很多機子也能拍到,
03/29 04:00, 26F

03/29 04:03, , 27F
這意味著撇除物理數據單論創意還有理念,硬體並不會造
03/29 04:03, 27F

03/29 04:04, , 28F
成萊卡拍的到而其他相機拍不到的情況,當排除這個問題
03/29 04:04, 28F

03/29 04:05, , 29F
後,這篇文章是不是就只剩下「執著某種硬體條件下的攝
03/29 04:05, 29F

03/29 04:06, , 30F
影體驗」?
03/29 04:06, 30F

03/29 08:13, , 31F
我沒有徠卡的數位機身,但是我的確覺得透過操作我的m6
03/29 08:13, 31F

03/29 08:13, , 32F
拍出來的照片,會有那麼點特殊的感覺,因為透過操作那
03/29 08:13, 32F

03/29 08:13, , 33F
個機身拍照,本身就是一件很享受的事,而且很“單純”
03/29 08:13, 33F

03/29 08:13, , 34F
,個人覺得是會影響到拍照當下的感覺,自然拍出來的照
03/29 08:13, 34F

03/29 08:13, , 35F
片也會有他的味道。
03/29 08:13, 35F

03/29 10:52, , 36F
所以用夜之后全開拍照是傻B?
03/29 10:52, 36F
文章代碼(AID): #1OsShOTA (DSL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OsShOTA (DSLR)